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獨斷乾綱

朱載坖雖然說既往不咎,但也不能任由這些軍官仍在其位。

九邊之地,從薊鎮開始,一個鎮一個鎮的整頓。而這些軍鎮的武官,也分批調入京中的大明皇家軍事書院學習。

朱載坖自己就是這軍事書院的山長,是採取了後世蔣委員長的故智,而這些軍鎮武官,也成了天子門生。

這些驕兵悍將,在外面坐鎮一方,但到了朱載坖的面前,無論長幼都是大氣也不敢喘一口。老老實實的讀書,用握刀的姿勢握着毛筆寫作業。

敢有一個不聽話的,朱載坖有得是辦法收拾他們。

讀書識字,是朱載坖對這些原有武官最低要求。凡是不能自己寫公文的,一律免費再學,什麼時候學會,什麼時候畢業。

既然讓這些武官讀書識字了,那首要的任務便是忠君愛國的教育。劉教諭如今今非昔比,爲大明皇家格物書院的和皇家航海學院的山長,受朱載坖之命,專門組織人手編寫此類教材。

都是撿選當年的岳飛、郭子儀,以及大明開國的徐達、常遇春等忠君名將事蹟編寫而成。爲此,還專門開設了一門《將德》的課程。顧名思義,就是爲將的職責和義務,保家是如何做,爲國是如何實現,忠於君上是如何必要及其與國家穩定發展的關係。

另外朱載坖也將當初練兵的小冊子取了出來,着沈一貫的活字印刷廠印成書,發到軍事書院充作教材。使天下練兵,都如一體,即使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也可即時任命便能出戰。

另外朱載坖下旨,命戚繼光與俞大猷回京述職。

兩人入宮見到朱載坖,只覺得朱載坖雖然年輕,卻不復初見之時的跳脫。朱載坖的一舉一動,在兩人的眼中,都有些高深莫測。之前的關外一戰,已經讓他們兩人知道,朱載坖對於這天下的掌握和了解,遠在他人之上。當然,朱載坖還是那樣,只是他們的感覺已經不同了。

“兩位卿家免禮。”朱載坖看着這兩人,“朕知你們二人屢戰於東南倭寇皆有名將之姿,才親自點名,使你們二人鏖戰於關外。如今功成,便可提拔任用。”

俞大猷和戚繼光連忙躬身道:“陛下知遇之恩,我等沒齒難忘。”

兩人心中同時都想到,果然是這樣,關外一戰的功勞,都是送到他們手中的。

朱載坖點點頭道:“我打算委任你們兩人,作爲大明皇家書院的副山長。將大明皇家書院裡的軍將們,都好好的教一教。這些傢伙,除了掄刀光膀子,只知道在戰陣上瞪着眼亂衝亂撞。勇力雖然也有可取之處,但他們身爲將領,也不能只知道衝鋒在前。我召你們二人回京,就是要教一教他們兵法戰陣。”

俞大猷本身,年輕時就曾在邊鎮與當年的宣大總督談過兵法戰陣之道,雖然折服了那位宣大總督,卻並沒受到重用。後來在東南抗倭,才展露出帶兵作戰的才能。

而戚繼光則是世襲的衛所指揮,十幾歲就曾與倭寇交過手,其後更是立下‘封候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誓願。雖然現在才三十歲,但也算是一員征戰的老將。更難得的是,戚繼光勤學好問,肯用心鑽研兵書,是個技術型人才。

以這兩人作爲皇家軍事書院的副山長,才能是足夠用的。

另外,還有巡查薊鎮,發現大批逃兵問題的唐順之,也被朱載坖任命爲兵部侍郎,兼軍鎮巡查使,使之巡察九邊軍鎮。如有再發現問題者,直接向監察司發文即可。

如此一來,北方九邊的軍鎮爲之煥然一新。那些原有的武官都被弄到京中上學,邊鎮的事務便交由京營武官監督整頓。再改變軍制就沒了武官串聯的可能,如此也就沒有大亂子發生。

而且這些邊鎮的衛所,朱載坖也都將軍戶遷出關外,分發土地使其耕種。

有些不適合的耕種的地區,朱載坖則是命其開設礦場,或是辦成作坊。總之就是讓他們既能自食其力,又使其成爲工人中的一員。這也爲朱載坖想要將大明由農耕經濟轉變爲商品經濟,創造了一點點前提條件。

