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備宴

bookmark

趙家祖孫遷入侯府後的頭一件大事,就是擺暖居酒。

這一回的暖居酒請了不少客人,熟人與不怎麼熟的人都有,惟獨沒有親戚,又是祖孫三人離開京城交際圈子後,頭一次大規模宴客,因此分外重視。張氏一再叮囑孫子孫女與底下的人,這一次宴席是不能出差錯的,萬一在賓客面前出了醜,建南侯府的面子就要被丟在地上任人踩了。就算過上十年八年,京裡的人閒談時說起,也要把建南侯府拎出來再踩上一輪。

趙瑋與趙琇自然知道這次宴客事關重大。兄妹倆也比平日更用心了許多。趙瑋暫時放下了書本,一心與管事們一道準備外院的宴席,趙琇則是帶着盧媽準備女賓們的宴席。兄妹倆通力合作,對迎客、席位安排、侍宴人員以至每一道宴席上的菜色、糕點與酒水,都精益求精。

宴席是文武分開,男客與女客又各自分開。男賓的宴席擺在中路前院,請了京中的專業人士來搭喜棚,預備開上八席。而女賓的宴席則擺在花園裡。

花園經過翻新後,雖然沒有大型池塘,卻有一個小池子,正位於假山腳下。這座假山是樣式程利用侯府舊花園裡的太湖石重新堆砌而成的,最高處有兩丈餘,山頂有一個小小的涼亭,曰“攬月亭”,有石階蜿蜒通向山下,十分別致。而亭下有機關,將水流形成小水瀑直衝而下,在山腳形成一處池子,名喚“映月池”,種上些浮萍水蓮,再養上幾尾金魚錦鯉。足可爲一園之眼了。這處水池子並非密閉的,卻有一處水口,形成溪流,最寬處只有不足三尺,最細處不過尺餘,點綴着好幾座式樣各異的小橋,彎彎曲曲。繞過池邊的建築。又流向園子幾處花林,再繞回假山後方的水池中,被機關重新泵上假山上。形成水瀑流下。如此循環不息,流動不止。

池邊的建築“聽風堂”,是園中最大的建築,也是此次宴客的主要場地之一。這裡離花園入口不遠。前往園中各處景緻賞玩也方便,但距離趙琇的住處卻頗有一段距離。只要守好門戶,也不怕會有誰誤入。最關鍵的是,建南侯府的花園經過改建後,不但面積縮小了。也顯得開闊平坦了許多。雖有假山和不少花樹在,但只要入園的人不是瞎子,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第一時間發現假山的位置。然後直走過來,回到池邊的聽風堂。又或是沿鵝卵石鋪就的三尺小徑直出園門,絕無迷路的可能,大大杜絕了各種小說電視劇常見狗血意外的發生機率。趙琇覺得,也許客人們會覺得無趣些,但如果有人想要利用她家的花園做什麼不好的事,比如方慧珠那種,那就休想了。

女客這邊也是八席,每席八人,都是清一色的大圓桌,沒有上位下位之分,省得讓來讓去的爭閒鬥氣。趙琇事先找曹太夫人與方仁珠分別打聽了文武兩派女客的私下關係,將關係好、地位相當的安排坐在一起,將關係不好的遠遠隔開。在朝事上屬於同一派系的官員女眷,也儘可能安排在一處。若有哪家姑娘與另一家的女孩兒有宿怨,也絕不會安排她們坐得太近,免得有人見面就吵架,壞了宴席的好氣氛。

趙瑋與趙琇再分別挑選人手,充作席間侍者。

其中趙瑋從侯府男性下人中精挑細選,在十二歲到三十五歲的男僕裡挑選了四十個五官端正、身形挺拔、口齒清晰的人出來,充作宴席上的小廝。其中二十個識字又禮數周到,舉止斯文的,被安排在文人席這一邊,另二十個身材高大健碩、孔武有力又能說會道的,被安排在武人席那頭。

шшш ◆тt kān ◆co

女性的下人裡頭,也被挑選了五十人出來。其中二十個是十歲到十八歲之間的丫頭,清一色的五官清秀、身材適中,沒有面黃肌瘦的,也沒有聳肩駝背的,更沒有結巴愚鈍的,預備要在女賓席上侍候。另外二十個則是五官端正、能說會道、禮儀嫺熟的媳婦子,預備迎客、傳話、遞菜等差使,再有十名有力氣又長相端正的婆子,預備擡轎等粗役使喚。

