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實力

bookmark

京亂成一團的時候,王元慶正在總參謀部視察工作。

2023年年底,紀佑國率先推行、趙潤東全力推進的軍事改革順利完成,共和國國防力量伐筋易髓、軍隊面貌煥然一新。

軍事改革的核心內容不是武器裝備更新換代,而是軍隊編制與指揮體制。

任何一支軍隊,武器裝備是“外表”、軍隊編制是“內在”、指揮體制是“靈魂”,三者的難易程度由低到高。實施軍事改革的過程中,共和國採取了“三管齊下、輕重有別”的方針。陸續更換武器裝備、建立聯合指揮系統的時候,重點調整軍隊編制。依照新的編制採購武器裝備、完善指揮系統,在新式武器準備與全新指揮系統的作用下,軍隊編制逐步走向完備與完善。

這其中,軍隊編制既是銜接點,又是上下兩端的交匯點。

老撾戰爭與越南戰爭驗證了快速反應部隊的戰鬥力,證明了聯合指揮系統的潛能。

從2019年底開始,軍事改革將重點轉向上下兩端。受到地區性大規模戰爭的影響,共和國加快了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速度,國防預算與裝備採購費用連續數年創下新高。

經受了戰火考驗的聯合指揮系統從總參謀部向下推廣,陸海空三軍“獨立成軍”的格局被打破,在幾個戰略方向建立前線聯合指揮部。

視察工作之前,王元慶就知道軍事改革遇到了很多麻煩。

雖然彭茂邦在2022年退役,由項鋌輝擔任總參謀長,但是在隨後1年多,彭茂邦跑遍了共和國幾大軍區與兵種司令部,親自給軍區司令與兵種司令做“思想工作”。這麼做,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趙潤東身體不大好,項鋌輝威望不夠高,除了隱退地紀佑國之外,只有彭茂邦有能力繼續推進軍事改革。在彭茂邦看來,軍事改革是共和國體制改革地第一步,是紀佑國離任時沒能完成的夙願。就算已經退役,以彭茂邦在軍隊中的威望,沒有哪個軍區司令與兵種司令敢不聽他的“使喚”。放下總參謀部的工作,彭茂邦纔有更多的時間到處“視察”,也纔有更多的精力推進軍事改革。

能在2023年年底完成軍事改革。彭茂邦居功至偉。

王元慶不是軍人出身。對打仗並不在行。

視察工作時。王元慶問一些參謀軍官詢問了生活與工作情況。提出改善工作條件、提高官兵生活保障、解決官兵後顧之憂等“建設性”意見與建議。在指揮體系、裝備情況等方面。王元慶只詢問了情況。沒有提出意見。

如同在軍情局視察工作一樣。王元慶到士兵食堂吃了午飯。

這裡體現出了軍人與情報人員地差別。項鋌輝沒爲王元慶安排午宴。只是讓軍官食堂多準備幾樣炒菜。結果王元慶去了士兵食堂。

吃過午飯後。“正事”纔開始。

“我們從裝備更新換代開始吧。”項鋌輝既是總參謀長、又是陸軍總司令,由他介紹陸軍的情況,“按照20199年制訂的裝備更新換代計劃,到今年九月,已有四個裝甲坦克軍、六個機械化步兵軍、六個步兵軍與三個空降軍,總計十九個軍的十四個裝甲旅、十六個裝甲突擊旅、十八個機械化步兵旅、五個空中突擊旅與四個空降旅,大約百分之六十五地陸軍作戰部隊完成了裝備更新換代工作。按照今年年初制訂的計劃,到明年年底,陸軍所有作戰部隊均將完成裝備更新換代工作。”

“訓練工作進行得怎麼樣了?”王元慶不是不懂軍事,只是不想班門弄斧。

“訓練提前進行,我們在新疆、青海、黑龍江、重慶、江蘇、福建與海南設有培訓與實戰訓練基地,換裝部隊提前半年進入,保證在獲得新裝備之後立即形成作戰能力。換裝之後,各部隊還要進行爲期三個月地強化實戰訓練。”

王元慶點了點頭,說道:“陸軍換裝的核心工作是什麼?”

項鋌輝遲了一下,大概沒有明白王元慶的意思。

“就我所知,陸軍換裝的關鍵問題是後勤保障,特別是大量新式武器裝備的後勤保障與維護能力。”王元慶淡淡一笑,說道,“參謀長,能詳細介紹一下嗎?”

項鋌輝立即反應了過來,馬上讓文秘參謀調出了一份資料。

走到大屏幕前,項鋌輝看了眼顯示在屏幕上的圖片資料,說道:“這是我們在20177年立項,直到去年年初才研製成功地‘車載式可控聚變電力供應站’。整套設備的重量爲一百零五噸,分成‘電力供應系統’、‘轉換變壓系統’與‘電能分配系統’三部分,部署在三輛載重卡車上,進行戰役與戰略機動時可用三架戰術運輸機或者一架戰略運輸機空運。該系統可以在半個小時內爲一個裝甲營、或者一個炮兵營、或者兩個步

所有電動裝備提供全部電能,或者持續爲一個旅級規突擊部隊提供電力供應。”

“安全性能如何?”王元慶對“車載式可控聚變電力供應站”非常感興趣。

“聚變反應不存在輻射污染,系統採用了四餘度控制系統,設置了緊急關閉系統與自毀系統。”項鋌輝稍微遲疑了一下,說道,“去年我們用3號樣機做了實戰測試,保護系統核心部分地裝甲足以抵抗大口徑機槍子彈與炮彈彈片。如果裝甲被擊穿,系統將在十毫秒內停止運行,自毀爆炸殺傷範圍不到五十米。現在已經研製出了有線遙控式操作系統,操作人員可在五十米外完成所有工作。”