不要覺得這麼多人都搞作坊,生產的東西賣不出去。這些衛所裁撤下來老弱並沒想象的那麼多,更多的人是願意去種地的。

這些作坊所生產的貨物,只一個裕成超市便可消化的差不多。

雖然事情看上去就是個改變軍制,但是其中的瑣事多不勝數。楊博帶着兵部官員,在其他各部官員的配合之下,到了年底之時,纔將九邊軍鎮改的差不多。

其中每一鎮精簡下來,不過三萬餘人,九邊加到一起,不到三十萬人。雖然兵員人數大大減少,但是也正在換裝之中,逐漸裝備掣電銃與火炮,使之成爲強兵,這戰力的提升可不是一點半點。

九邊的武官都培訓完畢,朱載坖便又開始整頓大明境內腹地各布政使司的衛所,命其武官入京學習。並派京營武官去各衛所接任,並整頓衛所,交接屯田於地方,並開始移民。

如此大的動作,朱載坖根本就不和朝堂上的衆臣們商議。只是命兵部與戶部相配合,勿使混亂。

這個時候的朱載坖,在朝在野都是威望無兩,有事完全可以一言而決。

但是他自己知道,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爲自己通過納東番島而開海,和九邊軍事勝利和拓地千里,還有實實在在增加的稅收而建立的。

但是現在還不行,這個改變整個社會生產關係和結構的基礎,還沒能打好。若是朱載坖軟弱一些,以大明強大的封建勢力,輕易的便可將之前所付出的努力毀掉。什麼商品經濟,統統都完蛋。皇帝只能坐困於宮中,想做點什麼都不會順利。

遠不如現在,朱載坖只負責發佈命令,而下面的臣子都負責執行更有效率。若是出了亂子,將朱載坖的命令弄的錯了,那板子是一定要挨的。

而且朱載坖從頭到尾,都沒有動這些士大夫們的利益,他只是整頓軍務,先將兵權死死抓在手中。這就是一根長長的繩索,等打好了繩結才知道,這是勒在了誰的脖子上。

第12章 印畫紙第65章 這等魄力第600章 耶路撒冷城下第169章 鑿穿第334章 兵至孟養司第27章 一片譁然第574章 自衛反擊第519章 接受天可汗的封賞第139章 如此前後夾擊第570章 一片血與火第201章 惺惺相惜第24章 陳情第234章 動念微服第360章 不做白不做第57章 三件事情第279章 顧承光回京第294章 擺駕坤寧宮第501章 和平的意願第48章 治世良醫第136章 隨我發財去第561章 伊凡面聖第167章 草原局勢第194章 議事推舉第519章 接受天可汗的封賞第30章 非是苦寒第73章 是個有野心的第400章 你要明白第75章 錢糧太多鬧的第242章 兵出西北第115章 你就一點也不怕嗎第290章 如此纔對第187章 碰撞總是要來的第542章 向您表示敬意第358章 不信明軍不可戰勝第410章 該換個主人了第361章 當知因果第528章 只不過是困獸第272章 重要的點第44章 景榮錢莊第130章 撈多少好呢第23章 我沒有病第592章 位置互換第61章 那是李神醫第69章 真乃明君也第70章 想到同一處第19章 如此有毒第418章 總理大臣第362章 徹頭徹尾的奸商第272章 重要的點第109章 壯哉鐵嶺衛第118章 殿下給我立個字據第122章 遼東方略第296章 大明海之東第176章 溺水第431章 新長安的孤軍第361章 當知因果第200章 摸索着來第447章 結成盟約第420章 囊中之物第4章 成國公世子第233章 擋了財路第135章 歷史真相第254章 追擊和碩特第76章 借重你的才能第317章 擡頭三尺有陛下第579章 丟了先機第413章 幾乎腦溢血第348章 相峙下來第163章 養心殿裡不養心第168章 主動出擊第323章 汗國使者第30章 非是苦寒第42章 萬萬不夠第567章 搶佔先機第80章 無冕之王第55章 穿山銃第148章 請朝廷定奪第190章 很是冷淡第267章 脫木河之戰第149章 毫無痕跡第61章 那是李神醫第449章 最安全的第552章 還不算完第226章 收回特權第239章 大明皇家婦女會第555章 完全沒有可能第230章 單方面的血戰第59章 全面鋪開第13章 船主第297章 華夏苗裔第416章 氣壞了第552章 還不算完第189章 以解困局第45章 回京第116章 捅了馬蜂窩第354章 陶山書院第237章 太過猖狂第275章 西歸第437章 明軍就是弱雞第360章 不做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