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

聽到雍王這一番話,堂內衆人無論是行臺官佐還是朝廷使員,臉色全都大變。其中幾名資歷仍淺的行臺官佐,已經忍不住對李千里在內的一干朝廷使員們怒目以對。特別那名叩請雍王體恤的朝廷使者,更是受到了重點的關照,數道冷冽視線如刀,幾欲要將其人穿透。

李元素適時而起,抱拳沉聲道:“殿下西進以來,功績彰顯,有眼皆見。金甌得以完整,黎民得以安生,殿下之功大矣!若如此仍有細微之罪可察,則世道何人可稱完人?何事可稱全功?行臺府庫空竭,臣等在事官僚之罪,豈能獨苛殿下,傾盡私己以輸國困!自臣以降,懇請自削俸祿食料,以供皇命勒取。行臺擴業於危難,成事於艱辛,絕不因錢糧小困而負悖命之大惡!”

“臣等懇請自削祿料,以保行臺功名周全!”

在李元素的表態下,堂內其他行臺官佐也都陸續起身表態,很是營造出一副和衷共濟、共渡難關的氣氛。

然而衆員佐表態卻未能讓李潼感到高興,他擡手拍案,然後指着李元素忿聲道:“行臺所歷艱難,豈我一人獨當!凡所任事諸衆,無不勤奮刻苦,焚膏繼晷,丹心拳拳,令人感動。爾食爾祿,無一虛受。行臺分領皇命,所報唯此而已。

李尚書履歷高位,既知府庫窮困,自當大計深謀,遞獻良策,豈能大義裹脅、裁取百官祿料!爾等食祿,循事而取,此所以章軌有序,上下分明。若百官尚且並日而食,政治言何秩序,黎民言何養生!恤不及於身前二三,仁何以推及世道萬衆!

此議無復再言,安享爾俸,安守爾事,若所食非分,不請亦必奪之!”

我們行臺雖然窮,但卻窮得有骨氣。腆個逼臉搞996,已經讓我深感慚愧,如果遇到困難,不積極解決問題,反而還要剋扣拖欠你們工資,這特麼是人乾的事兒嗎?這特麼就是王八蛋!

這話不只說給堂內衆人聽,也是說給如今遊歷於西京的那些士人們。我們行臺勞工薪酬是絕對有保障的,識做的已經在準備履歷投遞干謁了,你們還在等什麼?

雍王殿下一番雄言擲地有聲,李元素都被訓責的慚然告罪。至於在場那些朝廷使員們,眼見如此一副上下和諧、彼此關懷的畫面,不由得也是各自心生感慨,心情也變得複雜起來。

訓斥完李元素之後,李潼也沒有再給衆人發表意見的時間,只是着令李千里帶領衆朝廷使員返回邸居等待消息,然後便下令結束會議。

發生在行臺的這場會議,包括雍王在會議中幾段發言,之後幾天時間裡便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出去,頓時便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眼下的長安城中,因爲上巳節曲江集會的緣故,本就聚集了大量的時流。特別是從神都來到長安的那些選舉人們,他們本就是官場預備役,對於各種時政資訊也都分外的關心,一俟聽說如此勁爆的消息,怎麼能夠按捺得住討論的熱情。

所以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長安城的輿情簡直就是烈火烹油一般的熱烈,街頭巷尾、凡有士人聚集的公私場合,無不是在就此事進行討論。

參與討論的士人衆多,各自身份、立場不盡相同,所關注的重點自然也就不同。但這一事件實在內涵豐富,隨便挑出來一點,都足以供人磨牙竟日。

在這一番熱烈的討論中,也有一些事情重點被提取出來,受到了最多的提及討論。

比如說雍王西進以來,朝廷無寸物使用於陝西,幾場大戰凡所耗用俱行臺就地籌措,這到底是不是真的?

這一問題,牽涉到行臺與朝廷軍計度支,衆多資料絕不可能對外公佈。沒有翔實的資料作爲佐證,自然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有人就覺得這不可能,即便不說發生在河曲與突厥可汗默啜的作戰,單單此前在青海與吐蕃作戰,當中勞使之巨,就遠非陝西道能夠獨力承擔。

但這一論調提出來,自有無數人發聲反對,既有原本朝廷官吏表示朝廷的確沒有物貨運於潼關以西。也有那些親身赴隴的商賈,用實際的經歷乃至於掏出各自賬簿,以證實行臺是在怎樣窘迫的後勤條件下打贏了青海這一戰。

當然最令時流關心的,還是莫過於雍王那一番有關官員祿料的表態。雍王這一通發言,可以說是大義凜然、端正得體,在士人羣體中受到了高度的褒揚,並不僅僅只是因爲關乎官員自身的錢袋子,更關乎一個君主對於士力重視與否。

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經濟基礎多多少少還是有所保障,哪怕是陳子昂這種出身陋鄉寒門,那也是實實在在的大土豪。

當然諸選舉人未必人人家境都如陳子昂那樣豪闊,像劉幽求早年儘管中了進士,還是寒酸的提着兩甕鹹菜就去拜見雍王。但即便已經落魄成這個樣子,劉幽求見面即獻隴事策略,可見仍然深盼自己的價值能夠得到肯定。

