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聽得杜錦寧一心想着農業發展,趙晤看她的眼神越發親切,“你原先跟朕提過,還說這對大宋的農業有極大的好處,朕可不敢忘記,在潘鴻生出海前,就特意叮囑了他。潘鴻生在奏摺裡說,找到一些種子,他帶回來了。”
杜錦寧大喜:“那就好,那就好。”又問,“他什麼時候到京?”
“許多人病倒了,他們在廣州要休整幾日。這些禮物在路上走了半個月,現在他們估計已啓程了。最多一個月,就能到京城。”
杜錦寧爲現在這種交通狀況嘆氣。
“皇上,臣有一建議。如能做到,大宋的繁榮必能再上一個臺階。”她拱手道。
她今天穿的是女裝,但舉止灑脫自信,行這種男性禮沒有半分違和感。
一聽杜錦寧的建議,趙晤就精神一振。
杜錦寧的建議,就像一盞指路的明燈,總能驅散他對前路的迷茫,爲他指明方面。一樁樁一件件的事實證明,杜錦寧的建議都是gāo zhān遠矚,十分正確的。
幾個老臣是趙晤的心腹,不止一次聽趙晤讚揚杜錦寧。他們也知道無論是繁榮商業還是出海遠航,都是杜錦寧的提議。此時聽她用這麼鄭重的語氣說話,大家佯裝欣賞玻璃器皿的舉動都停了下來,一個個走過來,認真地聽杜錦寧說話。
“要想富,先修路。”杜錦寧道,“現在放開路引,繁榮經濟,最大的桎梏就是交通。路不好走,有再豐富的物產也運不出去。比如某地有鐵礦,交通不便就無法開採,即便開採也運不出來;南方莊戶人家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水果,因交通不便無法運到北方,直接爛在當地,北方卻無水果可吃。此類種種,不一而足。”
衆位老臣都點點頭。
他們都有地方從政經驗,杜錦寧說的這些情況,他們都很有感觸。
齊伯昆看了趙晤一眼,代他說出困難之處:“修路,說起來容易,但需要人力物力財力,哪怕從南到北只修上一條路,都很勞民傷財啊。”
杜錦寧不慌不忙:“所以我現在才說這話啊。現在經濟繁榮,貨物交易頻繁,高產水稻再一推廣,畝產上去,稅收是往年的數倍,可取一定數額作修路之用;再者,現在有了新航線,出一次海,收益頗豐,這份收益,亦可抽取一部分用來修路。”
“第三,可以用募捐的形式,招集當地鄉紳富戶,讓他們自願出一部分錢。到時候道路修好,可以在邊上立一塊碑,將資助者的姓名篆刻於碑上。想來鄉紳富戶是很樂意出這部分錢的。”
大家聽得眼睛都亮了起來。
地方上要造橋修路,或遇上災荒,都會召集有錢人募捐。一來二去的次數多了,富戶們也不大願意。但如果把捐錢者的姓字刻於碑上,讓他的名姓千古流傳,想來大家都很樂意掏這份錢。
“這個辦法好。”洪華忠道。
大家都點點頭。
“第四……”杜錦寧還沒說完呢。
還有第四?這小子的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呀。修路這種大事,別人都愁的不行。到了杜錦寧這裡,一二三四,方法似乎多的用不完。
杜錦寧可不知道這些人怎麼想,她繼續道:“如果某地有災荒,朝庭便可組織災民前去修路,讓他們有飯吃,再發工錢養老人孩子,以工代賑,這比單純地撥糧救災要好得多。”
大家的眼睛“叮”地一聲又亮了。
大宋版圖甚大,每年裡總有些地方不是水澇就是乾旱,朝庭的賑災糧食與銀兩撥出去不少,這部分糧食和銀兩消耗了就消耗了,除了救災民,沒有任何建樹。
可如果以工代賑,糧食與銀兩消耗了,路卻建起來了;不光修路,還可以修農田水利。既救了災民的命,又等於是拿那部分糧食和銀兩請人修路建水利,一舉兩得。
“長公主,你這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呀。哎呀,真是太聰明瞭。”一個老臣忍不住表揚起杜錦寧來。
“是啊是啊,公主想的這辦法真是太好了。”其他人紛紛附和。
饒是杜錦寧臉皮厚,也被誇得臉紅。這些都是後世的法子,她不過是照搬而已。
趙晤卻擺擺手,示意他們稍安勿躁,他自己則盯着杜錦寧問道:“還有呢?”
“呃。”杜錦寧無語,“我想到的大概就這些了。錦寧這點小聰明,在皇上和各位大人面前完全不夠看。皇上和大人們肯定還有更多更好的法子,大家積思廣益,想來修路並不困難。再者,修路並不需要全國同一時間鋪開,完全可以每年修一部分,有先有後,可大可小,依收益而定。這樣就不會給陳大人造成困擾。”
陳大人就站在齊伯昆身邊。他是戶部尚書,專管錢袋子的。故而杜錦寧有此一說。
大家都笑了起來。
陳大人還湊趣地拱了拱手:“多謝公主體恤,陳某感激不盡。”
趙晤看着杜錦寧的目光全是欣賞,心裡再一次感激上蒼給他降下了一個杜錦寧。
他問道:“水稻還有幾天能收割完?什麼時候能知道產量多少?”
“今天在收割最後一點,五百畝的產量多少,明日可知。”
“好。”趙晤一激動就轉圈的毛病又犯了,他來回走了兩圈,站到杜錦寧面前,“你自打任職以來就忙着收割水稻,還沒上過朝。今晚你把奏摺寫好,將水稻的產量和今天所說的修路、以工代賑的法子都寫上去,明日上朝啓奏。”
說着,他朝老臣那邊看了一眼。
幾個老人精頓時明白了趙晤的意思。
陳大人道:“公主體恤陳某,陳某必力挺公主。”
“皇上放心,臣等知道怎麼做。”洪華忠也道。他早已擯除了對杜錦寧的那一點成見,此時在心裡對杜錦寧只有崇敬。
“多謝皇兄,多謝衆位大人。”杜錦寧團團給衆人行禮,心裡十分感激。
作爲唯一上朝的女子,她第一次上朝時表現如何、是否有人力挺於她,至關重要。趙晤讓她把建議拿到明日早朝上說,又讓幾位大臣力挺她,這份來自帝王的有力的支持,估計沒人享受過。這足見趙晤對她的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