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和平信號

魯德林與閻尚隆會晤之後,韋斯特伍德立即召開高層

雖然衆多新聞媒體都認爲共和國的態度突然出現轉變,與法國總統、荷蘭首相的北京之行有很大關係,但是韋斯特伍德卻認爲,中國元首王元慶早就做好安排,只是借雅克西與阿方塔訪問北京採取行動。

關鍵問題是,中國的態度爲什麼會出現如此重大的轉變?

布魯德林介紹了與閻尚隆的會晤情況之後,韋斯特伍德讓聯邦政府高級官員對當前的局勢發表意見。結果不會好到哪裡去,以國防部長爲代表的幕僚認爲中國是在試探美國的底氣,確定是否需要登陸日本本土;以國家安全顧問爲首的幕僚則認爲中國希望通過美國與日本進行停戰談判,儘快結束戰爭。

與以往一樣,討論了幾個小時,沒有得出任何決議。

讓布魯德林留來之後,韋斯特伍德送走了其他幕僚。

“總體來說,中國外長表達:了誠意,希望通過我們與日本進行停戰談判。”布魯德林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但是中國外長的態度依然強硬。我數次提到解除戰略封鎖,准許第三方船隻向日本運送一些與人道主義援助有關的戰略物資,中國外長不但沒有答應,還表示在戰爭結束之前,中國將嚴格實施戰略封鎖,直到日本承認戰敗。”

“承認戰敗?”

布魯德林點點頭,說道:“閻尚隆沒有明確提出日本承認戰敗的條件,但是做出了相關暗示,按照我的理解果日本答應進行停戰談判,中國會開出一系列的停戰條件,只有日本接受所有停戰條件算承認戰敗。”

“肯定是非常苛刻的條件。”

“毫無問。中國希望通過談判最限度地實現國家利益。”

韋斯特伍德長出口。說道:“如此說來中國已經認識到戰爭持續下去地弊端。或者說戰爭負擔過於沉重。急於通過談判結束戰爭。”

“暫時還不能這麼說。”布魯德看了總統一眼道。“從我們掌握地情況來看。中國地戰爭支出與戰爭損失都不大。CIA早已證實。中國在開戰後進行了部分動員部分軍工廠都在全速生產。戰爭經費也早已撥付到位。更重要地是。打了幾天。中國地人員傷亡並不大。陣亡人數不到五百。傷員數量也沒有超過兩千全在中國地承受範圍之內。由此可以大致推斷。中國並不急於結束戰爭。”

“那中國主動提出談判地目地是什麼?”

“外交手段或者說是政治手段。”布魯德冷冷一笑。說道“雅克西與阿方塔主動訪問北京。表明歐盟已經動搖想因爲這場戰爭與中國對立。王元慶準確無誤地讀懂了歐盟地意圖。也抓住了機會。中國主動提出停戰談判。在外交與政治上已經佔得先機。現在地問題是。如果日本同意進行停戰談判。中國肯定會積極參與。在談判中開出日本完全無法接受地條件。只要日本破壞談判。中國就有足夠地理由打下去。到時候不管是我們、還是歐盟都無法指責中國。當然。如果日本拒絕談判。中國更有理由拉攏歐盟。更重要地是。日本是否答應接受談判。與我們提供地戰略援助有密切關係。只要我們向日本施加壓力。村上貞正將別無選擇。也就是說。我們地態度決定了停戰談判地最終結果。如果談判失敗。中國不但會趁機擴大戰爭規模。加強對日戰略封鎖。還會製造我們暗中破壞談判地輿論。破壞我們與歐盟地關係。最終達到分化西方國家集團地目地。”

“也就是說。中國地舉動針對西方國家。而不是日本。”

布魯德林點了點頭,表示正是這個意思。

韋斯特伍德長出口氣,點燃了抽掉一半的雪茄。

不用布魯德林分析,韋斯特伍德就知道中國的意圖。由國務卿進行全面分析之後,韋斯特伍德看得更加清楚。

站在客觀立場上,韋斯特伍德不得不承認王元慶打出的這張牌非常漂亮。

如果把長遠放遠一點,韋斯特伍德更願意相信,戰爭爆發之前,王元慶就想到了這一步,謀劃好了相關行動。

炸燬日本的全部核設施,引發人道主義災難,讓西方國家在“人道主義”上大做文章,引發西方國家的內部矛盾,利用歐盟向美國施加壓力,最終迫使美國承認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霸權地位!

整個過程,一環扣一環,沒有絲毫縫隙。

接下來,不管是否進行停戰談判,中國都佔到了先機。

美國該怎麼辦?

雪茄抽完,韋斯特伍德仍然沒有想到對策。

德林看了一眼,韋斯特伍德摁滅了菸頭。

“我認爲,現在最好以不變應萬變。”布魯德林知道總統在想什麼。

韋斯特伍德點了點頭,示意布魯德林繼續說下去。

“談判方面,我們積極配合,在談判的具體問題上,比如由中國佔領的日本領土、以及日本戰後重建問題上做文章,儘量拖延。”布魯德林停頓了一陣,說道,“總體來說,我們最需要的就是道義。談判本來就是費時間的事情,拖上幾個月,並不奇怪。對中國來說,只要談判拖得越久,越有可能在戰爭中犯下錯誤,比如造成大量平民傷亡等等。也就是說,對我們來說,談判可以拖,對中國來說,談判則不能拖。只要中國犯了錯誤,我們就可以扭轉局勢。”

“你認爲,王元慶沒有想到這一點嗎?”