因此當雍王這一番發言傳播開來之後,向行臺投遞籍狀的士人激增,在極短時間內竟然達到幾千份之多。這對行臺而言,無異於久旱逢甘霖,所以各種士選方案即刻便提上日程。

在這種熱烈的氛圍中,李潼也開始委令國官馮昌嗣等處理王府產業,用以補繳去年的秋賦。

他這一做法,雖然意在讓他四叔人情難堪,但卻不是爲了挑釁朝廷威信。

財政歸於朝廷,度支出於中樞,無論他實際的操作怎麼騷,但這一條鐵律卻絕不能由自己去破壞摧殘。所以他典賣傢俬,是以繳納罰金作爲名目進行的。

但輿情本就是不理智的,專恃操弄,自然也就難免各種意外發生。當王府一些產業、器物出現在兩市進行售賣時,頓時便引起了哄搶,溢價溢的誇張。

一名長安市裡豪商以百緡高價競買到一副雍王日常使用的筆硯用具,可當錢貨交訖的時候,其人卻指使家人運來千緡巨資,並伏地拜受這一套文具。

“關西貢賦,俱我鄉親父老勤事耕桑、竟年收得,因於皇命入徵繳集,錙銖之內俱是血汗,自當施用關西!雍王殿下善用關西民力、物料,破賊國門之外,播治鄉土之中。若朝廷以此爲罪,則我關西父老得享行臺惠治,俱與殿下同罪!罰金具此,請官人驗收!”

那豪商如此發言,頓時便在市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因此感義效法者,不知凡幾。以至於僅僅只是處理了一部分王府日常使用的瑣細器物,短短半天的時間裡,市中竟聚錢達十幾萬緡!

李潼真是敢拿人頭保證,這真不是他請的託。他這麼做本就有幾分自懲性質在其中,實在是沒有多少煽動民情的想法。更何況眼下他這麼做,如果未來自己當家做主,有什麼封疆悍臣也這麼做,他慌不慌?

所以在得知市中行情如此,李潼即刻下令叫停市賣,並將所得錢財原地封存,勒令凡所參與交易的商賈、民衆們,即日入市取回各自錢款。老子可不想爲後代悍臣之師,你們也別給我添亂!

然而告令下達了,入市取款的人卻是寥寥,十幾萬緡巨資堆放在市監署中長達數日之久,幾無折損。李潼本來還打算拿這批錢財燙一燙他四叔,卻沒想到自己先被熾熱的民情燙的不輕。

於是他索性再下禁令,兩市之中凡所操揚物價、攪亂行市者,一律嚴刑懲治,並直接將負責王府器物市賣的國官馮昌嗣等一律戴枷示衆於市監署門前。退款一日不作發還,一日不準脫枷。

一直做到這一步,此前那些參與交易者才陸陸續續入市取款,總算將這一筆燙的李潼發慌的錢財重新散出去。有的錢是真不能拿,他現在拿了,遇上不爭氣的子孫,可能就要千百倍的奉還。

市監署這裡民情激揚,李潼真是不敢再撩撥,於是只能將事情放在社監署中進行,不再向民衆公開,務求一個買賣公平,留契約以爲後證。

但民衆們智慧也是不容小覷的,既然熱情已經被激發出來,總是要尋找一個途徑進行宣泄。

兩市風波剛剛過去沒有幾日,突然又有十幾駕香車駛入市裡,即至市監署門前,車上便行下多名明豔動人的女子,俱爲平康坊風月翹楚。

帶隊女子入前嬌聲道:“雍王殿下辭才冠世,平康坊館居女子多盜曲辭賣唱謀利,今知殿下爲物所困,娼伎雖賤,但也沐於王教。此前盜竊所得,今日並歸原主!”

女子話音剛落,便有衆多隨從將載滿錢絹的箱籠向市監署官廨內搬擡,很快便在官廨前庭聚起了滿滿一堆。

市中自有看客得觀這一幕,頓時便贊聲不絕於耳,更有人入前湊興,解下身上錢袋便向前拋去,並大聲道:“囊中羞澀,唯此三百餘錢,欲買雍王殿下《少年行》一歌,不知哪位大家,肯于贈唱?”

“五陵年少金市東……”

其人話音剛落,即有伶人引吭作歌,一邊歌唱着一邊輕盈入前,彎腰拿起那一錢袋,隨手拋入仍向市監署搬擡的箱籠中,並對買唱者頷首示意。

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054 鎖喉之臣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225 無兒還有孫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095 東宮舊人0191 少王竟知有我0159 皇孫李寶雨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024 神皇鑑詩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859丈夫無勢,何異禽獸0084 具位庸臣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177 大王才思敏捷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447 嵩陽道大總管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707 命許社稷,半生兇橫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024 神皇鑑詩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109 仗義屠狗輩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050 太平公主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207 李氏名駒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150 俱入彀中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020 願此心同我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248 太平積忿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079 神宮巍峨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236 蜀商楊麗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081 少王險計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360 祖孫情深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149 舊事再起波瀾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216 急流勇退0248 太平積忿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064 薛師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