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技術交換、一箭三雕!

O洲宇航局發佈的信息,頓時引起了輿論熱議,並引起了國際震動,成爲了世界的焦點。

衛星受到反重力實驗的影響,想想就知道有多嚴重。

如果未來發生一些爭端,戰爭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用反重力裝置從地面上,破壞環繞地球的衛星,先進的武器裝備無法使用定位導航,許多依靠衛星的雷達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就連飛機、艦艇都會在天空、大海中,無法準確知道自己的位置。

那就感覺像是回到了五十年前,再先進的武器也失去了意義。

這就是超維打擊!

衛星體系非常重要的,已經遍及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軍-事上會受到影響不說,衛星出現問題,生活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國外都認爲勢態很嚴重,他們馬上行動起來,第一就是要事情,有個全方位的瞭解。

O洲宇航局不止是公佈了消息,還把消息共享給了合作機構,其他國家也得到了詳細資料。

M國拿到了全部的數據,相關的專家馬上進行分析,和O洲宇航局的結論一樣,他們也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那麼衛星偏離軌道,肯定是其他原因。

什麼原因呢?

如果是神秘反重力裝置曝光前,事情就只能不了了之,只能歸結於‘莫名故障’之類。

現在則馬上想到了神秘反重力裝置,他們再次派出了調查員,去和反重力專家進行溝通、交流。

斯坦福橋大學的邁克-貝萊加爾,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衛星偏離軌道,是反重力實驗引起的,那麼我們就能確定,這個反重力裝置的基礎原理是截斷引力波。”

“只有截斷了引力波,纔會影響到衛星。”

“當衛星經過反重力裝置的正上方時,受到的引力就會相應減小,受力驟然減小,軌道就會出現偏離。”

邁克-貝萊加爾確實是反重力的專家,他在相關的研究上非常深入,只瞭解大概消息,就能猜測出,反重力裝置的原理,是截斷引力波傳導。

他的分析也引起了重視。

雖然反重力的方式,本身就是截斷引力波,超導反重力也是同樣的原理,可實際上,當今世界並沒有完善的理論體系,哪怕知道超導電流內的粒子晶格,可以起到反重力的作用,也並不清楚具體原理是什麼。

趙奕和李寧一起發佈的超導理論,也只是進行一系列的數學分析、模型構建而已,並沒有提及外在的實現反重力的原理。

現在邁克-貝萊加爾直接說出了原理,也等於是開闢了一條新的理論研究方向,他的分析引起了高度關注,好多反重力相關的人員,都建議從截斷引力波方向,去對反重力進行研究。

但是,怎麼研究依舊是個問題,他們幾乎只能從超導入手。

相關高層部門則召開了會議,針對衛星偏離軌道時間,對神秘的反重力裝置威脅性進行論證。

這是非常嚴峻的。

之前他們還只是驚歎於反重力的前沿研究,認爲‘未來’可能會帶來重大威脅,現在則是直接產生了威脅,而且是非常大的威脅。

因爲他們在面對這種威脅的時候,竟然會感到束手無策。

現在就只能進行一系列的推斷、評估,拿到了最終的判斷結果,才能針對性的思考應對措施。

與此同時。

國際輿論的反應也是如此,每個人都在關注神秘反重力裝置,對於太空中衛星的威脅。

之前的輿論焦點一直是J-40,J-40充滿科技感的外觀,以及展現出的極佳性能,確實很吸引人注意,但J-40再先進也只是一款戰鬥機,戰鬥機能做到的事情是有限的,也許一發高性能的防空導彈,就能把‘刷帥’的J-40擊落。

神秘反重力裝置外表並不出衆,曝光的照片甚至還有些醜陋,但它對衛星的威脅,級別上就完全不一樣了。

面對神秘反重力裝置的威脅,衛星可以說毫無反抗之力,甚至連躲避都無法做到,就像是飛在太空上的活靶子,連一絲的安全感都沒有。

兩者的戰略意義差距太大了。

……

O洲宇航局發佈的信息,已經透露很多內容了。

反重力團隊知道消息是真的,因爲他們在消息公佈的前一天,恰好進行了一次大型反重力實驗。

這大概率不是巧合。

雖然他們一直在做相關的實驗,但平均每個月能有兩次就不錯了,而且短暫的實驗,很難真正影響到衛星,前一天剛好是做大型實驗,反重力效果持續了一個小時,衛星恰好趕上的可能性並不高。

