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一物降一物

bookmark

面下,“江豚”號指揮中心內,劉海峰面無表情的看幕。

“艇長,魚雷進入自導距離。”

“自導模式,切斷導線。”劉海峰看了眼手錶,對軍械長說道,“重新裝填魚雷,動作快一點!”

“重新裝填魚雷,動作快!”

魚雷艙內的官兵立即行動起來。因爲魚雷的導線連接在位於發射管尾部的導線與信號轉接盤上,所以要想再次裝填魚雷,必須切斷已發射魚雷的導線。

指揮中心內,劉峰看了眼站在旁邊的搭檔。

張雪峰冷冷一笑,說道:“放,狗日的能對付導彈,對付不了魚雷。”

劉海峰也笑,他並不擔心魚雷受到干擾。

聽到日本戰艦發射防空導彈的,劉海峰斷定日本艦隊遭到攻擊。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他非常震驚,因爲西南方向上不斷傳來大型物體落水聲,而且是以極高速度撞擊在海面上發出的聲響。雖然潛艇的計算機沒能分析出聲響的性質,但是劉海峰與張雪峰都知道,那是隻有反艦導彈才同時符合“大型物體”與“高速飛行”兩個條件。

日本艦隊有能力同時落數百枚反艦導彈嗎?

劉海峰不相信。張雪峰也相信。

人沒有驚訝多久。同時想到了一種可能。即日本艦隊使用了“電磁炸彈”。

只有“電磁炸彈”製造地強電磁波才能同時燒燬多枚反艦導彈地電子元件。使其失控墜海。

萬幸地是。“電磁炸彈”對海面下地潛艇沒有任何威脅。

海水就是最好地電磁屏蔽裝置。除了超長波與甚長波能夠穿透海水之外(而且也只能穿透大約200米)。其他電磁波都無法穿透海水。也就無法威脅到海面下地潛艇。“電磁炸彈”主要對付小型電子設備。所以釋放地電磁波以短波與超短波爲主。因爲超長波與甚長波地頻率非常低。所以能量很低。對電子設備地威脅不是很大。

海面上安靜下來之後峰立即下達了攻擊命令。

第一批6條魚雷,採用“1+11”聯合線導方式(既火控計算機同時向條魚雷下達相同的攻擊指令,在只有3條火控通道的情況下控制6魚雷),攻擊距離稍近的“赤城”號,2攻擊距離稍遠的“加賀”號。

因爲“赤城”號在獨島戰爭後進行了全面現代化改進音特徵與“加賀”號有很大差別,所以“江豚”號能夠輕而易舉的判斷出2航母。

用魚雷對付“赤城”號,確實有點“擡舉”了。

獨島戰爭期間,“赤城”號只捱了1條魚雷,就差點葬身大海。雖然經過現代化改進之後“赤城”號的性能大有提到,連艦載機的出動效率都比“加賀”號高一些,但是其生存能力仍然非常有限主要是航母的生存能力由其基礎設計確定,除非重新建造,不然任何改進都很難對航的基礎結構產生影響。“加賀”號沒有進行類似的改進,一是日本拿不出更多的資金二是“赤城”號的改進並不成功。

重型魚雷,絕對能夠幹掉“赤城”號。

只是,劉海峰還不滿足。

作爲共和國海軍最心狠手辣的艇長,劉海峰在面對如此“誘人”的目標時,怎麼會在乎幾條魚雷呢?即便重型魚雷造價不菲,1條魚雷頂得上200個家庭1年的收入與價值數百億元的航母相比也算不了什麼。

爲了確保擊沉“赤城”號與“加賀”號,發射第一批魚雷前峰就做出了兩次攻擊的決定。

“艇長,魚雷裝填完畢。”

“自導全速攻擊模式1、3、5號魚雷尾流制導,攻擊‘赤城’號、6號魚雷聲制導,攻擊‘加賀’號。”劉海峰長吸口氣,說道,“輸入火控數據,魚雷發射管注水,打開前蓋,準備好就發射。”

“輸入火控數據。”

“魚雷發射管注水。”

“火控數據輸入完畢。”

“注水完畢。”

“前蓋打開。”

張雪峰看了眼搭檔,朝軍械長點了點頭,說道:“發射魚雷!”

