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

黃河南岸的孟津,乃是千古名渡,也是都畿道大軍今次迎擊強敵、保衛神都的大本營所在,儘管這個所謂的強敵,眼下還存在於假想中。

十一月中,李潼在返回神都處理完一些瑣事之後,便又立即返回了黃河南岸的行軍大營中,開始正式着手佈置防禦前線。

神都洛陽號爲天中帝宅、八關之險,這是從漢末傳來的說法。歷經魏晉南北朝的亂世動盪,以及隋末羣雄爭霸,國朝統一以來已經七十年有餘,所謂的八關之險,到如今已經不再那麼準確。

不過一些地域上的攻防要點,倒也並沒有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削弱多少。比如大軍眼下所駐紮的孟津,便是從河北南來的重要渡口之一,真有外寇南來,便可由此直接殺向洛陽。

無論是軍事的需要,還是對人心的安撫,將行軍大營安排在此,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其實如果單純從軍事角度來說的話,黃河對岸的河陽纔是抗拒河北之敵的最重要據點。這倒不是李潼這樣的軍鍵家的看法,而是都畿道諸將普遍的提議,而且歷史上的安史之亂也證明了河陽得失對洛陽防守的重要性。

周王伐紂,會八百諸侯於黃河北岸,即就是河陽,而所渡河的渡口即就是孟津。不過《春秋》中所記載的天子狩於河陽,卻並非周天子耀武揚威的狩獵活動,而是晉文公將周天子提溜到黃河北岸、挾天子而令諸侯的稱霸會盟。

自古以來,河陽便與中原的安危休慼相關。不過唐時的河陽還要在洛陽正北偏東百餘里外,位於河內懷州,太行山與黃河之間的谷口地帶,地理位置上可以類比於黃河對岸的虎牢關,算是河東與河北的一個分界點。

從正統軍事角度分析,假使薛懷義大軍真的以勤王之名南下攻來,在孟津據守雖有黃河之險,但洛陽距離黃河實在是太近了,已經近似於兵臨城下,一旦孟津防守不當,完全失去了戰略縱深。

而且黃河就橫在當面,既阻攔了外敵,同時對外敵也是一種保護,不能發揮出都畿道大軍以逸待勞的優勢。

所以在河陽佈置足夠兵力,以一河之隔的洛陽作爲後盾,一俟外敵到來,便以逸待勞的主動出擊,或者與孟津、虎牢關成掎角之勢的進行防守,攻守之間,主動權盡在掌握。

哪怕李潼這種軍事小白,也覺得這樣的攻守策略是非常靠譜的,但他還是沒有渡河前往河陽駐紮,只是派出了兩千肅嶽軍並一千名千騎精銳渡河入駐河陽,以待敵軍。

一則神都洛陽承平年久,儘管在垂拱年間發生兩次內部的叛亂,但也都是在黃河以南,所以黃河北岸的河陽如今軍事職能還沒有凸顯出來,城防不修,根本不適合大軍駐紮。

二則他如何去了黃河北岸,那麼對神都的影響和控制力不免就會削弱,一旦神都城內發生什麼變故,不能及時有效的做出應對。

講到這個理由,就有瞻前顧後、貽誤戰機的那種味道了。明明大敵當前,結果還要忙於內鬥,你不敗誰敗?

但說到底,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沒有利益驅動的戰爭,就是沒有意義,就是不義之戰。

事實上,關於究竟要不要如此大張旗鼓的防備薛懷義可能會有的勤王之舉,朝廷內也是分成了兩股意見。

其中一派認爲,薛懷義不過一介弄臣而已,雖有常勝之名,但那軍功實在是水的嗆人,本身也絕不是什麼一呼百應的正面人物,在軍中並不具備蠱惑軍心的威望。

如今神都城內既然已經撥亂反正,薛懷義雖然掌握一支大軍遊蕩在外,但也只是無根之水,只需要發出一道制令,說不定下一刻其頭顱就會被摘下來送到神都,實在沒有必要因爲這樣的對手而大張旗鼓,勞民傷財不說,還會讓神都人心局勢動盪不安。

另一派便是以李潼爲首的軍方大將們了,他們認爲無論薛懷義有沒有號召勤王的動機和能力,大軍陳設於洛北,總是有備無患。

而且這一次的陳兵備戰,也不僅僅只是針對薛懷義這一路大軍,同樣也是爲了震懾其餘州縣或會以勤王之名、趁亂而起的潛在威脅。面對這樣的隱懷,唯刀兵示之,絕不姑息!