反重力團隊還知道一件事--

O洲宇航局公佈的信息並不準確,說是一個科研衛星受影響,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爲他們知道反重力效果,不可能影響到過萬公里的衛星。

人造衛星有很多種類,放置的高度也是不一樣的,最低的類型屬於間-諜衛星,主要是用於軍-事偵察的,一般間-諜衛星高度最低,有的僅僅只有一百多公里,從而能清晰的看到地面上的一些景物。

一般的民用衛星,都是同步靜止在外太空的,它的高度就很高了,差不多間諜衛星的上百倍,最低也超過一萬公里。

像是一些做科研探測的衛星,主要用於觀察外太空,研究宇宙的奧秘,都無法用高度來形容,而是說‘距離地球’有多遠,現今最遠環繞地球的衛星,能輕鬆超過五萬公里,甚至是接近十萬公里。

O洲宇航局說反重力實驗影響到一顆做科研的衛星,肯定是個假消息,反重力裝置團隊,對裝置的影響已經有了判斷,甚至是相關的詳細數據,距離地面超過五千公里,反重力裝置的影響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如果有衛星受到了‘重大’影響,肯定是距離地面只有幾百公里偵查用的間-諜衛星。

這件事的影響很大。

高層召集了人員進行了相關會議,董利華就舉出了相關數據,並判斷說,“如果是衛星受到明顯的影響,不可能是科研性質的衛星,只能是距離近的間-諜衛星。”

董利華似乎沒什麼說服力。

高層都看向了趙奕。

趙奕則是跟着點頭表示贊同,“以現在的反重力裝置來說,根本不可能影響到太遠距離的衛星。”

“其實從覆蓋區域就能判斷了,我們的實驗裝置,直徑只有幾十米,就算升到了空中,也僅僅上千米,覆蓋面是有限的。”

“如果要影響到過萬公里的科研衛星,最少也是直徑超過五百米以上的巨型裝置。”

頓時就有人問道,“五百米以上能製造嗎?”

其他人都很關心這個問題。

雖然O洲宇航局的信息不準確,但反重力裝置本身能影響衛星,在戰略上絕對有重大意義。

趙奕點頭說道,“擴大區域,沒什麼技術難度,最主要是能耗會大大增加。”

“另一個辦法是,讓反重力裝置升到一定高度,比如,上升到兩萬米以上,也會對上萬公里的衛星,造成一定影響。”

“當然了,裝置上升也需要大量的能耗!”

其實理解起來也很簡單,就是遮蓋面積的問題,距離衛星遠一些,就必須要建造大型裝置,距離近一些就建造的小一些。

引力波可以理解爲直線傳導,只要畫個圖差不多就清楚了。

如果裝置能完全遮蓋住地球,正上方的衛星立刻能脫離引力,不受控制的脫離地球。

但不管是建造覆蓋更大面積的反重力裝置,還是讓反重力裝置上升的更高,都是需要能源支持的。

一切說白了就是能源、動力問題。

顯然。

參會人士對地面建造大型反重力裝置更感興趣,因爲地面建造不用擔心能源問題。

反重力裝置的能耗大,但也只是相對的,其實高速行駛的航-母相比,裝置的能耗也就不大了。

如果把裝置的能耗擴大十倍,也就相當於兩、三艘高速行駛的航母而已,裝置並不是一直處在啓動狀態,建造出來就會具有威懾力。

這種討論當然沒有結果。

建造針對衛星的地面反重力裝置,大概率只能使用一次,因爲一次過後,對方就知道什麼地方危險了。

至於裝置升空……

這本來就是空中堡壘,是反重力團隊一直在研發的。

當然了。

能影響到衛星運轉的地面裝置,幾乎有着決定性的戰略意義,適當暢想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毫無疑問的是,地面反重力實驗導致衛星偏離軌道的威懾力,要比J-40出場作用大太多了。

