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信號

bookmark

如李存勳所說,★(╰→),★朱伯昌在東京得到了什麼承諾並不

9月17日,朱伯昌返回臺北的前一天,綠營支持者在臺北、臺中、高雄、臺南、臺東等地舉行“抗議獨裁政權、抗議政治迫害”的遊行示威活動。藍營支持者針鋒相對,同時在臺灣各地舉行“要穩定、要團結、要治安”的遊行活動。

雖然島內當局早就做好準備,但是藍營與綠營的遊行很快變成暴力衝突。

據島內當局公佈的調查數據,在臺灣各地發生的暴力衝突中,上百人喪生、上千人受傷,造成數以億計的財產損失,各主要城市的交通陷入癱瘓狀態。

分別支持藍營與綠營的島內新聞媒體大打嘴仗,紛紛指責對方有意破壞社會秩序。

局勢正在失去。

9月18日,朱伯昌返回臺北。

數以萬計的綠營支持者機場迎接朱伯昌,宣稱朱伯昌是臺灣的“民主鬥士”。

更多的藍營持者也趕往機場,最終包圍了機場,宣稱朱伯昌是臺灣的“民族敗類”。

很快,兩股人羣爆發衝,磚頭與碎石四處橫飛。

到是誰扔地第一塊磚頭。恐怕誰也搞不清楚。爲了確保航班安全。島內當局不得不緊急關閉桃園機場(臺北地國際機場)。所有準備降落地航班被迫轉往其他機場。上百個航班無法正常起飛。當天。臺北各醫院收治了上千名傷者。因爲需要輸血地傷者太多。導致臺北血庫一度告急。

按照綠營地說。“918臺灣最黑暗地日子。

按照藍營地說法。“918臺灣最恥辱日子。

歷史如此巧合。94年前地這一天爲“抗日戰爭”起點地“918事件”爆發。

不管綠營是否願意承認。朱伯昌返臺地時間確實非常糟糕。

事態發展到這一步。綠營與藍營正式分道揚鏣。雖然綠營仍然在高舉“反獨裁、反迫害”地旗幟。但是藍營不再糾纏政治問題。而是高舉“民族自強、民衆自尊”地旗號。大力宣揚民族思想。

爲了輿論風向,藍營不但讓電視臺集中報道與“抗日戰爭”有關的新聞、播放相關的電影與電視劇組織1萬多名志願者,向臺灣民衆講解那段幾乎快被人忘記,卻永遠應該忘記的慘痛歷史。爲了應和部分島內民衆的思想,在做相關宣傳的時候,藍營更加重視日本在侵華期間對臺灣的奴役與壓迫。

一時之間,朱伯昌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爲了扭轉頹局,綠營迅速展開行動,無中生有的宣稱藍營已經投靠大陸,將仿照大陸的政治制度,在臺灣事實獨裁統治。爲了讓宣傳效果最大化營甚至空穴來風的宣稱大陸的環境如何糟糕,民衆的生活如何痛苦。

可惜的是,至少有一半的臺灣民衆去過大陸,或者從其他渠道知道大陸的實際情況。

鬧到這一步島內民衆最關心的還是藍營的政治傾向。

民意指向對郭銘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隨着島內動盪加劇,郭銘曾經在9月20日命令軍隊進入戰備狀態備入城維持秩序。最終考慮到民衆對政治走向的擔憂,郭銘沒有下達入城命令。

再愚蠢的人都應該知道,郭銘不想因爲過激舉動使藍營失去支持。

問題是,總有一些人看不見明顯得不能再明顯的警告信號。

9月25日,高雄與臺南兩地的綠營示威人羣在政府外聚集,要求藍營縣長辭職。

按照相關的法律高雄與臺南縣長提前部署了防暴警察,維護現場秩序。

試圖衝破防暴警察組成的防線時示威者與警察發生衝突,最終演變成暴力對抗。防暴警察在鎮壓暴亂的時候使用了催淚彈與橡皮子彈導致數示威者受傷被送進醫院,示威人羣也被警察驅散。

當天晚上名剛剛年滿16歲的傷者在高雄國力醫院不治身亡。

收到消息後,郭銘立即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馬上命令高雄縣長控制向那名死者開槍的防暴警察,派遣直升機將其接往臺北。郭銘此舉既有提供政治庇護的意圖,也有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的意圖,結果卻適得其反。

得知“兇手”被“總統”派專機接走後,高雄與臺南的綠營支持者立即展開行動。

不得不承認,肯定有人在暗中指示。

9月26日凌晨,高雄與臺南發生大規模暴亂,成千上萬的綠營支持者衝擊了兩地地方政府,不計其數的暴徒趁火打劫,搶掠了上千家商店。

天亮後,臺中、臺東等地也發生了大規模暴動。

郭銘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下令軍隊入城,鎮壓暴亂份子,維護社會秩序。

走出這一步,臺灣局勢已經到了無可

地步。

9月26日當天,美國、日本先後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發生在臺灣的暴亂,希望臺灣當局能夠儘快恢復社會秩序,維護民衆安全,保證合法的履行政府職責。

共和國政府也在當天發表聲明,譴責故意製造流血事件的“暴亂份子”。

讓外界感到意外的是,共和國的態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硬。

按照西方新聞媒體的分析,共和國麻煩纏身,不能在臺灣問題上表現得過於強硬。因爲在9月211日的時候,一支印度軍隊的巡邏部隊在克什米爾南部地區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裝份子的突然襲擊,7名印度軍人陣亡、數十人負傷。隨後印度政府宣佈襲擊巡邏部隊的是巴基斯坦暗中支持的“克什米爾解放軍”,向記者發佈消息的時候拿出了相關證據。在要求巴基斯坦停止一切有損兩國關係的舉措之後,印度總理魯拉賈帕尼宣佈向克什米爾南部地區增派個山地師,在停火線南面加強巡邏力度。巴基斯坦不甘示弱,不但宣佈與發生在克什米爾南部地區的襲擊完全無關,還宣佈向克什米爾北部地區增派個步兵師中1個步兵師進駐斯利納加(克什米爾首府)。22日,雙方在有爭議的伯尼哈爾山口發生炮戰。

南亞局勢驟然:張,共和國有能力同時應付兩個方向上的挑戰嗎?

