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何去何從

bookmark

數十萬日本“平民”涌入港口,阻止美國戰艦進港停靠。雖然日本自衛隊在軍港外設置了隔離帶,出動上千名官兵維持秩序,但是抗議示威還是演變爲暴力衝突,突破隔離帶的日本“平民”涌向專供美國航母停靠的碼頭,砸毀碼頭設施、向“華盛頓”號投擲石塊與臭雞蛋。

在維持秩序的自衛隊趕到前,航母上的美軍官兵使用水槍水炮驅逐碼頭上的人羣。

隨着第一個“平民”被水龍衝入海中,局勢迅速失去控制。憤怒的人羣“奪走”自衛隊軍人的槍械,向美國戰艦開火。一羣極右翼份子“包圍”了港口司令部,派人佔領了用來拖帶大型艦船的汽艇。

爲了防止事態擴大,“華盛頓”號放棄了停靠計劃。

衝突並未結束,9點45,一艘由極右翼份子駕駛的汽艇衝向“華盛頓”號航母。

“華盛頓”號的艦長立即想到了本世紀初發生在亞丁港的恐怖襲擊事件。如果那艘汽艇上裝有成噸的炸藥,“華盛頓”號將步“科爾”號驅逐艦的後塵,戰艦上的5000多名官兵受到了巨大威脅。

戰鬥警報拉響,“華盛頓”號進入臨戰狀態。

隨艦行動的陸戰隊官兵迅速佔據有利位置,將槍口對準了衝來的汽艇。

用於防衛的20毫米與30毫米機關炮立即啓動,瞄準了發動“自殺式”襲擊的“敵艇”。

雙方劍拔弩張,戰鬥一觸即發。

距離“華盛頓”號還有大約300時。汽艇突然轉向。隨即打出了“美國佬滾出日本”地標語。頭上纏着飄帶地極右翼份子爬上汽艇地桅杆。舉起高音喇叭、用骯髒地詞彙“問候”不遠處地美國戰艦。

虛驚一場。“華盛頓”號上地官兵鬆了口氣。

10點不到。日本臨時看守政府防衛官員給第七艦隊司令部與“華盛頓”號航母戰鬥羣發去電報。表示日本處於“非常時期”。不適合美軍艦隊進駐。希望以“華盛頓”號爲首地美軍戰艦能夠撤出橫須賀軍港。離開日本領海。

10點30分。鹿野平二以“通報”地方式發佈了類似地聲明。

美軍會撤退嗎?不撤退也沒別地辦法。

1045分。“華盛頓”號航母駛離橫須賀軍港。戰鬥羣內地其餘5艘美軍戰艦在11點之前全部撤離。

東京時間11點20分,也就是美國夏威夷時間4日15點20分,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對外宣佈,美軍艦隊將撤出日本領海,不干預日本內政。1分鐘後,美國東部時421點30,白宮新聞發言人對外宣佈,美國不會干預日本內政,也不會從日本全部撤軍,希望日本臨時看守政府能夠儘快平息動亂。

兩條不溫不火的聲明,讓全世界都覺得美國不但吃了虧,還很“講理”。

橫須賀軍港的戲剛剛唱完,一直跟美國“作對”的半島電視臺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美國在85日派遣“華盛頓”號航母戰鬥羣進入日本的目的。

日本大選已經結束,計票工作正在進行,美國想借此表達立場,干預日本內政!

與以往的大選不一樣,此次大選是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進行的,計票工作也沒有受到外界監督,幾個臨時成立的監督委員會形同虛設。掌握大權的右翼政黨聯盟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誰都知道結果會如何。

美國在此時派艦隊進入日本,既在“恐嚇”日本,又在“拉攏”日本。

效果到底如何?半島電視臺邀請的評論員做了精闢分析。強大的“華盛頓”號航母戰鬥羣會讓日本人想起19世紀敲開日本國門的“佩裡艦隊”,向日本展示美國的軍事實力,讓日本人羨慕不已。21世紀的日本不是19世紀的日本,被民族主義情緒控制的日本民衆也不是幕府晚期的日本民衆。“華盛頓”號航母戰鬥羣的“橫須賀之行”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對即將上臺的右翼政黨聯盟造成一定影響,制訂外交政策時考慮美國的影響,不至於立即與美國決裂。如果不能妥善處理“‘華盛頓’號事件”,右翼政黨聯盟將面臨分裂的危險,即將入住首相府的鹿野平二迎來了第一個挑戰。

出人意料的,其他主要電視臺都沒有重點報道發生在橫須賀的事情。

連續幾天,西方主流媒體都在報道日本的大選。在肯定了通過民主選舉產生合法政府、恢復政治秩序的同時,西方媒體一致抨擊日本大選的“非公開性”與“非公正性”,要求日本臨時看守政府儘快公佈選舉過程、監督過程與計票過程,保證大選在公開、公正的環境下進行。

“媒體呼聲”沒有收到多少效果。

駐日外國記者連離開下榻的賓館都非常困難,誰能去

I場採訪呢?

短短2,不顧日方勸告、執意離開下榻賓館而“失蹤”的外國記者達到了11人!

