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3 雕蟲與公賞

這樣一個結果,都邑之內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憂愁。對於李唐宗室和一些心向李氏的時流而言,是頗有幾分幻滅與絕望,莫非武氏代李已是天數?

但更多的人,還是心存慶幸的。尤其對於尋常百姓來說,只要不打仗,不被戰火摧毀家園,總是好的。

無論長安還是洛陽,皇宮大內主人是誰其實與他們並沒有太深切的關係,無非閒來小作愧嘆,還要擔心隔牆有耳、不敢恣意狂言,以免被人告密招災。

不過對於太后武氏而言,兵禍結束意味着一個新的開始,屠刀既然已經抽出,就絕對不會輕易收回。此前的她,就算想要大肆清洗李唐宗室隱患,還要顧及朝野風評,特別是朝廷大員們的態度。

可是李貞父子的作亂,卻給她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藉口機會,實在沒有輕輕放過的理由。深挖嚴查逆案隱秘,將會是接下來一段時間裡最主要的任務!

諸多李氏宗室引頸待宰,甚至無需太后更作指使,許多想要投機求幸的人已經是摩拳擦掌,聞腥而動,想要大幹一場。

深宮高牆爲抱,外朝風波如何洶涌,暫時還未波及被幽禁深宮中的李潼一家。

在經過百騎軍士郭達那一插曲之後,生活復又歸爲一潭死水的平淡。但李潼卻也不再感覺無聊,因爲有掌直徐氏這一條渠道,他對宮外事蹟種種也能小有了解,偶或聽到又有什麼人遭殃了,同情有之,喟嘆有之,但若講到最真實的感受,其實還是慶幸。

人對自身際遇感受如何,泰半都是比較出來。當看到有人比自己更慘,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還是有那麼一點踏實的。儘管有點幸災樂禍,但能忍住不說,這是眼下的他能夠給予那些表面親戚們唯一的善意。

除了這一點五十步笑百步的惡趣之外,李潼心裡也有幾分對形勢把握準確無誤的竊喜。武則天殘害李唐宗室,看起來一片腥風血雨,但內裡還是有節奏的。

垂拱四年這一批被弄掉的,主要還是高祖、太宗的子孫。因爲眼下的武則天,還未正式稱制,仍然需要借重高宗李治的政治遺澤。

所以對於高宗的子孫還沒有痛下殺手,甚至就連宮鬥老冤家蕭淑妃所生的兒子李素節都還在外州當着刺史。當然這也只是掐指待死,到了天授元年武則天正式稱制之後,高宗子嗣非她所出的,肯定是要統統弄死沒商量。行百里路半九十,不差這幾條人命債。

政治立場的複雜性,讓李潼很難生出那種兔死狐悲、同仇敵愾的感覺。武則天雖然心狠手辣,但她眼下所做的這些,又何嘗不是在給兒孫掃清障礙,儘管在客觀上而言,親情只是她獲取權力的籌碼而非人倫上的牽絆。

之後中宗、睿宗兩朝,同樣是動盪頻生,宮變諸多,但是皇統仍能穩穩把持在二聖一脈,那對難兄難弟也應該感謝他們的母親。畢竟李唐宗室啥妖孽都有,唯獨善男信女缺缺。

只要身上流淌着武則天的血,那就屬於宗室中的異類,在其他李唐宗室看來,大概屬於孽種一類。

所謂君子遠庖廚,忍見其生,不忍見其死。反正不是死在自己手裡,一把同情淚後,對於新局面也能安然享之。

生在帝王家,好歹也算吃過、玩過、享受過,跟這時期內其他無辜而遭受牽連者相比,這些李唐宗室們也不算太虧。

這話轉過來也能安在李潼身上,好死不死成爲李賢的兒子,肉都吃了,哪能不捱揍。但就算視死如歸,用在這種情況下總也感覺怪怪的。所以對於自己的未來,李潼也是深懷妄想,希望明天會更好。

或許真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雖然眼下還未身在廟堂,但廟堂之內仍會不時泛起有關他們一家的零星閒說。

雖然李貞父子已經被撲滅,但餘波還未就此打住。隨着時間的推移,圍繞於此一些流言也逐漸傳入洛陽,坊市中滋生一些閒說,比如天子李旦已經被太后弒殺,其中就包括嗣雍王一家,屍骨就沉在九洲池下。言者信誓旦旦,聞者感懷喟嘆。

“坊野邪說,實在可恨!逆賊禍亂邦國,已是大罪。妖言構陷,謗議天家倫序,更是人情難忍!鄙夫愚衆受此矇蔽,必以嚴峻勒令刑誡,纔可糾正世風,重歸淳樸!”

