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公主陵(2)
清光緒二十五年,沙俄修築中東鐵路時,在此地設站。當時以長春爲起點,向南每隔30公里爲一站,所以稱範家屯爲二站,而公主嶺則爲三站,後來附近和關內的人逐漸移居此地,公主嶺逐漸才繁華起來。
在三站北五公里有一道土嶺,嶺上有九座山峰,數中峰最高,左右各峰呈階梯狀,如衆星捧月,是九鳳朝陽之地。當地人感其靈異,視之爲科爾沁的地勢之冠,傳說有公主葬於中峰之下,故稱此山爲公主陵。墓地左繞清溪,右環翠柳,山上峰谷疊嶂,柳暗花明,美景古蹟相映成趣。早年時常有遊人隱士、野老貧僧,到此納涼暢話,遊人絡繹不絕,一時遠近聞名。因此,沒多久俄國人便把“三站”改名爲“公主陵”。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日俄戰爭以後,獲取了中東鐵路寬城子至旅順口段所有權的日本人覺得把車站和城鎮稱爲“陵”很不吉利,便把“陵”字諧音爲“嶺”字,於是公主陵就成了公主嶺。
關@?於“公主陵”的傳說一直很多,有的說是達爾罕王的獨生女兒響鈴公主因意中人被害而殉情;有的說是清朝皇帝的格格下嫁科爾沁達爾罕王的途中死在這裡。種種傳說都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公主嶺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據考察,在城北土崗下確實有公主陵,但如今早已蕩然無存了,經過專家考證,原是清乾隆皇帝之女和敬公主的衣冠冢。和敬公主的丈夫色布騰巴爾珠爾九歲被召進宮,伴皇太子讀書。由於他天資聰穎,成績優異,深得乾隆皇帝寵愛。此後又屢建戰功,榮封爲親王。在1775年,清乾隆四十四年時,死於徵金川的軍旅中。
公主生前居住在北京和敬公主府。色布騰巴爾珠爾死後第十七年,也就是1792年,和敬公主薨於北京,終年62歲。乾隆皇帝親自爲公主和駙馬題寫了碑文。和敬公主死後,就葬在了北京東郊東壩鎮附近。估計當時色布騰巴爾珠爾家族出於政治、經濟上的需要,將和敬公主的衣冠就葬在了自己的領地內,也就是今天的公主陵遺址。
按照清朝的慣例,只有皇帝之墓纔可以稱陵,公主雖然出嫁到蒙古,做了蒙古的兒媳婦,但是仍稱爲公主陵,其一是因爲和敬公主生前深受乾隆皇帝的寵愛,其夫又戰功卓著;其二是葬於東北邊疆蒙王領地,距京城遙遠,所以稱“陵”,諒也無妨。公主陵建成以後,此地就作爲祭田,由色布騰巴爾珠爾家族派專人管理,有專人護陵守墓。
直至20世紀初,公主陵祭田仍屬其家族領地,色布騰巴爾珠爾的第七代孫固山貝子,曾因祭田所有權被侵問題,上訴至奉天衙署,對此事在史料中曾有過真實記載。
這張帖子在公主嶺貼吧裡的點擊率很高,很多人留言追帖,我們看了好幾遍,也覺得這張帖子上說的比較真實可信。看來,這公主嶺的地名真是源自當年固倫和敬公主的衣冠冢。至於響鈴公主,估計也可能是確有此人,但是可能與這裡的地名由來關係不大,至少一個蒙古王爺的女兒,死後的墳墓是不能稱爲陵的,過去等級森嚴,這種事基本上是不可能兌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