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罕雖然還有一點薩非王朝的守軍,可是在三十餘萬人面前根本就沒有任何抵抗力。
俺答汗與打來孫汗,互相之間商議了一番。
對於伊斯法罕,他們兩人還有一點念想,希望能將這裡佔下來。
可惜他們已經得到消息,北方的吳雲生所部已經打下德黑蘭,正在繼續向西進發。而南方的楊洪義所部,正在沿着波斯灣的海岸線向西突飛猛進。
如果他們想佔下伊斯法罕,那就處於兩路明軍的包抄之下。稍有不對就會倒大黴,一點安全感都沒有。
雖然部族的數量龐大,但是兩大部族加到一起的可戰之兵,也不過十幾萬而已。
好在還有兩河流域可以期盼,俺答汗與打來孫汗,便繼續揮師向西而行。
一個月後,土默特部與察哈兒部就來到巴士拉城外。
俺答汗與打來孫汗並不知道,他們這些人已經到了奧斯曼帝國的領土之上。
還沒看清巴士拉城的樣子,兩人便看到從城中衝出一隊數萬人的騎兵,向着兩大部族猛衝過來。
對於那些騎兵,連招呼都不打就要直衝兩大部族的本陣,這讓俺答汗與打來孫汗非常惱怒。
一聲令下之後,部族中的十幾萬騎兵,便迎向了對方。
與那些中亞地區的騎兵不同,蒙古部族的戰術並不是騎着馬對砍,那是沒有辦法的時候纔會發生的騎兵戰法。他們先是用自己最擅長的騎射,對付這些衝過來奧斯曼騎兵。
對方要想攻擊到他們,就要先衝過這一層層的箭雨才行。
兩支部族騎兵隊伍,迎面衝過去之後,便是一波箭雨伺候。射完之後便立即左右分開,並不正面與奧斯曼騎兵交戰,而是不停的射箭。
這使得奧斯曼騎兵們十分惱火,不知不覺便去追擊這兩支已經分開的部族騎兵。
可是面對一層層的箭雨,他們不斷的被阻擊,怎麼可能追得上。
幾經消耗之後,奧斯曼騎兵便沒了銳氣,被衆多的部族騎兵給圍困在當中,直到全部消滅。
俺答汗與打來孫汗兩人不由得大笑,這些菜鳥一樣的傢伙們,居然還要與馬背上長大的民族比騎兵,簡直是自取其辱。
而在他們消滅這些奧斯曼騎兵的那一刻,也註定了巴士拉城的陷落。
巴士拉陷落,消息很快就送到了巴格達,這使得奧斯曼帝國產生了警醒。據新的消息所知,這些人並不是波斯的薩非王朝之人,而是黑髮黑眼的韃靼人。而且對方擅長騎射,難道又是曾經的蒙元開始了遠征?
可是蒙元早已經解體了數百年,怎麼可能還有如此強軍敢遠征萬里之外。
不過,巴格達的奧斯曼守軍很快便見到了土默特與察哈兒部的隊伍。無邊無際的人海,還有天邊浮動如白雲一般的牛羊,更多的是漫天的煙塵籠罩了巴格達城。
人潮如海,巴格達城如同怒海浮舟。數日之後,巴格達這隻浮舟便被兩大部族的怒海所吞沒。至此,兩河流域盡歸土默特與察哈兒兩部。
雪片一般的急報,被送往伊斯坦布爾。
奧斯曼的蘇萊曼大帝已經是七旬老人,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他並沒露出任何表情。
“既然蒙古人再一次出現在兩河,那我們先不要急於出手。”蘇萊曼大帝緩緩的一擺手,對着自己的臣下們道:“這是波斯人的陰謀,我們靜觀其變,派五萬近衛軍和炮兵去阿勒頗防備。蒙古人雖然擅長騎射,可是他們並不擅長火器。當年的成吉思汗,可是已經使用了火器的。如今的這些蒙古人,似乎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強。”
下面的大臣們面面相覷,並不知道蘇萊曼大帝是什麼意思。不過在阿勒頗備戰還是能明白的,立時下去安排。
薩非境內北方的吳雲生,已經帶着軍隊到達了大不里士,這裡曾經是薩非王朝的國都,如今已經被拋棄。吳雲生輕易便佔領了大不里士城,結果就是要面對一個問題,是繼續追擊薩非王朝的殘餘力量,還是揮軍西進攻打奧斯曼帝國。
其實這個問題早在明軍一路勢如破竹這時,京城的朱載坖便已經想到了。明軍的戰報如同流水一般,幾乎每隔幾天都會送入京中。而京中的旨意和命令,也同樣會不停的由海路送往薩非境內。
楊洪義的隊伍也已經到了波斯灣的布什爾港,在這裡除了休整之外,還有監視土默特和察哈兒兩部的任務。
朱載坖的旨意之中,早將他們會碰到的戰略問題給指明。那就是讓他們休整一段時間,補充足夠的補給和彈藥。
雖然明軍戰力強大戰事也順利,但是這都是建立在明軍的強大後勤之上的。胡宗憲所率領的艦隊,如今幾乎成了運輸隊,而且毛海峰所部艦隊,也一同加入到了運輸的隊伍之中。
兩支龐大的艦隊,不斷的運送彈藥和人員前往天竺與薩非境內。除了要支持楊洪義、吳雲生,還有戚繼光的那支明軍。
北天竺的莫臥爾帝國已經被大明剿滅,可是還有南天竺的許多小邦國需要掃平。戚繼光的任務,就是掃平這些南天竺的小邦國和土王領主,使之都歸於大明的統治之下。
對於向天竺移民,朱載坖其實是已經做了規劃的。早在莫臥爾戰事一起之時,便已經有了移民的計劃。
許多莫臥爾治下之民,在戰爭之中向着南天竺移居,這使得北天竺有了許多的空間。並且在北天竺這裡,人種上相對更接近於黃種人,環境也並不是那麼幹旱。如果大明移民一部分人到這裡,很快便可控制局面並形成優勢。
而且天竺這裡歷來北方控制南方,將來對於控制整個天竺,也是有利的。
不過朱載坖知道,這個制度不是一時半時便可廢除。但也另闢蹊徑,實行了種姓升級贖買制。使那些有錢的低種姓出錢升級種姓,如此一來便可將種姓壁壘打破,還可補貼巨大的軍費開支,更是減弱與那些高種姓的既得利益羣體之間的矛盾。
這個政策,趁着明軍兵鋒最盛之時,就這麼強制推行了下去,無人敢有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