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被召

出了威武侯府的大門,藍宇成雖未曾開口說話,臉上的驚訝之色卻也是明擺着的事情。他不是沒有懷疑過蔣先生會是蔣老侯爺的兒子,只是後來因爲年紀的關係,便直接被他自己推翻了。現在蔣老侯爺的一句“我兒”,一句“爲父”卻在告訴他,他之前所想完全是正確的。

可蔣先生明明看起來比威武侯爺大了許多,若他是長子,威武侯爺的位置自然應當由蔣先生來繼承,可偏偏他這個從小周旋在名門的世子,卻從未聽說過威武侯府竟然還有這樣一個嫡長子的存在?

若說蔣先生只是威武侯府的小妾所生的庶長子,那爲何威武侯爺見了蔣先生,卻是敬重的很,半點瞧不見嫡子看庶長子的那種俯視之感?要知道,越是顯貴的家世,對嫡庶之分猶爲看中才是。威武侯爺根本沒有半點需要對庶長子另眼相看的必要。

“你不必再猜了,我的確是他的兒子,只是那都是在他搖身一變,成爲威武侯爺之前的事情了。”說到此處,蔣先生嘴角露出一個嘲諷的笑容,在那人還沒有成爲威武侯爺之前,他的確還有他這個兒子,只是在那之後,他這個兒子便不存在了。

這件事要從許多年之前講起。

蔣老侯爺從前也不過是一個偏僻小村裡的小夥子,家裡也替他娶了一個同村的姑娘,只是婚後不久,十八歲的蔣老侯爺便被徵兵的給帶走了。那時,蔣先生的母親肚子便已經有了他,蔣老侯爺走時,也是知道的。

十八歲的小夥子,跟隨着軍*士打了無數次的仗,不知有多少次都差點回不來了。蔣老侯爺隨着軍功的積累,又有幸得了領兵大都督的賞識,一步一步朝着大將軍的位置爬了上去。直到他得命還朝之時,就已經是三十五歲的年紀。

邊疆戰亂數年,終得捷報,聖心大悅。朝堂之上,君臣同飲杯中之酒,先皇欣然賜婚。蔣老侯爺正是念着家中妻子和從未見過的兒子,這纔在戰場上苦撐了下來,又怎麼可能是那種背信棄義之徒?

一朝酒散,蔣老侯爺顧忌先皇顏面,藉機暗下說出家中已有妻室,不敢高攀。只是君無戲言不說,若是收回成命,又要將那賜婚的女子的名聲置於何地?先皇面上已是不悅,卻也不是那種蠻不講理,硬要蔣老侯爺拋妻棄子的昏君。幾番打算,便委屈了蔣老侯爺家中妻子爲平妻,並賞下許多綾羅綢緞,金銀珠寶,算是補償。

到此一步,便已是退無可退,蔣老侯爺只得跪地謝賞。只是待他回到家中,幼子已經十七歲的年紀,妻子更是因爲常年伺候兩位老人,操持家務,生生得蒼老了許多。那女子本就只是鄉野村婦,身邊的也都是務實的人,自個都養不活,自然不會去尋什麼小妾來給家中添口。得知自己苦守十七年的活寡,卻等來丈夫帶着比自己小了許多的正妻進門,蔣先生的母親鬱結攻心,未能想享受半點,便丟下唯一的兒子一命嗚呼。

這便是爲何蔣先生說蔣老侯爺成爲威武侯爺的時候,他就已經沒有了蔣先生這個兒子。這也是爲何,知曉來龍去脈的現任威武侯爺見到蔣先生時,一臉糾結,矛盾的神色的由來。只是這一切,蔣先生未曾明明白白告知藍宇成。只是承認了自己的身份,算是一個交代。

