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

誠如李潼所言,他與這些胡酋們接觸甚少,彼此都不夠了解,因此提防心重。

當那些擁有受賞資格的胡酋蹈舞完畢之後,有的人便擔心夜長夢多,當場便提議即刻出兵去攻討細封部。畢竟細封部本身實力不弱,一旦知道他們的首領死在鄯城,有了防備,再想兼併其部就要難得多。

而且他們對雍王的信任度仍然不夠高,不想到頭來空歡喜一場,獎賞當然越早收到手裡越好。

聽到幾名胡酋小心翼翼的進言,李潼倒也沒有再作暴怒姿態,擺手收了宴席,並喝令諸胡姬退下,同時讓人取來細封部版籍資料,開始討論向細封部出兵的問題。

軌州原本是設立在積石山南麓的羈縻州,吐蕃兼併吐谷渾之後,其地雖然還未盡沒於吐蕃,但活躍在其地的党項羌諸部仍然有許多直接投靠了吐蕃,基本上也跟丟了差不多。承風嶺之戰後,軌州都督府幹脆就裁去了。

細封部在長壽初年叛蕃內投,當時仍在位、但卻邊事屢敗的武則天自然大喜,因此也給予了細封部極大的優待,重新設立軌州都督府,以其首領細封白施爲都督,並將細封白施爵封郡公,官居右領軍衛員外大將軍。

除了官爵的封賞之外,武則天還將內附的細封部安置在洮水與黃河交匯處的河洲。其地位於兩大水系夾谷之間,水草豐美,宜耕宜牧,號爲隴右樂土。

瞭解到這些之後,李潼更加體會到那個細封白施何以敢跟自己當面叫板,入唐以來殊榮不斷,兼居膏腴之地,部族日益壯大,自然也就有底氣囂張。

除了州府收藏的簡略版籍資料之外,在場也有其他靠近細封部居地的胡酋們紛紛進言自己所瞭解到跟細封部有關的資訊。

雖然有些雜亂無章,但在稍作整合之後也能看得出這個細封部入唐幾年間壯大飛快,到如今部衆起碼一萬五千帳以上,即便按照一帳一丁算,那就是足足一萬五千多名能戰之士。

堂中諸胡酋們諸胡酋們或知細封部強大,可當瞭解到真實的數據後,一時間也是不免暗暗咂舌。一些勢力本就不大的胡酋們甚至隱隱有些擔心,如此強大的一個部族,難道真能憑着雍王一言便將之瓜分?

李潼也沒有給這些人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直接說道:“細封部賊酋竟敢忤我,其人既死,其部必滅!若是往常,一令召集隴右諸軍、聚而攻之、一戰可滅,爾等自可安享於成,分領其部。但眼下與蕃國交戰愈烈,並無太多閒卒可用……”

衆胡酋們聽到這話,不免大感失望。當然,他們也明白雍王殿下所言乃是事情,甚至他們今次向鄯城而來,正是爲此,希望能夠勸阻雍王,不要與吐蕃妄起戰端。

至於現在,由於細封白施冒犯雍王而死,雍王又豪邁的作主瓜分其部,原來的目的反而不再重要。

聽到雍王明確表態隴右諸軍不會直接出面解決細封部,那麼便意味着他們所得的獎賞還需要自己出兵奪取回來,雍王給他們的,僅僅只是一個興兵兼併而不被大唐官府問責的資格而已。這當中的風險,仍需要他們自己承受。

意識到這一點後,衆胡酋們狂喜的心情頓時變得冷卻下來。老實說,他們之所以對一個乍入隴右的唐家宗王恭禮備至,本身就是因爲勢弱於人,並不屬於隴右諸胡實力最強的一批。

在場有五十多個有資格瓜分細封部的胡酋,如果其部戰卒完全聚合起來,當然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可各自部族分散在隴右諸地,單單要將人馬聚起來就耗時良多,而且出兵多少、誰主誰次、戰損補償等等,還有許多值得扯皮的問題。等他們聚集統合起來,黃花菜都涼了。

且不說這些胡酋們各自臉露苦色,其他一些本來因爲沒有瓜分資格而滿心失落的胡酋們這會兒則忍不住的幸災樂禍起來。

他們未必聽過“狗肉上不了席面”這句話,但隴邊諸胡,終究還是要靠實力說話,實力不濟,就算給了你賞賜,你也接不住!

很明顯,雍王作此分賞,一則是爲了泄憤,二則還是要借用這些胡部力量解決掉細封部。

現在細封白施雖然被幹掉,可細封部這樣一個龐大的部族卻沒有足夠的力量去解決。一旦因其首領之死而鬧亂起來,無疑會讓雍王這番立威之舉搞得灰頭土臉,嚴重的話或許還會影響到與吐蕃的戰事。

想到這一點,那些實力強大的胡酋們心情便有所好轉,有人安心看戲,有人則不願錯過這樣一個兼併大部族的機會,當中便有一人跨步行出,叉手道:“卑職沙陀刺史、朱邪金山,願意率領所部五千勇士南來,爲殿下誅殺細封賊部!”

