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半年時光

杜錦寧給他們鼓勁道:“你們想想,以後無論是大宋的歷史還是日苯的歷史,只要說到茶道,就會有你們的名字,史料上會詳細地記載你們去日苯弘揚茶道的事情。這是名垂青史的好事啊,多少人想都想不到呢,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再想想你們從日苯回來以後的地位……”

陸九淵三人都不是佛系人物,他們對於儒學的研究,對於建立心學的渴望,與其說是喜歡儒學,不如說是儒學成果能給他們帶來名與利。

通過這一段時間在報紙上的互相辯論,心學已經傳開。但影響更大,能給他們帶來更多名利的,還是茶道。畢竟儒學只是讀書人喜歡,而且還是對儒學研究上升到一定程度的讀書人才能感興趣。但茶道卻是從帝王到百姓,人人都喜歡的,受衆比儒學要多多了。現在,又即將傳到日苯。

想想從日苯回來,他們作爲去其他國家弘揚茶文化的使臣,不光會得到皇帝的關注與賞賜,以後不管走到哪裡,都會被人奉爲座上賓,他們就熱血沸騰。

杜錦寧十分了解他們的心理,又道:“從這裡去日苯,其實從路途上來說,跟去桂省也差不多,只不過要坐船而已。天朝上國來的人,日苯人都會奉爲上賓,不敢對你們有絲毫怠慢。如果你們擔心語言不通,這不是還有渡邊大師他們陪同嗎?去之前你們也可以學一些簡單的日本話。”

“可渡邊大師他們回京城去了呀,怎麼學?”彭士誠問道。

杜錦寧露出一抹微笑:“我已經學會了。”

“什麼?”三人齊齊驚呼,不過想想杜錦寧那biàntài的記性,三人又覺得理所當然。

“不過我只會簡單的一些對話,複雜的就不懂了。”杜錦寧補充了一句。

她記憶力這麼好,學語言根本不在話下。上輩子她就精通好幾門外語,日語就是其中的一種。

古代的日語跟現代有一定的差別,跟渡邊幾人在一起的那幾日,她就不停地向三人學習語言。等渡邊他們離開的時候,她已經完全掌握此時的日語了。不過爲了不露餡,她跟三人交談的時候,只說一些簡單的對話。

“未上京之前,我可以教你們幾日。等你們去了京城,再向渡邊大師他們請教。”杜錦寧又道。

被杜錦寧這麼一說,陸九淵三人的心態就安定了下來,隨之而起的是濃濃的期待與興奮。

渡邊他們好不容易來大宋一趟,主要的目的是學習佛教,自然不會馬上回去,他們不光在京城附近的寺廟學習,還會雲遊到其他地方的寺廟去,行蹤不定,歸期也沒有定下來。因此陸九淵三人也不急着回京,而是仍呆在潤州,跟着杜錦寧學日語。

如此一晃,時光飛逝,直到杜錦寧的晚稻收割,田地裡種滿了綠肥,陸九淵他們才接到聖意,回了京城。

他們將在京城的家中過年,年後天氣稍暖,便啓程東渡日苯。

陪同渡邊等人一起來迎接他們的鴻臚寺官員,聽到他們能用流利的日語跟渡邊等人交流,大吃一驚,問道:“陸先生你們怎麼會說日苯話?”

陸九淵笑道:“這幾個月跟杜大人學的。”

“杜大人怎麼會說日苯話?”鴻臚寺的官員越發奇怪。

陸九淵指指渡邊山野:“自然是向渡邊大師他們學的。”

見鴻臚寺官員看向自己,渡邊山野雙手合什唸了一聲佛,道:“杜大人天縱奇才,我們在潤州只呆了不過半個月,他就能用簡單的日苯語跟我們交流了。”

杜錦寧以十五歲的年紀考上狀元,她過目不忘的名聲也隨着狀元之名傳揚開來,鴻臚寺的官員自然知曉。聽了這話雖還覺得震驚,倒是不懷疑渡邊大師與陸九淵撒謊——撒謊有什麼好處呢?不過是一門語言。

但這件事也從側面證明了杜錦寧真正是過目不忘,鴻臚寺官員把這件事當作奇談,跟同僚和家人說起,沒過多久,這事就傳到了趙晤耳裡。

趙晤也沒多想,還對齊伯昆感慨道:“那小子真是聰明啊。要是朕能有那樣聰明的腦子就好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上聖明,纔有像杜錦寧這樣的天縱奇才在皇上的恩科上出現,爲皇上所用。”齊伯昆拍馬屁拍得爐火純青。

果然,趙晤聽了這話,心裡十分舒爽,剛纔的那一點點妒忌跟遺憾立刻煙消雲散。

古代的官員,雖有十日一沐休,但沒有年假一說。沒有聖旨,所有官員不得離開官職所在地。

那一年的新年,杜錦寧是在潤州過的。冬日禾苗停止生長,此時也沒有薄膜可以蓋大棚,杜錦寧的實驗早已在暖稻收割的時候就隨之而停止了。

不過誰也不知道,她在莊子和潤州城住處旁邊的實驗田裡,收割的是她研究出來的第一輪雜交水稻。因爲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袁隆平的理論直接培育,又是早在桂省的時候就開始了研究,雖然還沒有進行種植,但她十分有把握這一輪的稻種,就是她想要的雜交水稻稻種。要是當初心裡沒底,她也不會放話給趙晤和齊慕遠,給她三年的時間研究新稻種。

