0284 禍水東引

長安城南一處田莊中,竇尚簡與族中幾名子弟聚在堂中,看着諸管事家人伏案擺籌計算,並不時在紙上寫寫畫畫。

如此過了好一會兒,一名中年人手捧賬簿上前呈送,竇尚簡接過賬簿匆匆一覽,臉色頓時一沉,語調忿忿道:“曲江集事,京邑各家都有所得,怎麼我家卻虧空這麼多?”

“此前收儲麻貨,雖然物賤,但卻量大。這一部分財耗全無所收……”

聽到家人的回答,竇尚簡臉色又是一黑,此前他自作聰明派人燒掉武攸宜的儲麻,卻不想被人借用事端,鬧出更大的亂子出來,使得整個西京城都覆上一層陰霾。

到最後各家爲了應付興祝之事,各捐絲麻,雖然各有損失,但他們竇家卻損失加倍。那是因爲他此前應許武攸宜,要將這一批麻貨私捐給武攸宜,結果全都進了官倉,但武攸宜那裡卻打發不過去。

竇尚簡又是做賊心虛,不敢在這件事情上與武攸宜過多糾纏,只能咬緊牙關認下這筆數,往官倉中輸入多少絲麻,又比照時價,足額支付給武攸宜等量的財貨。

損失到此還未止,雖然哄搶武攸宜隆慶坊園業的賊徒還沒有抓獲,但是武攸宜包括西京一些時流,都把懷疑的目光放在了他們幾戶關中大宗的身上。

畢竟那些入城的賊徒們一個個人馬精壯,絕不是尋常能夠組織起來。

而他們這些關中大族一個個底蘊深厚,是絕對有能量拉出這樣一支隊伍的,而且今次將武攸宜逐出西京,他們這些大族在背後也是出力很大,諸多疑點都難自明,也讓這些包括竇家在內的大族們一個個有苦難言。

然後就是武攸宜臨走之前仍然死性不改,再次勒索敲詐,竇家又是首當其衝,付出了一筆重財,纔算是將這個瘟神徹底送走。

“七叔,我真是有些不明白,今次逼走建安王,我家使力不少,而且也已經僥倖做成。建安王即便眼下不知,返回神都後自然有人細告,算是徹底的得罪,爲什麼還要由其予取予求?”

一名竇氏子弟一臉疑惑道。

竇尚簡聞言後嘆息一聲,一臉陰鬱道:“勢不及人,就該是這幅樣子。逐走建安王,是當下必須要做的,若讓他再留西京,我家直禍當前。至於由其勒索,也只是爲了場面上讓人無可挑剔,爭取更大的轉圜餘地。”

“我家自非尋常門戶,不是常罪能夠加害。反之,即便無罪,未必就能免禍。當中的曲隱,說不清楚,只能由你們各自咂摸體會。”

講到這裡,竇尚簡憂色轉濃,繼續說道:“這一次神都之所以將建安王罷免入罪,你們以爲是此前各種紛擾與羣家施力所致?那就看得太淺了。如果真是這個緣故,朝廷爲什麼不直派南省刑司調查賊徒入京劫掠的罪事,反要降制讓遠在涪陵的魏元忠入繼留守?

查不清楚的,建安王是什麼人,豈能瞞過世道明識者?他於西京種種劣跡,哪一種不能激生民變?憑留守府區區幾千徒卒,能鎮壓得住整個秦川?關中之所以還能穩定不亂,靠的就是各家襄佐、才能鎮住羣情。現在既然生亂,罪不在那些入城賊徒,而在於我西京各家!”

一衆竇氏子弟們聽到竇尚簡這麼說,不免各自變色,並有人驚聲道:“若真如此,我家還要隨衆強逐建安王,不是罪上加罪?這件事又哪能瞞得過聖皇陛下,我家不是加倍的危險?”

“刑律不能及衆,人多勢衆。魏元忠今次前來西京,就是爲的審辨衆情衆勢,各家凡有離羣、不在勢中者,纔是真正的危險。逐走建安王乃是西京羣情所向,非我一家獨願,我家如果不這麼做,便是離羣。”

見堂上子弟們仍是一副似明非明的神情,竇尚簡不免又是一聲嘆息:“你們這些兒郎,榮養於庭,厚教於室,怎麼一個個反而不能敏於時勢、遇事無謀?跟河東王比起來,實在是大大的不如!”

“河東王遇事不亂,擅作隱忍,遭遇刺殺後卻不聲張宣揚,而是遠在武氏離京之際才公告於衆。你們可知,這是爲何?”

聽到這個問題,竇家子弟們各作沉思狀,卻沒人給出一個回答。

竇尚簡一臉失望道:“就算不能深悉於隱,難道不能明見於事?如今西京羣徒趨在河東王邸前待教,人人不敢等閒,他是憑此險事沽取時望!人聚則勢大,挾衆則權重,如今的西京城裡,還有誰敢小覷少王?他有什麼教令,誰敢違背?你們啊,較之河東王真是淵底、山巔的差距!”

竇家子弟們腦子或許不大靈光,但也是有自尊心的,聽到長輩如此踩低他們,心中自然有些不忿:說得再多,河東王能有此聲勢,還不是因爲你自作聰明的行刺未遂!

