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

“三郎,就這麼放過了他?”

望着王仁皎倉皇離去的背影,李守禮有些不甘心的說道:“你是不知崔玄暐死後,都畿坊區之間辱你聲言多深!這賊子受我家恩不可謂不厚,竟然還犯出這樣罪行……”

“人各有志,談不上什麼罪過。行臺與朝廷,本也不是敵國,花開兩朵,各自競豔而已。”

李潼望着王仁皎交出的符印諸物,嘆息道:“殺之不足以宣我威重,縱之也不損我洞察英明。若非二兄你將刺陝州,我也不會再當面訓斥其人,遣之入都即可。今次只是讓二兄你見一見人心之險,待人待事自留三分餘地,不可心事盡託。勢力之內,曲直難辨,他今日謀進,誰又能斷言不是來日的取死之道?”

人從歷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從來不會從歷史中得到任何教訓。風物放眼常量,無非一個輪迴套着另一個輪迴。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投機者們的心情,或許張氏兄弟們的張昌儀回答最爲貼切。一日絲能作幾日絡?一日亦足!

脫將半臂共湯餅,泣請三郎念阿忠。歷史上王仁皎鑽營半生,雖也給家門帶來十年富貴,但最終也只是落得乞活不可,一碗湯餅換不來一輩子的魚翅撈飯。哪怕機關算盡的武惠妃,也難免阿姑、新婦共侍一夫的莫大諷刺。

老實說,王仁皎的背叛的確給李潼帶來了不小的打擊。其人可以說是他門下資歷最老的一批舊人,結果仍然沒能抗拒得了關隴勳貴們的拉攏腐蝕。

當然,這一點打擊也不足以讓他意志消沉、從根本上懷疑人與人的關係,對他而言也是一次警告。

神都革命以來,事中雖然仍不免波折,但大體上仍是順遂,行臺這一份基業也是蒸蒸日上,但哪怕就連他的初始創業團隊中,仍不免有人對他的前程不抱樂觀。由此推及天下,也不可樂觀妄想就覺得人人都會以雍王爲天命所歸。

“王仁皎此事,或仍不免餘波。二兄閒時ꓹ 可以稍作關照。他貪與姜氏爲親而捨棄故主,若所求竟然不得ꓹ 於我也是一樁羞辱。姜氏既作此計,不願嫁也要嫁!”

雖然放過了王仁皎,李潼也不打算就此罷休。

歷史上王仁皎是怎麼走通了上層路線ꓹ 獻女於李隆基並最終混成國丈,已經不可查驗。但眼下來說ꓹ 郕國公姜氏之所以費心拉攏王仁皎,就是其人曾爲雍王府佐舊員。一旦這一層身份不再ꓹ 王仁皎的價值當然就要大打折扣。

而且由於故衣社的存在ꓹ 這些關隴中下層將門對底層府兵軍戶們的整合與號召力也大打折扣。

王仁皎已經不能繼續潛伏在雍王陣營中,本身又不知曉太多西京行臺的機密,即便投入對方陣營,所能發揮出來的作用微乎其微。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方還會不會遵守此前的約定,則就十分可疑。

畢竟對方就算家大業大,待嫁剩女也是有數的。以此誘惑王仁皎已經嚐到了一些甜頭ꓹ 與其施捨給一個已經無甚價值的樣子貨,不如留下來再引誘其他人。畢竟雍王陣營中ꓹ 類似王仁皎這種情況的人還是不少的。

姜家走慣了上層路線ꓹ 所出嫁的女兒也都要考慮具體的回報ꓹ 要麼世道名門ꓹ 要麼宗家近戚,諸如在朝宰相李思訓這樣的家世。王仁皎跟他們比ꓹ 可就寒酸多了。

李潼眼下還不便從肉體上消滅他們ꓹ 但也不意味着沒有別的方法。

既然都已經放過了王仁皎ꓹ 索性幫人幫到底,老小子是出賣了我才獲得這樣一個機會ꓹ 起碼也得跟李林甫他爸爸做連襟,姜家別妄想用一個庶出乃至於養女就打發了。老子的價格可沒有那麼低,不讓王仁皎給你們做爸爸已經是便宜你們了!

李守禮也不是完全不動腦子,聽到這裡便明白過來,笑語道:“三郎放心,我一定助他們兩家把婚事搞得風風光光!”

李潼聞言後也笑起來,崔玄暐之死讓他莫名其妙的頂了一段時間黑鍋,於聲譽着實有損。輿情最嚴重那段時間裡,就連行臺都不乏人對他言語試探,想要搞清楚究竟是不是他做的。

如今風波雖然平息,但遺留的影響卻還沒有完全消失。崔玄暐本身官聲不差,又出身關東一流名門的博陵崔氏,特別是在河北士林中頗具影響力。李潼揹負這樣的嫌疑,也會讓河北人加入行臺的熱情不高。

而且他四叔這個大聰明,又把其丈人竇孝諶派往幽州,看樣子是打算在河北開闢抗擊突厥的新戰場。

這難免就會讓李潼聯想到原本歷史上不久之後的營州之亂,如果營州之亂真的如期爆發出來,按照朝廷眼下這個尿性,未必能有足夠的力量定亂,或許還要行臺出兵收拾爛攤子。

所以跟河北人的關係處理,眼下也要重視起來。河北這些世族雖然不能代表整個河北,但多多少少還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搞得太僵,於事無益。

