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謝涵未必能在自家老婆子手裡過滿一年,顧霖忽然憶起謝涵祖母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我們不稀罕什麼這個夫人那個夫人的,我怕我孫女沒有這麼大的福分承受。”
當時聽到這句話他就覺得哪裡不對勁,這會回過味來了,原來張氏早就猜到了顧家的意圖,也早就預測到謝涵嫁給顧鑠的結局。
不對,確切地說應該是謝涵猜到的,那個鄉下婆子以前都沒出過村子,哪裡懂得城裡這些大戶人家後院的骯髒事?
難怪這丫頭會如此抗拒進顧家,她在顧家生活了半年多,還能看不出誰喜歡她誰不喜歡她?
只是這丫頭的手段未免太激烈了些,爲了不進顧家竟然敢當着顧家這麼多人的面就把庚帖撕成兩半,要不是顧鑠手快,只怕那會就成了碎片。
可惜,這張庚帖最後還是沒逃出那鄉下婆子的手心。
還別說,這對祖孫可真是像,不僅都能說會道,就連行事方式幾乎都一樣,也難怪這丫頭口口聲聲說要請她祖母來做主,原來是有倚仗,知道她祖母肯定是站在她這邊。
這農村人護起孩子來也讓顧霖開眼了,憑你什麼皇權富貴,我說不行就不行,一點商量的餘地也沒有。
想到這,顧霖忽然有點好奇了,這丫頭到底跟她祖母說了什麼,老太太的反應纔會這麼強烈?
還有上次在幽州,謝涵不過在將軍府住了十來天,這老婆子就找來了,一聽門房不讓她進,二話不說就在大門口吵吵起來,據說看熱鬧的人都把將軍府的大門堵上了,顧琰沒法,忙親自去把她迎進來。
說來也是怪,怎麼每次顧家想對謝涵做點什麼的時候都能被謝涵躲過去,這丫頭彷彿能事先洞悉顧家的意圖,所以纔會提前一步安排好退路。
比如說上次回京,比如說將軍府那次大鬧,比如說這一次,再往前數,謝涵扶柩進京那次,居然知道提前把那對母子和一些貴重東西送走。
等等,等等。
這也太神奇了。
如果是一個心思縝密的成年人安排這一切顧霖也就不會懷疑什麼了,可問題是謝涵才九歲啊!
要知道顧鑠比她還大六歲呢,顧鑠都看不透的東西她怎麼就看透了?
難道真的是背後有什麼人在暗中扶持她?
看如果是那樣的話,總會有一點蛛絲馬跡可查吧?可據林採芝說,謝涵身邊還真沒有這樣的人。
百思不得其解的顧霖忽然想起一個人來了,顧珏。
他怎麼把顧珏給忽略了呢?
當年顧珏的落胎和病死只怕早在謝涵的心裡埋下了懷疑的種子,不對,應該是顧珏自己生疑了,因爲顧珏是十分清楚顧家後院那些髒事的,所以顧珏臨死之前把自己的懷疑告訴了謝涵,謝涵又轉告了謝紓,這才導致了謝紓的背叛和謝涵的疏遠。
可顧珏的落胎應該就是意外,這件事他問過秦氏,秦氏說她絕對沒有動手腳。
這話顧霖是信的。
秦氏雖然處理過不少後院的女人,可這點眼界和心胸還是有的,顧家在謝紓身上投資不少,彼時謝紓正往上走,年紀輕輕就佔據了兩淮鹽政這麼一個好位置,正是顧家收回報的時候,秦氏不會傻得斷了自家的後路。
爲此,顧珏落胎後,秦氏還特地爲她找了京城最好的女醫來她調理身子,那些名貴的補藥也沒少往她屋子裡送,爲的就是讓她趕快好起來,這樣的話才能早點回到揚州,早點再要一個孩子。
秦氏也不傻,她明白只有顧珏和謝紓的婚姻關係穩定了,謝紓纔有可能死心塌地爲顧家做事。
只是後來的事情有些偏離了他們的設想。
因爲那個時候何昶出事了,顧玡母女三個跑回來向孃家尋求幫助,顧玡一回來,敏感的顧珏也猜到了自己丈夫只怕也捲進這樁貪墨案裡了。
要知道謝紓的位置油水也不少,兩淮鹽政啊,那些鹽商們手裡過銀子都是以萬爲基數的,十萬百萬都是常事,所以顧珏害怕了。
她怕同樣的結局會落到謝紓身上,而她也會遭遇和顧玡一樣的慘境,因此,她去找秦氏了,說是要回揚州,而且是迫不及待地立刻就要動身去揚州。
秦氏還能猜不到顧珏的小心思?
由於怕顧珏回去之後會影響到謝紓的決定,於是,秦氏一面假意答應放她走一面又找了個郎中來給她把把脈,隨後郎中說了一堆毛病,並給她開了幾副路上吃的藥。
顧珏信了,誰知吃了那些藥便沒再起來。
不過秦氏事後的說辭是她本沒有要顧珏的命,只是想拖住她一些時日,等顧家拿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再放她回去。
可誰知顧珏因爲剛落胎沒調養好,再加上心思也重,所以吃了這些藥反應比正常人要大,這才導致她失了性命。
至於真正的緣由是什麼顧霖沒有去追問,因爲追問也沒有意義了,這個時候,自然是顧家的利益爲重了。
再後來的事情就更超過了他們的預測,原本秦氏想用同樣的方法留住謝涵,誰知卻被謝涵一個夢嚇到了。
因爲不管怎麼說,顧珏也算是死在她手上,是她找的郎中給顧珏開的藥,也是她的人親自煎藥親自看着顧珏把藥喝下,所以秦氏不心虛是不可能的。
再一個,秦氏也被謝涵那句血光之災不吉利嚇到了,她是怕謝涵再死在顧家,如此一來肯定會引起謝紓的懷疑,妻女都沒有了,很難說謝紓會不會孤擲一注做出不利於顧家的舉動來,畢竟那個時候顧家還沒有從何昶的案子中摘除嫌疑呢!
於是,秦氏迫不及待地把謝涵送走了。
不過據秦氏說,她也在謝涵路上吃的藥裡做了點手腳,安排了紅芍紅棠那兩個丫頭盯着,只是不知道謝涵是怎麼逃過這一劫的。
想到這,顧霖睜開了眼睛看向了謝涵,“孩子,你還有什麼想問的嗎?”
謝涵一時沒聽懂這話的意思,眨了眨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