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論爭

每然身在深山,久不聞政事“但是王示慶判斷局勢的能也愕幟爾與

比。

他在餐桌旁與裴承毅討論國際局勢的時候,數千千米外的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內,由俄羅斯總統保爾金伊萬諾維奇契力亞科夫親自召開與主持的俄羅斯軍政高層秘密會議已經持續了近舊個小時,還沒有結束的意思。參加這次會議的,至少都是部長級官員,或者少將以上級別的軍人,而且個個身居要職,其中有副總統喬德諾維奇、總理伊柳申科、國防部長楊基奇、外交部長奧爾加科夫、俄軍總參謀長烏里楊諾夫大將、副總參謀長普羅維茨金上將、陸軍司令切爾溫斯基上將、海軍司令索諾科夫上將、空軍司令克拉丘夫上將、天軍司令杜可夫上將等人。從與會人員就看得出來,這絕對不是一次簡單的高層會議,而是以軍事爲主要話題的戰前會議。值得關注的是,在會議上起主導作用的不是衆多將軍,而是克里姆林宮的主人,俄羅斯總統契力亞科夫。

在俄羅斯,契力亞科夫絕對是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早在力舊年,力歲出頭的契力亞科夫以軍事顧問的身份前往伊朗,先後在阿巴丹、阿瓦士與安迪梅什克協助伊朗軍隊作戰,三次榮獲伊朗最高精神領袖親自頒發的“伊斯蘭榮譽勳章可惜的是,這些經歷並沒對外公開,更不爲俄國人所知。

見年,契弈亞科夫光榮回國。並且榮升俄羅斯陸軍上校,成爲近化年來,俄軍中最年輕的上校。因爲在伊朗的出色表現,以及精通兩門外語波斯語與英語,所以回國的第二年,契力亞科夫就被俄羅斯國家安全局蘇聯解體之後,由好改組而來的俄羅斯頭號情報機構看中。成爲情報人員。

必須承認,每個人都會受命運左右。見年7月,也就是契力亞科夫加入俄羅斯國家安全局之後不到2個月。第三次車臣戰亂爆發,得到四、炮等西方情報機構秘密支持的車臣叛匪捲土重來,在舊天之內控制了格羅茲尼,攻佔了郊外的俄軍軍營,斃傷俘俄軍官兵近千人。因爲在伊朗參加了數場城市戰。而且在伊斯蘭國家生活了好幾年。所以契力亞科夫在8月初跟隨第一批內務部隊趕赴車臣。從此開始,這位“伊朗英雄。登上了俄羅斯的歷史舞臺。

第三次車臣戰爭打得很激烈,卻並不慘烈。雖然美國當局擺明藉此打擊俄羅斯,報伊朗戰爭的一箭之仇,遏制俄羅斯的崛起勢頭隨後爆發的半島戰爭則針對共和國,但是美國當局卻挑錯了時間。暫且不說俄軍中有不少官兵參加過伊朗戰爭。特別是部分中層軍官與軍事顧問的身份,協助伊朗軍隊打了好幾場戰役,對城市戰有了新的認識,以當時俄羅斯的國內局勢,即俄國軍民的奮發圖強、共同抵抗大蕭條的鬥志。就算美國情報部門提供全面支持,車臣叛匪也難成氣候。

對契力亞科夫等一大批俄羅斯少壯派軍人來說,這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僅在契力亞科夫的這屆政府中,參加過第三次車臣戰爭的就有總理、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副總參謀長與四軍司令,副總統與外交部長當年也參加了與第三次車臣戰爭有關的外交談判。在契力亞科夫之前的歷屆政府中,大部分高級官員都與第三次車臣戰爭有瓜葛。

用一些歐洲新聞媒體的話來說。第三次車臣戰爭是俄羅斯軍政兩界的試金石。

因爲涉及到總統個人隱私,所以契力亞科夫在第三次車臣戰爭中做了多少貢獻,至今仍然是個迷。只有一點可以肯定,正是這場戰爭,讓這位原本應該在國家安全局默默無聞的工作一輩子的年輕人登上了政治舞臺,成爲了萬衆矚目的政治新星。更重要的是,契力亞科夫的經歷。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俄羅斯的中興元勳,在本世紀初領導俄羅斯走向復興的前總統普來

