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戰略決策

種部隊救走登上釣魚島的人員,能夠瞞過新聞界,卻4+情報部門。

日本首相小澤在半夜收到消息,自衛隊的特種部隊晚到一步,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運載登島人員的直升機離開釣魚島。

與官房廳長官商量之後,小澤撥通了連接到白宮的熱線電話。

此時,正好是美國東部時間7月11日下午330。

羅迪克剛剛喝了下午茶,正在與國務卿林奇、國防部長蓋伊、參聯會主席薩利文上將、CIA局長納伊德、國家安全顧問伯爾克商討東海衝突對美軍即將在海灣地區展開的軍事行動造成的影響。

接到小澤的電話後,羅迪克結束討論,讓納伊德單獨留了下來。

“中國已經派遣特種部隊接走登島人員。”羅迪克親自給CIA局長倒了一杯咖啡,“日本特種部隊晚到一步,小澤沒讓事態擴大。”

“與我們預料的一樣。”納伊德將雙手叉在胸前,“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已經有所懷疑。”

羅迪克微微點了點頭。

中國外交部發表那份“委婉”的外交聲明時,美國總統就意識到,不是中國的對外政策發生了轉變,而是中國高層產生了警覺。

“會與我們扯上關係嗎?”

納伊德沉思一陣。搖了搖頭。說道:“我們地部署非常嚴密。就算軍情局能夠查出問題。也只能查到日本情報部門身上。最多懷疑我們在暗中幫助日本情報部門。不可能獲得確鑿證據。”

羅迪克冷哼了一聲。覺得CIA局長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

情報行動可以做到隱秘。一個國家地總體戰略卻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如同美國地任何一家戰略分析機構都知道地那樣。中國現階段地總體戰略是掃清周邊障礙。爲高速發展奠定基礎、爲國家騰飛提供保障。中國地高層領袖也非常清楚美國現階段地國家戰略。

去年地第四次印巴戰爭是自本世紀初兩場反恐戰爭後最重大地國際局勢轉折點。

中**隊地出色表現。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中國地國際地位、證明了中國地軍事實力、展示了中國地對外政策。另外一方面也影響了美國地國際聲望、讓美軍地戰鬥力受到質疑、更讓美國地對外政策遭受指責。

聯合國成立七十週年時,中國以否決擴常的方式向美國發出新的挑戰。

隨後,中國元首紀佑國出訪亞非拉歐,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表面上,紀佑國的外交訪問是爲中國創造更好的國際環境,實際上卻沉重打擊了美國獨大的“一元化”國際格局,拉開了建立“多元化”國際新秩序的帷幕。

羅迪克上任不到一年,國際局勢發生了重大轉變。

公元2015年,流入中國的資金達C美元,中國取代美國,成爲全球最大投資輸入國。這其中,外籍華商的投資總額超過3000億美元。隨着中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涌入中國。按照最樂觀估計,到2030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爲全球最大市場國。

中國高速發展,讓整個西方世界如坐鍼氈。

如果說本世紀初,關於“二十世紀屬於美國”、“二十一世紀屬於中國”的說法只是危言聳聽,那麼現在這個論調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隨着中國崛起,“中國威脅論”再次盛行。

年初的時候,“威脅”已經過時,外界更加關注中國會不會效仿前蘇聯,與美國展開全面競爭,爆發第二次冷戰。

羅迪克並不害怕競爭,美國本身就是一個在生存競爭中建立起來的國家。

讓羅迪克擔心的是,中國不與美國競爭!

在解決周邊問題的時候,中國鋒芒畢露,處處得理不饒人。在國際舞臺上,中國四面出擊,不斷衝擊以美國爲首的西方世界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中國卻一直避免與美國直接對抗,不但沒有故意激化中美矛盾,甚至頻繁伸出橄欖枝、在衆多國際場合表示願意與美國共同維護國際秩序。

在羅迪克眼裡,中國渾身是刺,卻滑若泥鰍。

上任後,羅迪克一改賈培爾的戰略收縮政策,再次舉起反恐大旗,將矛頭對準了被列入“流氓國家”清單的伊朗。

作爲軍火集團的代言人,羅迪克有很多理由這麼做。

能夠擺上檯面的,無非是懲戒製造“戴維營慘案”的兇手、重塑美國的國際形象、增強美國的國際影響力、鞏固以西方文明爲核心的世界體系。

一場大獲全勝的戰爭不但能讓美國重拾大國威望,還能讓羅迪克獲得連任。

爲了達到目的,羅迪克不得不“多管齊下”。

高加索動亂,縛

心勃勃的“北極熊”的手腳,讓俄羅斯疲於奔命,無T|在海灣地區的軍事行動。

東海衝突,將“東方龍”困在了籠子裡,讓中國不得不重點應付周邊威脅。

計劃看上去非常美好,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

秉承“強軍振國”傳統的俄羅斯正在大刀闊斧的解決高加索騷亂,要不了多久就能恢復對外干涉能力。

以“韜略”見長的中國不會跟隨美國的步伐起舞,必然以雷霆萬鈞之勢解決東海衝突。

美國的意圖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只要中國與俄羅斯抽出身來,肯定不會讓美國任意宰割伊朗。

如果伊朗成爲第二個越南,不但美國會失去“獨大”的地位,羅迪克還將成爲第二個肯尼迪。

接下來該怎麼辦?

