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8 薛師懷義

有沒有什麼關係,李潼現在不好說。

李唐一朝,人倫方面本就一言難盡,親誼寡淡是基本,再加上又出了武則天這樣一個惡婦,那真是錦上添花,變本加厲。

現在李潼倒了八輩子黴成了這一家人的成員,其實也沒有立場去取笑他的親戚們。因爲就在得知丘神勣的惡意威脅後,他腦海中涌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賣親戚。

假使真被丘神勣羅織入獄而作逼陷,李潼是打算玩的大一點:你老小子要害我,無非污衊我謀反。不必用刑,我承認,而且我還主動交代我的同黨,當今聖人幾授私詔,要我趁出入禁中之際,召集忠義,勤王定亂,誅殺奸後!

不獨如此,皇帝還蓄養宮役伶人,隨時伺機撲殺其母!他只要一息尚存,就一定會幹掉他媽媽,這都是他親口跟我說的,每年拜年的時候都要說一遍。

這想法不新鮮,越王李貞他們就是這麼幹的。李潼要這麼做,不是爲了自救,而是作死,不獨作死自己,還要作死丘神勣,作死武則天,作死李唐國祚!

武則天不是挺囂張嗎,李貞這些外人污衊,你還能剋制,可是現在你就猜,我說的是不是真的?

李潼心知自家只是邊緣人,丘神勣要斬草除根,他奶奶對他們漠不關心,李唐大臣們不會多管閒事。那麼好,我就拉着皇帝李旦一起死,埋葬掉你們這些李唐大臣們最後一絲自欺欺人的餘地:高宗一脈完蛋了,都得死!

玩就是,誰怕誰,老子早死早超生,說不定趕上下一場穿越成高宗李治,直接弄死你們這羣自以爲是的大手子!

反正丘神勣只是南衙大將軍,就算將他們一家陷害入獄,也未必有坐堂在審的資格。大凡酷吏唯恐案件鬧不大,有什麼大局觀那才真是見了鬼,搞掉幾個閒散宗王不叫本領,一步到位幹掉皇帝李旦那才真是嗨上天。

酷吏來俊臣,最後瘋狂到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不獨誣告皇嗣李旦與廬陵王李顯謀反,甚至就連武氏諸王、太平公主、張易之等武則天所親暱之人都成爲他的目標。

李潼拋出這樣一個重磅炸彈,絕對不是丘神勣能捂住的,引火燒身只在旦夕之內。

當然,武則天或許還能與大臣們達成溝通妥協,確保李旦不受牽連,但是作死未遂的李潼,捅了馬蜂窩的丘神勣,是一定活不了!

李旦不能死,這是武則天所面對的一個根本矛盾。她一生雖然兇殘弄權,但其權柄始終沒有脫離丈夫和兒子而單獨存在。

天授年後圍繞武周皇嗣的爭奪,與其說武則天是在猶豫選李還是選武,不如說她是爲了自己能夠獲得更加獨立的權威而努力。

一如男人最開始只是貪戀女神的身子,身子到手後又忍不住要求身心如一。可惜最終她還是失敗了,世人敬她畏她,不是因爲她是大周皇帝,只因爲她是李唐悍妻!

這些狂想,也說明李潼實在不敢作什麼樂觀之想,無非確定真正死到臨頭時,他還有能力瘋狂一把,不會死的悄無聲息。

拋開這些遐思,兩人加快腳步,匯合李光順與鄭金等人後,再匆匆往仁智院行去。李光順與鄭金雖也好奇徐氏爲何出現在此,但見李潼、甚至李守禮都神情凝重,也都識趣不言。

仁智院外,早有宮人站立於此翹首等待。掌直徐氏離任後,尚宮局又派來另一名女官,是一個五十多歲、鬚髮已經灰白的老婦人。畢竟這個年代,真像武則天那樣六十多歲仍然精神飽滿、鬥志昂揚的女人實在不多。

新任掌直姓蘇,頗有幾分老眼昏花狀,一直等到三王入前才辨認清楚,忙不迭迎上前來並說道:“薛師等候多時,公主殿下屢屢遣使來請……太妃叮囑,大王等歸來後直往中堂……”

她這裡還在絮叨着,李潼三人早已經跨步進入庭中。只是聽到那蘇掌直所言,李潼心中便是一動,似乎自己此前所料不差,薛懷義入此應是爲了躲避太平公主的邀請。

這麼說,他那個姑姑應該已經知道了夫家遭禍,至於爲何要求見薛懷義,那也很好理解。薛懷義不獨是她的乾爸爸,還是駙馬薛紹的幹叔叔,有這雙重關係,目下太平公主又在禁中,自然要第一時間請薛懷義幫忙。

薛懷義爲了躲避太平公主的糾纏,才肯過來仁智院,應該不是爲了慈烏臺事專程到來。

不過來都來了,總得留下一點東西。李潼都不是懷着要去討好對方的態度,而是高義施捨,你們這對野鴛鴦最好別讓我被逼到絕處,否則絕對讓你們雞毛鴨血!

