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買賣的是國家

鄭氏父子兩人當時就吃驚不已,看來顧寰真是膽大包天,居然真的擅啓邊釁,他竟敢攻入安南境內!

顧寰當然不是擅自行動,這早就得到了朱載坖的指示。

只是由於京城相距廣西路遠,可由顧寰自行決定如何行動,只是要時時彙報所爲即可。這是朱載坖有意的放權給下面的武將,使其放開手腳。

當然,朱載坖也不是完全放權下去,在軍中還是有情報部的人存在的。

對於顧寰派兵攻打廣源州,鄭氏當然不會輕易答應,立時派了三萬人馬支援廣源州。

雙方在廣源州外一場大戰,安南的三萬兵馬被一萬明軍擊潰。只用了一天時間廣源州便落於明軍之手。

廣源得手之後,顧寰又派了一萬明軍攻打蘇茂州。這次也一樣沒有例外,將安南軍一舉驅趕,輕取蘇茂州。

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大明與安南之間的形勢驟然一變。顧寰所領的明軍,分成了三個方向,左路廣源州,中路思明州,右路蘇茂州,將鄭代父子所在的諒州,給半圍在了當中。

鄭檢與鄭檜父子兩人看到形勢不妙,只能帶着十幾萬人後退到升龍城,以擺脫眼前不利的形勢。

顧寰順勢進駐諒州城,並命廣源州的一萬明軍遠襲寧遠州。

鄭檢回到升龍城,便急召兒子鄭檜議事。

“檜兒,你覺得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顧寰?他手下的明軍戰力甚強,我們怕是無力與之正面決戰。”鄭檢有些喪氣道。

“父親莫要灰心,我覺得這顧寰是想利用我們賺取軍功。”鄭檜分析道:“與我安南交戰,這麼大的事情,他肯定不敢瞞報。只不過,他定不會說自己在其中的算計。”

鄭檢聽得連連點頭,“不錯,檜兒你接着說。”

“在大明的皇帝那裡,顧寰定是上奏,說我安南野心勃勃。可是我安南卻是被他利用,用來賺取軍功的。”鄭檜憤然不已,卻不想想本來就是他們父子兩人利令智昏,“我們可從海路派出使者,直接上本於大明皇帝。示之謙卑,贈以厚禮。並訴顧寰擅豈邊釁,卻倒打我安南一耙。若是大明皇帝看了我們的本章,想必即使不治顧寰的罪,也定會命其退回界外。”

“說的好。安南距大明京城足有數千裡之遠,顧寰竟接到我等的順表而不上報,便提兵來犯,定沒得到大明皇帝的首肯。只是這私自用兵一條,便讓他顧寰不好解釋。若是明皇震怒,怕是將他拿回治罪也說不定。”鄭檢思索道:“只是來回路遠,怕是時間上要久一點。”

鄭檜道:“父親不用憂心,這個兒子也已經想到。若是明軍來攻升龍城,我們便將這升龍讓給他們。北邊大山連綿,我們派些人進去,不斷的襲擾明軍,便可使之不厭其煩疲憊不堪。顧寰想正面決戰,而不可得,日久則退兵矣。”

“也只能如此了。”鄭檢點頭道。

父子兩人派出使者出海,前往大明京城送信送禮。而鄭檜則親自挑選精兵,派往明軍所在的駐地滲透騷擾。

這天朱載坖正在宮中逗弄自己兒子朱翊均,便看到黃義捧着幾本奏摺前來。

令乳母將朱翊均帶到一旁,朱載坖拿起一本摺子看了看。

這居然是安南送上來的順表,其中言辭極其卑微,懇求大明放過他們。隱隱約約,在於順表之中還提起顧寰阻攔安南順表,擅自提兵攻入安南等事。

朱載坖將安南的摺子扔到一旁,對黃義道:“命人起草詔書,就說安南妄爲反覆小人,連滅數國而犯我邊境。如今竟想構陷我大明股肱,實爲無恥之尤。朕即命顧寰徵安南,誓不留此忘恩負義之輩!詔書明發,傳檄各國。”

