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機關

bookmark

蕭琴說完,衆人盡皆點頭,蕭琴的說法與總部專家的意見不謀而合,且不管雅利安人在三星堆文明裡扮演着什麼角色,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三星堆文明有雅利安人的參與。

這處圓形區域有三道拱門,每道拱門的上面都刻着一個人物的頭像,這三個頭像與出土的那些青銅面具是同一類型,都非常的抽象,不過由於距離較遠,看不出這三個頭像具體有什麼差別。

衆人沒有立刻走近觀察,因爲蕭琴正在觀察分佈在圓形區域裡雜亂的腳印,每一道拱門的前面都有大量腳印,這表明趙穎等人曾經近距離的觀察過這三道拱門。

觀察過後,蕭琴得出了結論,“他們先是一同去了北門,然後一起去了東門,最後又一起去了西門,觀察過三道拱門上的頭像之後,他們一起進了北面的拱門。”

蕭琴說完,王欣然邁步進入圓形區域,往西門走去,衆人都跟她一起去了西門。

拱門是沒有門扇的,這三道拱門後面都有通往內部的下行臺階,西門上面的頭像是個國字臉,額頭很寬,眉毛很長,鼻子尖挺但鼻翼不是很豐滿,除此之外還有個很長的大耳朵。

仔細看過西門上面的頭像,衆人又去了北門,北門上的頭像也是國字臉,眉毛是八字刀眉,鷹鉤鼻子,嘴巴很寬,耳朵也很大,眼睛是縱目,所謂縱目就是眼睛呈圓柱形外凸。

最後看的是東門上的頭像,這上面的頭像與西門上的頭像很是相似,也是橫目,不同的是顴骨較高,五官輪廓較爲柔和。

“這個可能是個女人,西面的那個應該是個男人。”黃海林說道。

對於黃海林的說法,衆人是認同的,因爲比較過後,這裡的那個頭像明顯偏女性化,西面那個與它相對應,無疑是個男性。

衆人又回到了北門,這上面的頭像與東西兩個頭像差別很大,最大的不同在於眼睛,東西兩個都是正常的橫向眼睛,而這個卻是外凸的縱目。

仔細觀察對比之後,吳中元說道,“這個人的表情好像比另外兩個要兇。”

沒人接他話茬,倒不是不認可他的說法,而是衆人搞不懂這三個頭像分別代表着什麼。這三個頭像所代表的不同含義決定了這三條路的不同性質。

最先說話的是蕭琴,“根據拱門下方石板的磨損程度來看,西面那條路當年走的最多,東面那條路他們走的略少,北面這條路走的最少,當年可能很少有人涉足。”

吳中元緩緩點頭,這裡是當年三星堆人祭祀的祭壇,三個拱門可能分別代表不同的祭祀對象,或者代表着不同的祭祀性質。

王欣然轉頭看向吳中元,雖然沒有說話,意圖卻很明顯,是在徵求他的意見,看他想走哪條路。

吳中元說道,“他們應該也是在碰運氣,如果他們事先知道北面這條路是對的,就不會去東面和西面。”

王欣然點了點頭,“但他們掌握的線索比咱們多,至少他們知道攜帶靈石的那個勇士的身份,以及他爲什麼會到這裡來。”

“走中間吧。”吳中元說道。

王欣然點頭同意,邁步先行。

衆人跟隨在後,這裡的臺階比上面的臺階要小一些,但長度也達到了三米,寬度超過一米。

行走的同時,黃海林說道,“據我所知,所有的祭祀都有具體的祭祀對象和祭祀目的,他們當年祭祀的對象是誰?祭祀的目的又是什麼?”

黃海林說完,無人接話,這兩個問題也同樣困擾着衆人,祭祀的性質其實跟送禮差不多,送給誰?爲什麼送?想從送禮對象那裡得到什麼?