“發射魚雷!”

隨着軍械長下達攻擊命令,6條魚雷以2間隔依次射出魚雷發射管。“齊射”魚雷的時候,爲了保證潛艇的橫向平衡,需要交錯發射兩舷的魚雷,即首先發射位於左舷的1號發射管內的魚雷、再發射位於右舷的2號魚雷發射管內的魚雷,然後是3號、……直到發射完所有魚雷。

“重新裝填魚雷!”

“重新裝填魚雷。”軍械長想都沒想,就下達了命令。

張雪峰皺了皺眉頭,朝劉海峰看了過去。

“確定最近三

戰艦的位置,準備好火控參數。”劉海峰朝聲納長才對搭檔說道,“狗日的航母肯定完蛋了,看樣子,我們還有機會擴大戰果。”

“艇長,魚雷!”

劉海峰與張雪峰同時一驚,朝聲納長看了過去。

“不是反潛魚雷,是重型魚雷,東北方向,正在射向‘赤城’號與‘加賀’號!”

兩人又是一驚,猛然意識到附近還有共和國海軍的潛艇。

“肯定是杜興華,只有他的判斷纔有如此準確。”

“媽的,這下要鬧麻煩了。”

劉海峰冷冷一笑,說道:“暫別管那麼多,儘快鎖定護航戰艦!”

張雪峰也不遲疑,親自操作火力控制面板,爲魚雷準備火控數據。

此時,遠在20多千米外,“刺豚”號的聲長也聽到了“江豚”號所發射魚雷發出的巨大聲響。

因爲“江豚”號的第一批雷都採用了低速自航出管的攻擊方式,所以發出的噪音非常低,沒有傳多遠,也沒有被“刺豚”號發現。杜興華也採取了同樣的戰術,所以直到“刺豚”號發射第二批魚雷,才被“江豚”號發現。

也是說,2潛艇向2~日航母發射了總共24重型魚雷!

爲“刺豚”號距離“加賀”號更近,杜興華分配攻擊力量時,優先“照顧”了“加賀”號,而不是重點對付“赤城”號,所以2航母分別遭到了12魚雷攻擊。

別說排水量只有多噸的中型航母,就算是美國的超級航母也得完蛋!

12魚雷,足以把任何1艘戰艦送入“龍宮”。

“老杜,魚雷裝填完畢。”

朝搭檔榮康健看了一眼,杜興華點了點頭,說道:“輸入火控數據,準備發射魚雷。”

雖然不是劉海峰那種心狠手辣的角色,但是杜興華從來不會錯過唾手可得的機會。幹掉2~航母只是個開始,如果能夠收拾掉整支日本艦隊,那纔是真正的輝煌戰績。

共和國海軍最優秀的2位潛艇艇長不約而同的在攻擊航母之後選擇攻擊日本艦隊裡的護航戰艦,原因無二:日本艦隊裡的反潛直升機還在50千米之外,一時之間趕不回來,而擔任內層反潛任務的護衛艦也在3多千米之外,無法用射程只有2C千米的艦載反潛魚雷威脅到潛艇。

面對缺乏基本反潛手段的航母、巡洋艦與驅逐艦,2~潛艇如入無人之境!

