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

“大唐竟又與蕃國開戰?”

附國國君聞言後忍不住驚呼一聲,不乏狐疑的打量了郭元振幾眼,有些不肯相信、或者說不能理解。

其國消息雖然多有閉塞,但他也知道吐蕃幾次大戰都將大唐打得大敗虧輸。

其國眼下作爲吐蕃的附庸,吐蕃爲了樹立其強大且戰無不勝的威望,自然是要在其附庸部族當中重點宣傳幾番戰勝大唐的威風事蹟。畢竟在當下這個時代中,大唐就是強大與繁榮的代名詞。

見土王神情如此,郭元振忍不住冷笑一聲並說道:“我大唐立國於天地中央,底蘊深厚、控御百族。吐蕃不過一個驟起於西面的賊患而已,往年趁我國君臣不知其賊心兇惡、四出擄掠壯大自身,羈縻諸部數告賊擾,吾皇才遣分師擊之,雖然略得敗績,但也確知賊勢的確是壯大起來。

此前數年間國中女主聖皇當事,與民休息、不重甲事,更兼吐蕃未敢輕寇我國,所以未有大軍討之於本土。但在西域,仍是痛殺蕃賊,使其無有立足之地。到如今,國人儲備殷實,一代少壯勇士編甲入伍,更兼大器名王專掌西方軍務,破蕃只在頃刻之間!”

爲了增加自己言語的說服力,郭元振甚至開始貶低自己,自嘲一笑道:“名王愛少壯,似我這種年齒增生的中年之士,尚且不能得用正面,只被發遣到西南蠻荒之境用事積功。就連我這種人物不器者、只憑幾十卒衆,便能將數千蕃軍玩弄指掌之內,我國幾十萬真正精勇的帶甲之士風采如何,你能想象得出?”

郭元振這自貶之語還是很有說服力的,畢竟附國國君本身便深受其擾,到現在性命還在郭元振控制之中呢。由此再展開聯想,眼神中的變化不免就更加豐富起來。

大唐究竟有多強大,附國國君是真的沒有什麼具體概念。身處蠻荒之境,早年其國雖然也有入貢中央皇朝的經歷,但那已經是他爺爺輩的事情了。所以對於天朝上國的概念,對附國國君而言,也就僅止於聽爺爺講那過去的事情。

雖然境域之內常有商賈往來,附國國君也曾接見一些商賈,詢問有關大唐的事情,但那些商賈本身在國中也都處於卑鄙下流的地位,很難將一個大帝國全貌都給勾勒出來。可單單他們所提供那海量的、品類繁多的貨物,已經能夠讓人深刻感受到唐國的富強。

但在想了想之後,附國國君還是忍不住開口說道:“蕃國大論欽陵,可絕不是簡單人物,藏土千年一出的人傑,凡與爲敵者,統統沒有什麼好下場。舊年蕃國大臣還與欽陵族親議盟於道塢城,雖然成功殺掉了欽陵的兄長,但後來卻全都遭到欽陵報復,就連我國都受連累頗多……”

作爲蕃國扶立起來的傀儡,欽陵在附國國君心中積威可謂深重。

他所說的這一次議盟,就是舊年吐蕃大臣勾結噶爾家族親謀亂,幹掉了欽陵的兄長、也就是當時的大論贊悉若。

但之後隨着欽陵歸國,諸參與謀亂者無一善終,整個吐蕃國中可謂上下動盪,單單諸茹茹本就死了好幾個,甚至包括一些世傳邦部的邦主。

因爲謀亂是從道塢城開始,所以附國也受此連累不輕,從吐蕃王都邏娑城一直到附國所在的大藏地區,可謂是血流成河。附國國君的父親,上一代的土王就是在這場風波中直接驚悸而死,更是膝行幾十裡趕往欽陵大營連叩幾個晝夜乞告求饒,最終才倖免於難。

自此之後,欽陵的強悍可以說是深深烙印在附國國君心中,哪怕私下閒話,都不敢有什麼不恭之語。

當聽到眼前這唐國勇士居然要拉攏他與欽陵爲敵,更覺膝蓋生疼,下意識的便想拒絕。

早年的教訓實在太慘痛,讓他至今猶有餘悸,在其心目中與欽陵作對,簡直是比反抗吐蕃更加危險的事情。哪怕聽見此類消息都要掩耳避走,更不要說加入其中。

郭元振見土王一臉驚恐之色,默然片刻後卻突然笑了起來:“欽陵不過蕃國一個外強中乾的權奸而已,竟也值得國王如此驚懼?我區區大唐名王門下一走卒,尚且敢直攻你的都城,持王而走。欽陵若真強大到無所畏懼、犯者必死,國王還有命在?”