布魯德林微微了下眉頭,沒多說什麼。

“走到現在,我們不得不承,中國的戰略計劃非常嚴密,幾乎考慮到了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韋斯特伍德從檀木盒裡拿出了一根雪茄,“最初的時候,我們都不相信中國能夠在數日之內擊敗日本。事實證明,中國不但做到了,還做得非常出色。換個角度看,我們能夠在數日之內擊敗日本嗎?顯然不可能!我們必須相信,中國爲這場戰爭策劃、準備了好幾年,幾乎所有軍事建設都針對日本。戰爭的最終結局已無懸念,即便我們參戰,也不可能阻止日本戰敗。”

布魯德林苦了一下,沒有反駁總統的觀點。

在開始的會議上,國防部長就提:了派兵參戰的設想,韋斯特伍德想都沒想就否決了。原因無二,參戰無法改變最終結局,只會將美國拖入戰爭。

“既然如此,我們需要慮的不是如何應付中國,而是如何實現國家利益。”

“總統的意思是……”

“中國爲什麼對日本開戰,僅只是‘日本核問題’嗎?”韋斯特伍德冷一笑,說道,“日本核問題確實很重要,誰都知道,一個擁有核武器的日本是中國最大的威脅。可是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點,就能發現,中國向日本開戰,除了解決‘日本核問題’之外,恐怕更是爲了獲得全球大國的國際地位,爲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從第四次印巴戰爭開始,中國通過解決周邊問題,其全球性大國的地位逐步獲得認同。只是,中國要想取代我們,還缺乏幾個關鍵條件,比如在其他地區的影響力、面向全世界的軍事投送能力、以及在國際事務上的決策權。擊敗日本,中國的國際地位必然得到全面提升。要不了多久,中國就會解決南亞問題,爲邁向世界其他熱點地區打下基礎。”

“如此一來,我們必須儘量確保日本的後地位。

韋斯特伍德點了點頭,說道:“這纔是我們的根本目的。不管戰爭打成什麼樣子、談判談成什麼樣子,只有保住日本,才能最大限度的牽制中國,迫使中國繼續集中力量解決周邊問題,而不是與我們直接對抗。”

布魯德林沉思一陣,說道:“這樣的話,我們必須儘快與日本溝通。”

“北山志川還在華盛頓?”

“已經去了紐約。”

“儘快找到他,讓他向村上貞正彙報情況,搞清楚日本的態度。”

“還有歐盟,必須抓緊歐盟。”

韋斯特伍德點了點頭,說道:“西方國家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戰勝中國的挑戰,我會盡快與歐盟主要國家領導人通話,擺明我們的立場,爭取得到歐盟的支持。不管怎麼樣,這不是針對我們的挑戰,而是針對整個西方世界的挑戰。”

布魯德林沒多說什麼,總統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了。

離開白宮之後,布魯德林立即派直升機將北山志川接到華盛頓,向日本外務大臣表明了美國的態度,希望北山志川能夠儘快與村上貞正取得聯繫,對中國提出的“停戰談判”做出正面答覆。

韋斯特伍德聯繫上英國首相、西班牙首相、意大利總理、德國總理與法國總理,向歐盟五個主要成員國通報了美國的積極斡旋行動,希望歐盟能夠在“中日停戰談判”中做出積極貢獻。

戰爭會就此停止嗎?

雖然美國的積極行動讓很多人看到了和平的希望,但是更多的人則認爲,美國的積極行動只是外交上的態度,不等於美國會積極推動停戰談判,也不等於戰爭會就此結束,反而表明“中日戰爭”很有可能演變爲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直接對抗!

第72章 高調亮相第129章 決戰在即第95章 搶先攻擊第66章 來龍去脈第75章 全面化第52章 出其不意第3章 血淚史第150章 圍點打援第65章 一舉兩得第51章 積極備戰第48章 痛殲美軍第42章 幫倒忙第5章 區別對待第17章 高潮迭起第103章 強烈反差第113章 倒計時第93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14章 三足鼎立第26章 坦然面對第44章 善後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7章 人財兩不誤第119章 人贓俱獲第47章 兔死狗烹第48章 說服工作第27章 不爛之舌第38章 頭號威脅第124章 領跑者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65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66章 來龍去脈第8章 利益之爭第19章 遷都問題第53章 新式戰爭第40章 空軍出動第82章 大好機會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12章 軍事聯盟第132章 停戰接觸第82章 堅持路線第60章 協同作戰第58章 爭分奪秒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91章 來勢洶洶第5章 獨一無二第17章 民族之翼第96章 風暴高潮第56章 快準狠第57章 主動與被動第36章 先進理念第70章 負資本第30章 布控第19章 高層會晤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34章 事發突然第11章 落網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55章 後知後覺第57章 偷襲第53章 建議第38章 戰爭跡象第51章 堅守第13章 最高級別第157章 再起硝煙第79章 純步兵第46章 備用計劃第32章 考察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98章 野心家的結局序三獅羣圍獵第46章 隔岸觀火第143章 直搗黃龍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18章 獨醒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16章 聯合指揮部第30章 戰略要地序十二全體動員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7章 實戰演練第80章 戰爭計劃第23章 找準目標第54章 交換立場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134章 短促的戰役第32章 大殺器第36章 黃金搭檔第48章 緊鑼密鼓第4章 秘密接頭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4章 新星第39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4章 苗頭第98章 糧草先行第39章 地面戰鬥第51章 待價而沽第7章 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