既然得了明確的答案,又能肯定蔣先生絕對不會因爲蔣老侯爺而起二心,藍宇成也不是那等喜歡揭人傷疤之輩,自然也沒有再深入地問下去,兩人默默無言地回到了妙醫衚衕。

“事情辦得如何?”剛進屋內,義楚便急急匆匆地走了出來,看着剛回來的兩人問道。

藍宇成神色微微暗了暗,微微搖了搖頭。不得不說,除了給藍士康添堵之外,今日之行完全沒有半點可取之處。

活人偶的事情,的確讓蔣老侯爺心中的某個地方略微鬆動了片刻,只是沒有得到任何的答覆,所以藍宇成對此事沒有太大的把握。只是蔣先生臨走之時的三點,卻是針針見血。現在也只能希望蔣先生這個嫡親長子的話,能夠真正影響到蔣老侯爺做出的最終決定。

得到這個答案,義楚原本就異常焦急的心,此刻徹底沉了下來。所有人知道二日後的大婚,會是決戰的日子,這戰的確不可避免,可是如果能將威武侯爺說服,讓他坐壁觀戰的話,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助力。畢竟無需彼長,單是此消,就夠他們笑的了。

屋外仍舊是豔陽高照的的天氣,碧白如洗的天空不見一絲的白雲,火辣辣的太陽就這般直射在大地之上,到處都像極了蒸籠一般,熱氣蹭蹭地冒着。

今天是第二日,到現在,也就只剩下半日了。加上明日一天的時間,這一天半,便是他們最後的準備時間。藍宇成坐在院中,從這四方的天地仰望上空,還有一日半,他就能見到小若了……

李府二門處,一個面帶惶恐之色的婆子慌慌張張地朝着裡面跑去,突然“嘭”地一聲跌倒在地,頓時飄起無數被烈日曬幹了的泥灰。只是慌忙爬起之後,也顧不上那滿身的髒,直接爬起來,繼續往裡面跑去。

蔣清華眼見着婆子這樣闖入了屋裡,頓時秀眉一擰,厲聲言道:“你這是什麼樣子,家裡還有沒有規矩了!”

婆子也顧不上告罪,直言道:“大少奶奶,大門處來人了,是皇宮裡的公公,身後還跟着幾個禁衛軍,老爺不在府中,大少爺已經去迎了。”

蔣清華聞言一愣,自從姑姑死後,她便沒有再進過宮,因爲已經完全沒有必要。雖然不知道爲什麼,但是公爹也已經叮囑過最後少出門爲好,所以她與李言旭一直都呆在府中,就連容華的添妝,也準備到她出嫁的那日再去。

皇上突然派了人來,到底想做什麼?蔣清華心中滿是疑問,只是卻也沒有忘了招呼丫鬟們替她梳洗換裝。

待客的花廳之中,主客入座,上好的碧螺春已經送上,李言旭笑容滿面地與下手所坐之人虛與委蛇,只是心中也是大驚。或許宮中來人,還不值得他如此,只是此刻與他一同飲茶的,卻是藍士康身邊的張公公,那就不一樣了。

“不知李少奶奶什麼時候能出來?”張公公放下手中的茶盞,看着李言旭客氣地說道。

見說到面上,李言旭仔細思量後,告罪道:“女子見客自然要比男人麻煩一些。”見張公公不提他父親,卻單單問蔣清華,李言旭挑了挑眉,道:“不知皇上是有什麼口諭特地讓公公您跑上這一趟?”

“李公子客氣了,這口諭,還是待李少奶奶到了才宣讀吧。”張公公滴水不漏,垂目靜坐等待。

李言旭端着茶盞,想來想去也想不透爲什麼。現在父親正在宮中,若是皇上又口諭給他,想來也不會讓張公公到李府來;若是口諭是給他的,那又何必在這等清華?所以這口諭,必定是給清華的!

