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一發不可收拾

誠後。妾幹其和國有沒有必要對美國實施戰略打擊存存喉尤十議

很多人都認爲,到躬年的時候。因爲美國已經喪失了戰略潛力 且被共和國團團包圍,只要共和國當局肯在一些問題上做出讓步,就能以和平的方式結束戰爭,甚至能夠佔領美國本土,也就沒有必要對美國進行全面戰略打擊。

暫且不管這種論點的對錯,首先得承認,戰略打擊開始後,就很難收手。

對共和國的決策者來說,戰略打擊無疑是一種解脫壓力與推卸責任的有效辦法。說得直接一點,做出決策的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小集體。而是最高統帥部,而這個戰時最高決策機構實際上是由元首府、全體代表大會、政治協商大會、國務院、總參謀部與各種民間機構組成的。即便在這咋,機構中,元首具有最高發言權,以及最後決策權,任何重大決策也不是一個人決定的。由此可見,戰略決策是集體決策 因此對美國實施全面戰略打擊也是集體決策,即便這個決策出了問題,也不會由某一個人來承擔責任。更重要的是,這種責任關係不可逆推。換句話說,如果因爲批准了戰略打擊而造成重大損失,需要承擔責任的不僅僅有裴承毅,還有整個決策機構,結果就是不由裴承毅來承擔責任。相反的,如果因爲沒有批准戰略打擊而造成了重大損失,由於是裴承毅單獨否決的,就得由他來承擔責任,而不是由整個決策機構來承擔責任。

這種情況。在任何國家都存在。

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前,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杜魯‘門’批准了向日本投擲原子彈的戰略決策。要知道,以事後的角度來看,美國在 犧年8月份用原子彈對付日本,幾乎是多此一舉。以當時的情況,即便美軍不登陸日本本土,即便停止戰略轟炸。只要繼續保持戰略封鎖,因爲嚴重的饑荒,日本也會在冬天到來的時候投降,不可能堅持到,鵬年,也就不會讓美國損失,田萬官兵。問題是。以當時的情況,作爲美國的最高決策者,在要不要使用原子彈的問題上,杜魯‘門’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用後人的評價來說,杜魯‘門’遠遠不是羅斯福那樣的戰略領袖,在政治場上最多算得上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小子。也就不可能具有羅斯福那樣的戰略眼光與戰略魄力,做出足以影響整個世界的重大戰略決策。爲了避免承擔責任,特別是爲陣萬美軍官兵的責任,杜魯‘門’別無選擇。只能用原子彈爲戰爭劃上句號。

當然,肯定有人認爲,裴承毅絕不是杜魯‘門’那樣的人,不應該犯同樣的錯誤。

實際也確實如此,裴承毅在這場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決策能力不但遠遠超過了四多年前的杜魯‘門’,也超過了當年的羅斯福。

問題是,不同的時代,總有不同的麻煩。

從某種意義上講,那些支持杜魯‘門’向日本投擲原子彈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最終目的都是要鞏固美國的霸權地位。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面臨的爛攤子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還要嚴重。當時。除了美國之外,整個西方世界都變成了廢墟,英法德意等傳統強國全都遭到戰火摧殘,就連情況最好的英國都不得不放棄日不落帝國的王冠。將世界霸權‘交’給曾經的殖民地。與之對應的,則是在蘇聯領導下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愈演愈烈,而且在東歐平原上,還有數百萬經歷了戰火磨練的裝甲部隊。可以說,美國耍想領導世界,首先就得頂住紅‘潮’。正是如此,纔有了幫助整個西方世界振興的“馬歇爾計劃”問題是,一個經濟計戈 對蓄勢待發的百萬紅軍沒有任何意義,更不可能擋住鋼鐵洪流。雖然以美國在戰後的國力,有能力在歐洲部署幾百萬大軍。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的歐洲軍團也就有幾百萬。但是這麼做的代價明顯太大小必然對美國的戰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會使美國喪失成爲全球老大的機會。相對而言,用兩顆原子彈造成的心,蝴響,讓紅軍老老實實的呆在鐵幕後面,纔是最理想的選擇。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就讓上千萬軍人退役,爲社會補充了大批勞動力,而這些人正是美國戰後復甦的關鍵力量。當時。美國留在歐洲大陸的地面部隊還不到力個師,而在對面的紅軍有沏個師。如果沒有在廣島與長崎炸響了兩顆原子彈,恐怕第三次世界大戰就不會拖到四多年之後了。

