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進軍古巴

汁軍古只。可以嫌是共和國在這場戰爭巾的終極目標迪山。

早在喲年,即共和國當局着手爲戰爭做準備、開始制訂戰爭計發的時候,就對戰爭結果做了預測。準確的說,是對結束戰爭的方式做了規劃。根據無法得到證實的傳聞。當時共和國當局對可能出現的結局做了總結,並且按照嚴重程度分爲了五大類,並且針對這五種結局都做了規劃。

最糟糕的,莫過於與美國打一場毀滅性的世界大戰。以當時的情況。出現這種結局的情況只有一種,那就是戰爭提前爆發,共和國與美國的戰略防禦系統都沒有成型,不具備攔截對方戰略彈道導彈的能力。也就無法在一場核戰爭中保證己方的安全。雖然出現在這種可能的機會微乎其微,畢竟共和國與美國都不大可能在沒有勝算的情況下發動戰爭,但是隻要出現,世界就將毀滅。

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對共和國當局來說,如果戰爭在猛年之前爆發,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擊敗美國,而是能不能保存民族的希望,即能不能讓一部分人活下來。活到戰後、活到核冬天過去。再重建中華文明。

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卻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根據傳聞,共和國的國家物理實驗中心就是爲這個目的存在的。用外界的話來說,即便世界毀滅了,即便核冬天持續一千年,國家物理實驗中心也能憑藉最先進的可控聚變核電站、以及大量配套設施,保證二十萬人能夠生存下幕。理論上,延續一個種族的繁衍,只需要數百人。二十萬人則能在一介。完全荒蕪的世界上用兩到三代人的時間重建文明,保證人類能夠繼續掌控地球。

當然,與之相關的,還有很多配套設施。

除了國家物理實驗中心,還有“瓊樓。空間站,以及“廣寒宮。月球基地。前者最多能夠容納並且維持四人生存數十年,後者則能的凹人提供永久性的生活空間,並且在五十年內不需要補充資源。

雖然共和國當局從未承認爲“滅絕”做過準備,但是有一些事情卻能證明,共和國當局確實做了準備,而且是非常充分的準備。比如在刀溝年之前,國家物理實驗中心工作人員的男女比例在3左右。即銘工作人員中有3名男性。從田年開始。女性工作人員的比例開始上升 到年的時候差不多佔了一半,而到歷年的時候則戰了七成。是男性成員的兩倍多。暫且不說男女的工作能力,僅從極端情況下的生存繁衍來說,女性都要比男性重要得多。

總而言之,共和國當局肯定爲“夾絕”做了準備,只是沒有對外

比起最糟糕的結果,其次就是某一方毀滅。當然,站在共和國的立場上,自然是指美國在戰爭中毀滅。

這裡說的毀滅,是絕對性的毀滅。

從軍事上講,就是在共和國頂住了美國的戰略打擊之後,美國卻沒有能夠頂住共和國的戰略打擊,本土遭到核彈頭洗禮,幾乎全面毀滅。

毫無疑問,這絕對不是什麼好結果。

雖然從理論上講,毀滅美國只需要口到約0枚百萬噸級的核彈頭,而這種級別的能量擴散不會造成嚴重的核冬天,即便會對氣候產生影響,也最多持續一年到兩年,而這種程度的氣候變化對人類文明影響不會太大,不會發展到滅絕的程度。但是美國不是日本,在大氣層內爆炸的核彈頭也不是被炸燬的核電站。美國遭到核打擊,並且毀於核打擊的話,共和國當局首先要考慮的將不是戰爭,而是戰後救援。