面對一意孤行的日本臨時看守政府,西方媒體紛紛提出了“日本還是民主國家嗎?”的疑問。

與西方媒體相反,共和國新聞媒體重點報道的新聞中與日本有關的就是“撤僑行動”。

到84日23點59,共和國出動民航班機、運輸機等各類大型飛機2314架次,從日本接467239名華人。最後一批大約23000華人與使領館工作人員將在5分三批搭乘民航班機回國。

至此,共和國在10天內從日本撤出了近50華人。

爲了安頓回國人員,共和國國務院針對不同的人羣出臺了不同的政策。

流日學生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南開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全國100多所重點院校接納,或者通過報考方式自願選擇理想的學校,完成學業。

旅日遊客得到共和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給予的5元到10萬元的補償。

歸國僑民分爲兩種。

自願留下的,全部給予共和國國籍,以安置地點給予戶籍。

安置方法以家庭爲單位。有自行安置能力的,中央政府與安置地省級地方政府給予每個家庭25萬元到50萬:|供就業援助、爲其未成年子女提供就讀援助。無自行安置能力的,中央政府與祖籍所在地省級政府給予每個家庭50萬元到所在地政府爲其提供就業援助、爲其未成年子女提供就讀援助。

願意前往第三國的,共和國爲其提供護照,給予25萬元到50元的轉移安置費。

除了一般平民外,共和國國務院還對一些特殊人員,比如知名社會人士、學者、科學家、文化人士等做出了特別安排。

按照國務院公佈的安置人員名錄,除去留學生,總共需要安置的人員達32萬餘人。

後來,中央政府與各地方政府提交的年度計劃外預算中,僅安置回國人員的費用就高達1200億元。算上民間慈善捐款,總投入超過了1800億元。

85日,隨着最後一批人員離開日本,“撤僑行動”正式宣告結束。

宣佈該消息的時候,共和國外長黃國巍公佈了三份名錄與清單:一是死於日本國內暴動的華人名錄,總計2764;二是在日本國內暴動中失蹤的華人名錄,總計24577人;三是華人財產損失清單,總價值達23587億美元。

當天晚點時候,共和國外交部宣佈召回駐日外交使節,與日本斷絕外交關係。

數日後,紀佑國在通過電視講話發佈《告全體同胞書》的時候提到,日本必須嚴厲懲戒殺害華人的兇手,爲無辜死難的華人與其遭受的人生傷害、財產損失負責,對失蹤華人的去向做出明確交代。共和國不會允許殺害華人的兇手逍遙法外,更不會允許日本政府縱容與窩藏兇犯。

在紀佑國發表聲明前,已經有人料到共和國會有所“表示”。

只是,在85日的時候,幾乎所有中國人都在關注兩件事情:一是紀佑國能否兌現81日許下的“承諾”,二是政府如何拯救即將崩潰的金融市場。

日本發生國內暴亂後,進入中國的美國財團首先撤退,隨後西方國家財團陸續割肉離場,到最後日本財團也黯然離去。短短六個交易日內,滬深兩市從巔峰跌入谷底,兩市股指暴跌超過65%,1800多支股票中,近一半成爲“垃圾股”。

衆所周知,在暴跌行情中,誰跑得最快,誰就賺得最多。

除了在頂點拋出股票的國內資本家、國營企業與國內投資機構外,美國財團再次跑贏了對手,日本財團再次落到了最後。可是絕大部分盲目跟進的國內中小個人投資者並沒有跟隨國家的步伐前進,暴跌的股市對民衆的信心與士氣產生了毀滅性的打擊。

所謂“富不雙至,禍不單行”。

股市暴跌的同時,“土地政策調整”的影響下,國內樓市由升轉跌。短短4天內、北京、上=|等大城市房價暴跌15%。在下跌趨勢沒有得到改變的情況下,絕大部分中小房地產開發商面臨破產危險。

中國的經濟怎麼了?

中國該何去何從?

帶着疑問,14億國人的目光全都落到了中央政府身上!

繼續求月票,下次800就爆發了,兄弟們,上啊!

第17章 正名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63章 得意忘形第170章 外交交鋒第122章 命運的最後裁決第41章 一鍋端第122章 特種炸彈第29章 野心家第83章 民族主義浪潮第68章 動員第138章 最後的難題第81章 全面撤退第18章 女豪傑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42章 人盡其能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109章 打招呼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17章 統一意見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65章 軍備競賽第39章 主權宣言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99章 火急火燎第112章 由守轉攻第20章 唱高調第12章 新人新氣象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170章 外交交鋒第41章 龍牆第39章 善後工作序七死亡遊戲第47章 準氣象武器第67章 同盟體系第45章 風雨飄搖第74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14章 與時間賽跑第120章 槍決生死第64章 穩重見長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40章 戰果最大化第74章 情報網絡第11章 全面打擊第27章 高端競爭第22章 元老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7章 倒行逆施第77章 戰略預備隊第38章 快節奏第29章 法定程序第29章 心態第6章 波瀾不驚第29章 斬首行動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21章 思想工作第37章 變策第157章 東家出面第44章 最後手段第4章 有與沒有第76章 有限反擊第49章 精小強悍第2章 新老組合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51章 積極備戰第38章 孤注一擲第94章 死亡競賽第20章 血性第38章 快節奏第99章 兩難第20章 唱高調第18章 漁翁之利第130章 登陸美國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鐘第77章 急轉直下第45章 風雨飄搖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32章 超級間諜第41章 應對措施第3章 秘密同盟第35章 一鼓作氣第60章 造勢第23章 找準目標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82章 新境第53章 高起點第9章 頭號盟友第94章 變色龍的國家第58章 空中走廊第170章 外交交鋒第161章 狼煙四起第140章 千秋功業第9章 以退爲進第1章 聯合國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