這批男女僕人其實已經是侯府底層僕役中的佼佼者,如果在宴席上表現出色,那麼日後必得重用。眼下三位主人的院中,都還沒有湊齊侍候的人,大小管事的班子,也不曾滿員。所有人心裡都清楚,這是一個極佳的出頭機會,個個都摩拳擦掌,不甘人後,務求做到最好,爭取一個體面高薪的差事。

趙琇從舊僕中選了幾個曾經做過管事,又清楚勳貴人家僕役禮儀規範的下人,輔助盧媽,對這些男女僕人進行突擊特訓。在客人面前該如何對答,端茶上菜的動作該如何進行,爲客人介紹府中景緻時又當怎麼說,還有說話走路、行禮動作等等,凡是需要在客人面前表現出來的東西,全都事先想好了套路,一個一個教。這些僕人多數是府中舊僕,都有基礎,三天的時間,足夠他們拋開多年的閒散,重新恢復成一個侯府的僕從該有的形象。至於實在表現不佳的,就會被派去做不用在人前露臉的活計。而這樣的人,將來顯然也不會有太好的前程了。

趙琇還給僕人全部做了新衣裳,爲了節省時間與人力,是在府外找專門的成衣坊做的。人家專業嫺熟,人手又足,不但在短時間內把衣裳都做好了,而且基本能做到量體裁衣,不會有哪個僕人穿着不合身的衣服出現在客人面前。趙琇對這家衣坊的工作質量非常滿意,決定將來每年固定給府中下人做換季新衣時,都在這家衣坊訂購。衣坊的老闆得了這一筆長線買賣,收入頗豐,越發用心爲侯府做事了。

至於宴席上的菜色酒水,趙琇也十分用心。趙家是上海人,但如今住在京城。請的賓客來歷又是天南地北皆有,爲了儘量滿足所有人的口味,又不失自家特色,趙琇決定將主要的菜餚安排爲一半京中口味,另一半則是江南特色,再添幾道酸辣、香辣、麻辣、酸甜等口味的菜色,以備川、湘、黔、貴等地方出身的賓客需要。

茶水備了四種。除了自家花園出產的輝白茶。特地讓六房幫忙採買的上等普洱茶,以及京中眼下正流行的西湖龍井,還有玫瑰八寶茶。專供女客。此茶香甜可口,又能養顏,正合適衆位女眷飲用。

酒水也有四種,京中流行的惠泉酒。預備武將們喝的山西汾酒,西洋來的葡萄酒。還有就是趙家自釀的果酒。

此外還有李子、香瓜、早桃、枇杷四樣鮮果,花生、杏仁、松子、榛仁四樣乾果,豌豆黃、藤蘿餅、玫瑰奶油卷兒、槐花餃四種時令糕點。樣樣都做得精細,用漂亮的白瓷小碟盛着。旁邊還擺上蘿蔔青瓜雕出來的花,既貼合了時令,又不會讓人覺得點心太貼地氣。做餅的模子。也是趙琇親筆畫了花樣,叫木匠製作的。拿這樣的模子做出來的餅。花樣兒絕對在京城裡找不出第二家來。

除此之外,張氏還提了個建議,在送上這些小點時,再附送一碗杏仁茶,作爲開席前充飢的點心。杏仁茶的配方是奉賢老家那邊的風味,與京中一般人家喝慣的口味相比,更加香濃可口。

所有制作成食料的材料都必須是新鮮當造的,有些鮮果蔬菜如果自家農莊或溫泉莊子上沒有,就要請六房代爲採買。幸而京城是天下最富庶的城市,只要有錢有門路,無論是什麼東西都能採買到,否則還真麻煩。不過趙琇自然不可能爲了這一頓宴席便一擲千金,因此其中山珍海味、鮑參魚肚佔的比例很小,主要材料還是眼下京中可以置辦得到的雞鴨魚肉而已,只要廚子水平到家,菜色足夠美味,即使沒有珍貴的食材,也能獲得客人的稱讚。