“這、這怎麼相同?我、我從無冒犯欽陵的言行,當年我國也只是被蕃國權貴裹挾入事,這才遭到了報復。我雖不知唐國今次與大論交戰者是何等人傑,但眼見到蕃國那麼多豪強與欽陵爲敵都不得好死。就算我肯盡力幫助壯士,也根本就害不到遠在青海的大論……”

附國國君對欽陵的敬畏深入到骨子裡,一臉畏懼的說道,並眉頭緊鎖,仔細的打量着郭元振的神情變化。

土王這一點神情變化落在郭元振眼中,對其心思自然洞悉無遺。這土王講了這麼多對欽陵的敬畏,無非仍在繼續拿捏,一則試探其人在自己的後計規劃中佔多大比重,二則就是儘量爭取安全保障。說白了,既不想擔風險,又想要更多好處。

“附國蠻夷小邦,於兩強相爭之間,本就沒有立足之地。無論是我王,還是蕃國欽陵,彼此對峙下,能知國王是誰?我王使我入此蠻荒之境,本就心存體恤你們這些受控於蕃國的蠻夷之類。”

瞭解到土王心裡同樣蠢蠢欲動之後,郭元振便說得更直白一些:“我大唐國富民強,凡有用武於邊,人物盛集待用,可以不假外求。

但蕃國則不然,其國驟起於西陲高嶺,憑其士伍兇悍、四處擄掠補其用度。凡有攻防大計,則必強索附庸,才能略得維持。今次青海交戰,勝負並不爭於短時,欽陵不死,唐軍不撤!

彼此用兵,曠日持久爲計,我大唐國力鼎盛,可以一直維持下去。但蕃國欽陵若想長足爲守,則就必須要向諸邦部徵發人物助戰。過往累年,因爲欽陵強悍濫兵,蕃國早已經兵疲物困,若再向你等邦部加重索拿,國王自度還能支幾時?”

講到這裡,郭元振又拍拍土王肩膀嘆息道:“我王必殺欽陵,只因心存仁念,不願見你等蠻邦生機捐盡的助漲賊勢,所以才使我走訪西南蠻夷。既然國王你也是心存定計,不願與欽陵爲敵,那也無謂勉強。今次攻你城邑、略有叨擾,但我本無加害之心,於此休養短時後,自告辭離去。”

說完後,郭元振便起身抱拳,表示不必再繼續談下去。

然而附國國君見他如此表態,一時間卻有些情急,忙不迭舉手說道:“我、我不是……壯士對我國危困所知深刻,我自然也不甘心束手待斃,想要自救。但只恨自己勢力微弱,不能真正傷害到大論,若再將之觸怒,恐怕會得更嚴重的報復……”

附國國君言及於此,也是一臉苦色:“大論強作攻伐,徵用頻繁,無論蕃國還是諸邦蠻夷都抱怨不已。但只因爲他實在是驕橫難制,只能默默忍受困苦,但各自心裡,誰又不盼望能有天降神兵將他剷除!

往年我附國能夠統控大藏,自然也不是軟弱的小邦。但現在就連國王衛士都被徵發作戰,使我身邊全無勇壯護衛,壯士幾十人丁就能把我挾持。此俱大論害我,心中能無恨意?”

話講到這裡,附國國君終於將心底對欽陵的怨恨表露出來。這些年來欽陵窮兵黷武,早已經搞得蕃國內外怨聲載道,特別他們這些附庸蠻邦,更恨不得能將其扒皮抽筋以泄憤意。

“如今的我,在蕃國把控之下,於大藏之地已經是一個笑話,威望喪盡,甚至就連國中諸部都已經不再敬重我這個王上。壯士如果想借我名義勾連西南這些蠻部反抗蕃國,實在有些難辦……”

附國國君不失自知之明,講到這裡的時候,臉上也流露出幾分羞赧。

郭元振聞言後則笑語道:“西南諸蠻,本就一盤散沙、各自算計,就算勉強整合起來,也不成可觀勢力。若要直接觸傷到欽陵,仍需從蕃國內部下手。國王與蕃國諸多權貴因物貨勾結,這本就可以大加利用。往年國王勢力弱小,只可憑此自保。但如今,你若肯聽從我的安排,自可暫借我大唐名王威勢,自然大有可圖!”

聽到郭元振這麼說,附國國君頓時流露出極大興致:“壯士能不能說的更淺一些?”

“如今蕃國國內,噶爾一家獨大,國事幾成家事。若不除之,則國將不國,其國人能無忿情?如今我大唐壯甲集於青海,欽陵心神俱專注於彼,無暇回顧國中。此亦蕃國除此大奸之良機,此時不作,更待幾時?”

聽到郭元振如此分析,附國國君神情變化也豐富起來:“欽陵霸權年久,蕃國中想要殺他的不只一家。可、可他們就算要謀事,怕也不會聽從我的煽動……”

蕃國貴族會不會聽從自己的煽動還在其次,關鍵附國國君在其中看不到可供自己牟利的機會。

郭元振聞言後則笑語道:“這就是在考量國王對蕃國情勢瞭解深淺與否,我王用士從來不吝豪賞,偌大富貴置以待才,只患才士志力有短,從來不患功大難酬!”

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130 少王邪才妖異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086 曲樂動人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398 狄公出手0056 金吾衛大將軍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084 具位庸臣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398 狄公出手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018 跋扈宗王0008 聖母神皇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211 不宜輕沾俠名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063 明月暫未有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091 恩賜瑞物0059 生人探幽0066 猶歌前代功德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034 狄公滿腹荊棘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223 軟飯香糯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149 舊事再起波瀾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089 賢賢易色0058 薛師懷義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230 過平康款轡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074 《萬象》美哉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040 內教坊伶人0378 坐皇帝,立皇孫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073 春江花月夜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102 少王神都行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