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

完成了對赤嶺周邊諸烽堡的巡視之後,李潼在湟源大營又短留幾日,直到後路大軍並物資同樣抵達此境。

眼見着大批的補給運入大營,大營內外衆河源將士們紛紛笑逐顏開,各處都充斥着感謝雍王殿下仁恩庇護的雜聲。

在大唐諸路邊軍之中,河源軍可以說是承擔着最大的壓力與風險,崛起的吐蕃對隴右一直虎視眈眈,讓他們如芒刺在背、不敢鬆懈。

這些年來,國中對他們的資助便很有限,使得他們只能且耕且戰,如今身上又負擔着安西駐軍這個沉重包袱。如此沉重壓力,已經不是一腔熱血、矢志報國就能應付得了,此前若非黑齒常之這個老上級坐鎮此境,士氣只怕要更加的低迷。

爲了鼓舞士氣,黑齒常之也沒有即刻便將軍資收存,而是直接堆放在大營中心的空曠處。將士們往來之間,擡眼便可見那些堆積如山的物資,自有一種久旱逢甘霖的歡欣。

原本在這邊州之境還頗有陌生的雍王之名,在這幾天時間裡也飛快傳開。河源軍營伍上下人人皆知,有這樣一位唐家宗王,不辭勞遠的傾盡府庫、押運物資遠行赴隴,親自入營犒軍。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李潼還是黑齒常之,都極有默契的沒有過多宣揚朝廷的存在。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朝廷除了給李潼一個隴右諸軍大使的虛名之外,幾乎沒再有別的贈給。

而且朝廷針對隴右軍務,態度也不夠鮮明、堅定,過多的宣揚朝廷制命,也不利於對軍心的整合、士氣的振奮。

所以接下來這幾天,李潼出入之際,多見將士傾慕迎拜,可謂好感度爆棚。儘管這份好感是拿海量的真金白銀刷出來的,但這份滿足感也讓李潼頗爲自得,感覺遠比神都城裡的勾心鬥角要充實的多。

趁着補給入營、軍心大振之際,黑齒常之也是打鐵趁熱,提議由雍王殿下親自選募,擴大前線遊弈部伍的規模。

所謂遊弈之軍,即就是遊擊博弈,通常是三百人以上、一千人以下的隊伍規模,活躍在大唐與吐蕃接壤、交戰的緩衝地帶。

他們既承擔着斥候打探消息、窺望敵情的任務,遇到小股敵軍或者是對方附庸的胡部後,也會上前交戰,逐殺對方。隨着彼此對峙年久,前線區域基本的水文地理狀況也都摸清楚了,後者的意義便漸漸超過了前者。

因此遊弈部伍便是雙方各自最有戰鬥力的一批將士們,若非精銳,在這殘酷的逐殺襲擾中也根本就活不下來。

此前由於儲備給養不足,河源軍只能被動防禦,遊弈部伍規模削減數倍。爲了保持對赤嶺戰線的控制力,黑齒常之不得不採用折中策略,僱傭一些私人武裝獵殺活躍在赤嶺山區的吐蕃遊弈。

此前登隴作戰的敢戰士,便是其中一股重要的力量。因其作戰勇猛、屢有斬獲,黑齒常之甚至有將之收編爲正式部伍的打算。但他畢竟體會過朝廷政斗的殘酷性,不敢在這種敏感問題上犯錯,所以也只能將這想法按捺不表。

現在李潼既然已經來到河源前線,再加上關內的故衣社也已經開始洗白,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顧慮,大大方方的將隴上敢戰士們編入部伍中。

這其中還有比較驚喜的一點,那就是雖然黑齒常之不敢違規收編敢戰士,但敢戰士在隴上活動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卻把河源軍滲透個七七八八。

畢竟故衣社的社號對這些河源老卒們的誘惑力實在不小,尤其在看到敢戰士們勇武敢戰、彼此關愛互助,這些河源老卒們也深爲那種袍澤情誼所感動,因此多有河源軍營士加入故衣社。

換言之,就算沒有帶來大量的補給收買軍心,李潼也有別的渠道對河源軍施加影響。當然,影響的手段不必嫌多,數管齊下,李潼雖然入隴未久,但對河源軍的掌控卻快速建立起來。

即便不說底層士伍的滲透力,單單營主以上的中層將官,便有超過一半在之後幾天時間裡陸續入拜雍王殿下、表獻忠心。這其中既有故衣社徒,也有單純對雍王的仰慕。

如今營儲豐富、軍心可用,自然是搶奪赤嶺關隘、擴大出入通道的好時機。

所以,接下來在李潼的主持之下,原本幾乎已經廢止的河源軍遊弈又開始選募組建起來。

這個選募的標準也規定的極爲嚴格,騎術精湛、能開石弓、力摜重甲那是基本的。因爲活動的區域廣闊、地形複雜,且戰鬥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還要應對各種突發的狀況,自然是優中選優。

李潼向來信奉皇帝不差餓兵,尤其在瞭解到遊弈士卒的兇險艱辛之後,在撫卹方面也全無吝嗇之想。他眼下還不能堂而皇之的繞過朝廷、以功爵犒賞將士,所以在物質方面的獎賞就極爲優厚。