趙琇爲了這份菜單絞盡腦汁,每一樣都要廚子做出樣品來,親自試過味道,再對其中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她自現代穿越過去,品嚐過不少美食,對於美食的品味頗有一番水準。雖然一些早已失傳的古代名菜她從未吃過,但若要論在美食方面的見多識廣,她絕對在京城絕大部分人士以上。

趙琇也沒有全靠自己一人決定所有的事務。她除了時時與趙瑋、汪福來和盧媽商量外,每日還會把自己做的事拿到張氏面前回報。張氏雖然不愛這種場合,但着實有過不少經驗,從前也去過別人家的宴席,因此對一應事務都十分熟練。雖然她的經驗已是十年前的了,很多想法已經落伍,但大體上的規格還是知道的。趙琇再到曹家向曹太夫人請教一下,然後上一回廣平王府,請侯府總管幫着參贊一二,一份中規中矩的宴席安排就出來了。

頭一次宴客,不求出挑,只求安穩。建南侯府如今還不需要傳出擅長宴席取樂的名聲,至於日後?那就是日後的事了。

其中又有一個小插曲。因爲趙琇沒有安排戲班子和唱曲兒等娛樂活動,張氏曾經煩惱過,該用什麼法子給賓客們消遣一下時間?男賓們談談文,論論武,吹吹牛,吃吃喝喝的,半日也就過去了。女客們自然也是如此。可問題是,眼下京中宴席,都講究要在正式開席前來點消遣,一邊等候其他客人到來,一邊打發時間。張氏建議趙琇,做東開一次詩會,可趙琇光是忙着籌備宴會都來不及了,哪裡有時間去考慮作詩的主題?而據方仁珠所講,上一次詩會應該是正常進行的,下一次的詩會也定了日子,中間另起一社,未免不倫不類。趙琇又不是詩會裡的常駐成員,賓客名單裡也沒有將參加詩會的所有閨秀都包括進去——比如王大姑娘這種,素無交情,又看趙琇不順眼,趙琇自然不會請她來給自己添堵。

最後是趙琇去廣平王府的時候,高楨給她出了個主意:“你上次在信裡跟我提起你家新翻新的花園,說那水池子裡流出溪流來,繞了半個園子又回到水池子裡去了。這麼說來,似乎可以玩一玩‘曲水流觴’的遊戲?”

趙琇被他提醒了,仔細想了想,似乎還真可以。雖然她家這“曲水”佔地比較大,但地勢平坦開闊,只要選好位置,正好可以玩遊戲。作詩也可,作酒令也不錯,都十分風雅。可惜眼下三月三上巳節已過,否則就更加應景了。

轉眼間,建南侯府宴客的日子來臨了。張氏、趙瑋與趙琇祖孫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迎接客人們的到來。(未完待續)

第138章 京中風雲第530章 擴散第607章 眼睛第215章 捷報第299章 謀算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342章 警告第404章 議立第40章 做戲第138章 京中風雲第178章 王大奶奶第258章 後續第336章 送書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256章 借書第560章 妄念第120章 搬離第565章 驚歎第489章 煩惱第326章 招工第523章 謝禮第490章 勸說第575章 說笑第169章 衝撞第465章 回絕第512章 嘉獎第264章 表白第364章 緊追第37章 許諾第237章 露餡第28章 賬簿第350章 地震第571章 相看第448章 移居第252章 避寒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60章 書主人第511章 信第521章 忌憚第454章 離開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266章 知不知第555章 婚期第587章 誤會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516章 市恩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493章 進展第231章 秋景第615章 兄弟第16章 廣平王世子第178章 王大奶奶第425章 挖坑第498章 信第75章 後宮詭異第161章 兄弟姐妹第172章 喪鐘第310章 擴散第567章 新進士第428章 相邀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176章 待客第12章 大船將頃第502章 災難第396章 投契第435章 人事第469章 守歲第103章 扯皮第42章 苦肉計第494章 猶豫第232章 山居第516章 市恩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118章 引介第153章 求教第602章 勸女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373章 失蹤第416章 起意第578章 說和第51章 告一段落第556章 請期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173章 雨天第100章 宗房內鬨第484章 潛入第519章 悔悟第383章 木梳第84章 傳信第565章 驚歎第246章 赴會第203章 聽聞第17章 小人讒言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54章 憂慮第37章 許諾第140章 厚臉皮第596章 淡定第311章 偶遇第37章 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