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9 莫厭金盃酒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潘三娘琵琶技藝確實高明,起碼比米白珠他們那部音聲人的琵琶手要高明得多。李潼聽着都止不住的入神,轉音驚破時,才又想起來正事。

大凡什麼事情,第一次做來總是難免生澀。李潼手拿曲目,看着上面不乏有頗爲眼熟的詞牌名,也在心中將自己所能記住的一些詩詞篇章試着轉韻協律,但也難免遲疑不定。

唐宋聲韻,沒有太大變化,即便是有,也能拗救過來。他所遲疑的還不是這些,而是要代入自己的出身處境與時人對他的判估去選擇,能抄的那麼多,無謂露出那麼多馬腳。

要把這件事當作一項可以長久運營的事業來做,最好給人一種循序漸進,精益求精,不斷突破的層次感。他奶奶命那麼長,他有大把的時間無所事事,可不能三板斧一榔頭,掏空了自己。

所以《琵琶行》這首長歌雖然首先想到,但也最先被他排除,起調立意太高了不好,後邊調子不好銜接,也會引人狐疑。六朝靡靡之音還未散盡,唐人仍是沒怎麼見過世面的樣子,好糊弄。

“且慢,這首是什麼曲子?”

聽到一段歡快旋律後,李潼眸子頓時一亮,擡手止住琵琶聲,繼而發問道。

樂伎潘三娘按弦頓住,開口回道:“回大王,此爲雜調《醉公子》。”

你說巧不巧!

李潼聽到這曲調名更是一樂,看來自己真有搞這種事業的天賦,便又說道:“可有舊辭?彈唱一遍。”

潘三娘依言而行,轉軸由頭彈起,轉調之際開口唱起:“雀兒口,香酥手,翻來綺羅解奴石榴……”

得,又是一首豔辭,這是陪酒的女伎抱怨客人酒後無狀呢。

李潼聽到這唱詞,先不管興致盎然隨着潘三娘打拍哼唱的李守禮,轉眼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宦官楊緒。

雖說內教坊已經浸染俚俗,但整天《踏搖娘》《醉公子》之類的曲調彈唱,這些管事的太監他們聽了不上火嗎?

當然做這些惡意猜度的時候,他是忘了這潘三娘前後長長短短也彈了七八首曲子,唯獨這首被他叫停。可見他自己在音樂上的鑑賞意趣,也是急需斧鑿修正的。

“這舊辭太鄙不雅,且來試協這裡一篇新辭。”

他心裡已有定計,提筆便書,不旋踵,一篇新辭已經寫出來。

不獨潘三娘,就連廳內其他人聞言後也都難免好奇兼驚訝,他們本以爲這大王所翻新曲只是閒來無事說說而已,卻沒想到真的伏案而就一篇新辭。

潘三娘還有些怯懦不敢上前,宦官楊緒便踏步行上,兩手捧起紙張,忍不住按照潘三孃的唱法吟唱起來:“者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那邊走,者邊走,莫厭金盃、金盃酒?”

新辭不長,不過兩聯而已,楊緒還沒走到潘三娘面前,已經吟唱完畢,似還有些遲疑不確定,回頭看了看永安王,轉回頭又忍不住低唱一遍。只是他的聲音乾癟枯澀,遠不及潘三娘那麼婉轉悅耳,也勾不起人什麼興致。

潘三娘接過新辭,默唸幾遍,而後便又撥起琵琶試着彈唱起來:“者邊走,那邊走……”

李潼擡手打斷李守禮的唱和,閉眼認真聆聽,只覺得還是有一些失粘跳調,加上較之舊辭減了一字,因此那潘三娘彈唱起來略顯凌亂,但即便如此,聽起來效果較之舊辭還是好了許多。

他自己覺得好,還可能只是心理作用。可是潘三娘彈唱幾遍之後漸漸協調起來,一俟曲終,米白珠已經拍掌喝彩起來:“大王新辭,真是、真是……妙啊!”

李潼眼皮一翻白他一眼,果然是個連六都喊不好的鹹魚。

另一側的樂工康多寶也走上前,躬身道:“大王著辭,翻新雅緻,但是協於此曲,卻是略折辭工,冗調跳脫,還需勘磨……”

聽聽,這才叫專業意見,不要淨說廢話,如果不妙,我寫它做什麼?專業的就是專業的,是曲子冗調跳脫的緣故,不是我新辭寫的不好。

“那麼依康部頭看來,是否還有修補餘地?還有潘三娘,你有什麼心得,也不妨直言道來。”

對於有真本事的人,李潼向來保有一份敬重,不恥下問。

康多寶也取來一琵琶,將舊曲撥彈,居然不差潘三娘多少。起碼在李潼的欣賞水平聽來,是品不出什麼高低差別的。

他寫的這一首《醉妝詞》,是五代前蜀後主王衍的作品。大凡主前邊帶個後的,基本不是什麼好貨色,王衍也不例外,聽聽這首《醉妝詞》,其人如何便也明白了。

這首詞不莊不諧,不勸不教,唯道風流,只訴風流,因其純粹,自有灑趣。讓人一聽就明白,這是一個坦坦蕩蕩的酒色之徒。

這麼說吧,我來青樓只是想坐坐就走,批判世俗,可是聽到歌姬唱這首詞,我都想多喝兩杯花酒。不是我鹹溼,實在是藝術作品自有其感染力。

這種人設,放在人主身上,那是昏君無疑。但李潼巴不得被人當做酒色之徒,一個英俊又有才情逸趣的富貴閒王,簡直完美!