詔書明發,傳檄各國,便是要讓大明屬國都知道,敢冒犯宗主國的下場。

當安南鄭氏得到大明回信之時,也已經是二十天後。看到朱載坖的詔書內容,鄭檢的臉都白了。

他倒是想與大明停戰,各守各的疆界過日子。可是大明現在不依不饒,根本就不聽安南這一套。

想到與洞烏締結的攻守同盟,鄭檢便橫下一條心,也要與大明死鬥到底了。

這些日子以來,安南軍雖然挑選了許多精銳,去騷擾明軍。可是明軍也不是吃素的,同樣有許多小隊人馬與安南軍在山林間廝殺。一來二去,雖然戰鬥的規模都不大,但是次數卻絕對不少。

鄭氏本以爲會佔些便宜,卻不想這一個多月以來,竟折損了不下萬人之多。

不光是鄭氏這邊損失很大,遠在阿真谷與木連城之間,明軍也與莽應龍的洞烏軍展開了許多次小規模的戰鬥。洞烏軍在與明軍的戰鬥之中,同樣損失極大。

在這兩個戰場之上,由於明軍的武器與訓練都比安南軍和洞烏軍強得多。所以明軍在這樣的小戰鬥之中,傷亡並不大。

這便是朱載坖的戰略戰術,要讓這兩處戰場成爲榨汁機,將洞烏與安南的實力榨乾,並使其陷入瘋狂陷入搜刮民財以助戰力的境地。

象是朱載坖的這種操作,完全就是依仗自身的武器優勢來欺負洞烏和安南。

而這個時候的東瀛,也已經作好了戰前準備。大批的作戰物資,都是由王直從天津裝船,運往對馬島交到織田信長的手中。

一來一往之間,大明也賺到了東瀛無數的金銀,從而彌補了西南戰事的耗費。

終於到了隆慶三年四月,東瀛大軍二十萬人,渡海而至朝鮮。

織田信長想了想,意味深長的微笑點頭。

第407章 處境非常不好第354章 陶山書院第290章 如此纔對第159章 終於來了第297章 華夏苗裔第186章 約見王直第126章 我要入股第577章 不動如山第245章 國祚變短第112章 此功賞誰第124章 極具扇動性第540章 最好的選擇第219章 召見李時珍第456章 艱難行軍第277章 威逼利誘第415章 大勢已去第143章 真是可惜啊第304章 一亂才能一治第501章 和平的意願第362章 徹頭徹尾的奸商第107章 不許放過一人第451章 分道揚鑣第359章 釜底抽薪第581章 幾乎氣瘋第302章 萬里洋行第272章 重要的點第569章 守不住了第367章 劃分四省第63章 一套一套的第260章 老傢伙太缺德第476章 無敵艦隊雪恥第599章 約瑟夫一世第389章 我有辦法第314章 老道也想去瀛洲第351章 簡直該死第398章 援軍入朝第292章 大遷徙第131章 隨遇而安第560章 投靠奧斯曼第325章 捨不得了第146章 人間地獄第381章 答案在書中第579章 丟了先機第173章 陷入生死之戰第495章 三方僵持第153章 決定力量第148章 請朝廷定奪第123章 水轉大織機第298章 渤泥國財寶第107章 不許放過一人第386章 壯士何所憾第57章 三件事情第498章 待機而動的胡月鋒第286章 天價火絨布第578章 朕現在下旨第478章 直布羅陀第267章 脫木河之戰第299章 莫庫總督第195章 殿下所指第311章 春風般溫暖第552章 還不算完第365章 上帝保佑第369章 絕望深谷第565章 很沒出息第444章 瀛北侯第13章 船主第88章 將來的軍官團第309章 靜待陛下主持公道第467章 加強連接第571章 不要輕易挑釁第511章 對於大明的友誼第520章 莫要自誤第124章 極具扇動性第412章 放眼更大的天下第78章 景王吐血第355章 大師級的戲子第260章 老傢伙太缺德第496章 阿幹別伊的誤判第570章 一片血與火第100章 你都在搞什麼鬼第50章 狼狽爲奸之樂第550間 有過之無不及第23章 我沒有病第157章 居然是真的第512章 非常坦誠第403章 退往報恩郡第409章 大般若長光第33章 有聲閱讀第335章 兩相比較第298章 渤泥國財寶第511章 對於大明的友誼第536章 擒賊先擒王第216章 甕中之鱉第549章 這是不行的第212章 全軍上馬第510章 全憑將軍做主第135章 歷史真相第78章 景王吐血第410章 該換個主人了第107章 不許放過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