J-40出場,充其量就是讓國際知道,國內擁有最頂級的戰鬥機,展現一下最頂級的軍-事科技水平。

反重力實驗導致衛星偏離,則屬於跨維度的打擊。

之前根本沒有人能想到,神秘反重力裝置還能影響到衛星運轉,國際反應也是一樣的,一些針對的國家,根本沒心情再進行什麼威懾,而是來直接發表講話,利用輿論來進行質問--

“爲什麼反重力實驗會影響到衛星運轉!”

“必須停止反重力研究,否則會影響到太空衛星,影響到全世界人民的正常生活!”

“必須給予O洲航天局賠償,必須要對研究進行限制。”

“必須公佈資料……”

反正,就是各種‘必須’,他們就好像站在了人類正義的角度,反重力似乎就成爲了‘反人類’的科學。

對此國內當然不會大方承認,甚至不會去辯駁‘受影響的是間-諜衛星’,因爲任何有關的說法,都會泄露一些機密信息。

比如,確定受影響的是間-諜衛星,等於是告訴全世界,反重力裝置只能影響幾百公里高空。

這樣威懾力就小很多了。

同時,也絕對不能承認,就只是說不知道、完全沒關係,因爲衛星受到反重力實驗影響,也只是航天局的推測而已,他們並沒有真實的證據。

一些國家也想拿到證據。

比如,有影響力大的人物,就站出來表示說,“應該讓國際調查組,調查一下反重力的研究,看是否是反重力實驗,導致的衛星失控。”

那當然不可能。

這種說法真是‘司馬昭之心’。

但不可否認的是,反重力實驗影響到衛星軌道,威懾力確實是足夠了,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比如,一些國家對反重力技術更加重視,也不斷喊着調查、打擊、制-裁等口號。

國際上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幾天後,一條消息忽然傳了出來,頓時帶來了新的變化。

“《法蘭社》報道,Z國擬和E國進行大規模的技術交換,反重力技術很可能會成爲籌碼。”

這條消息一出來,頓時引起了衆多的關注。

每個相關的國家都希望能得到反重力技術,他們認爲神秘反重力裝置含有的技術,就是打開未來科技大爆發時代的敲門磚。

現在只有Z國有相關的技術,自然就成爲了‘眼中釘’,誰都不希望看到只有Z國,利用先一步的反重力研究,帶來一系列的科技爆發。

只要時間往後拖上一天,反重力的研究也許就能深入一步。

如果拖上隔一年半載,天上的衛星會不會都真正成爲不會移動的飛鳥?

海里的艦艇會不會都成爲大型游魚?

百年的科技積累,也比不上高維度的科技爆發,就像是二-戰時期,再多艦艇、再不怕死的軍-隊,也不可能扛得住核-彈。

時間,不能拖了。

因爲有核-彈的威懾,大型的戰爭肯定打不起,最多就是威懾一下,經濟上制裁一下,可對於反重力研究,根本就阻止不了。

現在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拿到基礎的反重力技術。

在拿到了科技大爆發的敲門磚以後,纔有資格去說什麼‘科技競賽’,否則連研究的基礎都沒有,只能看着對手快速崛起,就是最壞的情況了。

“Z國和E國進行大規模的技術交換?也就是說,Z國並沒有打算獨享反重力技術?還是給機會的。”

“雖然是E國,但其他國家肯定也有機會!”

“在其他的領域,Z國欠缺的還比較多,也許我們也可以交換過來?”

一些國家思考起來。

頓時。

好多外-交官都私下裡連線進行溝通,甚至是直接找到大使,詢問得到反重力技術的可能。

他們知道肯定會‘大出血’,但已經做好了出血的準備,只要交換到‘科技大爆發的敲門磚’,未來研發不落後於時代,付出一些代價也值得了。

……

這是國內擬定好的策略。

反重力研究聽起來很高大上,可實際上,空中堡壘沒有完善前,或者說,核聚變裝置沒有完成前,反重力裝置充其量,就只是個‘大玩具’而已。

能懸浮,還能怎麼樣?