由於這條路不久之前趙穎等人曾經走過,已經排除了潛在的危險,衆人走的就比較快,很快,臺階消失,衆人走到了盡頭。

所謂盡頭就是沒路了,一根粗大的青銅柱擋住了去路,青銅柱具體有多粗沒人知道,可以肯定的是不止三米,因爲整個下行臺階全被它堵死了。

шшш ⊙тTk Λn ⊙¢〇

在吳中元打量青銅柱的同時,蕭琴蹲下身捏起了一件不大的事物,黃海林離她較近,最先看到了她捏在指間的東西,是個手槍子彈的彈殼兒。

蕭琴將那枚彈殼兒送到鼻前,聞嗅過後說道,“擊發時間在三到六個小時之間。”

蕭琴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吳中元不清楚,但他卻發現了一個問題,“他們不到六點就下來了,比咱們早了將近十一個鐘頭。”

“不會錯,最多六個小時。”蕭琴說道。

“那他們這五六個小時都在下面幹什麼?”吳中元疑惑。

黃海林接過了話頭兒,“可能是在尋找開門的機關。”

衆人聞言轉頭看他,黃海林自腰間拔出一把樣式古怪的錘子敲了敲擋路的青銅柱,“震音明顯,銅柱裡面是空的,青銅外層的厚度不會超過二十公分。”

“開門的機關在哪兒?”王欣然左右尋找。

“應該就在這附近,只是非常隱蔽。”黃海林說道。

蕭琴補充道,“他們沒走回頭路,活動範圍集中在十米之內。”

衆人一起找,照的照,摸的摸,敲的敲。

吳中元插不上手,就仔細觀察那根銅柱,銅柱上並無花紋,表面非常光滑,這根擋路的銅柱與臺階是緊閉結合的,爲了與銅柱契合,最後一層臺階也不是完整的,中間內凹,緊貼銅柱。

吳中元蹲下身,自臺階右側捏起少量碎屑,捻動之後發現是銅鏽殘留物,“這根銅柱應該可以向右轉動。”

王欣然說道,“找找有沒有子彈留下的彈坑。”

“沒有。”吳中元搖頭,他剛纔已經仔細看過銅柱了。

“那他就是銅柱背面轉過來之後開的槍。”王欣然說道。

雖然明知道轉動銅柱的機關就在這附近,衆人卻一直尋無所獲,黃海林是這方面的高手,一直找不到開啓機關令他有些尷尬,將十米範圍內的石壁仔細檢查了數遍,確定開啓機關不在兩側石壁上之後,又開始檢查銅柱本身,但銅柱表面非常光滑,一目瞭然,沒什麼藏掖。

見黃海林有些急躁,吳中元安慰道,“彆着急,如果這麼好找,他們也不會耽擱五六個鐘頭。”

王欣然也在旁提醒,“他們都不懂機關,應該是用某種儀器找到的。”

黃海林點了點頭,又擡頭看向石壁頂部,衆人目前所在的這處空間高度約在三米左右,如果開門的人手裡持拿法杖一類的東西,也可以觸及到頂部。

但檢查過後,頂部也排除了。

黃海林停止尋找,閉目思慮。

“你之前沒遇到過類似的機關?”王欣然問道。

黃海林搖了搖頭,“這種機關比我之前遇到的複雜的多。”

“有沒有可能是聲控的?”王欣然又問。

“不可能的,”黃海林搖頭說道,“機關的原理是能量的轉移,每一處機關的背後都有複雜的機械傳動裝置,他們的冶金水平還沒達到能夠感應震動的程度,應該還是壓力觸發。”

黃海林說完,俯身歪頭,細看每層臺階與下一層臺階的連接處,看到下方第二層臺階的時候長喘了一口粗氣,“找到了,在這裡。”

