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相峙下來

朱載坖明知道東瀛即將對朝鮮出手,在這個時候還要對洞烏用兵。是朱載坖傻嗎,當然不是。

洞烏已經不能再等,莽應龍父子兩人,對於中南半島的攻略已經威脅到了大明邊境安全。這是擺在眼前的現實,朱載坖不得不對其出手。而中南半島對於大明來說是將來的大糧倉,要準備應對小冰河時期的到來,關係到將來的存亡。

相對來說朝鮮的重要程度就要低一些,而且朱載坖也並不想救朝鮮。這個藩屬國對大明向來陽奉陰違,甚至在大明立國之初,從大明騙取了不少的國土。與其留着這麼一個小國在側,不如任其滅亡。等大明騰出手來,再重頭收拾東瀛之流。

雖然連續征戰是治國的大忌,但是朱載坖卻知道,大明的軍隊已經是熱兵器爲主。熱兵器軍隊對於冷兵器爲主的軍隊,優勢大的不是一點點。將來不管是從道義上,還是戰力上,大明都不會懼怕東瀛軍隊。

所以,大明的戰略便是要儘量避免兩面作戰,先將西南平定,再定東北。

鄭檢的安南軍已經一統安南,但是對於顧寰喝斥的書信,也並沒有怠慢。而是回了一封言辭卑下肯切的回信,自稱安南百姓苦於分裂久矣,親人不得相聚,父子妻兒各居一方。安南上下軍民,久思一統,還望鎮遠侯憐憫之。

可是實際上,鄭檢卻命兒子鄭檜調雲糧草,在安南境內大肆搗毀大明。言安南分裂皆爲大明操縱之故,數十年征戰之苦,皆爲大明所賜,在民間製造仇明的氣氛。

對於鄭氏的所爲,只是他們自以爲瞞過了大明。可大明在安南的情報部人員,早就將安南的動向傳回大明,傳到了鎮遠侯的手上。

顧寰看到面前的情報,不由得感嘆,以往大明興兵,哪曾有過如此詳細的情報?不但有民間情緒的分析,還有敵方山川道路、兵力駐紮、糧草屯積的情報,甚至詳細到了數量的多寡,戰力的強弱。

有這許多情報支持,顧寰自信完全可以一舉蕩平安南。

只是朱載坖卻早有叮囑,不可與之儘早決戰。可一點點的消磨對方的實力,使之民間生怨,而後方可一鼓而下。

於是顧寰回信假意大怒,命鄭氏退兵還政於莫氏王族。

鄭檢又回信道,莫氏已經死亡殆盡,遍訪民間而不得。請鎮遠侯有些耐心,想必不久之後,當有莫氏親族露面,到時自可還政。

顧寰看到對方的回信,不由得冷笑不已。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只不過不曾撕破臉罷了。鄭檢一個個的軟釘子送回來,就是在拖延時間,如此還顯得大明霸道無比,似乎在欺凌弱小似的。

既然如此,顧寰便再次送了一封信,並且是派官員大肆宣揚。

“今莫氏既亡,而鄭氏又興。可使鄭檢暫代安南都統使之職,以待皇命冊封,即可爲安南正主。”顧寰在信中很是體貼的道:“鄭檢恪忠恪勤,識大體而顧大局。當知安南百姓流離之苦,宜優撫之。今大戰既休,可免稅三年,以使百姓休養生息。”

這信不但大張旗鼓的送到了鄭檢手中,而且這送信的官員一路之上,還四處張揚書信內容,並命從人四下張貼告示。

鄭檢接到了顧寰的這封信,幾乎氣的吐血。明明是自己費了老大的氣力,將安南一統,如何到了這信中便成了大明的恩賜一般?更可惡的是,讓自己給百姓免稅三年使民休息。直接讓自己沒了收入,簡直太不要臉了。

可是這等告示又是安南名義上的宗主吩咐下來的,對於百姓來說便是個好消息,他總不能說不許吧?若真不許的話,怕是安南內部的百姓們,會立即生出怨言。

而且鄭氏也已經與洞烏結盟,若是不對明軍動手,只怕洞烏立刻就能出賣了安南。到時就想裝孫子,也不可得。所謂等待大明陛下的冊封,更是無稽之談。到時大明一旦將洞烏滅掉,轉過頭來就會收拾安南。

本來鄭檢還想將大明在安南民間搞臭,可是顧寰直接要將他鄭氏給捧殺。碰上這種事,要多噁心就有多噁心。鄭檢憤怒過後冷靜下來,卻也覺得顧寰如此做,豈不是正代表着大明廣西的空虛?否則對方爲天朝上國的重臣,心高氣傲,何必給自己好臉色看。

鄭檢與兒子鄭檜兩人商討了一整天,兩人都覺得正是如此。隨即便下定了決心,向大明廣西發兵!

