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權力交接

bookmark

佑國在全體代表大會上提出四項法案,元首是否留念了。

即便是普通民衆都能想到,如果紀佑國謀求連任,就會首先讓龐興龍提交20177年度中央財政預算,然後選舉新一屆國家領導人,坐穩位置後,再提出對共和國具有歷史意義的四項法案。這樣,不但能夠保證四項法案在全體代表大會上順利通過,還不會對紀佑國謀求連任造成負面影響。

在第三階段議程開始前,龐興龍提交了數部行政法規。

這些法規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土地流轉與政府徵收條例》。當時,很多人都認爲應該由紀佑國來推行這部行政法規,而不是由龐興龍來做。因爲這部法規將明確規定政府徵收土地時的權利與責任,以及土地在自由流轉中必須遵守的規定。相對而言,這更像一部法律,而不是一部行政法規。

《土地流轉與政府徵收條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機。

20166年1份,龐興龍就以“國務院令”的方式下達了“土地徵收與流轉試行辦法”,要求各地方政府更加合理的利用土地,而不是通過拍賣的形式向開發商轉讓土地,從而抑制土地價格上漲、打壓房價。

這套辦法並沒有得到具體有效的實施,幾乎所有地方政府都不支持。

隨後,金融危機爆發,共和國的房地產市場價格由歷史頂點一路下滑,國內數十家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相繼宣告破產倒閉。在紀佑國地親自幹預下,上海、廣州、南京、杭州、重慶、成都與西安等幾座省會城市首先實施新地土地拍賣方法,即開發商在競標的同時,必須給出房屋的套內面積銷售價格,只能在完成所有建設工作之後才能上市交易,不得以“期房”的方式銷售樓盤。

這一政策,讓樓價直接“跳水”。

也正是如此,纔有了+彥博等人進軍房地產市場的事情。

共和國在這個時候拼出全力打壓樓市。目地只有一個:解放居民消費能力、拉動國內消費市場。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非常有遠見地決定。

隨着金融危機爆發。以美國爲首地西方國家地消費市場急劇萎縮。共和國不可能完全依靠出口來刺激國內經濟增長。

其實。自從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共和國就將經濟發展地重點放在了國內市場上。

要想發展國內市場。首先就得讓老百姓有錢用、敢用錢。

前幾年。紀佑國推出地全民醫療保障計劃、全民社會福利保障計劃、12年義務教育、資助貧困大學生等等改革措施。都是在讓老百姓“敢花錢”。改變百姓地消費觀念。讓更多地百姓將存在銀行裡地“養老錢”、“看病錢”與“上學錢”拿出來消費。

只是,這些政策仍然不夠徹底。

過高的房價嚴重抑制了百姓的其他消費能力。

如果一套房子需要一個家庭花費20年的收入,誰還有錢在衣着、飲食、旅遊等等方面隨心所欲的進行消費?

讓房地產價格迴歸到一個合理的位置,是刺激國內消費地重頭戲。

解決房地產價格過高的問題,除了充分引用市場機制之外,降低一級資源價格、也就是土地資源地價格,成爲了關鍵中的關鍵。

要想降低土地價格,就得向地方政府“施壓”。

《政府行爲規範法》與《行政開支審覈法》對政府徵收、拍賣土地地行爲做了約束,使地方政府不能像以往那樣隨心所欲的以賣地來維持高房價,維持高收入。《土地流轉與政府徵收條例》對這兩部法律做了有效補充,明確規定了政府在徵收與拍賣土地中地責任與權力。

只是,共和國的土地政策改革比政府改革更加艱難,牽扯到的問題更多。

在審議過程中,很多代表提出應該儘快推行《物權法》,通過《物權法》解決地方政府在無法通過拍賣土地獲得財政收入的情況下獲得一個穩定的財政來源,也爲地方政府實施長遠發展規劃奠定基礎。

相關討論一直持續到3月日,最終才表決通過了《土地流轉與政府徵收條例》。

是否需要立即推行《物權法》,紀佑國將這個問題留給了下一屆政府。

3月5日,紀佑國正式向全體代表大會提出辭去國家元首職務,以代表身份與龐興龍等代表共同推舉趙潤東同志出任國家元首。

當日,全體代表大會首先對紀佑國辭去國家元首職務進行表決。

最終,以一致通過的結果同意了紀佑國的“辭職提議”。

3月6日,全體代表大會開始審議“趙潤東同志出任國家元首”的提

按照規定,只要有50代表聯合推舉,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國家元首的“競爭”。

因爲沒有第二名候選人,所以全體代表大會對“是否支持趙潤東同志出任國家元首”進行了投票表決。最終,在一致通過的情況下,趙潤東成功當選共和國第七任國家元首。

當天,紀佑國正式宣佈離任。隨後,趙潤東宣誓就職。

因爲紀佑國也是代表,所以仍然參加了後面的會議。

3月7日,趙潤東向全體代表大會提交國務院主要領導人名單,除了龐興龍仍然出任國務院總理之外,包括3副總理、27名正部級官員、84副部級官員在內的11主要幹部中,只有211人留任,其餘93人爲新提拔官員。

