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2 仇人相見

三王離開仁智院時,距離天亮還有一段時間,踏上歸程又是星斗滿天。隊伍較之來時擴大了數倍有餘,由御正厙狄氏親自帶隊護送三王返回,因爲犒賞中尚有一部分有關太妃房氏等人的內容需要她前往宣讀。

這一整天,仁智院家人們也是過得分外煎熬,太妃房氏幾乎寸步不離中廳,每隔一段時間便要詢問是否有消息傳回。其他家人們,包括宮婢等在內,做事也都心不在焉,頻頻向外張望。

一行人浩浩蕩蕩抵達仁智院,自太妃房氏以降俱都匆匆出門迎接,一番人聲嘈雜的交涉才又返回中廳。當厙狄氏宣告神皇喻令,拜承恩旨的房氏忍不住又是哭絕於地。

李潼等三人連忙將嫡母奉回席中,厙狄氏忍不住感慨道:“太妃辛苦德育,養成大王等少俊難得,如今也終於得享福報,餘生大有所恃。”

房氏情緒激動,聞言後更是泣不成聲,一手死死握住少子手腕,另一手也頻頻對另外兩個兒子撫頂拍肩,脣角翕動,不能成言。

待到諸多禮貨交付入庫,厙狄氏也不久坐,以免打擾這一家人品味否極泰來的喜悅,只是臨行前又作交代請永安王早早休息,不要耽誤了明日繼續參禮。

待將厙狄氏一行送離仁智院,李潼等兄弟三人返回中廳,再次莊重拜告嫡母:“兒等不負家人殷望,陛前承眷邀寵,不辱先聲,慈烏臺亦不日起建!”

“好兒子,我的、我……”

沒有了外人在場,房氏更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雖然早間自作死而無憾之嘆,但三子出門參禮,晝夜之內使家門再獲眷賞,那份幸福與喜悅也真是無從遏止,化作清淚涕流滿面。

如是又過片刻,房氏才連忙張羅宮婢送上一早便準備好的飯菜。不說還不覺得,熱騰騰的餐食擺在面前,李潼等三人才大感飢腸轆轆,就連最大大咧咧的李守禮,在大酺那種場合也是謹小慎微,根本不敢放開了進食。

現在回到了家,可以放開進食,房氏端坐一側,滿臉喜悅的光輝端詳着三子大口刨食,也不計較李守禮違背食不言的禮數,滿口的飯菜還在那裡手舞足蹈講述參禮過程細節。

李守禮講得興高采烈,但也注意把握尺度,報喜而不報憂,只是重點講述《萬象》大麴表演獲得了滿堂彩,自神皇以降、滿堂諸衆俱都激賞不已。至於參禮之前與武家人發生衝突,乃至於險被逐出的事情,則提都不提。

“二兄還是狂言欺人,哪有仙伎能飛舞空中!”

小妹李幼娘瞪大眼聽得入迷,但還不忘提出質疑以表示對這個不着調兄長的不信任。

“真的,真是舞樂飛天……”

素來沉默寡言的李光順這會兒也是一臉笑容,真正融入到了家庭氛圍中。

“兒郎才志壯成,哪有什麼做不到!你這小娘子也是少見多怪,舊年家在東宮……”

房氏笑眯眯將仍是質疑不斷的小娘子攬入懷內,附和話題也是隨口講起早年人事景物的風光,往常這些話都不會多說,如今否極泰來,便也沒有了那些憂悵顧慮。

一頓家常便飯遠不及明堂大酺那麼豐盛莊重,但和睦的氛圍卻是百倍勝出。李潼吃完飯,習慣性要傳茶飲,卻被房氏擡手製止:“三郎明日還要參禮,那亢神苦飲不要多嘗,幾杯暖羹,趕緊回房休息。”

李潼也不固執,一杯熱騰騰酪漿入腹,又伴着家人閒聊幾句,然後纔在房氏的催促聲中起身歸舍,自去入眠。這一天下來,他也真的是身心俱疲。

待到少子離開,房氏臉色又變得莊重起來,望着兩個長子語重心長道:“三郎雖是庭門最幼,但卻獨受你父厚蔭專寵。如今世道復見我家門,往後免不了人事往來的牽連。你們兩個癡長卻少心計,遇事多望少弟,千萬不要輕率浮浪,覺得兄從於弟有失體面!特別是紀子,如果沒有你兄弟看顧,我都恐你不能成人立事!”

李守禮聞言後只是嘿嘿一笑:“娘娘真是多慮,這一點主見我早記心裡呢!巽奴與我親密無間,他凡有所言,我只當是阿耶教我!”

“又說胡話!”

房氏瞪眼斥他,轉又嘆息道:“但是態度可嘉,你們幾個都是失怙少孤,我能命教只是寥寥。不獨眼前要恪守友恭,往後各立家室,也不要疏遠彼此。親長舊事,人情糾紛,那都與你們兄弟無關。但日後你們要是做出門庭失和的醜事,那也不必再入祠堂,父母魂靈即便耗死,絕不受此腥臭祭食!”