按照絕大部分人的觀點,和國肯定會優先解決南亞問題。2026年“中國-南亞市場共同體”的貿易佔到了共和國貿易總額的11%,算上印度,南亞地區已經成爲僅次於歐洲與美國的共和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

讓南亞保持定,對共和國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因爲共和國外交部在919日宣佈和國元首王元慶將在1C月3日到9日之間對南亞5國進行正式訪問,而且首先訪問印度,所以外界普遍猜測,王元慶將在新德里向印度施加壓力,然後在伊斯蘭堡穩住巴基斯坦,儘量化解印巴矛盾。

只尼哈爾山口的炮戰並沒因此停息,反而愈演愈烈。

到26日,印度投入個炮兵營、佔領有利位置的巴基斯坦則投入了7個炮兵營,持續5天的炮擊總共導致雙方300多人傷亡。因爲交通極爲不便,而且交火地區非常荒涼以炮戰造成的財產損失並不嚴重。

西方媒體由此認爲,共和國希望快穩住南亞,爲了避免美國製造麻煩,所以在臺灣問題上有所保留。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多或少讓西方媒體有點意外。

9月27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軍事重鎮拉瓦爾品第、東部前沿城市拉合爾、交通樞紐中心蘇庫爾先後發生恐怖襲擊,6次爆炸總共造成600多人喪生,其中發生在拉合爾吉薩清真寺的爆炸導致包括上百名兒童在內的300多人喪生。

當天傍晚,巴基斯坦政府宣佈這一輪恐怖襲擊與印度秘密支持的部族分裂勢力有關。

局勢驟然緊張,巴基斯坦陸軍總參謀部在當天晚上命令所有部隊進入戰備狀態,部署在克什米爾地區的8個師全部進入進攻陣地或者防禦陣地。

27日印度政府一方面宣佈與巴基斯坦的恐怖爆炸案完全無關,一方面命令西北與西部地區的軍隊進入戰備狀態。

這一天方在伯尼哈爾山口的炮戰變得更加激烈。

巴基斯坦首先出動戰機,在巴控區上空投擲炸彈轟炸印軍的炮兵陣地。印度隨即出動戰鬥機同樣的方式轟炸巴軍的炮兵陣地。

雖然炮戰還沒有演變成地面戰鬥,但是南亞已經充滿了火藥味。

新聞媒體對臺灣的動盪局勢失去了興趣而更加關心共和國元首會在訪問印度與巴基斯坦期間以何種方式化解雙方的矛盾。或者說,共和國會不會像12年前那樣,讓挑釁巴基斯坦的印度嚐到苦果。

進入1,伯尼哈爾山口仍然炮聲隆隆。

直到12日23點55,印軍才宣佈單方面停小時。隨後,巴軍也宣佈單方面停火72~。

按照訪問行程安排,王元慶將在新德里時間3日8點3到達新德里,22點30啓程前往伊斯蘭堡,5日211點30分啓程前往加德滿都(尼泊爾首都)。印軍宣佈的停火時間剛好到王元慶的專機離開印度領空,而巴軍宣佈的停火時間也剛好到王元慶的專機離開巴基斯坦領空。

沒人否認共和國在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影響力。

也沒多少人相信王元慶能憑個人魅力讓兩個夙敵化干戈爲玉帛,消除兩國間積累了數十年的矛盾與仇恨。

第27章 高端競爭第19章 高層會晤第137章 矛與盾第31章 時過境遷第17章 苦口婆心第63章 得意忘形序十東方醒獅第1章 導火索第46章 隔岸觀火第63章 總理的決斷第46章 家門不幸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98章 最後一擊第88章 地面戰鬥第135章 加快步伐第33章 亮底牌第42章 冷戰陰影第87章 殺心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31章 時過境遷第65章 開創性戰役第114章 突然襲擊第40章 根本矛盾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60章 協同作戰第1章 科學怪人第62章 絕對優勢第52章 利益共享第83章 雙管齊下第97章 殊途同歸第40章 天降奇兵第44章 邁向戰爭第29章 穩定因素第5章 衆望所歸第5章 線索第76章 虎視眈眈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49章 回心轉意第57章 偷襲第55章 後知後覺第14章 收復失地第60章 關鍵點第69章 階段性勝利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151章 心領神會第88章 開門紅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40章 根本矛盾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序十九民族之魂第25章 加速第188章 摧枯拉朽第12章 軍事聯盟第35章 發展方向第92章 裝甲比拼第115章 花小錢辦大事第52章 死灰復燃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82章 借題發揮第38章 戰鬥單位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133章 假投降第60章 致命威脅第138章 絕對火力優勢第53章 碧空逞雄第37章 鋌而走險第40章 難題第30章 布控第115章 面對誘惑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45章 鬥氣第136章 霸王硬上弓第11章 全面打擊第100章 僵局第17章 大戰在即第126章 進攻號第21章 思想工作第37章 專多能第86章 戰前動員第11章 全面打擊第43章 蛛絲馬跡第8章 突然襲擊第24章 驟變第36章 軍事儲備體制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60章 軍備競賽序十一秘密轉運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121章 長遠謀劃第59章 未來第87章 拼盡全力第65章 隨機應變第14章 驟然緊張第39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9章 不可告人第139章 致命打擊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