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箭
天津地處九河下稍,河道很多,其中有個地方叫三岔河口,據說早在清朝的時候,河水岔開之處,分爲黃、藍、白三色,各色河水涇渭分明,顏色絲毫不混,算是地方上的一大奇觀。
雍正年間,津郊有個種瓜的老翁,他的瓜地裡長了個很奇怪的瓜,長白異常。一天有位南方客商經過瓜田,向老翁求購此瓜。老翁覺得這瓜長得老了,不適合食用,打算留着做種,所以不願意賣給旁人。
誰知那南方人卻出高價,表示非買不可,老翁越不答應對方出價也就越高。老翁感到十分奇怪,就要問個緣由,否則給多少錢也不賣。那客商迫不得已說出實情,原來三岔河口內有“分水箭”,才使衆流經此匯海而直下,此寶價值連城,但河內有老龍看守,必須以奇門古術攝之才能盜取,因此要騎瓜下水,方可降伏老龍。
老翁聽了很感興趣,說賣給你瓜也可以,但是取分水箭時,我得跟你一同前往,這輩子能見此寶,死也瞑目。客商無奈,只得答應了他的要求。
當天夜裡,二人聚於河邊,客商囑咐道:“我給你赤、綠、黑、白、紫五色旗,等我下水後,就會有巨手從水中伸出,到時候手是什麼顏色,你就向河中拋什麼顏色的旗子。切記勿驚勿恐,我得此寶之後,必當重謝。”
此刻,夜近子時,月明如晝,客商和老翁駕着小船來至河心,那客商披髮赤足,投瓜於水中,跨之而下,轉瞬間無影無蹤。沒過多久,就見波浪翻滾,一巨手破水而出,其大如鬥,顏色赤紅如血,老翁趕緊把赤旗投下,數刻後又出一黑色巨手,隨即見水波洶涌,幾乎高出了河岸,把小船衝得漂盪欲翻。那老翁害怕起來,心裡變了主意,他尋思:“分水箭乃神器重寶,鎮河一方,倘若被這客商盜走了,恐怕就要鬧大水了,我這禍可惹大了。”
這時河中又伸出一隻白色大手,老翁心裡正自猶豫不決,竟然誤將綠旗投下,隨即波浪更壯,小船搖擺不定,他更是慌亂,急忙划船至岸,再看河中水立如山、震響如雷,過了許久才平靜如初,那客商的死屍浮上水面,早已身首異處,順流而下。老翁沒敢聲張,自行返回瓜園。此後三岔河口裡的水再也沒有顏色之分,變得與尋常河水毫無區別了。
靈禽演劇
馬戲又稱戲馬,起源於古羅馬競技場,現在以馴獸表演居多,主要以獅虎、熊、象一類的龐然大物爲主,犬、猴之類小獸也有,但不是壓軸的戲碼。其實野獸本身都有靈性,掌握它們的習性之後,就能逐漸加以馴服。
這類技藝在中國漢代已有,到了唐代,表演水準達到巔峰,其中的“透劍門伎”尤爲精彩,就是在地上倒插刀劍,間隔分成幾級,有如房椽,寒光閃閃,使人望而卻步,表演者駕乘小馬,奔騰跳躍,飄忽而過,人馬無傷,使人歎爲觀止。
不過“透劍門伎”是給貴族看的,普通老百姓難得一見,舊時有很多民間藝人,也能耍諸般奇異戲法,用以取悅民衆,其中有些人擅長調教禽蟲,實屬罕見手段,似乎也有某種秘術,至今失傳已久。
有一種喚作“烏龜疊寶塔”,是有七隻大小不等的烏龜,聽戲者擊鼓爲令,由大到小依次爬到桌面上,然後最大的伏定不動,比它小一號的爬到它背上,直至七龜重疊宛如寶塔,一個個跟着鼓點聲伸腿瞪目,形態頗爲滑稽,觀者無不喝彩叫好。
另有一種名爲“蛤蟆說法”,戲者畫地爲圈,打開一個木頭匣子,就從裡面跳出一隻大蛤蟆,其後又有九隻小蛤蟆,排成一列與大蛤蟆相對蹲坐。只要爲首的大蛤蟆鳴一聲,對面那排小蛤蟆便跟着鼓腮鳴動,還能做出點首施禮的動作。
再一種是“螞蟻角武”,訓練黃黑兩種螞蟻,雙方各以體形最大者爲將軍,插旗爲號,分別排兵佈陣,完全依古時戰法——“聞鼓而進,鳴金則退”。那民間藝人擊打第一通鼓,黃白兩羣螞蟻便擺開陣勢;擊第二通鼓,兩方就開始交戰廝殺,鳴金敲鑼後立即停止交戰;再擊鼓分兵歸營;四通鼓列隊入巢。
據說最絕的一種成爲“靈禽演劇”,以蠟嘴雀穿上紙衣紙帽作爲傀儡,由耍把戲的人口中唱曲引導,蠟嘴雀就會模仿戲子的舉動,一會兒做出跪拜起立的姿態,一會兒銜着小旗飛騰起舞,奇變百出。
