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5 大河漕幫

敢戰士們這半年曆練,誠是收穫頗豐,但也並非無損。相反的,損失可謂慘重。

首先損失最大便是初登隴之際,本身就不服氣候使得狀態大減,雖然有馬興、李光這些老卒跟隨護引,但他們的經驗其實也都不乏陳舊。

特別垂拱年間四鎮告失之後,吐蕃向隴邊滲透的力度要更大。那些羈縻之下的蕃胡們,本身也並不可信,許多原本安全的道路與地域也都變得危機重重。

所以在登隴最初那一個月時間裡,敢戰士們各種傷損病痛便有近百人喪失了戰鬥力。雖然其中一部分在蘭州休養一番後有所恢復,重新回到了隊伍裡,但還是有幾十人永遠埋骨彼鄉。

經過一段時間的緩衝調整期,敢戰士們才逐漸進入到以戰養戰的節奏中。但就在安西戰事將近尾聲的時候,論家突然組織了一次針對河源軍的突襲,儘管在黑齒常之處變不驚的指揮下得保河源不失,但是許多外圍的城傍力量損失卻很慘重,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敢戰士們。

講到這裡,李葛也是虎目含淚,而從其悲愴語調,李潼也大感心痛。

“郎主既是、既是……屬下不是貪求虛榮,但凡登隴敢戰士,沒有一人是爲虛榮爲戰,但見袍澤骨肉腐爛遠邊,不想讓他們全無名聲……”

李葛又深跪在地,叩頭說道。

李潼見狀後便從席中立起,並鄭重說道:“他們不會寂寂無名,也不會就此魂斷他鄉。假以時日,碑石路引,我要親自召回英魂,讓他們魂歸故土,觀此世道,絕不負此壯義熱血!”

李葛聽到這話,悲容漸漸收斂,又重重叩首,然後擡起頭來凝望着李潼說道:“若是別個貴人立作此諾,屬下不敢輕信。但府戶悲苦百年,能施恩入下、救濟羣困的,只郎主一人!草野之衆,雖然昧於大識,但只要郎主一眼,捐身用命者、遍在草野!”

接下來,李葛又收拾情緒,講起了一些後續的安排。

眼下敢戰士們算是已經在隴上立住了足,但第一批登隴的敢戰士們也已經傷殘近半,除了其他各種客觀原因之外,也在於準備的不足,像是各類弓甲器械便是一個不小的短板。

不過,他們也在隴邊或招募、或劫掠到爲數不少的匠人,都按照原本的計劃,陸續運往秦嶺南麓的漢中,藉助那裡尚算安全的環境進行生產。

同時,竇家藏匿在隴山周邊的那些前隋匠戶們,也都陸陸續續整合起來,可以直接在隴上就構建起一個集生產與後補爲一體的基地。

趁着寒冬到來之前,李葛將一部分傷員病號送回關中,而秦嶺又有一批新的敢戰士同樣五百人繼續登隴,以舊帶新。

當然,這新的一批敢戰士無論素質還是經驗,肯定是不如第一批那麼強,但他們所面對的環境也不如一開始那麼艱苦。

本身已經有了前人打下的基礎,而且隨着四鎮收復,西域與隴西之間秩序也在逐漸恢復,吐蕃也不敢再如往年那樣猖獗,這纔算是正常的練兵地,而不是完全的拿命來搏。

未來隴西這一處基地,李潼是打算維持兩到三千人、一軍的規模。規模太小,不足體現出其意義。如果太多了,也不好完全的掩人耳目。

而且故衣社也並不只是一個純粹的兵源地,其內部凝聚力在於對那些府兵亡戶們的普濟救助,如果不能滿足這一前提,只是一味的搜刮青壯、組建私軍,只是竭澤而漁,就算短時間內能快速壯大,未來很有可能自我崩潰。

不過,武力是有不同的組織形式,軍隊只是其中最完整強大的一種。既要維持基本的營生,還要聚集相當數量的青壯,也並不是沒有別的選擇,比如漕運。

講到漕運,就不得不提隋煬帝這個敗家子。大運河的開鑿,使得南北之間的物資交流,無論在空間上,還是在數量上,都有了一個質的提升。

唐代承此餘澤,特別在中唐之後,來自江南的漕米更是成爲大唐續命的口糧。但是有唐一代,對於漕運其實都缺乏一個系統且有效的管理。

中唐劉晏雖然改革漕運,但側重點還在於財政方面,沒有繼續挖掘、基於運河漕運體系而進行的統治模式升級。

唐帝國崩潰之後,五代十國割據遍地,甚至此前的藩鎮割據,與此都有莫大的關係。

當然,眼下李潼的籌劃還沒有宏大到要打通整個漕運航線,甚至敢打漕運的主意,都是近來纔有的想法。

原因也很簡單,手裡權柄不夠。

這種事很難私密進行,單單朝內與漕運相關的便有工部下屬的水部、戶部下屬的倉部、司農寺、太府寺、都水監等諸多部門,而在地方上,還有各州縣官衙的就近管理。想要不借助官方力量而介入,基本是不可能的。