因爲牽扯到很多的材料技術、精細的製造技術,空中堡壘的完善工作,絕對是個非常大的工程。

更不用說,作爲核心的‘反重力核聚變裝置’了。

‘反重力核聚變裝置’,理論倒是沒什麼問題,但真正到了設計製造階段,一定會碰到很多難題,尤其一些是耐高溫的特殊材料,國內是沒有相關技術的,牽扯到精密加工,相應的技術可能也會有所欠缺。

如果讓國內單獨完成反重力核聚變裝置,理論、設計,都不需要太久的時間,也許兩年、三年差不多,但真正製造出來,用時也許會超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這主要是因爲材料、精密加工相關的技術不足。

高端製造能衡量一個國家工業製造技術水平,就像是頂級的航空發動機,國內也只是依靠趙奕的設計才實現的反超,但在發動機的製造材料、內部工藝上,和國際最高水平,還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否則WZ-A1發動機的性能,會完全超越其他五代發動機,甚至能達到六代發動機的程度。

J-40,有着最高端的設計,也是因爲材料、製造技術等問題,性能只是稍稍超越F-35而已。

這就是限制的地方。

現在投入大量的經費在反重力、核聚變的研究上,依靠自身十幾年也很難出成果。

十幾年後會怎麼樣?

誰也不知道。

那麼利用基礎的反重力技術,交換到需要時間積累的材料和高端製造技術,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個決定也獲得了趙奕的支持,他比其他人更瞭解,反重力、空間研究的難度。

如果只是基礎的反重力技術,其他國家、機構得到了技術,想要繼續研究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爲他們沒有更近一步的理論,短期內只能製造和國內類似的‘大玩具’。

近一步的理論,想要研究出來非常困難。

像是‘光子和空間的十三組列式’,是趙奕花費很長時間才研究出來的,他擁有着因果思維,找到問題就能得到答案,而且是一直沿着正確的方向進行相關的研究。

其他人可不是這樣。

如果做個比喻的話,最初始的光子反重力,也只達到了‘萊特兄弟飛機’的水平,只能製造出來飛上天而已,中間的問題有一大堆。

光子和空間的十三組列式,再包括神靈的密碼,都已經有了五代戰鬥機的性能。

兩者的差距是百年的積累。

其他國家、機構,就算拿到了基礎的反重力理論,最多也只能勉強研究出空間罩,還需要碰巧研究出來,但沒有相關的理論,他們根本就無法使用空間罩。

要知道,最初的空間罩是無死角密封的。

只有根據‘光子和空間的十三組列式’,才能自由的去開發空間罩,選擇性讓空間罩,能夠在某個位置‘打個洞’,甚至可以精細到,‘洞’具體有多大,是什麼形狀的,等等。

總之,沒有基礎的理論支持,反重力的研究就需要積累,國外單獨做研究,用五十年時間,也休想能使用空間罩,並以此研究出‘核聚變裝置’。

在研究的過程中,他們肯定會投入大量的經費,每當有一點點發現,都會驚喜的喊出,“反重力研究有了大進展。”

這種技術交換的做法,不僅能換回大量先進技術,讓國內的材料、高端製造技術有飛速提升,還能減少國際上針對性的壓力,最後還讓對手國家,陷入到投入大筆資金,卻收穫寥寥的科研旋渦。

一舉,三得!

或許,等其他國家驚喜的發現空間罩,並以此大肆宣傳的時候,國內已經利用空間罩的原理,製造出無法防禦的導-彈,並完成了核聚變裝置,製造出了真正的‘空中堡壘’。

空中堡壘可不止擁有天空威懾,還可以真正針對性的打擊太空衛星。

到時候……

國際形勢就會完全逆轉!