蠟嘴雀又叫“梧桐”或“銅嘴”,這種鳥叫聲好聽、洪亮。“斑翅、白翅、黑翅”等三種蠟嘴雀,在經過訓練後可以學會叼吻、打彈等技藝。如今在北方的春節廟會上依然可以看到這些表演,卻沒有古時候“靈禽演劇”那般奇幻莫測。
偏方
都說“偏方治大病”,其實大病不能耽誤,還是得找大醫院較爲穩妥。不過民間有些土方子,卻能治一些大醫院看不好的疑難雜症。
在民國年間,魚龍混雜的“三不管地界”有個土郎中,天生是個侏儒,人稱“周矬子”,他肚子裡就有很多秘方。頭疼腦熱之類的症狀,給多少錢他也不治,只管西醫、中醫都沒辦法的怪病,而且萬試萬靈,那些年聲名鵲起,關於他的傳說都神了,至今隔了這麼多年,很難再去判斷那些傳說是真是假。
據說有個家財鉅萬的富商,剛到四十歲就開始謝頂了,最後腦袋頂上禿得油光鋥亮,擱現在管這叫“脂溢性脫髮”,頭髮和頭皮經常出油的人,便容易掉髮。但這位商人的情況比較嚴重,而且經常需要交際應酬,又剛娶了個很年輕的大姑娘做妾,禿了頂未免顯得老邁,畢竟正值壯年,所以心有不甘,到處求醫問藥,不知道花了多少錢,始終不見效果。
有一回經人介紹,富商找到了周矬子,聲稱只要能讓腦袋頂上再長出頭髮來,不惜以千金相謝。
周矬子只看了一眼,就說這個還可以治,但方子太怪,煎出藥來就怕老爺您自居身份不肯依法施爲。
富商聞言大喜,都到這種地步了哪還顧得了身份,只要先生給拿出方子來,再怪的藥也敢用。
周矬子也沒寫藥方,當場拿了富商一筆錢,帶着他到南市,南市就是老天津衛的“三不管”,那時候是最熱鬧的地方,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周矬子在人羣裡擠進擠出,專找頭髮又濃又密的行人,另外還得是戴帽子的,尤其是那些不太講衛生,腦袋上的帽子戴好幾年也沒洗過,摘下來一看裡邊有層泥,泛着油光,凡是遇到這樣的人,周矬子就用高價買他戴的帽子,一下午就收了上百頂。
然後讓從人把帽子都搬到富商府上,在院子裡搭了爐竈,支起一口大鐵鍋,燒水煮這些帽子,三大鍋水煎成一碗,讓富商往腦袋頂上抹,期間不許洗頭,連抹七天就能見效。
那富商一看這碗藥湯子漆黑漆黑的,帶着一股難聞的怪味,越想越覺得噁心,但爲了治好禿頂,只能強忍着抹到腦袋頂上,連着七天不敢出門見客,這七天裡頭皮奇癢難忍,爛出一層瘡來,待到瘡勢癒合,果真重新長出了烏黑的頭髮。
鈴鐺閣
周矬子擺攤的地方是個街角,自己在身後牆上寫了兩行大字——袖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據其所言,這“袖裡乾坤大”是廣羅萬象、包治百病;而“壺中日月長”則是暗指有起死回生、延年益壽之術。
可誰也不知道他那些稀奇古怪的藥方從何而來,偶爾酒後話多,他就自稱年輕的時候夜歸迷路,走進了一片墳地,聽那老墳裡有些響動,大着膽子走過去一看,你猜瞧見什麼了?原來是隻狐狸在墳包子上打洞,它從棺材裡摳出一本古書,然後對着月光逐頁翻看,一面看還一面擠眉弄眼地“嘿嘿”發笑,那頭髮根子當時就豎起來了,尋思這不是撞上妖怪了嗎?可咱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火壯膽就粗,哪能讓它給鎮唬住了?拿塊石頭扔過去把狐狸打跑了,然後撿起書來一看,裡面都是些起死回生的金石方術,從那以後就自學成才了。這番話多半是故弄玄虛,但說到醫術精絕,找周矬子瞧過病的人無不欽服。
當時有座“鈴鐺閣”,在天津衛三寶裡佔着一寶,始建於明代,最初是稽古寺的藏經閣,清代改爲書院,常年無人居住,歷年既久,故不免時有怪事發生,都說那地方鬧鬼。可有個渾星子不信邪,跟人打賭比誰膽大,就夜裡爬上鈴鐺閣睡了一宿,轉天早上走下來鼻子裡就血流不止,西醫、中醫求了一圈,用什麼辦法都止不住血,最後被人擡着找到南市的周矬子。
周矬子問明情況,再看對方這氣息奄奄的瘦弱模樣,就知道是腦袋裡有異物,那“鈴鐺閣”是座木樓,古木容易生蟲,其中有種蟲叫蚰蜒,類似蜈蚣而細,夜裡等人睡着了,便會鑽進人耳或鼻子,爬入腦中啃噬腦髓,看情形渾星子必定是被蚰蜒鑽進了腦袋,倘若遲來片刻命就沒了,得灌下貓尿才能解救。