母庸置疑,毀滅性的核打擊之後。美國將徹底戰敗。

因爲有着較爲廣袤的國土,而且是大陸國家,所以美國不會像日本那樣崩潰,而會將混亂與動盪輸入周邊國家,造成地區動盪,甚至讓整個美洲大陸陷入戰亂。

如果共和國不能制止這種動盪,西半球將變成地獄,取得的勝利也將失去意義。

改變結果的唯一辦法,自然是迅速幫助美國走出困境,拯救那些絕望的美國人,讓他們看到希望,也讓他們恢復理智。

針對這種結果,共和國當局也做了相應的準備。

根據戰後解密的一些資料,早在田年,共和國就以爲戰爭做準備的名義。以委託生產的方式,跟幾家印度的糧食企業(當時印度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合成糧食生產國,擁有全球十大糧食生產企業中的七家,每年工業生產的糧食養活了半數以上的印度人,還出口到數十個國家,特別是對生活品質要求不高。需要大量糧食來解決饑荒的非洲國家)簽訂了擴大生產規模的合同,而共和國當局承諾以協議價購買所有剩餘糧食。因爲這些合同的執行時間都被訂在了歷年,即從這一年開始,印度糧食企業生產的糧食就將運往共和國,所以美國的情報機構一直認爲共和國會在歷年發動戰爭。雖然這些額,”小出來的糧食用在了邊氓地如在田年戶前,共和雹曰州就向非洲盟國提供了上億噸糧食,幫助十多個非洲國家解決了饑荒問題,也爲共和國在非洲大陸上的作戰行動提供了幫助。隨後共和國當局還爲南美洲的哥倫比亞與玻利維亞提供了大筆糧食援助,而玻利維亞最終以盟國的身份參戰,與這些糧食援助不無關係。但是以猛0年的情況來看,共和國當局訂購這麼多的糧食,肯定不是爲了援助非洲與拉美的貧窮國家,而是在爲更大的計劃做準備,其中就包括幫助美國的戰爭難民度過難關。

萬幸的是,這種情況並沒出現。

消除了核戰爭的威脅之後,第三種可能就是在勝利到來之前,在美國本土與美國軍隊打一場大規模地面戰爭。????毫無疑問,這不會是一場簡單的戰爭。

因爲前兩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非常所以在制訂戰爭計劃的時候。共和國當局首先考慮到的就是這種情況。

根據戰後公佈的一些消息,在喲年制訂的第一份戰爭計劃中,共和國當局就把在美國本土打一場地面戰爭放到了首要位置上。袁晨皓也在其回憶錄中提到,從一開始,共和國就做好了登陸美國本土的準備。

要在美國本土擊敗美國軍隊,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說美國,就連登陸澳洲,也足以讓共和國聳局打退堂鼓。根據戰前的保守估計,如果必須在美國本土打一場地面賊爭的話,僅地面部隊就需要勸萬。這還不包括空中力量與海上力量,以及更加龐大的保障部隊。如果把所有兵力都算上。佔領美國本土至少需要動用 沏萬人!

可以說,這個估計數據非常保守。

要知道,曰年的時候,美國人口即將突破8億,是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國家,僅次於印度與共和國。爲了攻佔人口僅引乙多的俄羅斯,共和國出動的兵力超過心口萬。其中前線作戰部隊的兵力超過沏萬。雖然俄羅斯有着更加廣袤的國土小但是遠東大部分地區人煙稀少,真正的作戰區域僅爲俄羅斯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美國與俄羅斯不一樣。除了中西部之外,美國大部分地區的人口分佈都比較均衡。也就是說,美國本土戰場的實際作戰區域超過了俄羅斯。算上3倍多的人口。就算共和國軍隊的戰鬥力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也需要動用相當於攻佔俄羅斯3倍的兵力。

也就是說,佔領美國需要出動的兵力,至少爲互四萬,其中作戰部隊不低於舊田萬。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四年初。共和國總參謀部根據最高統帥部的指示,着手製訂攻打美國本土的戰爭計劃時,就把兵力投入鎖定爲烈口萬。因爲美國本土距離共和國本土非常遙遠,即便海運比陸運更加便捷,後勤保障人員所佔的比例也高於對俄作戰,所以在作戰部隊增加2倍的情況下,兵力總投入只會比刃四萬多。

受此影響,從下半年開始。共和國調整了戰爭計劃。

不管怎麼說,在美國本土打一場大規模地面戰爭,對共和國軍隊、特別是共和國陸軍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根據未得到證實的消息,裴承毅在力年底批准對美作戰行動的時候,並沒有否決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就是說,如果戰爭打得過於慘烈,出於保護共和國軍人。共和國軍隊很有可能在戰場上使用包括戰術核武器在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加速戰爭進程。

