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手到擒來

bookmark

如果要評選第四次印巴戰爭中最神秘的“角色”,盧誠聞指揮的特種部隊、孔志高領銜的陸航試驗部隊、樑國翔所在的海航試驗部隊、以及空軍試驗部隊都要與“劍魚”號潛艇爭奪“頭號主角”;如果評選收穫最豐碩的“角色”,就非“劍魚”號潛艇莫屬了。

潛艇離開榆林港,進入深水航道後,華劍鋒才與樂家成一同開啓了提前放入保險櫃的命令文件。

隨後“劍魚”號以二十七節的最高航速一路南下,到達納土納羣島以南海域後,纔將速度降到十六節,跟隨一艘從廣州前往阿布扎比的VLCC超級油輪,從巽他海峽進入了印度洋。

選擇巽他海峽,而不是馬六甲海峽,主要爲了避開美國海軍的潛艇。

“劍魚”號的行動屬於絕密,甚至連“劍魚”號的存在都屬於絕密。印巴危機爆發後,“華盛頓”號航母以臨時停靠的名義進駐新加坡,第七艦隊的數艘攻擊核潛艇也進入了印度洋。

美國肯定會想到,中國海軍將派遣潛艇去印度洋監視印度海軍。

美軍潛艇必然在馬六甲海峽守候,等待中國潛艇自投羅網。只要中國參戰,美國將把中國潛艇的活動情況通報給印度海軍,引導印度反潛兵力圍剿中國潛艇,甚至親自出手擊沉中國潛艇。

華劍鋒不能冒險,“劍魚”號率先出發,就是要提前在印度洋上佈下一顆暗棋。

進入印度洋後,“劍魚”號轉向北上,從安達曼-尼科巴羣島西面經過,在七月一日上午到達拉姆比利潛艇基地外海。選擇好潛伏點後,“劍魚”號將速度降到了六節,放出了長達一千五百米的拖拽式線列聲納。

因爲“劍魚”號的側舷被動聲納基陣過短,所以不得不用上拖拽式聲納。

如果有別的選擇,華劍鋒不會使用拖拽式聲納。使用拖拽式聲納之後,潛艇的速度必須保持在六到十二節之間,還不能做高強度機動。如果需要追擊敵潛艇,或者規避敵潛艇,必須收回,或者割斷拖拽式聲納。一般情況下,沒有任何潛艇艇長喜歡在實戰中使用拖拽式聲納。

當然,拖拽式聲納的優秀性能是不容質疑的。

“劍魚”號埋伏在拉姆比利東南大概五十五海里處,通過拖拽式聲納,能夠清楚聽到從基地內進出的船隻,以及艦艇發出的聲響,並且進行精確定位。當然,印度潛艇也別想從“劍魚”號的“耳朵”底下溜出去。

僅僅一個白天,“劍魚”號先後探測到了六艘潛艇。

兩艘209,兩艘877型“基洛”,還有兩艘“魷魚”,華劍鋒對這些“小蝦米”沒有任何興趣。出與“職業本能”,華劍鋒讓聲納長測試了“魷魚”的靜音性能,發現法國人的宣傳非常誇張。相隔一百二十千米,“劍魚”號的拖拽式聲納都能截獲“魷魚”發出噪音,並且進行對比分析。由此可以算出,“魷魚”號在由DCN公司生產的AIP系統推進時,噪音至少有一百一十五分貝,而不是法國人宣稱的九十五分貝。

印度潛艇集體出動,引起了華劍鋒的高度重視。

天黑後,他讓潛艇上升到了潛望鏡深度,希望能夠收到總參謀部發來的命令。只是,他白等了一個晚上。直到天亮後,才收到確切消息:印巴即將開戰,搜尋監視“殲擊者”號核潛艇。

收到命令後,華劍鋒立即讓“劍魚”號下潛到了二百五十米深度。

當時,他還不能確定“殲擊者”號是否在基地內。核潛艇可以在海上活動四十五天以上,印巴危機爆發後,充當戰略核威懾力量的“殲擊者”號就有可能離開潛艇基地,進入了孟加拉灣。