經過領導人名單。

3月日上午,龐興龍等國務院領導人在全體代表面前宣誓就職。

到此,歷經26天、比預定時間延長11天的全體代表大會正式宣告結束,除了常務委員代表之外,其餘代表將在考察國務院改革工作成就、參觀首都各主要景點之後陸續離京。

也在這一天,美國紐約地方法院完成了對花旗銀行申請破產保護的法律準備工作。

雖然按照美國的相關法律,花旗銀行在申請破產保護之後,不會立即宣佈倒閉,除了繼續營業之外,將在法院與政府的監督下完成破產重組,但是當紐約地方法院宣佈花旗銀行正式接受法院保護之後,美國金融市場仍然產生了巨大震動。

當天,紐約三大股指再次跌停。

下午,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長與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聯合發表聲明,將在原花旗銀行的基礎上,剔除“有毒資產”,以政府援助、聯邦儲備銀行擔保貸款的方式,以花旗銀行的優良資產重組“新花旗銀行”。

這一消息早在投資者的預料之中,因爲當年通用汽車破產後也是這麼做的。

此時,絕大部分投資者並不關心破產重組後的花旗銀行能否“脫胎換骨”,而是非常關心與花旗銀行遭遇同樣問題的摩根大通銀行與美國銀行是否會相繼宣告破產,聯邦政府與聯邦儲備銀行會不會向這兩家銀行伸出援助之手。

兩家銀行的主要問題都是“不良資產”。

摩根通銀行爲波音公司提供了500多億美元貸款,爲洛馬公司、諾思羅普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等軍火巨頭總共提供了180億美元貸款。這些貸款幾乎都是“不良資產”,能夠收回來的希望極爲渺茫。

美國銀行的“不良資產”主要集中在投放給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得克薩斯石油集團、美國電力公司等能源企業的貸款上。如果這些企業的業績無法得到改善,所有貸款都將成爲拖垮美國銀行的累贅。

按照國際金融界的估計,美國聯邦政府與聯邦儲備銀行要想拯救這兩家銀行,必須投入上萬億美元的資金。當然,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按照半島電視臺的說法,美國總統只需要發動一場戰爭,就能讓摩根大通銀行與美國銀行起死回生。

這場“戰爭”,就是攻打伊朗的戰爭。

只要戰爭爆發,美慾火巨頭就能從政府手裡拿到鉅額軍備採購費用,輕而易舉的償還銀行貸款,使美國銀行走出困境。只要大炮一響,國際油價將飛速飆升,美國能源巨頭就能獲得鉅額利潤,償還摩根大通銀行的貸款自然是小問題。換句話說,美國總統發動戰爭,將變相爲銀行提供支援。

受此影響,紐約交易所的3月份石油期貨價格從2月13日的每桶112美元漲到了2月28日的每桶1美元。進入月份,到3月1c日,月份交付的石油期貨價格達到了每桶163美元,且保持了繼續上漲的勢頭。

走到這一步,弗雷德裡克也算得上是“騎虎難下”了。

按照外界預測,美國在底、5月初發動戰爭的可能性超過了80%。如果到時候戰爭沒有打響,很多趁機炒作石油的美國投資者、特別是美國能源利益集團與那些想趁此賺一筆的各大財團將成爲最大的輸家。

在此情況下,打不打伊朗,根本不由弗雷德裡克決定。

按照半島電視臺公佈的數據,只要戰爭開打,美國能源利益集團與各大財團將在石油期貨上賺到至少3萬億美元的利潤。

現在,剩下的只是引爆戰爭的那顆“火星”了。(未完待續,)

第11章 大國的面子工程第68章 搶先攻擊第2章 大換裝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68章 奇蹟第22章 空中爭雄第94章 死亡競賽第59章 左右開弓第37章 專多能第7章 動員機制第28章 高層接觸第72章 金融戰第49章 場鬧劇第172章 追求幸福的權利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74章 軍控協議第41章 不變應萬變第62章 溝通第80章 再次遭遇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16章 捧殺第64章 繼續前進第72章 歸宿第8章 緊急歸隊第38章 定位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38章 孤注一擲第56章 快準狠第33章 各懷鬼胎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53章 不宣而戰第8章 隨敗猶榮第29章 野心家第5章 時事造英雄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26章 定性分析第51章 待價而沽第41章 應對措施第24章 推銷戰爭第47章 範本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58章 地面戰爭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70章 王牌登場第30章 兩手都硬第77章 遷都第142章 直接彙報第134章 趕盡殺絕第48章 緊鑼密鼓第6章 一路走好第66章 有利有弊第93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36章 先進理念第80章 第一次第45章 鬥氣第52章 傳話筒第124章 和平契機第22章 力挽狂瀾第53章 碧空逞雄第104章 三航母戰鬥羣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18章 漁翁之利第95章 搶先攻擊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53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90章 未來第33章 亮底牌第4章 重要證物第46章 備用計劃第52章 傳話筒第15章 突變第46章 惡戰的徵兆第30章 戰略要地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15章 論爭第66章 多種可能第19章 爽快的海軍司令第5章 軍火貿易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139章 致命打擊序十八神秘物質第138章 最後的難題第81章 變局第91章 來勢洶洶第14章 收復失地第95章 死局第52章 死灰復燃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51章 堅守第56章 盛極而衰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101章 中國意第36章 天助我也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41章 結構性調整第115章 定居點第21章 搶佔制高點第101章 雷厲風行第13章 政治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