永昌元年,即就是明年的689年,突厥犯邊,武則天以薛懷義爲新平道行軍大總管,將兵二十萬以討突厥。薛懷義大軍一待離開洛陽,武則天便在內除宰相張光輔,大軍抵達前線之後,即殺邊將黑齒常之。

換言之,這內外一相一將,對於這一階段的武則天而言,是不穩定因素,必須除之。大概類似於徐敬業作亂時期,宰相裴炎與大將程務挺。

李潼眼下是沒有心情愧嘆旁人生死禍福,但他有信心,如果在薛懷義發兵之前,他被丘神勣構陷入獄的話,豁出命去作死,讓武則天發不動這個兵,讓這內外兩根刺戳在心頭留下去,算我爲大唐社稷盡的最後一份力。

罔顧自己一家生死,這對野鴛鴦還想玩出什麼騷操作,門兒都沒有!

收拾心情,踏入中堂,擡眼望去,所見便是一個僧衣紫豔、腦門兒鋥亮,脣紅齒白、箕坐在席,俊俏之餘頗有幾分油滑姿態的壯年和尚。

李光順上前一步,將兩個弟弟都掩於身後,彎腰叉手恭聲道:“小王光順並二弟,見過薛師。兄弟走讀在外,庭下並無長丁,未知尊駕來訪,怠慢之處,還請見諒。”

李潼見這一幕,心中又是一嘆。人越卑微可憐,便越將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看得無比重要,他這個長兄李光順平素不聲不響,但凡有兄弟並禮下於人之際,俱都身當在前,不願兄弟遭辱過甚。

這一點用心,在別人看來自是微弱可笑,但卻是他身爲兄長,能夠給予兄弟們不多的關愛。

三王行入,薛懷義並沒有起身,只是盤起了攤開的兩腿,稍微調整坐姿,身體前傾、以肘支幾,垂眼打量三人,視線略有幾分肆無忌憚,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王等不必多禮,我此來也沒提前告知,不求人階下長待。”

說話間,他又視線在三人身上游移片刻,目露疑惑:“永安王……”

“守義在此。”

李潼上前一步叉手道,視線也是有些不安分的打量着薛懷義。說實話,對於這個名氣極大的初代目,李潼也是心存好奇,閒來偶爾想象一下,但基本都是負面的印象。

但不得不說,首次見面,薛懷義給他的印象雖談不上好,但也沒有多壞。無禮那是肯定的,但也並不至於就是渾身的囂張躁動、讓人敬而遠之的中二氣息。大概得志彌久,已經過了最初那股囂張外露的勁兒。

須知這傢伙早在垂拱初年,還下令僕從當街捶死曾經彈劾他的御史。久事帷中,耳提面命之下,爲人做事有了些微的長進也並不奇怪。後世電影黑道大佬作奸犯科之餘,還懂得喝喝功夫茶修身養性呢。

“好,好得很。王名守義,我名懷義,咱們是一字通義啊。義氣壯兒,筋骨不凡!”

薛懷義上上下下打量李潼幾眼,張張嘴然後撫掌笑道。

李潼聽到這話,嘴角頓時微抽。

“薛師筋骨精壯,風格高標,守義區區幼頑,怎敢媲美!”

心中雖腹誹,李潼也有幾分好奇。薛懷義這打開話題的說辭實在太生硬,就連他這麼要急於同對方培養交情,都實在說不出這種話,這老小子想啥呢?

他心中正狐疑,視線轉又落在薛懷義席前憑几,只見那憑几上下攤放着許多滿是字跡塗畫的紙卷。這些紙張都是他信手塗寫而後收在自己房間中,如今卻被擺在了這裡,雖然沒有什麼敏感內容,但卻讓他有種隱私被觸犯的警惕與羞惱。

薛懷義正觀察永安王,順着他的視線望向被自己翻得雜亂的紙張,手掌撫摸那鋥亮的腦殼,笑道:“空坐無聊,也不便讓女眷充席待客,知王有玄才,讓掌事者取來書箋翻覽,不問自取,請王勿怪。”

“豈敢。拙筆閒戲,只恐玷污了薛師清趣。”

李潼嘴上說着,心情更陰鬱幾分,對那新來的掌直蘇氏便存不滿。若掌直徐氏仍在,自然不敢隨意進自己榻私拿取物品。

“不污不污,只是王這些勾劃玄奇,我能識者了了,心裡好奇,還待請教。”

說到這裡,薛懷義才意識到三王仍站在廳中,擡手咧嘴笑道:“王等入席,永安王來近座。”

李潼聞言,不解更甚。

待三人入席,薛懷義更傾身擡眼,認真仔細打量着李潼。

李潼被他瞅得有些忐忑,莫不是這傢伙葷素不忌,要祖孫通吃?

0060 唯望生,不望死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149 舊事再起波瀾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015 仁智院掌直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216 急流勇退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101 出閣河東王0114 友誼的河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156 武氏羣英會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229 心似雙絲網0028 禁宮異兆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023 情新因意勝0291 獻業求命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172 薛師人間英豪0161 宰相薦才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0062 禁中亡命徒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042 能奏《武媚娘》否0172 薛師人間英豪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180 豈能笑罵由人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206 一支穿雲箭0049 莫厭金盃酒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069 大麴《萬象》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149 舊事再起波瀾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040 內教坊伶人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290 懼親如仇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207 李氏名駒0175 索性以身相許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078 死而無憾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150 俱入彀中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123 兵事再興0071 音聲細題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