衆人聞言,紛紛歪頭去看,只見第二層臺階的下方有一道兩釐米左右的淺顯壓痕。

“重力觸發。”黃海林擡手示意衆人讓開,然後自己踩在了第二層臺階的正中區域。

等了片刻不見機關啓動,黃海林沖王欣然招了招手,王欣然會意,也站了上去。

還是不見機關啓動,二人又調整踩踏的位置,仍然沒反應。

黃海林又衝蕭琴做了個手勢,蕭琴也站了上去,還是不行,直至三人分居左中右,方纔觸發機關,臺階開始微微下沉。

機關啓動,銅柱開始緩慢旋轉。

“需要三個人分別踩踏不同位置才能開門,”黃海林如釋重負,“都小心點兒,這裡的機關比我之前見過的那些要複雜的多。”

銅柱轉動的很是緩慢,王欣然和蕭琴拔出手槍,等待銅柱轉過來。

幾秒之後,銅柱的背面轉了過來,銅柱的內部是空的,裡面至少有七八個平方,很像一個大號兒的電梯。

但銅柱轉過來之後,衆人並沒有立刻進去,因爲銅柱裡不但殘留着大量的彈殼兒,還有斑駁的血跡。

趙穎等人究竟遭遇了什麼?是什麼攻擊了他們……

第九百二十一章 俯視寬容第五百七十四章 變故突生第五十五章 離奇的碑文第六百三十一章 交戰第二百八十章 西去第八百七十一章 陰氣屏障第九百零一章 君臣密議第一百零九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雪中獨行第一百七十六章 詭異的墳墓第七百六十六章 世外桃源第三百三十三章 黎別第九百二十九章 魔王重生第三百三十三章 黎別第二百六十五章 組建團隊第三百零二章 尋找宿主第三百三十七章 越獄第二百九十章 鍥而不捨第三百九十九章 狼王血脈第六百零六章 因果承負第三百三十二章 火龍要訣第三百五十二章 圖謀不軌第八百二十六章 正面交鋒第二百九十八章 虎穴龍潭第五百六十六章 投桃報李第七百六十四章 戰爭的格局第六十七章 道士的包袱第四百五十章 回家去吧第一百九十九章 回城第四百零二章 面授機宜第八百四十六章 大舉進犯第九百六十四章 窺悟大道第五百一十章 一針見血第四百一十六章 驚聞第二百二十七章 我不會扔下你第五百三十三章 五更晨議第五百五十八章 原來如此第九十七章 解毒丹第三百零七章 沒有承諾第四百五十四章 禮下於人第七百八十五章 混元鼎的使命第九百八十章 謀而後動第九百二十六章 無心所得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都會第八百零九章 白虎殯天第三百四十五章 青龍白龍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二百二十章 定情信物第九百零三章 密議第二百七十章 廢棄的廟宇第二百零四章 九陽第六百五十七章 各有依仗第六百八十九章 大戰主旨第一百八十二章 勇者無敵第八百五十二章 妖王內丹第六百一十九章 神獸賦第三百三十八章 最後的希望第七百一十四章 墨鏡第四百四十一章 厚贈第六百二十六章 時間長河第一百零四章 人道第七百六十章 清明第九十六章 曲高和寡第七十二章 共處一室第五百四十四章 三族絕技第七十二章 未知的能量第十八章 感情和慾望第一百二十八章 童子尿第四百五十五章 黑氣上虛第二百五十八章 穩定局面第四百五十一章 羽族第二百章 尋釁滋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黃毛兒第四百二十一章 低當量第二百一十一章 異類的同類第九百一十二章 曙光第二百五十六章 用人之道第七百二十九章 消失的故里第六百五十二章 吳老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黃帝威儀第六百八十二章 造化玄機第八百四十八章 虎入羊羣第二百九十三章 黃毛兒第五百八十二章 款待第三百一十六章 趁火打劫第五百二十五章 扶桑神棍第九百三十一章 直面醜惡第五百五十五章 老光棍兒第五百四十章 外族覲見第十章 檀香味第九章 塵封的線索第八十三章 鄱陽湖第六百零六章 因果承負第十四章 桃花運第七百二十五章 紅顏摯友第四百四十三章 最後七天第六百二十九章 神族現身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歸路第八百二十七章 血戰異界第二百七十二章 玉面十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