憑藉從盧誠聞那裡學來的“直覺”,華劍鋒覺得“殲擊者”號就在附近。

當然,這絕不是狹隘意義上的“直覺”。

“殲擊者”號是印度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核潛艇,設計原形爲前蘇聯海軍的“查理-1”型攻擊核潛艇。爲了具備戰略核威懾能力,“殲擊者”號指揮台後面的艇體內安裝了十二具垂直導彈發射管。憑藉射程僅一千五百千米的“戰術彈道導彈”,“殲擊者”號很難完成戰略核威懾任務。這種不倫不類的設計讓“殲擊者”號成了四不像,既難以像戰略核潛艇那樣發揮威懾作用,又難以像攻擊核潛艇那樣執行戰術任務。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殲擊者”號的姊妹艇“戰鬥者”號變成了一艘試驗覈潛艇。

“殲擊者”號的命運沒有好到哪裡去,2011年年底服役之後,花了三年才勉強形成戰鬥力,然後進駐拉姆比利,執行戰備巡邏任務。接下來的一年半中,中國海軍的攻擊核潛艇只與“殲擊者”號遭遇了一次,遭遇海域就在拉姆比利附近。從其他渠道獲得的情報也證明,“殲擊者”號正式服役之後,只執行過一次戰備巡邏任務,持續時間不到二十天,活動海域在基地附近。

這樣的核潛艇只算得上是一隻昂貴的“鐵皮花瓶”。

華劍鋒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殲擊者”號不會離開拉姆比利,就算出海執行戰備巡邏任務,也不會離拉姆比利太遠。

耐心的等待很快就收到了回報。

上午十點,印度宣佈發動自衛反擊戰之前大概半小時,“劍魚”號的聲納長聽到了一股奇特的噪音。計算機判斷出噪音源在一百七十千米外的時候,華劍鋒都有點不敢相信。直到完成噪音數據對比,確定是“殲擊者”號之後,華劍鋒纔不得不相信,印度的首艘核潛艇確實是“大嗓門”。

悄悄逼近“殲擊者”號的時候,華劍鋒收到了總參謀部發來的戰鬥命令。

沒有任何遲疑,他一面下令收回拖拽式聲納,一面釋放通信浮標,隨後“劍魚”號加速到十六節,向“殲擊者”號殺去。

當時,“殲擊者”號在“劍魚”號的東北面,正在向拉姆比利方向前進。

由此可以推斷,“殲擊者”號確實在執行戰備巡邏任務,如果中國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襲擊印度,“殲擊者”號將用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攻擊中國西南地區的大中城市。

只是,“殲擊者”號向拉姆比利返航,讓華劍鋒有點想不通。

難道是“劍魚”號的行蹤被“殲擊者”號發現?

“殲擊者”號的噪音高達一百三十七分貝,“劍魚”號的噪音不到九十分貝。如同一個人在吵鬧的舞廳裡面,很難聽見旁邊人的交談聲一樣。“殲擊者”號的自噪聲足以淹沒其他潛艇發出的噪音。

華劍鋒不得不相信,印度潛艇兵對自己的潛艇沒有任何信心。

“殲擊者”號肯定想回到拉姆比利附近海域,在岸基反潛航空兵與小型反潛艦艇的掩護下活動。

對此,華劍鋒並不在意。

孟加拉灣西部有一條從北向南的暖流,“劍魚”號足夠安靜。即便遭到了印度岸基反潛兵力的攻擊,也能迅速潛到暖流之下,憑藉出色的靜音性能,以及高速航行能力,逃出印度反潛航空兵的搜索範圍,溜之大吉。

當然,必須在此之前擊沉“殲擊者”號。

十二點四十分左右,“劍魚”號的艏部主/被動聲納鎖定了五十五千米外的“殲擊者”號。

華劍鋒一次讓三條魚雷裝定了火控數據,只留下一條魚雷用來自衛。任何潛艇艇長在攻擊目標的時候,都會留下至少一條魚雷,以備不時之需。茫茫大海中,誰能肯定附近沒有別的潛艇?如果在攻擊敵艇的時候遭到其他潛艇攻擊,有沒有那一條用來自衛的魚雷將決定生死。

