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

“安西地遠,無論我大唐還是吐蕃,俱需借用其域邦國之勢纔可成局定勢。西域諸邦諸部,其利或未足可稱,但其人心向背,同樣有左右局勢之功。”

張仁願久在安西,對於西域局面自然有很深的感觸。西域諸國跟大唐如此龐大體量相比,不過蕞爾小邦,不成對手。

但戰爭從來也不只是軍力的對抗,能不能夠獲得戰場之外的助力,比如情報、給養的獲取,以及各種役力的配合,同樣能夠影響到戰爭的勝負。

張仁願講到這裡,視線一轉,似乎在整理思路,但突然臉色變得有些不自然,不知落在何處的視線快速收回,垂眼望着自己面前的書案,乾咳一聲後才又繼續說道:“如今西突厥十姓中,突騎施已是獨大。

此前聯合諸部驅逐興昔亡可汗,已惡我國。所以收復安西一役,勤於助軍,半是贖罪,半是請好,希望安西都護府能助其統合五咄陸部。”

“興昔亡可汗亡於神都,其子出走蕃國,此所謂我棄賊用。但興昔亡可汗久不在部,其勢已衰,如今更領吐蕃之卒回掠故境,十姓部落必人人自警。諸如突騎施之類,若不奮起拒戰,一旦俀子得立彼境,不但要擔心追究舊罪,更恐爲我大唐所棄。”

張仁願講到這裡,一直肅然的臉上也忍不住露出一絲淺笑:“蕃國此次僞立俀子,妄圖收並十姓之衆,但此舉卻令十姓更生抗拒之心。四鎮所駐,本有三萬精軍,此前代所未有之壯師,更收十姓徒卒助戰,此次吐蕃入寇四鎮,誠是昏計。若如此王孝傑還不能全守四鎮,才器猥下,殺之不惜!”

聽到張仁願對西域戰局的分析,李潼也是微微一笑。

吐蕃這個世界警察當的還是有點手生,也不仔細想想,如果阿史那家興亡繼絕可靠的話,大唐又何必在安西四鎮投入龐大的駐守那麼多軍隊?吐蕃此前又怎麼能幾次出入安西?

雖然說戰場上變數諸多,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但是一些大勢上的決定因素,還是很難戰術上的機變更改的。

像是早年間的大唐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卻飲恨於青海大非川。

雖然在戰術上的確是有副將郭待封的過錯,但吐蕃多年以來消化吐谷渾,論欽陵能夠在吐谷渾境中徵發四十萬大軍投入作戰,即便是郭待封當時能與薛仁貴成功會師於烏海,孤軍深入、想要扭轉戰局,也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吐蕃在西域,同樣是客軍作戰,同樣不能有效的獲取到當地土著胡部的支持,而且沒有了高原地形的優勢,的確稱不上是大的禍患。

同時,吐蕃這一次打出阿史那俀子這張牌反而弄巧成拙,也讓李潼稍得警醒。接下來他用吐谷渾王族攪亂青海局勢的時候,還是要對吐谷渾境內諸部的情況略作摸查,不要想當然的犯了跟吐蕃一樣的錯誤。

心中閃過這個念頭之後,李潼又意識到張仁願在言及王孝傑的時候,語氣明顯有些不對勁,僅僅只是分析戰略形勢而已,何至於喊打喊殺?

略作沉吟後,他才又說道:“王尚書克復四鎮,揚我國威於西域,張副端等名臣參贊助成,我對你等安西功士也是長有渴見,今日堂中對坐,使我客席生輝。”

張仁願聽到這話,臉色沒有太大變化,但眼神卻變化明顯,頗有幾分不以爲然,只是凝聲道:“能於西邊稱功稱威者,李衛公、蘇邢公爲壯,餘者俱草草之流,實在不當殿下如此謬讚。”

如果說剛纔還只是隱隱有些猜測,那麼現在聽到張仁願這一回答,李潼算是基本確定張仁願跟王孝傑有些不對付了,哪怕是一點虛名都不願王孝傑享有。

不過想到彼此之間的身份,王孝傑爲安西大都護、統兵大將,張仁願則是朝廷御史、隨營監軍,彼此之間職權就有一些對立的意思。而且從王孝傑書信中,李潼也瞭解到其人是個不拘小節的性格,自然處理不好與監軍的關係,彼此有些積怨,倒也並不奇怪。

但兩人都是名傳後世的初唐名臣,對於他們之間的真實關係,李潼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好奇,畢竟八卦之心,人皆難免。

而且等到隴右方面局勢初定之後,他肯定是要繼續向安西方面經營,所以也想聽聽張仁願這個安西監軍對王孝傑評價如何。

聽到雍王殿下繼續發問,張仁願終於按捺不住,開口講了起來:“王孝傑氣度淺顯,喜怒動形,量狹性躁,不能容諫……”

李潼一臉認真的聽着,最開始,張仁願所說王孝傑的黑料還在尺度之內,比如說王孝傑在軍中常私聚甲仗、遊獵無度,有的時候軍伍奏事都不知主將何在。又比如張仁願提出幾次建議,都被王孝傑所否決,只道監軍旁觀軍容即可,勿問營伍行止。