正是如此,第三次車臣戰爭之後,契力亞科夫的仕途可謂平步青公。

四隻,剛剛刃歲的契力亞科夫就成爲了俄羅斯國家安全局的首席副局長,並且在當年兼任了俄羅斯總統的特別安全顧問。3年之後,契力亞科夫以總統特使身份前往印度。與纔剛經歷了藏南衝突、正在積極擴軍備戰的印度達成了一份秘密協議。不但幫助印度修復了大批俄製武器裝備,還拯救了數百家瀕臨倒閉的俄羅斯企業,並且改善了俄印關係。印度戰爭結束後,契力亞科夫以俄羅斯談判團主要代表的身份參與了全面核裁軍談判,並且積極主張以強硬立場捍衛國家利益,贏得了俄羅斯高層與軍民的信任與支持。《倫敦條約》簽署之後,年已勻的契力亞科夫回到莫斯科,先是擔任國防部長助理,接下來的半年之內,連續升遷3次。當年年底,在國防部長因病辭職之後,之前在國防部並無多大作爲的契力亞科夫超越了衆多競爭對手,由總統欽澗書曬加凹口混姍不一樣的體蛤,閱讀好去處二山陸國防部長。契力亞科夫不但再次出任國防般長,以國防部長的身份進入俄聯邦高層。這一年,他才馮歲,爲俄聯邦高層中最年輕的一個。到這個時候,契力亞科夫在俄羅斯政壇的領導地位得到確認,出任俄羅斯總統成爲時間上的問題。2餾年,契力亞科夫成爲新政府總理,由一名軍事性領導人逐步向全能型領導人過渡。

4年之後,即年,在俄羅斯振興黨俄羅斯最大的政黨,也是獨立以來唯一的執政黨的全力支持下,契力亞科夫在幾乎沒有挑戰的情況下,順利當選。成爲俄羅斯第舊屆、也是第口位總統。

嚴格說來,當選總統,只算得上是契力亞科夫政治生涯的新。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受前任總統、以及各種遺留問題影響,在第一屆任期內,契力亞科夫的表現並不出色,政策以保守爲主,與選民的強烈改革願望南轅北轍,甚至一度遭到俄羅斯民間輿論的強烈質疑。正是如此,在歷年的大選中,契力亞科夫不但承諾將力推國內改革 還在大選開始前策戈,了哈薩克斯坦軍事政變,並且以出兵的方式讓選民相信,他不但是一個銳意改革的總統,還是一個強硬派總統。

出兵哈薩克斯坦,即成就了契力亞科夫,也將俄羅斯推到了毀滅邊緣。

根據後來解密的資料,歷年初,也就是哈薩克斯坦軍事政變爆發前一週,契力亞科夫就離開了莫斯科,秘密前往位於烏拉爾山區的俄軍戰略指揮中心留在克里姆林宮的是他的替身,而在軍事政變爆發前落小時,契力亞科夫簽署了一道絕密令,即在共和國出兵干預,並且與俄軍交戰的情況下,俄軍可以搶先發起戰略打擊。受該命令影響,軍事政變爆發的時候,俄軍戰略部隊已經進入戰備狀態,數百枚彈道導彈隨時都能發射升空,數十架戰略轟炸機升空待命,數艘戰略核潛艇在巴倫支海遊戈待機。總而言之,大有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的態勢。也許正是受此影響。危機關頭,共和國的領導人才冷靜應對,沒有邁出只光重要的一步,使戰爭延遲了好幾年。

母庸置疑,契力亞科夫是這場明爭暗鬥的最大受益人。

問題是,作爲軍人出身的總統。契力亞科夫不可能不知道,他的魯莽行動已經將俄羅斯推到了共和國的對立面上,共和國沒有在歷年出兵哈薩克斯坦,不表示共和國不會在未來拿俄羅斯開刀。因爲在印度戰爭之前,契力亞科夫曾經以特使身份多次訪問北京,甚至在北京居住了一段時間,所以他對東方文化有所瞭解,深知“隱忍之道”。在他看來,共和國當局越是隱忍,對俄羅斯的憤恨就越是強烈。日本、印度都是俄羅斯的前車之鑑,共和國決意復仇之日,就是俄羅斯的國難日。