羅迪克朝坐在對面的CIA局長投去了詢問的目光。

納伊德看出了總統的心思,說道:“我們最好置身事外,靜觀局勢變化。不管怎麼說,只要我們準備攻打伊朗,就得儘量避免與中國發生衝突。再說了,民主黨上臺後,日本與我們漸行漸遠。如果能夠藉此機會教訓一下日本,對鞏固西太平洋防線、加強對中國的圍堵都有好處。”

“但是不能玩得太過分。”

納伊德點了點頭,說道:“除了不派兵參戰之外,我們可以向日本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只要民主黨下臺,不管接下來執政的是自民黨,還是其他政黨,日本都將回到原來的政治路線上,加強與我們的同盟關係。”

羅迪克沉思一陣,說道:“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會不會與日本發生衝突。”

“我覺得這個問題完全沒有必要考慮。紀佑國是出了名的鷹派領袖,第四次印巴戰爭後,中國通過多種手段削弱日本的影響力。如果中國在此時做出讓步,不但以前的努力將付之東流,紀佑國的政策也將受到質疑。明年,中國將迎來新的國家元首。紀佑國推行的軍事改革,還有產業結構調整正在關鍵時期。除非紀佑國打算破壞傳統,謀求連任,不然他必須維護在軍隊中的威信,爲下一任國家元首上臺鋪平道路。紀佑國沒有選擇的餘地,必須以強硬手段解決東海爭端。”

“這麼說來,中國的外交聲明只是煙霧彈?”

“絕對是煙霧彈。”納伊德立即點了點頭,“我們一直在密切關注中國的軍事調動,所有跡象都表明,中國正在爲軍事行動做準備。”

“可是,已經過了引發衝突的最佳時機,如果……”

“這正是我們必須高度關注的地方。”納伊德有點蠻橫的打斷了總統的話,說道,“以中國的軍事力量,只要控制住衝突規模,擊敗日本的難度並不大。紀佑國沒有當機立斷,反而放出煙霧彈,在外交上做文章。我們不得不懷疑,中國正在策劃規模更大的打擊行動,力求徹底擊潰日本。”

“怎麼可能?”羅迪克微微皺了下眉頭,“紀佑國不擔心我們插手嗎?”

“軍事打擊只是對付日本的一種手段。除非中國襲擊日本本土目標,不然我們沒有理由干預東海衝突。紀佑國肯定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會在其他方面下手,比如打垮日本經濟、醜化日本的國際形象、削弱日本的軍心士氣、乃至在國際上孤立日本,最終迫使日本承認戰敗。”

羅迪克點了點頭,表示明白CIA局長的意思。

“這場衝突的規模不會小到哪裡去。如果中國想趁此機會整垮日本,需要動員很多力量,更需要充足的準備時間,紀佑國因此採取‘綏靖’策略,暫時穩定住局勢。”納伊德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以中日兩國的積怨,只要爆發軍事衝突,都將全力以赴。不論結果如何,衝突的持續時間不會太短,至少都在一個月以上。”

羅迪克又點了點頭,說道:“如此說來,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也許還能收到一箭雙鵰的結果。”

總統淡淡一笑,說道:“那麼我們更應該給日本打氣,讓猶豫不決的小澤儘快做出決策。”

“實在不行,我們還點上一把火,讓東海局勢升溫。”

“暫時不要插手,我們趁此機會加快海灣地區的軍事部署。只要東海戰爭爆發,我們就放手對付伊朗。”

納伊德點了點頭,沒有與總統爭辯。

送走CIA局長後,羅迪克跟小澤通了電話。在他眼裡,日本首相不但是個“二愣子”,還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今日30更,殺上更新狀元榜第一位置,

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21章 一劍封喉第90章 自掘墳墓第62章 絕對優勢第39章 主權宣言第26章 戰爭威脅第60章 軍備競賽第12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48章 偷襲第78章 當面保證第46章 航母風波第27章 權宜之計第21章 見招拆招第25章 戰略天才第50章 明爭暗鬥第63章 想當將軍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30章 布控第26章 殲滅戰第151章 地區化第34章 亂局第148章 創造歷史第58章 風雨來襲第38章 自主決策第35章 一鼓作氣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119章 人贓俱獲第97章 高消耗戰爭第95章 前程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14章 撥雲見日第20章 雙簧第57章 真正開始序九死裡逃生第24章 四法案第78章 主力艦第29章 斬首行動第50章 醍醐灌頂第94章 變色龍的國家第188章 摧枯拉朽第110章 殺機第62章 攻防抉擇第47章 信息網絡戰第73章 大權在握第70章 負資本第127章 討價還價第5章 衆望所歸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30章 有限衝突第95章 前程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133章 假投降第55章 包餃子第9章 頭號盟友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6章 飛赴紐約第56章 積極主動第29章 瘋狂備戰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96章 突圍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52章 趁火打劫第56章 由海向陸第12章 實力第35章 多手準備第3章 攻心爲上第48章 小內閣第16章 捧殺第47章 信息網絡戰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62章 摩拳擦掌第132章 末日瘋狂第67章 不得不做第78章 主力艦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7章 倒行逆施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92章 被動局面第30章 感恩戴德第91章 好馬無好鞍第88章 甕中捉鱉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92章 揀便宜第64章 別無選擇第15章 羣策羣力第56章 快準狠第48章 說服工作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125章 兩把尖刀第165章 擴大化第97章 高消耗戰爭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3章 日印結盟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60章 協同作戰第41章 明爭暗鬥第43章 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