太初宮徽猷殿中,面對着勸諫刑令嚴苛、大傷民情的狄仁傑,太后一臉忿色,沉聲說道。在接見大臣的時候,她向來都是鳳冠章服、威嚴莊重,此刻天顏懷忿,更有一種凜然威重撲面而來。

狄仁傑恭坐殿階之下,雖然年近六十,但紫袍之下的身軀仍然厚壯挺直,不顯佝僂。

他在年初外任江南巡撫使,返回都邑之後轉文昌右丞,歷時不過兩月,又被選派出任豫州刺史,趁着面聖辭行之際,講起如今都內酷吏蜂起、搞得都城之內烏煙瘴氣,希望太后能夠勒令那些刑吏收斂一些。但卻沒想到剛剛講起這個話題,太后便怒火中燒,憤懣於面。

面對一臉怒氣的太后,狄仁傑心中也是略存忐忑,沉吟片刻才又開口說道:“民愚風墮,這是宰相的過失。敦教世俗,並非刑司職任。逆亂橫起,已經是國家的不幸,將士用命,使小疾未成大禍。但若因此使朝綱失序,刑卒代勞宰輔,反倒失了定亂靖邦的本意。刑士之中若果真有才堪宰輔卻只以卑職相酬,臣恐朝廷失士之憾彌彰。”

武則天聽到這一番話,一時啞然。她自然心知那些猖獗的酷吏是怎樣貨色,哪怕再怎麼昧着良心也不好說其中有什麼遺珠的宰相之才。

狄仁傑偷換概念,將刑吏糾察民風上升爲對宰相羣體的不滿,偏偏剛纔她先將坊野流言上綱上線,一時間倒是不知該要如何反駁。

見太后閉口不言,狄仁傑便又繼續說道:“政成於立而毀於摧,逆勢難久可知人心向背。譬如邪風揚塵,難撼泰山之重,偶或片刻有擾視聽,久則自已,實非大患。敦教馴民,堵不如疏,足其需用,釋其疑難,則士庶鹹安。”

Wωω★ тt kдn★ C〇 如果說此前武則天只是略覺尷尬,可是聽到狄仁傑繼續說下去,心情逐漸轉爲羞惱。

什麼叫釋其疑難?民衆們所疑難盛傳,無非是她究竟有沒有將兒孫幽禁殺害?想要釋疑也很簡單,讓她的兒孫多多顯跡人前,謠言自解。

雖然狄仁傑已經表述的非常委婉,但仍然改變不了他的本意是希望幽居大內的皇帝李旦能夠站到前臺來,直接面對大唐臣民!

“狄公體正言直,每每問教,受益匪淺。若非國務急遣,我真希望公能長留臺閣,省過諫非。”

武則天深吸一口氣,然後才又微笑說道。你自己是個什麼身份難道沒有一點數?既非宰輔,也非諫司,一個外派的刺史罷了,這些話題不在你的職責之內,管住自己的嘴罷。

雖然心中已經有些不悅,武則天還是有所剋制。對於真正有能力的臣子,即便有失檢點,她也願意給予包容。

此前狄仁傑在江南禁絕淫祀,展現出幹吏大才的一面,如今豫州剛剛經過越王李貞叛亂的擾動,正是人心浮動,民情喧擾之際,正需要良才鎮撫,因此她才選派歸都不久的狄仁傑前往。

但是包容並不意味着縱容,狄仁傑所流露出來的態度,在朝野之間頗具代表性。這些人雖然大事不違,但內心裡仍然僅僅只是將她當作李唐的太后,高宗與當今皇帝之間的過渡,而非將她視作一個人格、權柄獨立的人主。

更進一步講,狄仁傑心裡難道就沒有疑惑她究竟有沒有囚殺兒孫?想到這裡,武則天心裡便多有羞惱。

雖然局勢發展到這一步,已經到了圖窮匕見的程度。但在尚有餘力的情況下,武則天也希望能夠做的更加體面一些。

所謂人而無儀,不死何爲?她要君臨天下,囊括宇內才士爲己所用,必要的粉飾仍然不可忽略。特別對於一些身具才力而又不會爲了榮華富貴完全喪失底線的人,彼此留下一點臺階,才能相安無事。

那些酷吏幸徒好用是好用,但若滿朝俱是此類,朝局難免烏煙瘴氣。這會更加坐實她女主禍國的形象,也是武則天一直在極力避免的情況。

“狄公久不在朝,旋來旋去,讓人遺憾。臨別在即,日前所得雕蟲一篇,與公雅賞。”

武則天微微側身,吩咐陛立宮人道:“去將《慈烏詩》稿取來。”

狄仁傑這會兒正垂首自警於太后言語中的敲打,他雖然已經在極力告誡自己不可操之過急、亢進過甚,但有時候仍然難免將意圖表露過於急切。如此一番自警,對此並沒有過分在意。

很快,宮人匆匆返回,並在太后示意之下將詩稿遞到了狄仁傑手中。狄仁傑垂首覽卷,臉色漸漸有所變化,特別在看到詩稿落款之“臣守義謹呈御上”,臉色的變化再也掩飾不住,擡頭疑道:“這、這是……”

看到狄仁傑的神態變化,武則天心中剛剛升起的些許傷感很快消散,昂首作嘆息狀說道:“雖是幼頑所獻,但聯絕之內純摯之意又哪是黃口能爲。狄公若有所度那也沒錯,正是舊人刺心遺篇。”

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204 誰都別惹我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0012 耶耶的召喚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188 愛上一匹野馬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116 不是聶隱娘0188 愛上一匹野馬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248 太平積忿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389 鄭女文茵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353 勢術門庭,自非良配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224 名寺可藏重兵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033 雕蟲與公賞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086 曲樂動人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172 薛師人間英豪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037 春官武承嗣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087 蓮生獻經0069 大麴《萬象》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032 君子滿朝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079 神宮巍峨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說幾句話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278 鉅富驚人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070 頌聖臺閣體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227 名馬梨花落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012 耶耶的召喚0006 人盡敵國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