受此影響,再次當選之後,契力亞科夫開始不遺餘力的加強軍備。

實際上,在此之前,契力亞科夫就,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了。

望前追溯的話,俄羅斯與美國秘密同盟,也是契力亞科夫的功勞。雖然這很難讓人理解,因爲在大部分人看來,一個在伊朗戰場上與美軍作戰、在車臣與美國情報機構交手、在裁軍談判中與美國鉤心鬥角的政治家,怎麼也不可能把美國當成盟友,但是別忘了,在政治家眼裡。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在擔任安全局首席副局長的時候,契力亞科夫就主張與美國修好,藉助美國的力量鞏固俄羅斯在亞歐大陸上的地位,從而抗衡正在積極擴張的共和國。

可以說,契力亞科夫能夠平步青雲。受到數位總統重用,與他的這一觀點不無關係。

雖然伊朗戰爭將中俄友好關係推上巔峰,當時甚至有人認爲,爲了抗衡美國,兩個相鄰的大國會秘密結盟。但是常言說得好,盛極必衰,巔峰之後就是下坡路。從本質上講。共和國與俄羅斯能夠友好相處,原因只有一個”即面臨共同威脅。準確的說,伊朗戰爭前,面對美國的霸權,共和國與俄羅斯都難以自保,只有積極合作,才能獲得一席之地。伊朗戰爭之後,美國霸權衰落,共和國蒸蒸日上,加上全球性大蕭條產生的影響,共和國與俄羅斯的友好關係自然走到了盡頭。

客觀的講,謀變的不是俄羅斯,而是共和國。

雖然在哈薩克斯坦事件之前,共和國並沒直接挑釁俄羅斯,甚至在某些關係到兩國根本利益的問題上有所顧忌,比如直到裴承毅上臺,共和國都沒有吞併蒙古,但走出於本身利益需求,在一些與俄羅斯有關的問題上,共和國就沒那麼客氣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是針對印度的3場戰爭。要知道,在俄羅斯的全球戰略中,印度絕對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棋子,而是俄羅斯最重視的友好國家之一,其地位甚至在共和國之上。可以說。在共和國必須藉助印度解決人口七…只問題的大前提下,與俄羅斯的關係、特別是基本層面世洲系肯定不會好到哪裡去。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在力佔年之後與共和國的國力差距日益懸殊。恐怕俄羅斯早就動手了。

問題是,在力巫年之前,能夠準確認識到這一點的俄羅斯人並不多。

不管怎麼說,印度戰爭之前。中俄關系還是以合作爲主。更重要的是,受全球性大蕭條的影響,俄羅斯還得藉助共和國、或者說依靠共和國的龐大國內市場,不然俄羅斯的經濟將遭受滅頂之災。

正是如此,印度戰爭之後,契力亞科夫才進入了俄羅斯高層決策圈。

由此可見,契力亞科夫並不是天生的親美份子,甚至算不上貨真價實的親美派,可他絕對是個不折不扣的“大俄羅斯主義者”在他眼裡。俄羅斯的利益高於一切,爲此可以做出任何事情來。

雖然對共和國來說,契力亞科夫絕對是個不受歡迎的傢伙,但是換個角度來看,他比那些主張倒向美國的親美份子可愛得多。不管怎麼說,契力亞科夫不會爲美國賣命。更加不會爲了美國的利益出賣俄羅斯。說得更直接一點,如果對俄羅斯沒有好處,他肯定不會兌現秘密同盟條約。

問題是,在俄羅斯,像契力亞科夫這樣的政治家已經非常少見了。

別說那些在第三次車臣戰爭後出頭的新生代政治家,很多與契力亞科夫同時代的政治家都主張完全投靠美國,不再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戰略。這些政治家認爲:短期之內,俄羅斯很難具備與兩個超級大國進行全球爭霸的條件,國際影響力甚至連歐盟都比不上;俄羅斯要想崛起,除了積極發展壯大之外,還得充分利用兩強爭霸的有利局面,抓住一切機會推動世界局勢大變革;只有在共和國與美國兩敗俱傷、全球局勢重新洗牌之後,俄羅斯纔有權會成爲世界頭號強國;因爲俄羅斯與共和國接壤,加上歷史積怨,所以幫助共和國取代美國不會給俄羅斯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會把俄羅斯置於絕境。只有協助美國擊敗共和國,並且讓美國大傷元氣,對俄羅斯才最爲有利。