等到這沙陀酋長朱邪金山表態之後,另有數名胡部酋長紛紛起身表態,最少的都能出兵兩三千人。而那些本有受賞資格、但卻怯於細封部勢大的胡酋們見狀後,有的只是自嘆勢力不如,有的則不忍放棄這樣一個機會,同樣起身表示願意出兵。

李潼一直微笑着觀看諸胡酋們發言表態,等到火候差不多的時候,便又笑語道:“諸位能如此勤於王教,區區細封小部,實在不足爲慮。但專事專任,既然已經有了前計,也就不勞事外之人。”

講到這裡,他擡手指了幾個雖作獻禮、但卻沒有表態出兵的胡酋,沉聲問道:“你們幾員究竟是什麼心意?在堂事外之人都踊躍獻力,反倒是你們事內之人怯於發聲。是嫌棄我賞賜不厚,還是畏懼細封部勢大?”

聽到雍王語調略有不善,幾名胡酋也是一頭的冷汗,紛紛拜地求饒,其中一人更顫聲道:“卑職族屬遠在涼州姑臧之西,部中雖有壯士幾千,但如果要征戰河州,往來幾千里路途,實在是沒有遠途來回的能力,只能辜負殿下厚恩……”

“這麼說,你們是困於勢弱,要陷我於不信?”

李潼聞言後又冷笑起來,他給自己的人設就是一個張揚跋扈的宗室顯貴,自然不會體恤這些胡酋們各自的困境,只關心自己名聲好壞的問題。

“卑職不敢、卑職……”

幾名胡酋聞言後臉色更苦,沒想到推辭賞賜也會惹惱這位殿下,他們勢力遠不如細封部,自然更加的膽寒。

“狗賊惡膽,分明是要陷害殿下美名,竟然還敢狡辯!”

其餘胡酋們見狀更是幸災樂禍,特別幾個勢力本就強大的胡部首領,更樂意在兼併的名單上增添幾個,這會兒自然是狐假虎威,當面挑撥。

眼見衆人情緒又被挑撥起來,李潼心裡自是滿意。

等到衆人叫鬧一番,他才擡手示意肅靜,望着那幾個不斷顫慄的胡酋冷聲道:“人若犯我,必有嚴懲。人若恭順,必有賞賜。恩仇分明,這就是我爲人處事的道理。生人以來,便是如此,豈能因爲你等幾個卑胡短困害了我爲人的道義!賞賜給你們的,必須要收下!若是無賞,也不要貪求!”

話講到這裡,他眼眸又轉向那幾個勢大的胡酋,幾名胡酋都被看得有些不自在,連忙低下頭去。

“這樣罷,州府出兵三千人,餘者諸部,集衆七千,一旬之內,合兵萬人,攻滅細封部。此萬人軍衆資糧所耗,俱從繳獲扣除,餘者再分賞諸部。”

這也算是一個解決的方案,特別有了州府出兵作爲主導,此戰無疑更有把握。衆人也都紛紛表態,認可這個方案,但沙陀部酋長朱邪金山等幾名胡部大首領仍然被排斥在事外,多多少少是有些不忿。

李潼倒也沒有忽略他們,擡手指着這幾人說道:“我雖喜諸胡克己恭禮者,但也愛能勤於王教的胡中勇壯。今次分賞,事出有因,你等雖然列在事外,但這一份忠勤同樣可嘉,不該無視。

這樣罷,我再給你們一個機會,受賞諸族或有羸弱難戰者,勉強徵之,不是用人之道。你們可以彼此交涉,各自使用一批財物,收買一個出兵並受賞的資格。”

朱邪金山等幾人聞言後不免大感意動,他們各自都有壯大自己部族的雄心,只是畏懼朝廷的羈縻秩序纔不敢肆意兼併其他弱部。既然現在雍王放開了兼併受賞資格的交易,他們自然是要爭取一番,於是望向幾個弱部酋長的眼神就變得凌厲起來。

但很快也有人察覺到那些勢大部族不善的目光,意識到對方已有威逼之心,於是連忙表態道:“教令出於殿下,卑職等懇請殿下再爲作主……”

“真是麻煩!”

李潼一臉不耐煩的擺手拒絕,但心裡卻是樂開了花。

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791 唐業存亡,河北相關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319 巽郎才壯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261 不欺少年窮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230 過平康款轡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148 橫財浸金汁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230 過平康款轡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0096 勇宦楊思勖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156 武氏羣英會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207 李氏名駒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268 薰蕕不同器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019 一隻大青鵝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097 壯力當賞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088 貌類乃父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202 大唐帶貨王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069 大麴《萬象》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