十三點二十分,距離縮短到四十千米,“劍魚”號首先發射了兩條線導魚雷。

兩條魚雷的航速都設爲四十五節。在這個速度下,魚雷發出的噪音不到一百分貝。以“殲擊者”號的自噪音水平,當魚雷逼近到一千五百米的時候,才能發現魚雷。重型反潛魚雷的最短自導距離爲兩千米,到時候,“殲擊者”號上的聲納兵聽到的不是魚雷航行時發出的噪聲,而是魚雷攻擊聲納發出的拍擊聲。

華劍鋒沒有打算給對手任何機會,發射兩條魚雷後,他讓第三條魚雷處於隨時可以發射的狀態,並且選擇了七十節航速的自導攻擊模式。如果前兩條魚雷失的,還得立即發射第三條魚雷。

事實上,華劍鋒的準備有點多餘。

十四分鐘之後,兩條魚雷上的導線自動脫落,因爲導線總長度只有二十千米。

接下來,魚雷將在慣性制導系統的控制下,沿着預設航線逼近目標。

又過了十三分鐘,魚雷的攻擊聲納啓動。

僅僅用了十五秒鐘,魚雷的攻擊聲納就探測到了兩千米外的“殲擊者”號核潛艇。隨即,魚雷轉爲高航速模式,航速迅速提高到了七十節。

到這個時候,最大航速僅有二十四節的“殲擊者”號已經在劫難逃了。在遭到兩條重型魚雷攻擊、反應時間不到八十秒的情況下,別說“殲擊者”號,就算是“弗吉尼亞”號,逃生概率也不會超過百分之四。

十三點四十九分,“劍魚”號的聲納長聽到了兩次爆炸聲與艇體破裂發出的聲響。

艇體破裂的聲響漸漸消失後,“殲擊者”號的噪音也完全消失了。

華劍鋒沒有急着慶祝勝利,釋放了通信浮標之後,“劍魚”號調頭轉向,全速下潛到五百六十米的最大安全航行深度,同時將速度提高到了二十七節。

必須趕在印度的反潛航空兵到達之前離開這一海域,逃得越遠越好。

****

新書期間,求推薦求收藏!

第86章 最後的孤島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14章 根本職責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105章 何去何從第151章 心領神會第41章 明爭暗鬥第44章 死對頭第16章 實地考察第17章 正名第41章 應對措施第33章 各懷鬼胎第68章 自釀苦果第44章 機械戰士第29章 因果關係第23章 一反常態第29章 野心家第91章 來勢洶洶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22章 局外人第41章 結構性調整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64章 不謀而合第26章 新班子第88章 開門紅第45章 雷霆一擊第81章 壁壘第92章 只缺運氣第78章 少壯派第86章 空中夾擊第36章 風雲突變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72章 歸宿第41章 不變應萬變第76章 新時代的空中戰鬥第141章 佯攻第52章 出其不意第15章 戰略威脅第9章 不可告人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31章 時過境遷第46章 首相眼裡的戰爭第3章 日印結盟第31章 換裝序幕第25章 國家戰略計劃第30章 棋子第167章 壓力就是動力第63章 總理的決斷第62章 權力歸位第14章 根本職責第39章 殺雞儆猴第28章 新思維第62章 權力歸位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1章 暗算第18章 漁翁之利第59章 初次交手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123章 覆滅第105章 何去何從第38章 定位第71章 吝嗇鬼第103章 春雷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17章 養虎爲患第28章 戰術調整第55章 非常閱兵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13章 暗中支持第133章 逢場作戲第132章 決戰態勢第138章 戰略佈局第29章 別無選擇第22章 局外人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16章 推波助瀾第52章 虛驚一場第97章 窮途末路第28章 新思維第94章 死亡競賽第12章 鎖定目標第87章 砍瓜切菜第5章 衆望所歸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108章 鬥爭第3章 暗流第39章 地面戰鬥第7章 危機暗伏第116章 危險重重第51章 潛艇殺手第178章 包袱第49章 回心轉意第97章 殊途同歸第38章 頭號威脅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3章 惡鄰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80章 輕重緩急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