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理想化

bookmark

李存勳的報告,王元慶先給項鋌輝打了電話,隨V一同前往總參謀部。

“消息已經收到了。”項鋌輝親自迎接了副元首與軍情局局長,“與我們預料的情況差不多,參謀正在分析情報,推演馬上開始。”

“這麼快就做好準備了?”

“早就制訂了預案,只需要根據實際做出調整。”

王元慶點了點頭,加快了步伐。

主持推演的是裴承毅,推演依據是軍情局剛剛獲取的“韓軍第1988號作戰計劃”。

李存勳沒有介紹獲取情報的詳細過程,也沒有必要介紹。

柳宗純上臺前,韓國沒有單獨制訂作戰計劃的權力,所有作戰計劃均由美韓聯軍司令部制訂,占主導地位的是美軍。獨島戰爭使韓國加快了獲得“獨立行動”能力的步伐,迫使美國做出讓步、讓韓軍成爲聯軍主導力量之後,韓軍一方面加強獨立作戰能力,一方面着手製訂不需要美軍協助的作戰計劃。

問題是,韓國依靠美國幾十年,很難在幾年之內擺脫美國的影響。

“韓軍第1988號作戰計劃”徹底體現出這個“特點”,從都到尾都是美軍的作戰思想,似乎韓軍在一夜之間擁有了美軍的作戰能力。

韓軍計劃在戰爭初期12~小時之內奪取制空權。

“任務難度不是很大。”爲了照顧王元慶。裴承毅儘量使用簡單明瞭地詞彙。沒用太多地專業術語。“韓國空軍將首先摧毀朝鮮地戰略指揮系統、通信指揮接點與遠程防空警戒雷達。隨後全面轟炸朝鮮空軍基地、防空陣地與交通樞紐。如果在朝鮮沒有任何準備地情況下發動突然襲擊。只需要八個小時就能完成第一階段作戰行動。”

王元慶似乎有點不太相信。問道:“韓國有如此強大地實力嗎?”

“兵力不是問題。韓國空軍擁有一千五百架作戰飛機。其中七百八十架是從美國購買或者自行生產地第四代戰鬥機。”裴承毅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影響韓國空軍作戰能力地因素只有兩個。一是指揮協調能力。二是作戰出動能力。依靠從美國引進地六架E-111與十二架E-2預警機。只要韓軍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空中進攻行動。指揮協調能力不會有多大問題。韓國總共有二十多座空軍基地與五十多處野戰機場。能夠支持四百架作戰飛機同時執行作戰任務。作戰出動能力地問題也不大。”

“朝鮮空軍不會不堪一擊吧?”隨王元慶過來地葉致勝問了一句。

裴承毅笑着搖了搖頭。說道:“雖然朝鮮從我國引進了上百架先進戰鬥機。與大量地防空系統。但是朝鮮軍隊在指揮上存在地問題一直沒能得到解決。最關鍵地是。數十年來。朝軍一直按照主動進攻地方式進行部署。如果韓軍發動突然進攻。朝軍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反應。”

“正確反應?”

“朝鮮有應急作戰方案,問題是朝鮮軍隊沒有現代化戰爭的基礎,思想非常落後。”裴承毅暗暗嘆了口氣,說道,“戰爭爆發後,思想狂熱的朝鮮軍隊很有可能在局勢不明的情況下發動反擊。”

“這是肯定地事情,而且也是柳宗純希望看到的結果。”

等王元慶說完,項鋌輝朝裴承毅遞了個眼神,示意介紹後面的情況。

“奪取制空權後,韓**隊將採取左路進攻,右路防禦的總體戰術。”裴承毅沒有繼續糾纏小問題,“首爾北面的六個韓國陸軍師以最快的速度越過軍事隔離帶,向開城進軍。如果順利完成作戰計劃,韓軍將在開戰後四十八小時內攻佔開城,打開前往平壤地門戶。爲了拱衛首都,朝軍將向鐵原方向發動反擊,力圖攻擊韓軍右翼,迫使韓軍放棄北上行動。爲此,韓軍在鐵原附近部署了三個師,加上駐紮在春川的美軍,朝軍地反擊將遭遇慘敗。爲了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戰爭,韓軍將利用從開城到平壤地鐵路與高速公路,出動四到六個師的兵力進攻平壤。如果一切順利,開戰後一百四十四個小時之內,韓軍就將攻佔平壤。實際情況不會這麼理想,在鐵原方向上地反擊行動失敗後,朝軍會轉爲防禦,在韓軍向平壤推進之前炸斷禮成江與黃州川上的鐵路與公路大橋,阻止韓軍北上。到此,韓軍將調整作戰行動,在金化方向發動進攻,兩路軍隊以鉗形攻勢向平壤開進。”

王元慶與葉致勝都沒開口,這屬於戰術問題,超出了兩人的能力範圍。

“在此期間,韓軍將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在平壤以北地區發動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

“登陸作戰?”葉致勝立即皺起了眉頭。

“根據什麼情況?

慶問了一句。

“我們是否出兵。”項鋌輝替裴承毅做了回答,“如果我們有出兵跡象,韓國很有可能在戰爭爆發時,選擇在元山或者安州附近登陸,其中安州的可能性最大。出動兵力至少三個師的兵力攻佔順川,切斷平壤軍隊北逃的路線。當然,最主要的目的是迅速攻佔朝鮮北部地區,阻止我軍南下。”

王元慶點了點頭,沒再提問。

“總體來說,韓軍的作戰計劃非常‘理想化’。”

裴承毅剛開口,王元慶就問道:“什麼意思?”

