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收攏朝鮮的方式,在內閣首輔徐階看來,實在是手法糙切了。
若是施以恩義,而後緩緩圖之,則朝鮮局面一定不會生出任何波折。象朱載坖這樣直接宣佈李峘的罪狀,而後講一通大話,便要將朝鮮收歸大明版圖,實在是有點兒戲。
但是朱載坖卻有不得不如此做的理由。
朝鮮正是處於戰亂之時,以李峘所爲若不及時處置,反而容易使朝鮮一些豪強世家以李峘爲口各據一方。而且最重要的是,大明軍隊不能替朝鮮打白工,朝廷必須從中受益。否則勞民傷財,到底所爲何來?
朱載坖這樣做,也能讓一些不服氣的人早些跳出來加以甄別。多他們一個不多,少他們一個不少。若是此時不冒頭,等大明平定了倭軍之後,再跳出來鬧事便名不正言不順。有着撿便宜的嫌疑,會被朝鮮百姓所鄙視,從而失卻民心。
朝鮮處於戰亂當中,若有人敢在這時火中取栗,朱載坖一定會讓對方知道什麼是戰時處置方式。
而且,以明軍的強勢,根本就不懼朝鮮內亂。伸手剁手冒頭砍頭,這是一定的。而事後,也完全可以給對方扣上一個勾結倭軍的朝奸帽子,使其合族都不得翻身。
這也正是朱載坖的高明之處,所謂大巧若拙大音希聲,便是如此了。
其中最主要,便是明軍實力強悍夠控制全局。其他的計謀再好,也要有強大的實力支撐。只要實力足夠強大,就是前面是一堵銅牆鐵壁,大明也能一路平推下去。
此時的方大偉,已經在高原郡厲兵秣馬,準備提兵南下新坪郡。
他自上次與柴田勝家一戰,對於自己的新戰法還是有些不滿意。但他對於倭軍的戰力,也有了一個直觀的估計。倭軍連年征戰,無論是經驗和戰力,都不可小窺。
可是倭軍也有不如明軍的地方,首先是裝備的火銃不如明軍,其次便是倭軍的軍紀不如明軍嚴整。雖然戰陣之上倭軍也一樣嚴厲,可是平時卻少有約束,爲禍民間之事多有發生。
有了這些考量,方大偉面對倭軍作戰便更加有把握。
這次方大偉給平壤的趙國忠去了信,表示自己這一路人馬要出兵攻打元山。元山爲朝鮮東岸的要地,只要明軍拿下元山,便可兵出鐵原郡威脅到漢城。
至於藏身於新坪郡的柴田勝家,更是處於明軍的包圍之中。
因此,方大偉這一次出兵十分慎重,遠遠的便將探子派出去數十里。
儘管高原郡到元山不過是兩百里不到,方大偉也用了五日纔到元山城下。
對於明軍的動向,柴田勝家非常重視。當明軍從高原郡出來的第二日,柴田勝家就收到了消息。
爲防後路被斷,柴田勝家也不得不從新坪郡出動了所有的六萬三千人兵力,移防元山城。
若是元山有失,則空守新坪再無意義。
只是從新坪到元山,足有三百里,路途幾乎比明軍長了一倍。若要搶在明軍之前到達,便須出死力氣趕路。
幸好明軍的速度並不算快,就在柴田勝家趕至元山的當日,明軍也來到了元山城外。
看到城頭柴田勝家的旗號,方大偉便大笑。
這是方大偉有意所爲,自拿下高原郡後,他就每天相着朝鮮地區研究,計劃也一步步的在腦子裡成型。從高原到元山這一路,方大偉便是有意拖延時間,使得柴田勝家不得不搶在明軍之前到達元山。
方大偉這樣做,便是爲了疲憊敵軍。到時攻打元山,好斃其功於一役。
想的雖然好,但是方大偉也知道自己手中的兵力只有三萬人。而柴田勝家的手中,則有六萬餘名倭軍。雙方兵力差了幾乎一倍,還是有些危險的。
不過方大偉也並不急,他給趙國忠去的信中,便請其派李軒帶領炮隊一起協同。
信中給李軒所部指向是新坪郡,不管柴田勝家在不在新坪郡,都是一樣的。
若是柴田勝家不在新坪郡,李軒一定會帶兵直接追過來。到時與方大偉便能會師一處形成優勢兵力,共同與柴田勝家交戰。
因爲柴田勝家知道明軍的戰力,便緊守在元山城中,並沒有出城與方大偉交戰。
等又過了幾日,李軒果然帶兵來到了元山城外。
這一次李軒過來,麾下是帶着炮隊的。不象是方大偉前一次,爲了方便趕山路,並沒有炮隊隨行。若非如此,上次與柴田勝交戰,便可給柴田勝家以更大的打擊。
柴田勝家看到城外又有明軍來援,他的心中已經打鼓,這說明新坪郡已經丟失。此時他困守於元山城內,如果不早想辦法,只怕也是凶多吉少。
方大偉一見到李軒,便上前在李軒的胸口捶了一拳道:“你來的正是時候,把炮隊交給我,你再帶兵去休息。”
李軒一聽到方大偉的話,就想翻白眼,“你這話說的,我麾下的人馬都是強軍,用不着休息。不就是一座元山城,看我現在就破了他!”
一看李軒不上當,只得笑道:“那咱們一起,也好不被對方趁機逃了。”
“先說好了,這一戰的功勞一人一半!”李軒急忙道。
“行行行,依你就是。”方大偉沒有炮隊,自然也沒有破城的底氣。
正在柴田勝猶豫不決的時候,他在城頭看到明軍民居然在城外列隊,看樣子是要攻城。起先他還並不注意,若是守城的話,以倭軍的火銃之利,倒也夠用。
可正在他要佈置防禦之時,溫哥華看到明軍的隊列之中推出數十輛大車,上面架着一個個的金屬筒。
“國崩!”柴田勝家當然見過,只是東瀛的國崩更小也更輕便。
若與眼前明軍所推出的國崩相比,只怕是曾孫子輩的。
看到明軍火炮,柴田勝家就知道元山城完了。他急忙讓身邊傳令兵傳令,全軍撤出城外,即刻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