現在一年過去,她的稻種培育成功。明年,就可以進行小面積種植,同時培育更多稻種。後年,可以在潤州大面積種植,成功後就可以在整個江南地區進行推廣。這就是她當初的規劃。

不過秋收之後別人都閒了下來,稻種研究也不搞了,杜錦寧卻仍然十分忙碌。她要趁農閒,組織修築水利工程。

潤州的地形,她在這一年裡也抽空去看過,早已摸清了,還畫了一個地形圖。此時她將水利工程設計圖畫了出來,拿去給關嘉天。

“你也忙了一年了,這些就交給我們吧。”關嘉天十分心疼自己這個小師弟。

有些不明真相的人不知道,總覺得杜錦寧整日呆在她的農莊裡,根本不管衙門裡的事,就是個吃閒飯的官員。

可關嘉天和陶華暉卻知道杜錦寧這一年裡有多辛苦,在農事上又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雙季稻種植成功,早稻畝產四石,晚稻更是達到了四石半的高產量,一年裡一畝田裡產出八石糧食,比起以前的兩石足足翻了四倍。到明年一旦大面積種植雙季稻,整個大宋的糧食有多少,他們都不敢想。

杜錦寧固然功勞大大的,便是他們也跟着沾光。

等杜錦寧的新稻種研究出來,他們也三年期滿,憑着這份政績,升官那是妥妥沒問題的。

所以現在杜錦寧要興修水利,關嘉天與陶華暉都搶着幹。

杜錦寧不是個愛逞強的人,同時也知道關嘉天和陶化暉需要這份政績,便也沒推辭,把設計圖給他們,叮囑道:“一定要根據我這圖來修築,這也是我在農事上實驗的一個內容,好不好使都要試一試。這也是當初在皇上面前報備過的。”

第八百六十二章 學《物理》的章鴻文(二合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仙人跳第八百一十六章 勸第五百三十一章 密寫第二百七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七百六十六章 女裝的杜錦寧第三百一十章 名次依舊第六百六十八章 蘇家第八百零四章 是種子的問題第八百五十七章 關心第四百一十七章 領悟第三百一十九章 要想不被狗咬第四百七十五章 離開第四百六十五章 嘿嘿,又要搞事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使勁兒砸第四百四十章 誰怕誰?第二百零五章 謀劃第一百五十一章 又來了第七百章 杜大人很皮第三百八十二章 班底第五百八十章 不去了吧第五百七十七章 一封信第五百七十六章 戲精與影帝第二百六十七章 原因第四百四十一章 太囂張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套路第一百九十一章 娘們唧唧第八百一十三章 滿朝皆知第一百五十章 誇讚第二百四十五章 說服第二百三十四章 甲班第四百三十九章 曾通判家第七百八十七章 入宮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宋好商販杜錦寧第六百四十八章 勸說第七百八十三章 眩暈第七百八十九章 又一坑第四百五十一章 辦詩會吧第五百八十八章 愛護作者,人人有責第十九章 去縣裡吧第七百二十二章 恍惚第三百零六章 跟我走第二百九十八章 縣案首的待遇第一百零五章 新生活第六百九十七章 不知道,不清楚第三百七十章 你想成親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又見忽悠(二合一)第七百六十六章 女裝的杜錦寧第二百一十三章 懲罰第一百五十一章 又來了第四百五十二章 陸九淵來了第二十三章 相幫第六百六十九章 離家出走第四百一十七章 領悟第一百八十五章 會心一擊第三百三十八章 遇關嘉玉第六百九十九章 御下之術第五百七十四章 宅子第十一章 能分出去嗎?第六百零七章 賣種子吧,發大財啊第三百九十七章 全力以赴第五十三章 打的是這個主意第四百二十五章 要內宿?第六百六十九章 離家出走第二百五十二章 教訓第八百二十七章 兄弟情第五百四十五章 竄門第七百二十九章 杜錦寧是女子?第七百八十四章 被趙明月強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甲班第七百三十三章 成果顯着第二百九十七章 狀況第二百三十二章 又一筆投資第四百八十一章 一年半後第二百一十二章 打出去第二百九十二章 是他?第四十九章 沒準能成第七百六十章 渡邊的邀請第一百八十九章 山長和先生來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打死你這沒良心的第一百六十七章 提醒第七十七章 啞口無言第二章 溫暖第五百一十五章 時光如梭第四十三章 起罅隙第四十七章 巧遇第二百二十二章 決定參加科考第二百九十一章 想嫁給誰第六百零三章 舊時光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難第八章 吝嗇第一百四十一章 勸解第三百二十九章 周東平的下場第三百六十一章 考慮第六百九十五章 佃農第五百七十九章 翻牆的公主第五百八十八章 愛護作者,人人有責第一百六十九章 好消息(二更)第七百九十五章 杜錦寧在哪裡?第七百七十七章 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