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屋漏偏逢連雨天

bookmark

亞地區的緊張局勢早就受到美國高度關注。?

對韋斯特伍德來說,上任後的半年是最爲艱難的日子。?

彷彿成了傳統,從小布什開始,歷界美國總統都會在離任前給“後來者”留下一堆棘手問題。弗雷德裡克也不例外,在離任前製造了一大堆麻煩,自己拍屁股走人,把問題留給了韋斯特伍德。?

半島戰爭產生的影響,絕不是陣亡上萬名美國大兵那麼簡單。?

國際上,美國名譽掃地。?

2025年6月,烏克蘭議第三次否決了加入北約提案,兩大陣營發生對抗。總統威脅解散議會,議會則提出罷免總統,烏克蘭進入動盪時期。?

烏克蘭發生政治動盪,並出人意料,在很多人看來是必然結果。?

從小布什開,美國就積極拉攏烏克蘭,在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上大開綠燈。將烏克蘭拉入北約,擺明了挖俄羅斯的牆角。如果烏克蘭成爲北約成員國,相當於北約將槍口頂在了“北極熊”的肚皮上,在俄羅斯的軟肋處放置了一把匕首。?

爲了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不但威脅要在加里林格勒州(位於立陶宛與波蘭之間)部署攜帶核彈頭的戰術彈道導彈、將導彈瞄準歐洲國家,還多次暗示如果烏克蘭在加入北約問題上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將像對付格魯吉亞一樣對付烏克蘭。?

雖然沒人認爲俄羅斯夠用對付格魯吉亞的辦法對付烏克蘭,因爲格魯吉亞國土面積不到7萬平方千米、人口僅有500多萬,而烏克蘭國土面積超過60萬平方千米,人口接近5000萬,美國無法擊敗與烏克蘭相當的伊朗羅斯肯定無法在烏克蘭取得勝利;但是沒人否認俄羅斯捍衛國家利益的決心與意志,更沒人懷“北極熊”受到威脅後爆發出的毀滅性力量。?

利用北約集團對員國地苛刻要求羅斯一直在與美國周旋。?

真正改變烏克蘭地不是俄羅斯地大壓力。而是美國地“懦弱”表現。?

首先是2015年地“第四次印巴戰爭”。美國畏首畏尾。讓印度與共和國正面對抗。最終遭受慘敗。接着是20166年地“東海戰爭”國作壁上觀。日本獨自對抗共和國。遭到慘痛打擊。隨後是20199年地“東南亞危機”國隔岸觀火。讓不知天高地厚地越南成爲共和國發泄憤怒地對象。緊接着是2022年地“獨島戰爭”。美國出爾反爾。使韓國在捍衛國家領土地戰爭中遭受慘敗。到2024年地“半島戰爭”國臨陣退縮。作爲**國家存在地韓國變成歷史。?

幾輪對抗中。美國地表現既讓各個國家震驚。又讓盟國齒寒。?

雖然美國政府一再宣稱將竭力捍衛盟國地利益。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爾反爾。美國地國家信譽受到了所有盟國地質。?

別說與共和國對抗即便在其他方面。美國地表現也非常糟糕。?

“伊朗戰爭”打到一半國突然宣佈撤軍,結束了這場註定要失敗的戰爭勝利留給了越戰越勇的伊朗。?

2023年,俄羅斯顛覆格魯吉亞政權國連抗議都免了。?

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對烏克蘭政局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2025年,烏克蘭舉行議會大選,親俄陣營大獲全勝,佔據了議會多數席位。在短短3個月內,烏克蘭總統3次提出加入北約的提案,議會3次否決。隨後烏克蘭總統宣佈將在必要時用憲法賦予的權力解散議會,議會則針鋒相對的提出將在必要的時候彈劾總統。政治動盪剛剛露出端倪,俄羅斯就宣佈向俄烏邊境增派個師的兵力,表示將在必要時維護烏克蘭的國內秩序,保護烏克蘭的俄羅斯族羣利益。烏克蘭總統不甘示弱,隨即宣佈將5個師派往邊境地區,宣稱將用一切力量捍衛烏克蘭。?

俄烏關係驟然緊張,國際社會普遍認爲,俄羅斯受“半島戰爭”鼓舞,很有可能在誰都預料不到的情況下以軍事手段消除威脅。?

爲了收拾這個爛攤子,讓韋斯特伍德不得不放下美國總統的尊嚴,首先訪問莫斯科。?

萬幸的是,俄羅斯不是共和國。?

全球性大蕭條對兩種國家的影響最大,一是“商品輸出國”,二是“資源輸出國”。?

因爲大蕭條期間,各個市場的購買能力均大幅度降低,商品嚴重滯銷,所以各大“商品輸出國”的資源的需求大爲降低,“資源輸出國”遭受波及。?

俄羅斯就是典型的“資源輸出國”。?

作爲世界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在經濟走好的情況下,俄羅斯創造出了很多奇蹟。隨着經濟走差,俄羅斯首先進入寒冬。?

2025年,世界經濟仍然在大蕭條的餘波中瑟瑟發抖。?

利用經濟問題,韋斯特伍德在莫斯科成功說服俄羅斯總統,以“民主方式”決定烏克蘭的未來,美國承諾不再在“入盟”問題上向烏克蘭施加影響,俄羅斯則承諾不會在烏克蘭舉行大選之前過激舉動。?

2026年,烏克蘭舉行總統大選(新總統在2027年上任)。?

結果沒有讓外界感到意外,贏得議會大選的親俄陣營獲勝,烏克蘭政治風向陡轉。?