有專業人士參與幫忙,事情就變得簡單。那個康多寶撥絃許久,李潼也漸漸聽出味道,其人每次撥絃都有細微差別,剔掉所謂的冗調去配合新辭,居然還是一個編曲的人才。

察覺到這一點,李潼更加欣慰,以前只覺得給武則天當孫子沒有一點好,現在看來也不是。身份擺在這裡,文抄都能搞成團伙作案,那些寒丁宅男們,他們能有這配置?

失粘錯韻?不存在的,一定是曲子的問題,改!

李潼自己也積極加入其中,還把偷眼去瞄胡姬米大蠻的李守禮也拉過來,學點正事吧你,以後總不好事事麻煩別人。再說被娘娘知道你逃課不上學,跑來內教坊調戲胡姬,打死你都有份!

廳中幾人協調聲曲之際,一名內教坊宮役匆匆行入,附於宦官楊緒耳畔低語,楊緒聽完後,看看堂上二王,欲言又止,沉吟片刻後趁着不被關注之際,悄悄行出了廳堂。

李潼視線餘光掃見這一幕,也並沒有放在心上,他眼下初窺門徑正在忙事業呢,無暇關心其他。再說那楊緒留下來也沒什麼用,短處不少、長處卻無,啥也不是。

不得不說,什麼事情,都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胡人康多寶撥絃調曲,那琵琶伎潘三娘也沒有閒着,不知從何處拿出一塊兩尺見方的薄木板,木板表面均勻密佈着一排排的小凹槽,另有一把紅色小豆捏在手中,只聽康多寶撥絃一聲,潘三娘便在木板放置一枚紅豆。

“此爲宮板,專爲協律錄調之用。”

米白珠也湊上來,見永安王有些不解潘三孃的動作,便低聲解釋道:“樂者多有筆墨不習,才用俗器錄曲協律。”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這錄曲的工具他倒是沒有聽過也沒見過,但大約能夠想象到其使用的原理。後世研究唐樂,無非故紙片言的蒐羅與出土實物的推敲,即便是真正的古樂大師也不好吹牛說自己能夠通知所有,他認識有盲點和漏洞也再正常不過。

樂工康多寶也停下撥絃動作解釋道:“雜調翻曲協律,還是簡單一些,宮調即定,只需要宮內上下調撥。至於清商等大麴翻新,還需樂懸貴器尋宮應律,重做勘磨。”

所謂的樂懸,便是鐘磬等禮樂大器,是亙古相傳的莊重器物。所謂古樂十二律,黃鐘大呂之類,便是通過鐘磬等確定其調律,又被稱爲宮律或者是宮商。宮位所在,便是樂曲起調調音與整體基調,尋宮應律,便是確定整首樂曲的宮調,或悠揚或低沉,或輕快或幽怨。

燕樂有四均二十八調,宮商角羽是爲四均,一均則包含七調,合共二十八個音調。

李潼在樂理方面只是門外漢,儘管樂工康多寶解釋諸多,但一時間也理解不了那麼多名詞。最終也只是有了一個模糊的認識,音調越多,一首樂曲應該就越婉轉動聽,曲風多變。

至於清商樂,則就沒有這麼多的調音變化,畢竟是用在祭天祀祖的場合上,還是應該以肅穆莊重爲主,否則他們聽嗨了怎麼辦?

儘管康多寶口稱雜調翻曲簡單,但在調試一番之後,還是放下琵琶拿起了一根橫笛,開始吹奏試探起來。燕樂多以管樂定調,因爲音色相對更加純粹可辨。當康多寶換了樂器之後,就連李潼都能明顯感覺到樂曲的調律變化。

如是過了小一個時辰,康多寶才結束了翻曲協律,而那潘三娘也將新曲以宮板紅豆錄出。如此李潼就看明白了,因爲較之最初的排列,那些紅豆下移了一行,且被減去了十幾個,彼此之間捱得也更加緊湊。

“大王新辭雅緻,勝於舊辭輕佻,故由小石降次高平……”

聽到這康多寶的話,李潼更覺得滿意,尋花柳都成了雅緻而不輕挑,還有啥好說的,人才啊!

說別的都是多餘,況且他也聽不懂,還是要看成品如何。他起身伸個懶腰坐回坐席,然後便吩咐潘三娘:“且試奏一番。”

潘三娘抱起琵琶,再次撥彈起來,待到新辭接入,李潼閉眼聆聽,眉梢頻頻上揚,很明顯的感覺到正首曲調都發生了質的變化,節奏更緊湊一些,聲辭諧和也更流暢,果然像那康多寶所言,少了一些輕佻旖旎,變得更加爽快雅趣。

人才啊!

一曲終了,李潼心中再次感慨,睜開眼還沒來得及誇一誇對方,廳室外突然響起了鼓掌聲,並伴隨着一個略顯沙啞但又爽朗悅耳的女聲:“左張右望,金盃花柳,風流回轉,真是妙趣橫生!”

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439 踏破白馬寺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360 祖孫情深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328 野狐宰相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202 大唐帶貨王0054 鎖喉之臣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055 一人而敵一族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222 吐谷渾王族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381 媽寶裴光庭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211 不宜輕沾俠名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033 雕蟲與公賞0078 死而無憾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296 通泉縣大街痞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270 兵入武氏邸0319 巽郎才壯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363 新的班底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791 唐業存亡,河北相關0248 太平積忿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260 分頭入洞房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226 瘋狂的武周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093 被甲登殿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241 秀姿動人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207 李氏名駒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109 仗義屠狗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