可以說,這也正是裴承毅再臨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軍隊在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展示大批先進武器裝備,與對美國進行戰略打擊的目的基本一致。

問題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中,並沒有出現原子彈這種劃時代的武器。

雖然早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就有人提出了第六代核武器,也就是所謂的“反物質炸彈”的基本概念。並且預測這種弈旬書曬細凹曰甩姍不一樣的體蛤武器不但具備毀具整人類的能力,壞具備毀滅整個地蜘圳訛力但是這種威力巨大的,能夠將一顆行星炸成碎片的炸彈並沒研製成功,至少沒有得到高度重視。除了反物質炸彈之外,還有很多新概念武器。比如氣象武器、地質武器、基因武器等等,可是這些武器都沒有能夠從本質上超越核武器,即除了毀滅之外,沒有其他效用。

受此影響,再多的先進武器也無法代替戰略轟炸。

爲了達到最大的震撼效果,讓共和國能夠在戰後毫無懸念的成爲世界霸主,並且爭取到使國家恢復元氣的時間,而不是在戰後迅速陷入下一場戰爭,不但需要對美國本土進行全面戰略打擊,還要雙管齊下,使用全部力量發起這場打擊,用最少的時間收到最爲顯著的打擊效果。

這就是共和國最高統帥部批准戰略打擊行動的根本原因。????當然,這只是個開始。

實戰早已證明,戰略打擊是瓦解敵人抵抗意志,消磨敵人士氣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削弱敵人戰爭潛力的最佳選擇。早在‘逼’近美國本土之前,共和國天軍就對美國本土的戰略目標、特別是部分關鍵目標進行了有限的戰略打擊。在這些行動中,最有名的、也是最重要的自然是針對引區的戰略轟炸。

這場轟炸,幾乎徹底瓦解了美國的戰略基礎。

衆所周知,共和國能夠迅速崛起,引領電力革命,關鍵就是掌握了常溫超導技術,而這一技術的來源是一塊神秘物質。根據未得到證實的消息,這塊神秘物質要麼屬於地球的史前文明,要麼屬於地外文明、也就是所謂的外星文明,絕對不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更重要的是。美國能夠跟上共和國的步伐,在電力革命中有所作爲,掌握了常溫超導技術,與其掌握的一些非人類文明的技術有很大的關係,而這些技術均來自一架墜落的飛碟,而這架已經嚴重損毀的飛碟就儲存在被稱爲日區的美軍基地裡面。

暫且不論到底是神秘物質更厲害一些,還是飛碟殘骸更好一些。

按照比較公允的說法,這次突然的轟炸行動,在很大的程度上終結了美國的超前科技研究工作,其中就包括至關重要的量子通信。

前面提到過,量子理論本身並不複雜。也沒有多少秘密可言。而量子理論在通信領域的應用早就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技術平靜只有一個,即如何獲取與保存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同態量子。

只有鼻決了這個問題,纔有辦法使量子理論變成現實。

根據戰後公開的一些數據,美國在相關領域的研究並不比共和國晚。投入也不比共和國少多少。獲取同態量子的辦法是建造超大型加速器,讓微粒子在接近光速的情況下發生碰撞,由此產生質變,獲得同態量子。難的是如何捕獲與維持這些同態量子。根據共和國公佈的相關資料,大約在曰年初,國家物理實驗中心的科學家就找到了解決辦法,並且通過三年多的努力,在下半年將其變爲現實,因此纔在猶2年研製出了量子通信設備與意識遙控系統。以兩國在該領域的科研來看,美國取得突破的時間不會晚於2餾年底,也就是說,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在勁 年底到年初。美國的科學家也就能夠製造出量子通信設備。正是如此,在凹年,共和國當局批准了針對引區的轟炸行動。並且讓天軍承擔相關任務。經過大半年準備,四年初,共和國天軍以力多架空天戰鬥機爲代價。炸燬了美國的引區,使美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突然中斷。雖然在報復‘性’打擊中,美國也炸燬了共和國國家物理實驗中心的二部分,並且導致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環形加速器停止運行一年多,但是共和國已經在相關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因此當環形加速器這勁,年底重新投入使用之後,共和國立即製造出了大批量子通信設備。

