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

清晨時分,來俊臣回到東城司刑寺官署,還未及下令提審人犯蘇幹,察覺到屬下們正湊在一起議論紛紛,便好奇問道:“有事發生?”

“代王殿下昨日率北衙千騎出城,攻破白馬寺,寺中僧徒死傷諸多,餘者俱發司農爲奴……”

司刑評事萬國俊上前,小心翼翼回答道。

“竟有此事?”

來俊臣聞言後忍不住瞪大眼驚問一聲,他近日專心推案,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對此茫然無覺。稍作沉吟後,他便又連忙追問道:“懷義怎麼觸犯到代王,竟遭如此……”

對於這個問題,衆人也都搖頭表示不知。北衙人事本就相對封鎖,即便有什麼聲訊傳出,也遠不是他們這些刑吏能夠打聽到的。

來俊臣自能意識到當中肯定是有隱情,心內也滿是好奇。尤其聽到代王再逞兇威,也是難免心有餘悸。但在沉默半晌後,還是擺手道:“外事不必多問,速速安排提審蘇幹。”

屬下們聞言後點頭應是,接過來俊臣遞下的手令,然後便往司刑寺刑獄中提押蘇幹過堂。評事萬國俊留下來,待到衆人離開後,他才入前小聲請示道:“代王驕悍,再樹新敵。需不需要卑職暗訪薛師,請求使用?”

來俊臣聽到這話後,神情略有變化,沉默了好一會兒才搖頭道:“權貴者互作攻害,內情曲隱,不宜貿然介入。代王量狹膽肥,稍觸則怒,懷義只是一個虛榮敗類,恩威在享卻不擅使用,實在不足與謀。當務之急,還是要深挖蘇氏其黨,案情擴大,如此才能再得新寵。”

話雖然這麼說,但來俊臣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甘心,想了想之後才又說道:“閒時你且代我去拜訪樑王殿下,也不必表意過分殷勤,只要讓樑王凡有所謀能念我三分即可。”

人越是落魄失勢,越能感受到權勢加身的種種好處。來俊臣是在人生最爲風光的時刻被代王踹下深淵,心裡對代王的恨意不必多說。

但究竟要不要繼續與代王爲敵,來俊臣心裡也充滿矛盾。但有一點可以認定,無論是眼下的他還是人生最輝煌那段時間,代王都從未將他放在眼中。

單憑他自己,也根本不夠資格與代王爲敵,特別是尤忌自己站在臺前,直接承受代王的怒火。這是用生命和前途試探出的經驗之談,否則來俊臣寧可將這一份怨念深埋心底,也絕不再去招惹代王。

來俊臣這裡還在盤算着,突然下屬的刑吏倉皇衝入堂中,神色驚慌、大聲叫嚷道:“不好了、大事不妙,蘇、蘇乾死、死在了獄中……”

“噤聲!”

來俊臣聽到這話,臉色陡然一變,先是拍案喝止屬下的喊叫,然後自己也站起身來,低聲吩咐不得走漏消息,然後才親自往監獄中行去。

司刑寺牢獄裡,看着蓬頭垢面、遍體鱗傷的蘇幹懸身於土牆牆面,來俊臣臉色鐵青,口中咒罵着衝上前去對着蘇乾的屍體便是一通拳打腳踢的發泄。

表面看來,蘇幹是脫下上衣,浸溼之後束成繩索,綁在了小窗鐵柵上自勒而死。但小窗離地並不高,起碼不足以讓蘇幹身軀懸空,無論其人死志再怎麼堅決,臨死之際都難免會有掙扎的本能。

蘇幹是來俊臣交代重點看守的人犯,內外監守者也都是來俊臣自己的心腹,在排除外人潛入殺之的情況下,那其死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用沾水後變得柔韌的衣服生生絞斷自己的咽喉,說明其人真的是一心求死。

當來俊臣發泄一通後,獄卒上前勘驗蘇乾的屍體,也確定蘇乾的死因正是如此,其人喉管已經被布條勒絞碎裂,咯血而亡而非窒息。

但得知這一結果後,來俊臣不免更加憤怒。他炮製刑獄諸多,對於犯人在不同階段的心理是有着非常精深的把握。

蘇幹入刑以來,便受到他的重點關照,各種酷刑施用其身,可以說蘇幹已經是崩潰在即,可以說只要再加一把勁,便可以撬開其人的嘴巴,順着來俊臣的指示進行大肆攀誣,將更多人事牽引進來。

蘇幹也明白自身忍耐已經達到極限,萬念俱灰下選擇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也不想徹底淪爲來俊臣構陷更多的工具。

“速速清理其餘傷勢!”

