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樑杏花她生的兩個兒子劉書明和劉書華,都已經長大了。尤其是大兒子劉書明已經十五歲了,馬上就快從師範畢業了。小兒子還在龍泉師範附小念小學。
杏花原本很能幹,這會兒,她在家裡,跟一個長工一樣,地裡的活,家裡的活。都在拼命地幹。因爲她要養活自己的兒子。而他們劉家是個大家族,杏花的公公兄弟幾個,人家也有兒孫,沒有另立門戶,那麼這個家產就很難說了。
前半年,國民黨的飛機來轟炸龍泉縣城的時候,他們也逃出了城,還把家裡的有關八路的東西,都燒了。
但是這會兒土改了,他們家的地被分了,房子被分了。
她們家,包括他的婆婆,都被從家裡掃地出了門。
兩個娃娃唸書,此時也顧不上了。大兒子在學校吃飯,也就罷了,小兒子卻沒有辦法招呼了。所以杏花的小兒子劉書華,被李秀月招呼在自己家裡吃飯了。
其實,此時的李秀月也心裡不舒服。
因爲龍泉有一個很有名的人物,叫安文欽。李秀月的的父親,是那安文欽的親親的親舅舅,所以李秀月自然與安文欽是親親的姑舅親戚。這個安文欽,其實不是安家的兒孫,是安家收他爲兒子,過繼到安家的,爲安家頂門戶的。
因爲安文欽的親孃跟李秀月的父親是親姊妹,所以當年,安文欽很招呼他的這個舅舅。當年李秀月的父親家裡貧寒,安文欽還把安家一塊在兩河口的山地,送給了李家做了墳地。那還是光緒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十月初一的立文呢!那一年正是甲午海戰的那一年!而李秀月是1900年出生的!這就是他們親密的關係!
安文欽曾考中清末秀才。後繼承了安家大量地產和龍泉城內的“恆豐公”商號。
民國建立後,安文欽兩次赴日本考察,回國後上書地方政府,建議舉辦工業、革
新教育。他熱心公益事業,首倡修建龍泉縣中山堂和無定河上最早的永定橋,還支持進步人士白友三拆毀縣城城隍廟,在原址修建新學堂,也就是現在的龍泉一小的前身。
安文欽對李秀月的兒女,十分疼愛,常來常往。安文欽尤其十分喜歡樑玉海,說他是個人才!
1941年秋,邊區開展民主選舉,安文欽激動地說:“北京政府時代,賄選衆議員,成立國會,老百姓不知其所以然,只盼着真龍天子出現。邊區選舉真是家喻戶曉,大家瞭解了民主的真義,選出自己最放心的人。”
1941年10月8日,龍泉縣第一屆參議會召開,安被選爲議長。11月6日,他赴延安出席陝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並當選爲常駐議員、副議長。從北洋軍閥時期就下決心不入仕途的安文欽,深深被中共的政策和民衆的信賴感動,願在晚年爲“人心所向,天命所歸”的民主政權效力。
他工作十分認真負責,經常瞭解民衆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及時向各級政府反映。
對李鼎銘在邊區參議會上提出的“精兵簡政”議案,他竭力支持;對中國共產黨實行的“三三制”民主政權,他衷心擁護。在參議會工作中,他結交了許多肝膽相照的共產黨員,將他們視爲知己朋友和學習楷模。
抗日戰爭取得勝利,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可是,苦難的民衆還沒有笑出聲來,蔣介石又要發動全面內戰。安氣憤至極。他在1946年4月陝甘寧邊區第三屆參議會的開幕式上呼籲:“搗亂分子破壞政協協議發動內戰,我們決不能袖手旁觀。”然而,內戰還是爆發了。
1947年3月,蔣介石又調集重兵進犯陝甘寧邊區,延安、龍泉相繼被國民黨軍佔領。安按照中共中央和邊區政府的安排,事前東渡黃河,進入晉綏解放區。同年冬,西北人民解放軍已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邊區的重點進攻
,綏、米一帶戰局已趨平穩。安文欽返回龍泉,發現他積蓄一生的書籍、文稿被國民黨軍洗劫一空。許多朋友爲他惋惜。他卻坦然地說:“我之走,雖失掉了多年的文墨心血,但卻保持了我的清白氣節。”
1947年12月11日,李鼎銘在龍泉義合逝世。追悼會上,安文欽追述了這位邊區政府副主席的生平事蹟,並表示要繼承李的遺志,將自己家的土地交出來,永遠和人民大衆站在一起。他說到做到,在綏德縣進行土地改革時,向政府交出了300垧土地。
但在他卻被“掃地出門”了。而且謠言四起。
因爲安文欽給解放軍送糧,人家說他送的都是陳糧,他給解放軍捐錢,人家說他們家的銀元多的用筐子裝,專挑不好的給捐出來了。
其實安家卻是有錢有糧。因爲陝北人都有屯糧的習慣,尤其是這些大戶,家裡都有糧倉,所以他們的糧食往往能放好幾年,也因爲陝北的土地稀薄,容易乾旱,十年有一年豐收,就不錯,但是這一年的豐收,要吃十年!所以怎麼能不屯糧呢?所謂陳糧也不爲錯,這些人家自己吃糧,也是那樣的。新的留着,吃舊的!
作爲他的親親的姑舅姊妹的李秀月,聽到這些,心裡怎麼能舒服?
而且此時的李秀月還有一個懊惱,就是她的那個女兒因爲在榆林,現在也有人四處散佈謠言,說,她的女兒樑玉靜是國民黨官太太,是個國民黨特務!街道上開會,把他們這些婆姨們叫去,會上就天天這麼不點名地說。弄得李秀月怒火滿腹,還沒有辦法說出來。
這裡爲什麼這樣呢?
這就是那會兒的黨中央裡的某些個人的左傾造成的。
龍泉分區的土改運動,曾經存在過寧“左”勿右的傾向。造成這種傾向的根子是康生,因爲康生是中央主管土改運動的領導,他一貫以極“左”的面目出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