可想而知,如果沒有這次轟炸行動,戰局肯定會不一樣。

嚐到甜頭之後,共和國天軍對美國本土的戰略轟炸就沒有停止過,只不過在躬年之前,規模都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從田年開始,隨着空天戰鬥機大批量投入使用。加上在其他戰場上需要大批戰略轟炸機,特別是‘射’程超過!功十米的遠程巡航導彈在之前的戰鬥中消耗一空。共和國天軍對美國本土的戰略轟炸全部‘交’給了空天戰鬥機,轟炸規模也因此縮小了許多。

正是如此,更受關注的反而是西南太平洋、歐亞大陸與中東地區。

在廣袤的海洋戰場上,特別是針對美國本土的方向上,戰略打擊的重任落到了海軍身上。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因爲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佔據着絕對主導地位,所以天軍很難在對美戰略打擊上取代海軍。更重要的是,海軍在共和國最高統帥部的影響力非常大。不但超過了天軍,還超過了陸一舊很好理解,幕承毅爲了不讓袁晨皓獨攬大權,把華劍鋒航“來。就是要用林嘯雷培養起來的海軍力量平衡陸軍的影響力,讓共和國的戰略決策大權掌握在元首的手中,而不是受總參謀長控制。

事實上,即便不考慮這些因素。在對美戰略打擊中,海軍的地位仍然不可取代。

原因很簡單,沒有由海軍控制的海運力量,其他軍兵種的作戰行動都無法展開。

從經濟角度出發,海軍也是更加理想的選擇。

雖然在打擊軍事類戰略目標的時候,天軍的‘精’確轟炸要比海軍的全面炮擊更有效,但是在對付城鎮、軍事基地、工業區、‘交’通樞紐等大區矯目標的時候,海軍的作戰效率卻遠遠超過了天軍。比如同樣打擊刀刀千米外的百萬人口級大城市,海軍消耗的炮彈總價值僅有天軍消耗 的炸彈總價值的十分之一,再算上戰艦與轟炸機的耗費比等等,海軍的作戰效率相當於天軍的二十倍。如果奪得了制海權與制空權,艦隊安全有所保證,用效費比更高的火力艦取代戰艦,作戰效率還能提高好幾倍。

可以說,這也是共和國高層支持讓海軍承擔主要打擊任務的根本原因。

不管怎麼說,爲了打贏這場戰爭。共和國已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勝利已經近在咫尺的情況下,不管是共和國的領導人,還是普通公民,都在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有沒有必要爲最後的勝利付出更大的代價,或者說能否以最小的代價取勝。

這種觀點,在很多地方都得到了體現,比如在猶太人問題上向歐洲

步。????更重要的是,共和國在戰略打擊方面的經驗並不豐富。

雖然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40多年間,共和國是世界上幾個主要大國中參與與發動戰爭最多的一個,平均每舊年打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每五年參加一次地區衝突,在相當於四代人的時間裡,總共有上百萬將士血灑疆場,但是與大國、強國‘交’戰的只有兩次,即日本戰爭與印度戰爭。非常可惜的是。這兩次大規模地區戰爭都沒有太大的借鑑價值。日本太即便戰略打擊非常成功,也很難複製到美國身上。印度戰爭以地面作戰爲主,戰略打擊佔的比例並不大,而且不是擊敗印度的主要因素。受此影響,大戰期間,共和國纔會在取得了海上優勢的情況下,沒有用封鎖來瓦解澳大利亞與新西蘭,而是通過持續一年多的戰略轟炸把澳大利亞送回了石器時代。通過針對澳大利亞的戰略轟炸,共和國海軍與天軍積累了大量經驗,比如轟炸機的出動率,比如物資的調運與準備工作等等。問題是,澳大利亞實際上也是一個沒有太大代表‘性’的國家,主要轟炸區域的面積還不到勁萬平方千米,僅相當於半個歐洲。或者美國本土的四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亞的防空力量非常薄弱,無法與美國本土相提並論。當然,從共和國本土出發,將物資運往西南太平洋與運往北大西洋的難度也截然不同。