項鋌輝笑了笑,讓裴承毅說得詳細一點。

“首先是韓軍投入的兵力與後勤保障能力。”裴承毅知道王元慶不好“忽悠”,只能說細一些,“按照最保守估計,韓國空軍至少需要出動七成兵力,才能爲地面進攻提供足夠的空中支援。也就是說,韓國空軍要在前線投入一千架以上的作戰飛機。按照每架作戰飛機每天出動二點五次、每次消耗五噸燃油與兩噸彈藥,每天出動二千五百架次作戰飛機,消耗一萬二千五百噸燃油與五千噸彈藥。開戰一週之內,就將消耗近九萬噸燃油與三萬五千噸彈藥。陸軍方面的消耗將更加驚人,每個師平均每天消耗五千五百噸各類作戰物資,地面進攻開始時將消耗大約一萬五千噸各類物資。如果韓國投入十二個師,七天內將消耗掉近五十萬噸作戰物資。即便不考慮登陸作戰,韓國必須準備六十五萬噸各類作戰物資。韓國有這麼多儲備嗎?就算有,因爲要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韓軍不會在戰前向前線運送與囤積作戰物資,只能在戰爭爆發後依靠國內運輸能力向前線作戰部隊運送物資。如此大規模的物資運送工作,能讓任何一個國家感到頭痛。”

“韓軍還缺乏足夠的後勤管理與分配能力,麻煩會更大。”

看了項鋌輝一眼,王元慶點了點頭,示意繼續。

“其次是協同作戰能力。”裴承毅趁項鋌輝發言的時候喝了口水,“雖然美韓聯軍每年舉行至少三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但是韓軍數十年沒有打過仗,在演習場上表現得再好,也不能代表在戰場上的表現。在朝鮮軍隊發動反擊、越過停火線之前,美軍不見得會立即投入戰鬥,韓軍單獨作戰,指揮能力是最大的障礙。如果韓軍的協同作戰行動出現問題,進攻將遭遇巨大麻煩,很難順利完成作戰任務。這一點,在作戰計劃中體現得非常明確,幾處提到備用方案。可惜的是,我們並不知道韓軍備用方案的具體內容。”

王元慶微微皺了下眉頭,朝李存勳看了過去。

“情報蒐集工作還在進行,需要足夠的時間。”李存勳回答得非常簡練。

“備用方案還是次要問題,”項鋌輝稍微遲了一下,說道,“必須儘快搞清楚發動戰役的具體時間,我們才能做出相應部署。

王元慶點了點頭,又朝李存勳看了過去。

“具體還不清楚。”李存勳苦笑了一下,說道,“從已經獲得的消息來看,戰役發起時間最早十二月上旬,最遲十二月下旬。”

“也就是說,韓軍即將進入戰役準備階段。”

王元慶朝裴承毅看了一眼。

“要想發動突然襲擊,韓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雖然不會進行大規模軍事調動與重新部署,但是會向各參戰部隊下達動員與備戰命令,向前線運送第一批作戰物資,完成戰前的情報蒐集與整理工作。這些都關係到了突然襲擊所能達到的效果,與美國合作幾十年,韓軍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工作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有跡象可尋。”

裴承毅點了點頭,表明正是這個意思。

“不管怎麼樣,戰爭將無法避免。”王元慶長出了口氣,說道,“我會盡快向元首彙報情況,總參謀部要抓緊時間、根據不同的情況擬定作戰方案。在我們的基本政策確定下來之後,再決定採取哪一套方案。”

“我們已經開始擬定作戰計劃了。”

王元慶朝項鋌輝點了點頭,對李存勳說道:“軍情局要做好支援工作,特別關注日本的一舉一動。”

李存勳點了點頭,沒多說什麼。

“今天就到這吧,有了新的情況,我會召開作戰會議。”

送走王元慶,項鋌輝與裴承毅都鬆了口氣。很明顯,王元慶比趙潤東更加關心軍事部署。

封推期間,半小時一更,閃爍更兄弟們一起瘋狂,讓大家爽個夠!

啥票啥支持都來點

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41章 不變應萬變第65章 隨機應變第9章 新老交替第46章 特殊存在第25章 變臉第35章 奇兵第30章 有限衝突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9章 熱點時局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74章 開盤第76章 攻堅戰第9章 共和國模式第29章 穩定因素第18章 漁翁之利第85章 全面部署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72章 鐵腕總理第24章 衆矢之的第53章 不宣而戰第7章 人財兩不誤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82章 調整第67章 關鍵時刻第80章 輕重緩急第21章 屋漏偏逢連雨天第6章 喧賓奪主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20章 雙簧第25章 變臉第116章 條線上的螞蚱第76章 虎視眈眈第4章 相互叫板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52章 不屈第31章 干擾第20章 關鍵所在第74章 軍控協議第158章 高昂的賭注第24章 別無選擇第67章 同盟體系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鐘第12章 順從第148章 創造歷史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27章 高端競爭第20章 修憲第22章 局外人第30章 推倒重來第37章 專多能第27章 實戰考驗第46章 備用計劃第109章 持續消耗戰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42章 幫倒忙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1章 頭腦與靈魂第147章 炮彈開路第28章 貿易大戰第15章 焦頭爛額第72章 高調亮相第99章 繳械投降第8章 緊急歸隊第114章 突然襲擊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42章 幫倒忙第50章 籠中的惡魔第1章 打打停停第34章 亂局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第7章 拔起蘿蔔帶出泥第26章 航母出擊第105章 佔領區第71章 萬事俱備第1章 科學怪人第140章 戰術創新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38章 快節奏第109章 打招呼第93章 大轉折第54章 對策第120章 槍決生死第13章 同志加兄弟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122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11章 拉人入夥第119章 最後的瘋狂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44章 閉門決策第54章 旁敲側擊第44章 改寫命運的情報第111章 新風向第89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76章 新時代的空中戰鬥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84章 渺茫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