王元慶微微點了點頭,示意項鋌輝繼續介紹。

“車載式可控聚變電力供應站”是陸軍裝備更新換代的基礎條件,是陸軍全面裝備電動武器地前提條件。爲了研製這套系統,陸軍在20117年到2023年間總共投入億元(以平均匯率計算,約合12C元)。研製成功後,陸軍首先提出三步走地推廣計劃,即首先裝備軍級作戰單位,然後在旅級單位推廣,最後在營級作戰單位普及。2023年初,陸軍調整了推廣計劃,提出直接裝備旅級作戰單位,不在營級作戰單位普及。原因有兩個,一是系統的採購單價高達24、批量生產的價格也不會低於18,二是系統的供電能力超過了營級作戰單位的用電需求、向營級作戰單位普及將大大浪費資源。

當然,這不是陸軍的終極目標。

“車載式可控聚變電力供應站”只解決了電力供應的有無問題,沒有解決傳輸問題。

陸軍正在開發“微波定向電力傳輸技術”,如果取得突破,就能擺脫電線對電力傳輸地限制,作戰部隊能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執行作戰任務。陸軍還在開發“無人飛機電力中轉系統”,與清華大學某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開發“衛星電力中轉系統”,如果這兩套系統能夠開發出來,陸軍將真正邁入“電動時代”。

項鋌輝介紹了陸軍的情況後,英常徽開始介紹海軍的情況。

爲了給陸軍“讓路”,海軍完成3艘大型航母地建造工作之後,放慢了第三級航母的設計與建造進度,着力增強護航戰艦與輔助艦艇地戰鬥力。除了3~標準排水量超過75000~:的大型航母之外,20177年之後建造了8具備攔截彈道導彈能力的防空巡洋艦、12具備攔截彈道導彈能力的多用途驅逐艦、12~反潛護衛艦(全電動),組建了包括“共和國”號在內的航母戰鬥羣。

讓王元慶感興趣的是海軍地潛艇,因爲王元慶對第四次印巴戰爭與東海戰爭中潛艇的表現記憶猶新。

完成6~級攻擊核潛艇(配備可控聚變反應堆)地建設工作後,海軍放棄了“全核潛艇”,重點建造“核電潛艇”。

所謂的“核電潛艇”,就是在潛艇上配備一臺類似於“車載式可控聚變供電站”地小型聚變反應堆,與數百噸複合蓄電池。

因爲小型聚變反應堆的功率偏小,不足以使潛艇達到最大潛航速度,所以只爲複合蓄電池供電,不用來驅動超導電動機。簡單地說,“核電潛艇”就是在“劍魚”號這類“全電動潛艇”上增添了一臺小型聚變反應堆,使其成爲“超級AIP潛艇”。

到王元慶來視察工作的時候,海軍已經建造了3級總共24“核電潛艇”,另外還有8正在建造。

英常徽沒有着重介紹海航的情況,反正介紹空軍情況的時候會提到海航。

因爲嚴宇擎沒來,所以由裴承毅介紹空軍的情況。

相對而言,空軍的裝備更新就沒有那麼引人矚目了。J-14取代了J11系列(包括J-113)重型戰鬥機、成爲主力制空戰鬥機,J-15取代了J-0系列輕型戰鬥機、成爲主力多用途戰鬥機,H--9取代了H-66系列轟炸機、成爲主要戰略打擊力量。

空軍最大的變化出現在輔助力量上。

KJ22取代了KJ2000,KZ19彌補了預警機的不足。運輸機方面,Y-14戰術運機大批量服役,Y-15大型運輸機也在2022年投產,除了少量“伊爾-76”之外,空軍基本上淘汰了俄製運輸機。

因爲裴承毅對空軍不太瞭解,所以介紹不是很詳細。

王元慶沒有留下來吃晚飯,晚上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處理。

封推期間,半小時一更,閃爍更兄弟們一起瘋狂,讓大家爽個夠!

啥票啥支持都來點

第139章 致命打擊第134章 短促的戰役第83章 中東攻略第142章 地面決戰第111章 新風向第3章 血淚史第124章 將帥之別第188章 摧枯拉朽第34章 超級航母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40章 空天戰機第12章 平衡外交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85章 決戰跡象第21章 思想工作第34章 偷襲得手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146章 王牌對王牌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5章 軍情局長第85章 戰略封鎖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5章 不安因素第117章 南方決戰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7章 借勢第38章 大禍臨頭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65章 一舉兩得第123章 覆滅第102章 宏偉藍第18章 民間力量第6章 試驗部隊第30章 棋子第8章 聯合經營第75章 地面戰鬥第86章 奔赴戰場第65章 軍備競賽第114章 突然襲擊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3章 日印結盟第115章 面對誘惑第56章 前方第45章 風雨飄搖第80章 再次遭遇第5章 線索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30章 有限衝突第27章 新總統第16章 救人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33章 雄辯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29章 野外求生第135章 超遠程奔襲第18章 奪權第10章 生存法則第30章 戰略要地第39章 潛藏的目的第14章 婆羅門貴族第1章 無核新時代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18章 雙門事件序十八神秘物質第8章 複雜化第1章 聯合國風雲第80章 死亡之路第42章 兩難處境第19章 分家大會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129章 登陸作戰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36章 風雲突變第15章 關鍵因素第74章 開盤第28章 孰輕孰重第48章 中東攻略第53章 風雲消散第75章 內外並重第139章 初見成效第23章 何去何從第46章 導彈消耗戰第46章 突防第41章 毀天滅地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43章 和平利用序八生死角逐序二插翅飛虎第19章 分家大會第98章 糧草先行第98章 野心家的結局第25章 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