雖然韋斯特伍德成功化解了“烏克蘭危機”,避免了一場地區戰爭,但是美國卻輸掉了積累30年的本錢,把烏克蘭拱手讓給了俄羅斯。?

“烏克蘭政治風”成爲俄羅斯從戰略防禦轉爲戰略擴張的標誌**件。?

如果出問題的僅僅是烏蘭,還容易解決。關鍵是,韋斯特伍德需要堵住的不是一個漏洞,而是一條千瘡百孔的“戰線”。?

“烏克蘭政治機”爆發後不久,中東再次成爲世界焦點。?

2025年8月,一直在秘密發展核能的敘亞與剛緩過氣來的伊朗宣佈,兩國將加強政治、外交、軍事、宗教、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大伊斯蘭世界”的發展與復興。?

此舉立即引起全世界度關注,因爲伊朗與敘利亞“結盟”直接針對以色列。?

數日之後,以色列布在加沙地區展開打擊哈馬斯的軍事武裝行動。?

持續15天的軍事行動沒能消滅哈馬,也沒有取得多少實質性的軍事成果,卻徹底激化了以色列與伊斯蘭國家的矛盾,使中東地區進入動盪時期。?

雖然當年年底,共和國元首趙潤東出訪中東7國,用美國無法比擬的影響力打壓了伊朗的擴張野心、穩住了躁動的敘利亞,使中東地區的局勢大爲緩和,但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威信已經受到挑戰,包括沙特、阿聯酋、約旦、黎巴嫩、埃及在內的衆多中東國家均表示願意與共和國在各方面加強合作,以色列總理與趙潤東會=:後表示,共和國是維護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爲了堵上漏洞,布魯德林在2026年1月火速訪問中東地區。?

結果並不理想,在美國無法對伊朗產生影響的情況下,中東國家都不大樂意將自己綁在“美國戰車”上,更願意藉助多方勢力維持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中東的麻煩還沒解決,歐洲又熱鬧起來。?

2025年12月,布魯塞爾首腦會議上,在法德意的支持下,冰島順利加入歐元區。?

到此,除了英國之外,歐盟所有成員國都加入歐元區。?

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元首與首腦先後在不同場合表示,正在走向政治一體化的歐盟必須統一貨幣,如果英國仍然在加入歐元區的問題上徘徊不前,歐盟將考慮把英國排除在政治一體化進程之外。?

毋庸置,歐洲想拋開美國“單幹”。?

隨後,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希臘、奧地利、盧森堡、葡萄牙、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冰島、丹麥、馬其頓等國共同宣佈,在“歐洲安全部隊”的基礎上組建“歐洲防衛部隊”,向“軍事一體化”邁出最關鍵的一步。?

發佈該消息之後,法國總統表示,如果可以,法國願意爲歐盟成員提供覈保護傘。?

如果說“政治一體化”是歐盟在政治與外交上的聯合,那麼“軍事一體化”就是歐盟在安全領域內的聯盟。走完這兩步,即便歐盟仍然是由**國家組成的“邦聯”性質的國家聯合體,在國際社會上,歐盟將擁有更多的發言權與更大的影響力。?

法國、德國與意大利這“三架馬車”已經對英國表現出了極大的失望。?

英國的處境極爲尷尬,要麼“脫歐入美”,要麼“脫美入歐”。不管英國怎麼選擇,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被嚴重削弱是不爭的事實。按照西方學者的分析,如果歐盟在“軍事一體化”上取得重大成果,北約將失去存在價值。如果歐盟國家不再需要北約的安全保護,美國將被趕出歐洲。?

美國的處境,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屋漏偏逢連雨天。?

半島戰爭不但瓦解了美國的西太平洋防線,產生的連鎖反應讓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構建的“國際戰線”支離破碎。?

僅僅填補漏洞已經無法保持“戰線”的完整。?

第32章 大殺器第17章 積極主動第18章 鋼鐵雄心第137章 新世界第2章 職責使然第132章 末日瘋狂第88章 甕中捉鱉第68章 動員第112章 熱點話題第124章 將帥之別第33章 壟斷經營第37章 打草驚蛇第24章 別無選擇第42章 正面交火第40章 空軍出動第71章 吝嗇鬼第70章 窩裡鬥第7章 惡魔第7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34章 全面爆發第42章 秘密部隊第104章 歷史重任第94章 喘口氣第46章 隔岸觀火第29章 野心家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戲第109章 打招呼第32章 軍事政變第8章 緊急歸隊第15章 真正的敵人第18章 風起浪涌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44章 善後第81章 化危爲機第13章 暗中支持第70章 窩裡鬥第152章 聯合第60章 戰役穿插第55章 心照不宣第30章 半小時第23章 一反常態第58章 高端之爭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141章 最高級別警告第61章 由冷轉熱第184章 各讓一步第53章 不宣而戰第11章 落網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24章 軍事顧問第72章 圖蘭風暴第90章 大方向第42章 冷戰陰影第42章 聯合國大戲臺第41章 大鬧龍宮第29章 幕後推手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52章 大敵將至第46章 家門不幸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42章 聯合國大戲臺第135章 加快步伐第70章 明爭暗鬥第22章 用心險惡第189章 最後的鬥爭第85章 全面部署第13章 救場第6章 管中窺豹第82章 外交戰第18章 風起浪涌第35章 奇兵第20章 圍殲第75章 國家意志第11章 不良感覺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61章 未來陸軍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64章 別無選擇第30章 感恩戴德第61章 未來陸軍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9章 共和國模式第19章 針鋒相對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序十一秘密轉運第44章 第一槍第3章 惡鄰第74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1章 時過境遷第43章 軍事政變第109章 擴大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