李潼此前向他奶奶提議本錢繳公,以各地常平倉作爲基礎,本身就埋下了統籌漕運的一個由頭。當然這麼大一個攤子,憑眼下的他是很難操作得過來,也沒想過要藉此掌握主持權。但哪怕只是擦邊球的沾上一點,就足夠他消化良久了。

目下朝廷漕運模式主要是由在京各司向地方下達調令,然後由各地抽調力役輸送都城。但這當中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各地自有寬鄉、窄鄉之別,戶籍分佈並不平均,朝廷物調的頻率與數量也並不能完全的因地制宜。

而且如今朝廷財政狀況實在不好,交錢代役的課錢在歲收中所佔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各地無役可用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非官方的組織與力量逐漸加入到漕運體系中來便已經成爲趨勢。

除了上述幾點,官方所組織的漕運虛耗巨大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隋唐兩朝皇帝有一項重要的活動,那就是逐食東都。

而在高宗朝,就食東都後,從長安到洛陽這一段漕運所省下的腳直運費,便足夠支付京官月給俸料。

畢竟官府召集力役,再分派差事,再前往用役地,這路途之間的虛耗包括時間,在農時如火的農耕社會,時間同樣也是錢糧。這還沒有算其他各式各類的行政冗令。

運河漕運的剛需就擺在那裡,幾乎一年四季都需要有足夠的人力差使。所以,李潼覺得他組織一個相對專業的漕幫,也是利國利民的大計。

故衣社在兩京之間已經頗成規模,人力並不缺少,而且許多人都無田可耕。將這些人納入到漕運體系中,就算做不到物流天下,搞搞兩京之間的漕運包工,既能維持一份生機,也能培養出一定的組織性。

至於說這麼多壯勞力聚集在一起,會不會引起官方警惕?

首先,誰也不會傻到成千上萬的壯勞力全都堆在大河兩岸供人檢閱,一定程度的分散那是必須的。只要小隊規模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官府才懶得過問。

別的不說,河東那些鹽池,哪一處不是成百上千的勞工在晝夜勞碌,你去查聚衆謀反罷。

其次,李潼也是等到他在官方的影響力已經具備一定火候,即便發生什麼意外,能夠作出補救掩飾,纔會打這個主意。

而且,這個漕幫的大本營,李潼也不打算放在兩京和他目下仍然鞭長莫及、且利益糾葛更復雜的大運河沿線,而是兩京之間的河東蒲州。

一方面自然是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大河漕運的一個重要節點,另一方面自然就是有鹽池之類的掩飾,可以更得方便。

講到這裡還得提上一句,那就是到目前爲止,鹽仍然沒有被收爲官營,那是開元之後的事情了。

早在西京的時候,李潼便讓他二兄李守禮聚集那些關隴勳貴子弟們要在河東販鹽。

但計劃沒有變化快,他也沒想到自己回到神都一折騰,把自己封國折騰沒了。至於那些勳貴子弟們,湊熱鬧是可以,白手起家的搞事業則就爲難他們了。所以這件事一直到現在爲止,都還處於擱淺狀態。

不過現在,倒是可以兩事並作一事,把這項事業搞起來。此前李潼謀劃此計的時候,還是貪求一點他封國於彼的便利,但現在步子可以邁的大一點,可以直接把他的人安插在河東。

現在,王仁皎等人都已經回到神都,且已經通過了銓選,但卻還沒有授官。

李潼就是在等河東出缺,蒲州八縣一州城,能管事的上百個官員,他就不信年前年後這段時間,就沒有一個有點五癆七傷,只要騰出位置,老子就插人進去!

之前李潼還在考慮該派誰去主持這件事,田大生等人忠誠是足夠,但要放在河東那個四通八達的地方,所需要處理的事情必然更多,李潼有點不放心。

恰好現在李葛入都,李潼與他交談一段時間,覺得這年輕人不錯,可以先派過去試用磨練一番。

李葛聽說不讓他再回隴右,神情不乏失落,但沉吟片刻後還是悶聲道:“郎主覺得我能做,屬下一定盡力而爲!”

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0255 肥羊難宰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220 如意元年0067 協律頌今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133 太平歸邸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111 少王人物如何0342 懷義說親,結怨於人0255 肥羊難宰0057 命途何艱難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274 只待神都制命0114 友誼的河0240 少陵原逢故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342 懷義說親,結怨於人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102 少王神都行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003 前途堪憂0094 大酺禮畢0013 王的起居日常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274 只待神都制命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103 府佐諸衆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255 肥羊難宰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196 卑職願從大王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054 鎖喉之臣0079 神宮巍峨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432 達則兼濟天下0124 朔邊良才0061 佳人再贈香0065 人情難測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078 死而無憾0103 府佐諸衆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003 前途堪憂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240 少陵原逢故0269 西京此夜驚魂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439 踏破白馬寺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236 蜀商楊麗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114 友誼的河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