掩下滿臉的心思,李言旭見張公公也無意再說其他,便陪坐着靜靜地喝着茶水,一時之間花廳裡靜默無語。

“勞煩張公公等了許久,當真是清華的不是!”人還未進廳,告罪的聲音便傳了進來。眨眼間,便看見四個丫鬟簇擁着蔣清華走到了花廳之中。

蔣如月還在世時,蔣清華經常入宮。與藍士康身邊的大太監張公公自然是熟悉的,也沒少給過他好處,說起話來,自然比李言旭要熟悉幾分。

“老奴不敢當。”張公公見正主已到,連忙站起身來,朝着蔣清華躬身行禮。站直身後,便直言道:“皇上有口諭給李少奶奶,既然奶奶已經到了,那老奴便要傳皇上口諭了。”

李言旭和蔣清華聞言,紛紛於張公公跟前跪下,行伏拜之禮:“威武侯府二房嫡女蔣容華將於後日進宮,念往日蔣清華常伴先皇后左右,熟知宮中規矩及皇后禮儀,特宣蔣清華即可入宮準備日常事宜直至大婚結束。”

說完,張公公上前一步,伸手虛扶起李言旭與蔣清華起身,道:“皇上口諭已畢,李少奶奶收拾收拾,隨即與老奴一起進宮覆命吧?”

李言旭連忙上前一步,拱手問道:“宮中自有教養嬤嬤與先皇后身邊的老人,若是皇后娘娘有什麼做得不妥當,自有他們在背後提點,不知皇上爲何會讓清華入宮?”

張公公退後一步,垂目道:“回李公子的話,皇上自有皇上的打算,老奴雖是皇上身邊伺候的,卻不敢隨意揣摩聖意,還請李公子莫要爲難老奴了。”

李言旭不死心,還想繼續問下去,卻被蔣清華輕拉了下袖子,對他微微地搖了搖頭,便看着張公公道:“既然要進宮,那還請公公稍等片刻,清華總要準備準備隨身的衣物。”說完,便朝着張公公福了福身,帶着來時的四個丫鬟,出了花廳。

第七十六章 爭鋒第九十五章 脫困第一百九十四章 腹痛第二百零二章 親往楔子第八十七章 熟人第七十八章 醉酒第八十六章 娶妻(200收藏,送更一章)第一百二十二章 身份第二百零七章 杖刑(480收藏,送更一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丹蔘第二百六十九章 送藥第一百四十一章 會所第二百一十九章 叩謝第一百九十章 碰面第七十章 離開第二百九十一章 挾持第九十九章 甦醒第九十三章 被捉第二百八十五章 陪同第十七章 拜謝第二百一十五章 感恩第二百一十二章 賜座第一百五十九章 求救第二百七十章 紙片第一百零一章 面聖第一百一十七章 收徒第一百零三章 局面第二百七十六章 無助第二百零九章 做戲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門第二百零六章 代罪第二百四十九章 熱諷第九十六章 中刀第八十二章 到家第二十三章 父親第二十五章 勸解第十六章 落水第二百四十二章 執意第一百七十章 相隨第二百五十三章 開戲第二百一十章 炫耀第一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二十章 世子第七十章 離開第九十五章 脫困第五十六章 拆穿(120收藏,送更一章)第九十六章 中刀第二百八十三章 三日第八十一章 放行第二十章 世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毀容第六十五章 午膳第一百一十四章 毀容第一百五十五章 懷疑第二百四十八章 冷嘲第一百一十八章 服果第三十章 坦白第四十七章 爭吵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選第二十七章 纏綿第四十一章 解惑第二百一十一章 不善(500收藏,送更一章)第五十三章 採購第二百九十三章 開戰第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百七十五章 虛實第八章 真相第一百七十九章 結伴第十三章 上香第二百四十七章 跪求第一百三十八章 邀請第五十四章 城西第一百三十章 佳餚第二百七十四章 暫避楔子第九十二章 路遇(240收藏,送更一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暫避第一百八十二章 啞妹第二百零四章 勸解第二百一十一章 不善(500收藏,送更一章)第五十五章 賬簿第七十四章 裂開第九十六章 中刀第一百五十五章 懷疑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口第九十三章 被捉第一百零五章 生子第八十六章 娶妻(200收藏,送更一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陪同第八十一章 放行第一百七十五章 解藥第三十章 坦白第二百三十六章 錦緞(640收藏,送更一章)第二百七十九章 回來第二百四十七章 跪求第一百一十五章 奇果第四十一章 解惑第二百八十九章 目的第一百零七章 遺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