第五百一十七章 完美的試飛!第二百四十四章 學習幣窮人,傷不起!第四百八十五章 試飛成功!第四百七十三章 邱成文要挖角範雷第六百六十二章 這算不算開疆拓土啊?第六百零六章 資金太多也很苦惱啊!第二百零一章 素數解有關和無關性!第三百九十八章 愛因斯坦重力場方程第四百四十九章 你說的 太不靠譜了!第三百四十五章實驗室就是我的家!第四百八十八章 兩院院士?科生巔峰!第三百二十九章 想象力挺豐富啊!第四百五十九章 這就是我的表態!第三百八十四章 我感覺是被套路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你管這叫複雜!?第六百七十七章 宣佈大計劃!上架感言第六百零五章 壓縮空間內的速度不變性第一百一十二章 趕緊行動起來!第一百九十二章 學習幣、科研幣大爆啊!第四百七十九章 趙院士真是太偉大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個天才隕落的起點?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愧是數學天才呀!第六十一章 學習經驗要分享第六百五十五章 換血療法第三十章 因果思維能力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個邏輯好像沒有問題?第六百三十九章 是時候開啓太空航路了!第五百一十四章 要不你就休息一點時間?第三百四十九章 熱情的江州大學第七百三十三章 倒置的世界!第四百五十八章 新的能力:《衍生率》!第三百八十九章 這還能怎麼辦?第五百二十六章 這就是UFO啊!第二十四章 榜樣和負面榜樣第三百二十章 倒黴鬼的數學遺產第一百五十五章 黎曼猜想?第三百二十七章 超級邪惡的科學家!第三百九十八章 愛因斯坦重力場方程第四百九十六章 微觀理論到實踐的重要一步!第二百八十四章 事情的解決辦法第五十四章 ‘青春杯’冠軍!第九十五章 老子就是不‘寫作業’!第三百九十三章 他會先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第一百二十五章 請叫我‘師叔’!第六百九十章 爆炸,還是發生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志願者,我早就找好了!第六百五十八章 抵達火星!第五百四十章 十架J-40,一百億美元!第六百八十八章 參觀月球基地車第四百章 完美,會被嫉妒!第六百五十七章 火星-1升空!火星探索啓航!第一百七十八章 化學還是生物?第六百四十章 對口技能人才的巨大缺口第三百四十二章 順便說一下,其中就有我第六百二十三章 宇宙飛船設計論證會第八十三章 看!那邊有個猥-瑣男!第三百三十四章 我不懂物理!第三百一十三章 4G和比特幣第十五章 不會說話就閉嘴!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最最天才的想法!第四百六十章 高端製造的兩大問題第六百八十一章 空氣被轉移了!第二百八十章 維度界限和波形圖第一百六十章 《監察律》反饋的信息第七百三十章 引力發生技術重大突破第七十六章 這是怎麼理解的?第二十六章 你看,我有援軍!第五百二十六章 這就是UFO啊!第五百七十章 超越光速?擁有無限的速度!第三百四十三章 世界的肯定第五百七十五章 國內竟然有打破空間的技術!第二百二十二章 我的夢想是成爲生物學家第五百八十三章 反重力太空飛船第一百一十二章 趕緊行動起來!第五百六十四章 千億美元研發費才正常啊!第五百四十九章 新的思路,新的理解!第二百六十三章 國內的獎項肯定要支持啊!第五十七章 不會來真的吧!第六百零二章 空間站和Z波發生器第一百零九章 開掛開到老子頭上?第三百零三章 斯穆特:這是開宗立派的理論第九十三章 劉教授要來(求訂閱)第十三章 沒人敢追的女孩兒第二百六十五章 原來還有這種好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可怕的論文數量(求月票)第三百一十章 每年一個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百五十五章 黎曼猜想?第七百零三章 月球基地計劃開啓第二階段第四百零九章 你都這麼天才了,沒病可能嗎?第六百七十章 靈感很重要,運氣也很重要!第七十一章 證據就在節目中第四百零二章 我真不太懂應用技術啊!第二百四十八章 尋找‘奇點’第一百七十六章 懷爾斯:這是個陰謀!第六百零一章 暗物質是不存在的!第六百六十九章 全新的物理體系第三百三十七章 費馬猜想,完成!第五百零一章 做人要厚道啊!寫個小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