李潼堅持這一論調,原因那就複雜得多。藉由這次洛北防線的佈置,他既可以以軍需爲名、搬空神都府庫,同時還能將都畿周邊軍力稍作整合。

從大義方面,解決薛懷義這一隱患,是他大軍陳設的威壓所致,而不是監國皇嗣的制敕之威。

從人心方面,要讓河洛生民感受到雍王殿下乃是此境的保護者,正是因爲雍王殿下積極防禦、身臨前線的統軍作戰,才能卻敵於外,保護河洛之地的安全。

特別是這後一點,如果民衆們心裡有了這樣一個概念,那麼未來李潼再率軍歸洛,無形中便會消弭許多的阻力與牴觸。

基本上神都南北兩衙都附和李潼這一主張,倒不是說他已經憑着人格魅力將南衙將士也全都折服,而是這些軍方將士們需要功事傍身。

兵馬未動,大勢已定,這對他們而言實在是有點尷尬,不利於儘快融入改朝換代、撥亂反正的新秩序中。

當秩序產生混亂動盪時,自然誰的拳頭大,誰的聲音就響亮。儘管前一派以撫爲主的主張要更合理,理由也更加充分,畢竟薛懷義實在不是能夠讓人敬重且嚴肅對待的對手。

但是他們能夠依仗的,唯有幾張嘴而已,實在是搞不定以雍王爲首的一衆思功如渴的兩衙戰將們,於是也就只能任由都畿道兵力調集到大河兩岸。

不過主張是主張,從內心而言,李潼還是比較認同前一派那種解決方案,覺得還是儘量的化干戈爲玉帛的好。

薛懷義誠然不足慮,但其所率領那數萬大軍以及十七路總管卻是一個極大的變數。

儘管李潼也不覺得薛懷義有足夠的威望和能力將這些人心盡數整合起來,從而衆志成城的南下勤王。但眼下的形勢是,大軍遊蕩於外,朝中卻已經改朝換代,那些在外的將士們,他們會不會擔心接下來朝廷對他們的安置問題?

如果這當中出現幾個聰明蛋,能夠將諸軍總管遊說、整合起來,抱團與朝廷進行談判,這就有樂子了。眼下李潼在神都城內軍權方面是一家獨大,朝廷也迫切需要再引入另外一股力量,從而形成制衡乃至於壓制。

如果代北道大軍真有集結起來的趨勢,再與朝中大佬們一拍即合,那麼被擠在中間的李潼處境就變得尷尬起來。

如今畿內兵力滿打滿算堪堪四萬有餘,這還是加上了政變之後都畿道所招募的諸州府兵。可是代北道行軍北上之際便已經有了四萬多,再加上一部分北方的邊軍與僕從軍,湊個六七萬兵力綽綽有餘。

當然,神都作爲帝國的中樞,是有整個天下進行輸血,就算兵力上略有不及,也能持續不斷的獲得補充。安史之亂鬧得那麼大,最終不還是被平定了。

可問題是,如果戰爭真要上升到那種層次,那就不是李潼能夠一言決之了。

此前在神都城,李潼之所以出面保下王美暢,一方面自然是看中王美暢的攪屎棍能力,另一方面就是爲了避免跟他四叔關係搞得太惡劣。

如果他四叔從他這裡感受到過於直接的威脅,可能會採取一些非常措施,越過他與代北道大軍直接聯繫。

畢竟節度使正是起源於他四叔統治時期,雖然僅僅只是一個名號確立,較之後世權力畸大的藩鎮還是不可同日而語。

但李潼也不想因爲叔侄間的矛盾,而讓這個苗頭提前出現。他對他四叔的要求是,不需要你多麼英明神武、中興唐家,但也不能爲了一時安逸就把權力下放,你管不了的交給我。

打是不能打的,一旦打起來,無論是李潼,還是他四叔,包括朝廷中那些大臣們,誰也不能確保還能不能控制局勢。撫的話,李潼又不甘心由朝廷全權處理,將這一路大軍召回來刺撓他。

老實說,這樣的局面其實是挺危險的。畿內大軍佈置於大河沿岸,一副枕戈待旦、箭在弦上的架勢。而在外遊蕩的數萬代北道大軍又不知該要何去何從,是有很大機率擦槍走火。

當然,局面雖然不好,但也不至於釀生出安史之亂那樣的大禍,畢竟代北道大軍只是過境之師,他們在北方並沒有根基,也沒有一個領袖人物、沒有一個大義名分,可以支撐他們大軍能夠完好無損的抵達黃河岸邊。

所以李潼身在孟津,也是不乏焦慮的等待北岸消息傳達。與此同時,也在加緊運輸神都城內的各類物資。事情如果能夠妥善解決,那自然最好,可以拍拍屁股前往關中。

如果要往壞處發展,那他可就真要將神都城的紛爭拋在一邊,過河準備一戰了。

當李潼還在孟津作兩手準備的時候,代北道行軍大營中已經發生了變故。

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270 兵入武氏邸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177 大王才思敏捷0248 太平積忿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204 誰都別惹我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287 靈前敲詐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002 又一個才人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146 好狗戀舊槽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353 勢術門庭,自非良配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222 吐谷渾王族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306 魏王不壽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001 大唐宗王0152 潛龍怒音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017 兄弟殊異0159 皇孫李寶雨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019 一隻大青鵝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169 酷吏授首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035 嬌花藏毒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296 通泉縣大街痞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229 心似雙絲網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212 獨不見,自惶恐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224 名寺可藏重兵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308 吾皇萬萬歲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001 大唐宗王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