當然,“聚餐”可不是2潛艇的事情。

“江豚”號與“刺豚”號大開殺戒的時候,“劍魚”號、“海豚”號、“白鰭豚”號與“鯨豚”號也已到達戰場,只是未能滲透日本艦隊的內層反潛網,距離航母稍微遠一點,只能隔着幾十千米發動攻擊。

潛艇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首先使用反艦導彈,然後再發射重型反艦魚雷。

30多枚導彈,全部飛向了“加賀”號航母。

在只有末段攔截系統的情況下,“加賀”號上的3~套防禦系統根本不可能攔截30多枚反艦導彈。

情急之下,“加賀”號的艦長下達了使用“電磁炸彈”的命令。

導彈威脅解除了,但是海面下的魚雷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數米厚的海水,足以阻擋所有短波與超短波電磁信號!

“加賀”號的這一舉動再次引發災難。

正在飛往艦隊東北方向上的12反潛直升機來不及離開“電磁炸彈”的攻擊範圍,紛紛在電磁波的衝擊下墜入大海。

不得不承認,肖靖波、樂家成等艇長都很“機靈”。

發現日本艦隊擁有“電磁炸彈”之後,艇長都知道導彈攻擊不會收到戰果,也同時知道導彈攻擊可以迫使日本艦隊再次使用“電磁炸彈”,讓那些能夠威脅到潛艇的反潛直升機無法靠近艦隊,也就無法威脅到距離日本艦隊不到30千米的潛艇。

也是說,艇長都利用了日本艦隊的“電磁炸彈”。

雖然沒有受到電磁攻擊的反潛直升機仍然能夠對潛艇構成威脅,但是不可能立即趕到潛艇所在海域。由此獲得的幾分鐘時間,對潛艇完成攻擊,並且快速離開交戰海域有着決定性的意義。

短短數分鐘之內,6艘潛艇在海面下拋起了“驚天巨浪”。

除非日本戰艦全部長出翅膀、飛離海面,不然沒有任何戰艦能夠避開這麼多的魚雷。

南源本的絕望心情可想而知。好不容易頂住了導彈攻擊,看到了一絲生還的希望,接踵而至的魚雷徹底滅絕了日本艦隊的希望!

第53章 高起點第28章 最後一層面紗第36章 栽贓嫁禍第35章 軍售交易第13章 積極謀劃第110章 決戰部署第16章 政治家第115章 花小錢辦大事第1章 時過境遷第13章 煙霧彈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11章 統一進程第50章 明爭暗鬥第27章 機會第16章 基礎第13章 頭緒第36章 栽贓嫁禍第80章 戰爭計劃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20章 圍殲第82章 借題發揮第14章 苗頭第65章 一舉兩得第18章 獨醒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49章 太空軍事力量第150章 片面停火第20章 唱高調第7章 最強團隊第12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102章 第二戰線第115章 面對誘惑第70章 負資本第110章 戰略牌第14章 與時間賽跑第15章 智者千慮第22章 力挽狂瀾第150章 片面停火第124章 和平契機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36章 致命決策第141章 佯攻第59章 積極應對第116章 一守一攻第22章 用心險惡第58章 主宰天空第22章 空中爭雄第46章 航母風波第31章 暗算第26章 搭臺唱戲第147章 炮彈開路第165章 擴大化序十東方醒獅第58章 爭分奪秒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81章 全面撤退第40章 空軍出動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38章 孤注一擲第117章 好心幫倒忙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130章 兩手準備第60章 協同作戰第14章 驟然緊張第37章 暗度陳倉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33章 雄辯第4章 秘密接頭序十七偃旗息鼓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25章 國家戰略計劃第69章 前因後果第10章 新人報到第1章 強國夢第50章 粉墨登場第9章 最高威脅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48章 緊鑼密鼓第35章 軍士長第11章 喜憂參半第81章 早死晚死第35章 祖國第7章 觀念轉變第29節 虎口奪食第15章 鬼把戲第46章 航母風波第97章 石激起千層浪第54章 交換立場第1章 科學怪人第25章 戰略天才第88章 公開較量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20章 血性第30章 戰略要地第67章 不得不做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15章 有理有據第51章 醉翁之意第5章 線索第73章 大權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