遊弈甲士給俸是尋常營士的三倍,而且要在鄯城西側專闢一營供遊弈甲士歸營休整,每人配給五名胡奴雜使,確保遊弈甲士除了巡遊作戰之外,一旦歸營,生活諸事一概不需操勞,全有專人料理。

基本上除了官面上的職稱有差別之外,將士們只要入選遊弈,各方面的待遇就等同於入品的縣尉。想要讓人效忠賣命,自然要拿出足夠的誠意與熱情。

如果不是鄯城那些胡族女子們還要用來敲打製衡各族酋首,李潼甚至都想將她們直接編入遊弈營中,以豐富遊弈將士休整時期的文娛生活。

當新的賞格待遇在營中公佈出來的時候,整個湟源大營頓時沸騰了。大凡執戈之士,無不爭先恐後的應徵選募。

由於最開始的徵選標準定得不算太高,而河源軍又是長期守邊奮戰的精銳老卒,一時間幾乎過半營士入選,逼得李潼與衆將商議一番後,不得不一再拔高標準,到最後選募出兩千名遊弈甲士,在單兵素質方面,那就是精銳中的精銳。

這一次的遊弈士徵選,主要針對的還是河源老卒。而那些新入之軍,看得也同樣眼熱,無不懇請雍王殿下也讓他們參與徵選,待遇不待遇的無所謂,老子們既然登隴,就是爲了痛殺蕃賊!更何況雍王殿下愛兵如子,言出必踐,這樣的機會怎麼能錯過!

這其中,尤以中路軍總管薛訥最爲積極。除了渴功之外,薛訥還有另一點難以啓齒的原因:“雖然子不議父,但舊年大非川一戰,確是辜負朝廷厚望。先人已矣,後人繼志,卑職既然已經至此,唯以熱血洗此舊恥,懇請殿下能允卑職入遊弈爲戰!”

知恥而後勇,對於薛訥渴於洗刷其父舊恥的心情,李潼倒是能有理解。

但他雖然鬥志滿滿,也沒有過分小覷吐蕃軍隊的戰鬥力,更擔心薛訥目的太強烈、作戰的時候難免執拗勉強,不該堅持的時候還要一味堅持,這樣反而不利於遊弈之軍機動性的發揮,所以在想了想之後,還是拒絕了薛訥的請求。

“薛將軍先人誠是人傑巨勳,一身功業不會因一時勝負而作抹殺!欽陵狡黠、蕃兵兇惡,此亦未可小覷之敵。守此壯志,以待戰時,不必因賊而動,亂我神志。”

雖然拒絕了薛訥的請戰,但李潼對他也另有重用:“蕃國欽陵並非庸俗,既知我軍必戰,則必有陰計應之。兩國接壤,非只河源一線。河源甲刀雲集,未必就是敵之必攻,其餘境域同樣不乏曲途可循。薛將軍引部五千,往鎮洮州,若賊果攻洮州,那就是鬼使神差、要假將軍之手報我大非川之怨,必強殺破賊!”

河源有赤嶺作爲阻隔,翻過赤嶺便抵達青海區域,所以是兩國交戰的第一線,但並不意味着戰爭只會在此處發生。

像是原本歷史上的素羅汗山之戰,就是在洮州的臨洮打起來,此戰唐軍幾乎全軍覆沒,功復安西的王孝傑也因此敗被一擼到底。

如果不是吐蕃當時矛盾升級,再加上郭元振的離間計成功搞定欽陵,當時隴右已經無力抗擊,與吐蕃在赤嶺一線拉鋸的形勢也是在此戰之後逐步喪失。

除了擔心薛訥報仇心切、一通亂戰之外,李潼也希望薛訥能夠在洮州重複其壯舉。

開元時期洮州武街驛一戰,薛訥重創吐蕃,殺敵數萬,乃是唐休璟洪源谷大捷之後十幾年間最大一次勝利,以至於玄宗李隆基都不敢相信戰報,派遣使者前往前線一再確認,如此才大感欣喜。

開元名將王忠嗣之父王海賓也是在此戰力戰而亡,玄宗憫其忠烈並愛此大勝,纔將王忠嗣收爲養子。

主動出擊的遊弈部伍徵選完畢、投入戰場之後,因其作戰英勇、悍不畏死,很快就有立竿見影之效,捷報頻傳。不但連拔數座吐蕃設在赤嶺附近的堡壘據點,甚至一日之內便斬功數百首級。

這個數字初看不算大,但吐蕃的遊弈部伍同樣精銳有加,而且機動性較之唐軍還要更高,幾乎人人配馬四到五匹之多!

如此強大的機動性,居然在野戰中遭遇、一天便被唐軍砍殺數百人之多,這說明在遊弈精銳層面,經過整合的唐軍已經擁有了極爲明顯的優勢!

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077 永昌元年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229 心似雙絲網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302 百家爭婿,俊臣奉禮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082 武氏諸衆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130 少王邪才妖異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124 朔邊良才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068 食心婢子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152 潛龍怒音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060 唯望生,不望死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003 前途堪憂0020 願此心同我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212 獨不見,自惶恐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040 內教坊伶人0093 被甲登殿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008 聖母神皇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092 仇人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