真要發展到這一步,這場戰爭不但是共和國軍人的悲劇,也是美國人的悲劇。

作爲次優選擇,在不登陸美國本土的情況下,以戰略轟炸的方式來結束戰爭,成爲了第西種結局。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共和國當局主要的努力方向。

雖然以戰略轟炸的方式打垮美國,存在很多問題,難度也不但是能讓幾百萬官兵活着回家,再大的問題也得克服。

戰略轟炸的最大問題就是美國過於龐大。

實戰早已證明,對於國土面積過於廣袤的國家,戰略轟炸的意義並不明顯,甚至會讓轟炸方付出不可承受的損失。歷史上,被轟炸炸垮的只是一些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而且主要是孤立無援的島國。別說對付美國這種擁有完善的本土防空系統的國家,哪怕是在力多年前,共和國在佔據了幾乎所有優勢的情況下,也沒有通過一場大規模戰略轟炸來打垮國十面積大約爲美國三分之一的印度,而是出動百萬大軍,以一場規模宏大的地面戰爭擊敗了印度。當時共和國不是不打算用轟炸來打垮印度,也不是想讓陸軍官兵做出犧牲,而是權衡利弊之後,做出了打地面戰爭的決策。

對付美國這樣的國家,戰略轟炸的難度更大。

別的不說,要想炸垮美國,至少需要動員數萬架轟炸機,消耗數以億計的彈藥。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僅僅將阿拉帕契亞山脈以東的美國東部凹曰甩姍旬書曬)小說齊傘舊口上成廢墟,就需要出動千萬架次的轟炸機,消粘億噸以出動 曲萬架次爲準,按照戰爭期間轟炸機的平均損失率計算,這都意味着要損失大約3萬架轟炸機(平均損失率爲千分之三,即出動一千架次損失三架)。毫無疑問,如此巨大的損失讓轟炸變得得不償失。要知道,共和國在勁,年生產的轟炸機也不過2萬多架。相對而言,彈藥消耗更加驚人。暫且不說生產乙噸彈藥物資需要多少資源,僅僅向前線運送這些彈藥物資就需要載貨量爲舊萬噸的商船航行刃力次,即一支由刃艘商船組成的船隊航行們個來回。因爲在航運途中會有損耗,商船本身也需要消耗物資,加上其他部隊消耗的物資,投向美國的彈藥僅佔實際消耗的艦左右,即需要運送的物資不是乙噸,而是引乙噸。如此一來,就算共和國投入力支船隊,也要保證每支船隊在,年內跑5個來回。

組織、調運、分配與管理這麼多的物資,絕對是一件能讓人發瘋的

正是如此,在進軍美國之前。共和國先後佔領了迪戈加西亞、控制了塞舌爾羣烏、讓南非出讓了福爾斯灣、掃蕩西非地區、攻佔佛得角羣島、進軍小安德列斯羣島、強攻波多黎各。這一切,都是在爲進軍美國做準備。

問題是,從理想角度出發,進軍美國的最佳前進基地是古巴,而不是波多黎各。

別的不說。如果能在古巴的西北地區部署射程在 助千米以上的大口徑電磁炮,就能用炮火摧毀從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到田納西州的納士維爾、再到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再到得克薩斯州的休斯頓,這條線以南的所有城鎮,使美國最富庶的。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區變成無人區。

這絕對不是在吹牛,對澳轟炸的時候,共和國海軍就用行動證明了遠程炮兵的威力。

更重要的是。部署在古巴的戰略轟炸機能以最大載彈量的方式起飛。轟炸除了阿拉斯加州與夏威夷州之外的美國所有州,並且保證以平均每天一個架次的速度出動,持續作戰好幾個月。