周矬子趕緊讓人在街上抓了只野貓,用生薑擦貓耳,能急取貓尿,灌下去之後就聽渾星子一陣咳嗽,從喉中探出一條筷子粗細的蚰蜒,周身紅色血豔,極其駭人。周矬子鉗起蚰蜒收入瓶中,如釋重負地說:“幸虧此物是雄,若是雌物,散子於腦中,那就徹底沒救了。”那膽大的渾星子命是保住了,可腦血已枯,從此成了一個癡傻。
銅鏡
在古代衆多法寶中,銅鏡的驅邪能力是最強的。古人之所以長期使用銅鏡,因爲銅鏡不僅是照面的器具和工藝品,也是一種兼有多樣功能的法寶。銅鏡的法力從何而來,古人的種種解釋多與其製作者相聯繫。
秦漢時期,世人普遍認爲銅鏡可以鎮壓殭屍,因爲當時的人對着鏡子是要“正容”,看看自己的表情是否莊重嚴肅,衣服帽子是不是穿戴得整齊,要是穿戴歪斜了,就要趕緊正過來,所以銅鏡是“正”的代表,一正能壓百邪,另外鏡也代表“陽”,是白天的象徵,是對“陰”的震懾之力。
據說秦王掃以定天下,在此過程中得到了不少六國秘器,其中有八面古鏡,照骨鏡只是其中之一,相傳這面銅鏡能照視人身骨骼脈絡,是一件世間罕有的無價之寶。秦始皇在位之時南巡,途中見到有人在海邊打撈到一具浮屍,這具男屍是個老者,身材高大異於常人,容貌不俗,髯長過胸,肌膚白潤,肉堅如鐵,穿着上古之王者衣冠,漂浮在海里也不知有多久了,更不知其來歷死因,但看起來依然面色如生,沒有什麼被海水長期浸泡的跡象,一陣海風吹來,古屍鬚眉悉皆飛動,和活人一般無二。
秦始皇以爲這古屍是海中仙人的遺蛻,應當祭祀供奉起來,以求仙人賜不死藥,但其他人則持相反的看法。秦始皇向來迷信修仙煉丹之說,他手下有許多方士,方士們都認爲這是古之殭屍,乃妖物所化,一定是從南海的海眼裡浮出來的,見之已屬不祥,談何祭拜求藥?然後又說了這件事在什麼什麼時候曾出現過,象徵着什麼什麼樣的預兆,應該如何如何處理纔是妥善之道。
在秦代做方士混飯吃並不容易,古代人大多都比較樸實,稍微能言會道,即被視爲有才辯之能,想做皇上的顧問首要本領就是能侃,把死的都能給侃活了,秦始皇本不是耳根子軟的人,但架不住這幫人說得跟真的似的,加上他對這些玄而又玄的事情深信不疑,擔心海眼中浮出殭屍會有亡國之兆,既然不能加之薪火刀斧,唯有穴地藏納,於是命三萬刑徒鑿穿一座荒山埋屍,鑄了一尊銅獸壓在殭屍上鎮山,並請出秦王八鏡中的“秦王照骨鏡”嵌於獸頭,最後封山而歸。
送屍術
湘西有三大古謎,最有名的當屬送屍術,也叫趕屍。趕屍匠收學徒,務必要三個條件,一是膽大;二是長相醜陋;三是一輩子不婚娶。
據當地土人講,“送屍術”今稱“趕屍”,在古代則被稱爲“驅水術”,行內的暗語叫做“一碗水”,因爲在真正送屍的過程中,其方術全憑一碗清水,而且必兩人同行,纔有效用。兩人一前一後,一名送屍匠在前打着布幡,以方術引導;另一人平端一碗清水走在最後,不管這一趟送多少死屍,那些死屍都走在隊伍中間,由送屍匠前後夾持而行。
兩名送屍匠一稱“執幡的”,一稱“捧水的”。在這一行中,捧水的是最重要的角色,走一段就要在水碗中加一道符咒:“開通天庭,使人長生,三魂七魄,回神返嬰,三魂居左,七魄在右,靜聽神命,也察不祥,行亦無人見,坐亦無人知,急急如律令!”這道符務必要湘西的“辰州符”,換了別家道門的符咒,則完全不起作用。
只要捧水的手中水碗不傾潑破裂,屍體就能不倒。在送屍過程中,死屍與活人無異,但不能言,其行路姿態也僅與活人微異,完全跟着執幡的人行動,執幡的走死人就走,執幡的人停死人也停。這種送屍隊,在明代末年湘西地區簡直太常見了,湘諺有云:“三人住店,二人吃飯。”就指的是送屍人。
送屍隊快到死人故鄉的前一天,死者必託夢給家人,其家便立即將棺木斂服整治齊備。屍體一到家,便會立在棺前,捧水的將水一潑,屍體會立即倒入棺中,這時候就需要趕緊給死者收斂下葬,否則其屍立變,現出腐壞之形,如果已死了一個月了,立刻就會現出正常人死亡一個月後的腐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