按照王仁皎的交代,刺殺崔玄暐應是姜氏主謀並實際操作,但他四叔應該也涉入其中,起碼是知道有這麼一件事。甚至有可能李思訓拜相,都是這件事的餘韻之一。

雖然搞清楚了事實真相,但還真的不好宣揚出去。

他四叔這麼搞真的是太不地道了,別說崔玄暐本身就是打壓行臺的急先鋒,你前頭還在跟人家商量兒女親事,後頭就縱容親信將人幹掉並甩鍋。一旦事情泄露出去,無疑會造成朝情大撕裂,讓河北士人再怎麼看待李唐皇家?

李潼現在是在跟他四叔爭鍋掌竈,但也不能直接把竈臺給砸了。諸如歷史上他三叔雖然搞定了神龍五王,但至此之後窩在關內,哪怕關中大飢都不敢去洛陽就食,就是怕離了關中就要遭報應,最終被關門打狗,一家子全被霍霍了。

既然不能公佈真相以自證清白,那也只能暗示了。事件中的一個關鍵人物,陝縣縣令王仁皎本是雍王的人,結果卻跨越門第、風風光光娶了郕國公姜氏的女子,姜氏又是如今朝堂中的隱形大佬,這意味着什麼,你們自己想。

能在官場混得開,誰又不是玲瓏心竅、聞絃歌而知雅意。至於那些看不透這層暗示的人,蠢得豬一樣,老子還在意你幹啥!

這邊跟二兄商議妥當,李潼又召來李葛等人,着令他們儘快處理一下王仁皎所知府事首尾,主要還是大河沿岸一些商路人事,包括故衣社那些漕運工人們。

這些人事當中,其實無干太多行臺機密。早期革命之前,或許還牽涉一些非法的人貨調度,如今整個潼關以西已是雍王天下,更沒有必要再去非法運營,只是作爲官府物資集運的一個補充。漕運工人們的存在,只是免於官府再去徵發役力,既害農時,又沒有效率。

李潼之所以着人處理一番,也是擔心朝廷與行臺之間的糾葛或會波及到這些普通的民衆。

以朝廷那敏感的寧枉勿縱的態度,或許就會誤以爲大河兩岸這些漕運工人就是行臺聚集在野的武裝團體,用來謀害神都。

當然,這些漕運工人們一旦不再傍河運輸,也會讓兩京之間的民間物資流通受到影響,一定程度上會損害到關內的物料輸入。

不過李潼近來也正有意整合一下以關內爲中心的整個物流體系,壓制一下過於自由散漫的商貿環境,這點影響也可忽略不計。

講到對社會資源的掌控,商賈們終究還是比不上世家大族。裴炎是河東士人的代表人物,其人得以平反,拋開對宗法大義方面的影響,也一定會引起一輪河東世族向神都朝廷涌入,去爭取搶佔政治層面的資源。

如此一來,這些河東世族對鄉土資源的控制力就會削弱,乃至於主動放棄。

畢竟如今神都朝廷財政狀況也不樂觀,大量河東世族前往神都跑官,這當中的錢糧用度消耗,朝廷也做不到大包大攬的完全報銷,勢位到手之前,仍然需要他們自己開支所費。

世族們的經濟特權,主要體現在田宅、奴僕等佔有,一旦離開鄉土,這些人事則就不能在異地變現流通。你要麼安在鄉里守着這一畝三分地營家治業,要麼就將產業變現、拿去神都跑官變現。一些大家族或能兼顧兩者,但畢竟只是少數。

所以朝堂中這一輪政治風潮,並不止於政局中的影響,更間接促成了一次鄉土資源的再分配。

李潼一派如今在朝堂中話語權幾近於無,是很難再通過官方的手段直接插手河東,甚至就連蘇味道這個幷州長史的位置都岌岌可危。

但是河東這一片區域,他是不可能放棄的,無論眼前還是長計都需要深刻經營。朝廷通過一系列政治操作吸引河東世族向神都靠攏,那他就趁着這一股風潮搶佔河東諸州的鄉土資源。

行臺的軍隊結構中,有大量鄉籍河東得營士。在此前幾場大戰中,這些營士們也都積攢了不菲的賞錢,便可以鼓勵這些人在鄉里購買田宅等產業,通過這種方式將那些常年盤踞鄉里的大世族瓦解成一個個中小地主,催生出一個政治立場偏向於行臺的軍功地主團體。

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164 官拜尚輦奉御0355 大河漕幫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287 靈前敲詐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090 家賊難防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154 宰相入刑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117 權門惡事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220 如意元年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027 南衙北衙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010 悲慘的一家人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154 宰相入刑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156 武氏羣英會0040 內教坊伶人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116 不是聶隱娘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111 少王人物如何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028 禁宮異兆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437 新授殿中監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123 兵事再興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217 西京可守0048 內教坊諸事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034 狄公滿腹荊棘0268 薰蕕不同器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007 上陽宮官0118 從子昌嗣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