等顧寰的使者一走,兩人便提兵二十萬,緊跟在後準備入了明境之後,便分爲兩路撲向大明的思明與欽州。

只要奪下這兩個地方,就會形成犄角之勢,廣西的南寧便是囊中之物。

他們兩人想的挺好,只是顧寰這邊早就有了準備。當安南兵剛剛過了邊界,便受到嚴陣以待的明軍反擊。

一頓火銃的轟擊,安南軍的前鋒兩萬人便被打的潰不成軍,敗退回來。

初戰受挫,鄭檢卻並不氣餒,命鄭檜帶了八萬人沿海邊的山脈,去打欽州,而自己則帶兵在邊界與明軍對峙。

“父親,這樣做會不會有些冒進?”鄭檜很是不確定的道。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與大明言和是不可能。”鄭檢沉着臉道:“看來顧寰也不是草包,此賊早就有了準備。咱們只能正面將其擊敗,纔可策應洞烏軍!你務必拿下欽州,使明軍前後無法相顧。到時回頭再攻當面的明軍,必如摧枯拉朽!”

聽到鄭檢說的如此自信,鄭檜心中多少有了一些底氣。

“父親兵法大家,我現在就前往欽州,父親便等着我的好消息便是。”鄭檜帶着八萬人馬,繞路沿海前往欽州而去。

儘管明軍只有五千餘人,但卻越戰越勇,反而逼得安南軍不住退卻。直至被明軍趕出明境,才互相穩定住。

安南軍此次準備良久的攻伐,雖來勢洶洶,然而兩邊都不順利,竟與明軍就這麼相峙下來。

第111章 何林重炮第72章 浪費時間第201章 惺惺相惜第85章 大賺了一筆第434章 已經察覺第465章 圖馬之戰第23章 我沒有病第212章 全軍上馬第51章 銅不夠用第131章 隨遇而安第576章 兩河的重要性第56章 蓋世偉業第39章 通州無戰事第101章 此書爲師要看第408章 不惜玉石俱焚第226章 收回特權第200章 摸索着來第555章 完全沒有可能第157章 居然是真的第73章 是個有野心的第548章 明軍的態度第263章 本末倒置第189章 以解困局第393章 國賊第93章 掣電銃第477章 飛到了空中第568章 讓他好看第581章 幾乎氣瘋第278章 建得小了第34章 另有所圖第347章 還有一個效果第554章 華沙的使者第5章 求求你,買了我吧第282章 全民衛生第603章 科尼亞城破了第190章 很是冷淡第23章 我沒有病第47章 衆人皆驚第236章 從京城開始第297章 華夏苗裔第500章 勝利屬於我們第233章 擋了財路第365章 上帝保佑第580章 全體投降第319章 陛下好狠啊第247章 安得猛士第194章 議事推舉第536章 擒賊先擒王第493章 伊凡的決心第484章 萬軍橫掃如卷席第15章 辦件大事第353章 卿可自御之第348章 相峙下來第592章 位置互換第350章 當場擊斃第123章 水轉大織機第199章 當仁不讓第483章 阿洪王國第455章 形成對峙第186章 約見王直第126章 我要入股第304章 一亂才能一治第136章 隨我發財去第437章 明軍就是弱雞第294章 擺駕坤寧宮第473章 崩潰與毀滅的邊緣第75章 錢糧太多鬧的第483章 阿洪王國第14章 我有興趣第408章 不惜玉石俱焚第551章 庫爾蘭戰敗第410章 該換個主人了第276章 海蔘建城第336章 弗朗機火銃兵出擊第529章 只有借你人頭了第231章 天朝不能不管第41章 逢大事有靜氣第343章 現在不殺你第45章 回京第71章 讓他辯無可辯第273章 東瀛攻略第21章 真是好險第103章 塞外風雲起第257章 增兵第313章 攀比之心第454章 互爲獵物第415章 大勢已去第270章 米格爾第471章 得不償失第285章 黃金家族的血脈第93章 掣電銃第587章 選擇方案第459章 天馬第81章 不吝重賞第17章 殿下真黑啊第498章 待機而動的胡月鋒第101章 此書爲師要看第565章 很沒出息第596章 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