沒有足夠的經驗,共和國軍隊就得在實戰中積累經驗。

也就是說,戰略打擊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訂下了基本戰略,到底該怎麼打,還得由實戰結果決定。

正是如此,共和國最高統帥部才讓海軍與天軍一同上陣。

到這一步,即便裴承毅認爲沒有 必要,也無法阻止戰略打擊,更不可能冒着與國內利益集團反目的危險來變更戰略計劃。要知道,戰略打擊在毀滅美國的同時,也保住了成千上萬名共和國公民的飯碗。拿軍火集團來說,就算早在礎猝初。共和國當局就做出了戰略轉產的決定。即降低對軍火工業的扶持,將國家生產力轉移到與戰後重建有關的產業,比如將坦克戰車的產量降低兩成。將工程車輛與民用車輛的產量提高五成。但是在戰爭沒有結束的情況下,軍火產業的生產能力仍然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更要命的是。美國的潰退速度超過了預料,很多重要戰場上的戰鬥都沒有想像中的‘激’烈,所以共和國囤積的軍事物資要比想像的還要多,如果不能想辦法消耗掉多餘的軍事物資,就會有成千上萬的工人失業。

即便是非軍火產業,也對戰爭有很大的渴望。拿生產工程器械的工廠來璃,如果沒有大規模的破壞,哪會有全面徹底的重建,而沒有大規模的重建,也就沒有必要生產足夠多的工程設備,那麼在戰時擴大的產能將在戰後迅速過剩。

這些,都是推動戰略打擊的動力。

當然,這也是人類自我毀滅的根本動力!

新書《‘亂’世英雄》已上傳,書號口理歷,請兄弟們多多支持。

《國策》將在。月底完本,保證日更刃。,請兄弟們諒解。

替《‘亂’世英雄》預求口月月票!

第119章 黎明前的殺機第44章 第一槍第106章 嚴冬來臨第55章 後知後覺第96章 斷臂自救第32章 箭在弦上序十八神秘物質第89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130章 搶先攻擊第68章 量才爲用第28章 親自動手第59章 特別行動第25章 差距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34章 團隊序十三雄鷹展翅第54章 被動選擇第32章 地面主戰平臺第29章 目的第12章 搭臺唱戲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39章 地面戰鬥第80章 戰爭計劃第110章 殺機第91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44章 第一槍第33章 揮灑自如第128章 無價的經驗第6章 試驗部隊第56章 由海向陸第37章 風起雲涌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97章 虛張聲勢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81章 早死晚死第169章 新德里的災難第21章 戰爭到來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33章 劇變第55章 後知後覺第22章 用心險惡第55章 點悟第26章 航母出擊第12章 地面戰鬥第143章 五加九會議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146章 王牌對王牌第32章 提前開始第47章 準氣象武器第100章 僵局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77章 戰略預備隊第38章 快節奏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13章 第一單生意第36章 雷霆一擊第1章 鬼話連篇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146章 王牌對王牌第38章 孤注一擲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109章 留任第43章 合理使用第27章 戰爭決心第100章 老謀深算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8章 疑雲重重第57章 坦克大戰第18章 挖牆腳第24章 推銷戰爭第124章 和平契機第12章 鎖定目標第49章 保留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59章 星戰計劃第77章 三方角逐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83章 無法指望第31章 島內風波第75章 地面戰鬥第10章 第一軍第80章 死亡之路第34章 裡應外合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46章 隔岸觀火第18章 獨醒第57章 衝突到戰爭第11章 相互試探第71章 冬天的氣息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14章 苗頭第30章 兩手都硬第24章 推銷戰爭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6章 顛倒是非第84章 內訌第46章 好印象第9章 熱點時局第56章 連唬帶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