當然,這樣的念頭,他們是不敢直接講出來,只敢默然腹誹。然後又有人發問道:“眼下朝廷已經專派令史前來調查行刺河東王事,我家要不要稍作防範?”

聽到這個問題,竇尚簡臉色變得不是很好看,在這件事情上,他的確是有些冒失了。開始只以爲河東王一個失勢宗屬,唯憑巧詐之能混日子,即便是殺了也沒什麼大不了。

可事情的發展卻不是他的預期,日前神都家衆傳訊來,女皇於朝堂言及此事大發雷霆,並派遣薛仁貴從子薛季昶專查此事,反應之激烈較之建安王武攸宜被羣衆聲討還要更加嚴重,一副絕不善罷甘休的架勢。

西京城被賊徒入侵,朝廷派駐的留守被羣衆聲討,如此大事、反而不如一個李氏舊王被刺殺未遂更得女皇的關注。

這當中的緣由,竇尚簡在思忖許久之後也略有所得。正如他自己所言,朝廷不直查寇亂西京之事,那是因爲牽涉的範圍實在太廣,查淺了不會有什麼收穫,查深了則羣情更加驚恐。

反倒是一個少王被刺殺,所針對的目標要小得多,即便是嚴查此事,也不會引起大的騷亂驚恐。

如果說西京羣情糾集,像是一張堅韌的牛皮,很難用大錘擊破,那麼行刺少王這件事就是破局的錐子,先刺出一個口子,然後再借機擴大,將西京這些人家分化瓦解。

瞭解到這些之後,竇尚簡也是心情複雜,一方面後悔行刺少王這件事做得太輕率,失於考慮。另一方面,則就是更加肯定自己的看法,河東王實在是太妖異,其人長久留在時局中絕對是一個禍害!

心裡雖然有了這樣的認知,竇尚簡也不敢向人述說。眼下唯一慶幸就是,行刺河東王這件事與謀者少,想要順藤摸瓜的追查出來很困難。而且,他對此也有了一些佈置。

說話間,又有門僕入前走告道:“七公,園外有名李陽者請見。”

聽到這話後,便有竇家子冷笑道:“高氏子就高氏子,改換了名字難道就能讓人不知根腳?好歹也是一個名門之後,卻隱姓埋名、背棄祖宗,還與一羣卑下力卒混在一起,真是可笑!”

“不見,告訴他,日後若還敢擅闖庭門騷擾貴人,直接亂棍打出!”

竇尚簡一臉的不耐煩,擺手說道。

同爲關隴勳貴羣體一員,這些年世道局勢又變幻莫測,竇尚簡也見多故舊失勢落難。這個高家子如果以本宗姓名來見,竇尚簡倒也不會如此高傲的將人拒之門外,哪怕只是做給那些舊好門戶看,少不了禮請入府,能幫的幫上一把。

不過正如自家子弟所言,這個高家子自甘墮落,不值得可憐。其人乃是故衣社一名頭目,因爲此前竇家在故衣社那裡收買許多麻貨卻沒有付款,幾次登門來討要,讓人煩不勝煩。

雖然嘴上說不可計較浮財得失,儘量滿足武攸宜的索求,但近來家財銳消,也讓竇尚簡心疼不已,已經不打算再支付貨款了。

“你們也不要只顧閒坐笑人,要以這個高氏子爲誡,不可做出有辱門格的事情。他既然自甘流庶,那也就無怪故人以庶人之禮待他。”

講到這裡,竇尚簡又說道:“讓你們散步的消息,散出沒有?”

幾名竇家子聞言後便點點頭,表示已經依令去做了。

朝廷要以追查刺殺少王之事作爲突破點,在西京撕開一個口子,竇尚簡便決定攀引舊事來混淆視聽,將這口黑鍋蓋在高家頭上。

一則高家失勢年久,有冤難訴,二則若以此追查下去,少不了要將故雍王李賢舊事翻引出來讓人熱議,這對河東王兄弟也是一個傷害。

還有就是通過這個高家子,讓朝廷的目光指向那個庶民的故衣社,說不定還有可能將武攸宜家財被劫之事扣在那些賤卒頭上。這樣等到魏元忠到來就有事情做了,他們竇家、包括西京各家也能鬆一口氣。

對於自己這一策略,竇尚簡還是比較滿意的,只是因爲事涉少王被刺殺的案情,爲了避嫌,他也不好大肆宣揚,只能先讓流言在坊間發酵,等到火候到了,自然可以進行後續。

“七公,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十三公家中主母大娘子暴斃……”

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326 幼宦可養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202 大唐帶貨王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191 少王竟知有我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005 再愛我一次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130 少王邪才妖異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113 荒園生妖異0173 算你跑得快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說幾句話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142 就怕有壞人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445 死不入黃泉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032 君子滿朝0389 鄭女文茵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054 鎖喉之臣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103 府佐諸衆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218 銀青光祿大夫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1021 遊戲坊曲,豪取萬緡0149 舊事再起波瀾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445 死不入黃泉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211 不宜輕沾俠名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