暫且不說這一觀點是否正確,至少在契力亞科夫看來,這等於把俄羅斯置於風口浪尖。

受此影響,從2西年初,即出兵哈薩克斯坦之後,俄羅斯當局就在要不要主動與共和國翻臉的問題上爭執不休。

以契力亞科夫爲首的“務實派”認爲。在大變革時代,俄羅斯應該退守二線、穩守成果,而不是當出頭鳥。更不應該主動挑釁共和國的霸權。只有在美國與共和國開戰之後。俄羅斯才能侍機而動,在最有利的情況下參戰。以副總統喬德諾維奇爲首的“理想派”認爲,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支持,美國不可能擊敗共和國,而美國戰敗,等於俄羅斯戰敗。所以爲了俄羅斯的未來,應該更加積極,主動迎接挑戰。

如果在以往,這一爭論也許會貫穿契力亞科夫的整個執政生涯。

問題是,大戰爆發的態勢已經十分明顯。在沒有主導權的情況下。不管是契力亞科夫還是喬德諾維奇。都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讓俄羅斯當局定策,所以在這一年多內。兩人都在積極行動,希望自己的主張的到支持。

不管怎麼說,這兩位俄羅斯最有影響力的大人物都在爲國家利益

只是在兩人之外,事情就沒有這麼簡單了。按理說。俄軍將領應該鼎力支持軍人出身的總統。而俄聯邦政府官員則應該支持文職出身的副總統,可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主戰的喬德諾維奇獲得了軍隊的支持。而主和的契力亞科夫得到了官員支持。歸根結底,這也是利益使然的結果。只是在衆多高官要員中。總理伊柳申科的態度最曖昧,也最重要。在兩方僵持不下的情況下,伊柳申科的態度顯得至關重要。非常可惜的是,在俄羅斯的政治框架結構中。總理往往是沒有明確政治主張的騎牆派政治家,或者說是行政管理人員。伊柳申科也不例外,在契喬之爭中,他一直沒有表明態度。

受此影響,一年多下來,俄羅斯除了備戰,還是備戰,卻沒有搞清楚備戰的目的。

直到力劈年7月中旬,隨着共和國國家元首與中央政府換屆選舉塵埃落定,契力亞科夫與喬德諾維奇才達成共識,無論如何,都得儘快定下基本戰略,不能繼續在大方向上的選擇上浪費時間

可以說,共和國的換屆選舉,逼迫俄羅斯當局聳機立斷。

問題是,如此重大的戰略決策,絕對不是一錘子買賣,即便已經爭論了一年多,在落音之前,兩大利益集團仍然會做最後的較量。

從8月6日夜間到7日凌晨的這次會議。將俄聯邦高層內部鬥爭推向了巔峰。澗書曬細凹口混姍不一樣的體蛤,閱讀好去處

第82章 借題發揮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23章 何去何從第40章 佈局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11章 統一進程第120章 膠着戰局第6章 一路走好第60章 軍備競賽第3章 秘密同盟第83章 戰爭動員第12章 地面戰鬥第33章 雄辯第154章 大時代第81章 積極外交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25章 變臉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127章 討價還價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59章 積極應對第40章 關鍵裝備第139章 初見成效第95章 死局第18章 猜一個準第18章 點火第29章 幕後推手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第56章 快準狠第33章 各有所需第2章 軍事政變第31章 愛國者第185章 戰火再起第25章 加速第151章 地區化第97章 虛張聲勢第14章 婆羅門貴族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91章 契機第140章 戰術創新第184章 各讓一步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26章 領袖第43章 重逢第14章 隱秘行動第100章 老謀深算第71章 萬事俱備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50章 試驗戰爭第53章 碧空逞雄第29章 幕後推手第37章 暗度陳倉第17章 高潮迭起第25章 加速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146章 墊腳石第16章 捧殺第177章 爭分奪秒第37章 變策第103章 春雷第7章 動員機制第93章 全面調整序十六縱橫捭闔第72章 極限行軍第120章 初嘗甜頭第38章 戰爭跡象第16章 政治家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86章 引子第117章 全線吃緊第59章 戰場求生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3章 新式戰爭第41章 結構性調整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28章 最後一層面紗第3章 風聲漸緊第96章 遲到的覺醒序一利劍出鞘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71章 意外驚喜序十五運籌帷幄第13章 情報安全第51章 摒棄前嫌第23章 手到擒來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131章 戰爭加速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40章 難題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9章 空降兵第122章 特種炸彈第40章 佈局第16章 迎難而上第72章 一個民族的存亡第11章 不良感覺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36章 戰爭惡魔第140章 猛虎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