蘇幹入刑,本就時流關注的焦點,外間各種搭救的手段層出不窮。

來俊臣也明白自己這一次是有些操之過急,不應該一直酷刑加使,應該在收放之間逐漸擊破蘇乾的底線。

現在再懊惱這些也已經沒有了意義,需要儘快坐實蘇乾的罪名,確定其人是死有餘辜,而不是被蒙冤逼殺。

所以來俊臣直接在獄中喚來吏員,將此前那些過堂資料進行修刪拼接,給蘇幹定了一個垂拱年間與李氏宗王同謀作亂的罪名。

看完這一份罪辭之後,來俊臣還是有些不滿,他構陷蘇幹本也不是爲了追究垂拱年間的舊事,而是爲了要引出當下更多時流。如果就這麼呈交上去,想必聖皇陛下也會不滿意。

深思良久,來俊臣又拿起筆來,在紙上添寫八個字:悍命拒刑,以死隱惡!

蘇幹想要用他的死來了結此事,來俊臣卻不願就此罷休,寧肯捨去性命都不願再受刑訊,這絕對是用自己的死來隱藏更大的罪惡!

補充完畢後,來俊臣又讓書吏抄寫一遍,然後才吩咐屬下即刻將這一份罪狀並判詞一併送入禁中,自己則滿心忐忑的歸堂等待後續的結果。

與此同時,大內朝堂上也在進行着激烈的爭論。

本來朝會早該結束了,但是由於數名御史包括其他朝臣們接連出班慷慨陳辭,使得朝會一再拖延。

李潼今天沒有參加朝會,而是留在仁智院補覺。如果他今日參會,便能夠親眼看到事態終究是頑強的向惡劣方面發展。

得知白馬寺被抄,今日的朝堂上,朝臣們打了雞血一樣,一俟早朝開始,便有御史出班將話題引到此處,不斷的控訴薛懷義諸多悖禮罪過,一副要趁他病要他命的架勢。

諸御史朝臣們恨不能將薛懷義生吞活剝,武則天自是聽得臉色鐵青,厲目頻頻望向前班的魏元忠並其他幾名重臣。

魏元忠被那不善目光打量掃射得一頭冷汗,自身也是有苦難言。昨夜出宮之後,他便緊急召見幾名憲臺刺頭,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們不要就此過多糾纏,一旦激怒聖皇,接下來事態發展可能會更加惡劣。

幾名侍御史也都相繼表態,表示應該以大局爲重,不會就此過多追究。

可是一旦到了朝堂上,卻又是另一種情況。對薛懷義的圍攻簡直是來自四面八方,完全堵不住。這也不怪魏元忠御下無能,實在是薛懷義實在太招人恨了。

其人早年驟顯,便囂張到敢於當街將彈劾他的御史毆打致死,與憲臺積怨也是由來已久。

而且這樣的人存在就是在打所謂立朝士大夫的臉,有事沒事都要被攻擊一通,哪怕聖皇陛下對此不予理會,彈劾薛懷義已經不是爲了肅清朝堂,而是他們維繫自己尊嚴的一種方式。

這一次有聖皇下令、代王出手,而且在白馬寺所抄沒的人員並物資可謂是觸目驚心,朝臣們怎麼可能會放過這樣一個難得機會。

羣臣爭先恐後的進言,如此就造成一種局面,那就是如果聖皇陛下罔顧衆意、再要對薛懷義進行包庇,那就是幾乎與所有朝士都站在了對立面!

如此衆口一聲,這局面幾乎是在武周革命最爲緊張的時刻都沒有出現過,武則天此時的心情可想而知。這已經不再是保不保薛懷義的問題了,而是關乎到她的帝王尊嚴。

如果這一次做出讓步,那麼她一直苦心維持的強大形象便不復存在,此類事件必將頻頻上演!

正在這時候,側殿有女官匆匆行入,將一份奏書交由司宮臺宦者遞入,奏書很快傳遞到御案上。

武則天有些煩躁的隨手翻看,垂眼一讀,眸光頓時一亮,接着便提筆疾書,特別是將來俊臣判詞中那八個字摘抄於便箋,然後遞給前班宰相彼此傳看。

而宰相們在看過之後,神情也無不劇變,特別是鳳閣內史豆盧欽望,手指顫抖幾乎是捏不穩便箋。

“今日諸事,悉停議論,羣臣各自歸衙,退朝!”

看到宰相們神情變化後,武則天從御案後立起,敲案表態道。

“陛下不可,今日……”

眼見聖皇陛下還要拖延議論,一名殿中侍御史名爲王求禮者,頓時出班疾聲喝道。

然而其人話音未落,宰相豆盧欽望也疾行出班,擡手戟指其人怒聲道:“求禮不識大體!畿內急情告聞,需政事堂緊急入議,豈爾曹能阻!”

豆盧欽望說完後,其他幾名宰相也紛紛發聲表示支持。而沒有了宰相的默許縱容,殿中朝士雖多,但也只能羣衆喑聲,黯然告退,同時也都不免好奇猜測,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竟能讓諸宰相都要放棄掉這個難得的鋤奸機會?

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080 豬狗之才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291 獻業求命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317 尚方少監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330 給事真幹才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216 急流勇退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235 義伎捐金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278 鉅富驚人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008 聖母神皇0084 具位庸臣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263 娘子隨戲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343 女人的報復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0104 王居大不易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090 家賊難防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381 媽寶裴光庭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222 吐谷渾王族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227 名馬梨花落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