古巴還可以作爲護航戰鬥機的基地,掩護部署在海上基地羣上的戰略轟炸機。

如果有必要,古巴甚至能的成爲共和國地面部隊的前進基地。

總而言之,不管是以戰略轟炸、還是以地面戰爭的方式結束這場戰爭。共和國都得進聳古巴,並且把古巴作爲進軍美國本土的跳板。

正是如此,古巴纔是共和國軍事行動的終極目的之一。

雖然還存在第五種情況,即在戰略轟炸全面開始之前,只要共和國能夠證明可以通過戰略轟炸來取的勝利,美國當局就會在巨大的戰爭壓力,特別是全面毀滅的壓力下,接受共和國開出的投降條件,以美國投降的方式來結束戰卓,但是這種可能性也不是很大,畢竟一個擁有引乙人口的國家很難在嚐到苦頭之前投降。而且要讓美國嚐到苦頭,要讓美國人相信美國已經輸掉了戰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戰略轟炸。說得直接一點,戰略轟炸就是在教美國,是在爲避免地面戰爭而努力。

隨着共和國軍隊進軍波多黎各。美國沒有投降的跡象,第五種可能基本上成爲泡影。

在此情況下,共和國當局只能考慮第四種可能,即在不得不出動地面部隊之前,讓美國當局做出投降的決定。

爲此,共和國必須進軍古巴。而且越快越好。

短年底,共和國海軍率先經牙買加海峽進入古巴東南海域,並且在離開之前炮擊了關塔那摩美軍基地。

雖然此時波多黎各的戰鬥還沒結束。但是美國當局已經認識到,古巴是必須守住的戰略要地。受此影響,美國當局做出了一個極爲大膽的決定,讓成軍不久的4支主力艦隊南下與之前參與了佛得角羣島海戰的2支主力艦隊會合,在古巴北面的佛羅里達海峽待命,準備迎擊北上的共和國海軍艦隊。

因爲背靠本土,所以美國海軍沒有出動航空艦隊,也沒有向南部署海上基地。

面對美軍的挑戰,共和國海軍別無選擇,只能北上應戰。說得簡單一點,美國艦隊的存在,擋住了共和國進軍古巴的步伐。在美國艦隊的威脅消除之前,共和國不可能冒險向古巴派遣軍隊,古巴也不會冒險參戰。

只有奪取制海權,才能讓進軍古巴的行動變得有意義。

爲此,共和國海軍幾乎出動了大西洋上的全部作戰力量,即8支主力艦隊、4支航空艦隊與6座海上基地羣。

最後的海上決戰即將到來!????新書《亂世英雄》已上傳,書號 幽泌,請兄弟們多多支持。

《國策》將在。月底完本,保證日更5物字,希望兄弟們理解。

替《亂世英雄》預求口月月票。(未完待續

第50章 瘋狂反撲第48章 兩片天第71章 冬天的氣息第74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135章 超遠程奔襲第90章 大方向第48章 偷襲第19章 針鋒相對第19章 政治鬥爭第39章 笑傲長空第130章 綜合素質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39章 空中航母第88章 公開較量第94章 空中決鬥第63章 他山之石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113章 拋磚引玉第39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27章 生死一線第89章 快速突擊第119章 最後的瘋狂第12章 備戰第20章 修憲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31章 軍售案第21章 戰爭到來第2章 赤子之心第22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150章 片面停火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65章 一舉兩得序十東方醒獅第14章 兩手準備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116章 條線上的螞蚱第47章 準點第108章 當機立斷序十七偃旗息鼓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72章 歸宿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12章 實力第57章 主動與被動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1章 打打停停第100章 僵局第15章 智者千慮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69章 命不該絕序二插翅飛虎第30章 棋子第36章 軍事儲備體制第38章 快節奏第17章 養虎爲患第140章 千秋功業第72章 鐵腕總理第36章 捨身第114章 突然襲擊第8章 疑雲重重第28章 親自動手第41章 明爭暗鬥第80章 輕重緩急第3章 暗流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17章 戰略決策第73章 從政治家到政客第77章 遷都第8章 人才第53章 戰前動員第40章 佈局第11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46章 突防第80章 戰爭計劃第83章 民族主義浪潮第15章 統一陰霾第55章 冷遇第73章 大權在握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脅第80章 輕重緩急第7章 危機暗伏第95章 大規模殲敵第31章 主動出擊第75章 一擁而上第12章 搭臺唱戲第48章 國家宣言第153章 機會第62章 死守第26章 坦然面對第92章 私下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