見娘娘說得莊重嚴肅,李光順與李守禮也都端正姿態,恭然受教。

其實就算沒有房氏這一番教訓,遠事不提,單單今日明堂廊舍經歷,如果不是三弟把持主意,他們已是方寸全失。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信任、依賴,又不是言語能夠損益。

李潼這一夜倒是睡了一個安穩覺,簡直前所未有的輕鬆,沾枕即眠,再睜開眼時,已經是被鄭金入室喚醒,導行參禮的中官已經抵達了仁智院。

草草用過早餐,家人們又是齊聚一堂的歡送,李潼纔在宮官引領下再赴明堂。

這一次參禮就順利得多,沒有遇到什麼糟心事。宮官引領下直入側殿,在這裡換上了已經經過修改的莊重禮服。

穿戴章服的時候,他也忍不住感慨,人真是越缺啥越看重啥。昨日他們兄弟參禮,衣冠之類還是遵循永徽年間的舊式,今天這一身禮服較之此前可就繁瑣了數倍。武則天女主當國,本就乏甚禮法依憑,但卻熱衷復興古禮,直溯先周,先禮而後兵,還能再槓啥?

側殿端坐將近一個時辰,又有宮官前來導引。有了昨天那樣一個亮相,今天參禮他自然無需再隱於大殿邊緣的帷幔後方,而是出殿入班,與羣臣並集再入殿參拜。

李潼行出偏殿時,羣臣早在神宮前列隊分明。站在遠處向下望去,黑壓壓一片人羣,規模較之昨日還要多得多。

後世《通典》有載,大唐職官一萬八千八百五員,其中內官兩千六百二十一,外州郡則一萬六千一百八十五。

這個數據雖然有參考性,但也肯定不是一成不變,幾個特殊時期如武周革命和中唐安史之亂以後的藩鎮割據,難免會有名爵、職事恩賞氾濫的問題。

比如武后時期加設的拾遺、補闕二官,言則定員,多的時候則不可勝數,更有俗語稱“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

這一萬八千多個職位,還僅僅只是章制在列的流內品級。勳、品以下,另設流外、視品等等,澤及庶人,規模又比流內品階擴大數倍有餘。

滿打滿算,永昌元年這一場新年大酺,哪怕僅僅只集中在河洛地區,前後參禮者上萬人是有的,所以纔要分成前後六天,多的時候一日集宴數千人,少的也有千數人等。

今日初八參禮,爲諸國學學士並館閣博士,包括各學館學子們。唐代官學有六學二館,這些人便是今日參禮主要人員。除此之外,另有河洛、關中、幷州等諸鄉賢耆老、洛陽百姓德高賢稱者一併參禮。

李潼到達這裡的時候,便看到隊伍以年輕面孔居多,服色鮮明的官員則僅僅只佔了隊伍三分之一的規模。即便如此,派頭前班仍有多名紫袍大員在列,這是因爲學館諸事多由大臣兼領。

李潼一身簇新莊重的宗王服色,更從殿中被導引出來,當他靠近隊伍的時候,隊伍裡頓時響起一串嗡嗡議論聲。

昨日雖然有一個尚稱驚豔的亮相,但消息的傳播也沒有那麼快,特別在場許多學館學子並在野鄉賢們距離政治時局仍遠,消息的接受程度自然也要更加滯後。

如果李潼不能持續掀起風潮、頻繁亮相,關於他的存在也只會在小範圍內傳播,向外擴散的口耳相傳中了無痕跡。

一早班列在此的薛懷義出班幾步迎接李潼,一副老大哥的姿態拍着他肩膀笑道:“一日不見,王風采更勝,人眼所聚,真是讓人不能忽視!”

李潼也客氣着向薛懷義見禮,並跟隨薛懷義一同行入班次,自在前班。前排一羣紫裝大佬,李潼一眼望去能認識的唯有武承嗣、武三思這對堂兄弟。

武承嗣雖然表現不甚熱情,但當李潼見禮時,還是稍作迴應。至於武三思,則從見到永安王之後便一直冷臉。李潼也不慣他壞脾氣,壓根就沒理會他。

雖然熟人不多,但有薛懷義在身邊閒聊幾句,李潼倒也並不寂寞。薛懷義熱情向他講述一些人事細節,同樣不理會武三思的頻頻冷眼乜斜。

這份熱情自然也不是沒有緣由的,昨日殿中神皇所表現出對永安王的喜愛,薛懷義自是看在眼中。今天士流參禮,這些人向來都不怎麼看得起薛懷義,卻想不到薛懷義今天就要在他們面前大出風頭。

想到這一點,薛懷義自然是滿滿的惡趣快意,對於幫助他做到這一點的永安王自然也就更熱情。

說話間,後方隊列又響起一串騷動聲,李潼循聲望去,便見一名甲冑在身的白麪將領正闊步向前班行來。那人神情冷峻,行走中視線始終盯住前班的李潼,眼神說不出兇惡還是陰鷙,總之就是令李潼倍感不適。

“這就是丘神勣。”

薛懷義開口稍作介紹,並將李潼拉得離自己近一些。

0360 祖孫情深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102 少王神都行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161 宰相薦才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264 色是殺人刀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224 名寺可藏重兵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225 無兒還有孫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0038 水漲船高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035 嬌花藏毒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051 《逍遙王》0152 潛龍怒音0446 白刃不相饒0105 人間滋味0161 宰相薦才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090 家賊難防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399 行驛命案0220 如意元年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290 懼親如仇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707 命許社稷,半生兇橫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456 誰沐代王恩威0353 勢術門庭,自非良配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304 待罪慈烏臺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978 封衙鎖庫,勾檢察奸0018 跋扈宗王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107 坊居閒趣0137 好生是天德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