還有就是任用私己,中軍與輜營到處都充斥着王孝傑的鄉曲舊好等等。

李潼聽到這裡,眉頭也是微皺。此前在神都城中,他對王孝傑也不失關注,王孝傑風評的確不高。像收復安西那段時間,王孝傑家裡廚子都報功着勳上柱國。

各種各樣的問題,的確不少,但還沒有像張仁願所說的這麼嚴重。如果事實的確如此,那王孝傑就不只是不拘小節這麼簡單了。身當大任但卻如此恣意,是會出大問題的。

不過既然瞭解到張仁願跟王孝傑關係不睦,李潼當然也不會只偏聽張仁願的一面之辭,而是一邊聽着張仁願的控訴,一邊不動聲色的揀出案上唐休璟的信件,又認真細閱唐休璟對王孝傑的評價。

“王孝傑唯勇可稱,跳蕩之才,臨機鵲起,不思君王厚授之恩,言則必以己功炫耀。殿下神都匡正之訊傳入安西之際,其人便自稱‘我不在都,何者度量能稱公道?國事當以國士任之’此類忿語。日前更頻集安西諸酋,閉門陰論,不使人知。

殿下既有所問,卑職自當據實言之,王孝傑才拙器小,所趁唯時,得勢則驕橫忘形,失勢則奮而失度,若常任方面,久則必有所害!”

張仁願一通控訴,見雍王只是垂眼於案,久不應聲,才稍作總結,有些意猶未盡的住口。

李潼聽到這裡,纔將眼簾一翻,望着張仁願沉聲道:“我眼下雖然不掌安西軍機,但兼事隴右,專抗吐蕃。安西今將與蕃國爲戰,所用不得其人。爲軍國大計,若張副端所論俱實,即刻遣使收治王孝傑,你以爲是否可行?”

張仁願聞言後,瞳孔微張,默然片刻,然後才又說道:“臨陣換將,兵者大忌。王孝傑雖諸般不才,劣跡斑斑,但也不折其勇,安西此戰,仍可一用……”

聽到張仁願如此回答,李潼臉色才微有緩和,並舉手吩咐堂中吏員道:“將左側諸案撤出一席,餘者與右列對稱整齊。”

昨夜李潼便在這裡與衆將議事到了夜深,雖然事後營中役卒也將廳堂稍作整理,但是這些糙漢子又怎麼能指望他們做起這種事情來細緻入微。左側的席位較之右側多了一席,擺設也有些凌亂,使得堂中擺設看起來有些不對稱。

張仁願入席之後頻頻望向對面席案,眉頭頻皺,顯得有些坐立不安。而且在跟自己對話的時候,還不斷擡手去排列案上的擺設。

再聯想其人入見之前,居然還要沐浴換衣,李潼就能確定這傢伙是一個強迫症重度患者。別人習慣如何,李潼本來也懶得理會,現在之所以點明此節,就是在告訴張仁願,老子精着呢,別想糊弄我!

聽到雍王殿下這吩咐,張仁願額角頓時涌現冷汗,避席起身,解下襆頭端正的擺在身左前方,然後才頓首道:“卑職與孝傑,性如水火,誠不能共事。此前所稟,或有誇大,但孝傑力唯短競、纔不稱大,久則必有懈怠,實在不宜久委方面。如今安西,尚有老唐府君敷衍其劣,一旦安西再勝,王孝傑氣必更驕,更難約束……”

李潼這會兒已經不再是八卦心理得到滿足的快樂,而是真的有些頭疼。

張仁願說他性格跟王孝傑如同水火,不能共事,這也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是完美主義的強迫症,一個是不拘小節的真二。性格上已經格格不入,各自職位上還有衝突,真能和睦共處,那就見鬼了。

如果王孝傑真像張仁願說的這麼差,那唐休璟在信中絕對不會對王孝傑評價趨於正面,如今自己分陝關西,唐休璟根本沒有爲王孝傑遮掩的理由。

顯而易見,張仁願是在污衊王孝傑。可偏偏的,儘管張仁願所說或多出於偏見,但得出的結論又很正確。

王孝傑其人雖有收復四鎮之功,但兩場大敗,在隴右洮州輕率出擊吐蕃,被欽陵於素羅汗山大敗,這是敗在志驕。與契丹作戰,則是大罪之後被啓用,結果輸在了情急,連命都給搭上了。

張仁願本職殿中侍御史,而武週一朝的憲臺是個什麼風氣尿性,大家都知道。

其人挾私污衊王孝傑,李潼雖然不悅但卻惜其才,所以才又言語試探一下,若張仁願贊同此時查辦王孝傑,說明其人私怨爲先、國計爲後,他就直接辦了張仁願。

總算張仁願雖然失分,但卻大節不損。李潼垂眼看着他,略作沉吟後才說道:“上表神都,自辭所職,留在隴右,專事蕃務。積功之後,我對你另有所用。唐將軍數言仁願令才,我也對你寄望不淺,不要讓親暱者失望。唐家領疆四極,處處可功,難道還錯置不開二三異己之士?”

“卑職多謝殿下包容,身領此恩教,絕不敢再因私毀事!”

張仁願聞言後長拜於地,肅聲說道。

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137 好生是天德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082 武氏諸衆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192 太平公主登門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791 唐業存亡,河北相關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290 懼親如仇0752 蒼天降罪,朕恭受之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120 諸用仰於國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039 羅網常設0123 兵事再興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399 行驛命案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083 途窮生戾氣0240 少陵原逢故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360 祖孫情深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006 人盡敵國0084 具位庸臣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316 鸞臺給事中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294 門人遇襲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302 百家爭婿,俊臣奉禮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226 瘋狂的武周0055 一人而敵一族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103 府佐諸衆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260 分頭入洞房0326 幼宦可養0072 天賦異稟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