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以小時計算的決戰

擊芒堡時間引點刃分。裴承毅正式下達了行戰行動開二,二卜‘穴’

雖然戰爭爆發後,印度軍隊將迅速做出反應,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打垮印度空軍,奪取制空權,後面的戰鬥將變得非常艱難,但是裴承毅沒有急於求成,在分配給各作戰部隊的命令中明確提到,只有在海軍擊敗印度艦隊之後,才能發起攻擊。

準確的說,這不是裴承毅的意思,是王元慶的意思。

作爲軍人,裴承毅絕不會給敵人任何機會;可是作爲政治家的王元慶,卻不得不給共和國留下轉圈的餘地。

誰都知道,能否奪取印度洋的制海權,關係到對印戰爭的最終結果。

哪怕項鋌輝、林嘯雷與裴承毅都、堅信海軍能夠旗開得勝,殲滅印度艦隊,成爲印度洋的主人,國家元首也不可能聽信軍人的片面之詞。換句話說,如果出現萬一,即便只有億萬分之一的可能,海軍在戰鬥中受挫,被印度艦隊擋在了印度洋的大‘門’之外,共和國還要把戰爭進行下去嗎?

王元慶不得不考慮這種可能,也就不得不有所保留。

在海軍戰敗的情況下,哪怕陸軍與空軍有絕對的實力打垮印度,共和國也要爲戰爭付出極爲高昂的代價。原因很簡單,在印度掌握印度洋制海權的情況下,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肯定會不遺餘力的爲印度提供戰略支援,美國工廠生產出來的武器裝備、彈‘藥’物資,美國農場生產出來的糧食,以及所有與戰爭有關的物資都會源源不斷的到達印度的港口,成爲印度軍隊堅持戰鬥下去的主要動力。

場高消耗戰爭只能給共和國帶來無盡的損失與傷亡。

王元慶不會打這樣的仗,也就不會冒這樣的險。

由此可見,王元慶的想法很簡單。如果海軍戰敗,最多派兵進入錫金,驅逐駐紮在錫金境內的印度軍隊,幫助錫金建國。如果海軍獲勝,則乘勝追擊,擴大戰爭規模,徹底打垮印度。

關鍵就是海軍能否殺入印度洋,殲滅印度艦隊。

這一要求,讓首輪打擊行動變得異常麻煩。

按照常理,戰爭爆發之後,共和國空軍將全面出動,陸軍也將參加戰鬥,在第一時間奪取制空權,炸燬印度境內的戰略目標,癱癮印度的軍事力量。只是海軍不可能在一瞬間擊敗敵人、奪取制海權,也就得給海軍幾個小時的行動時間。

作戰計劃制訂得再周密,也得留出這幾個小時。

當然,戰爭爆發後,打擊行動不可能長久拖下去。

到底給海軍多少時間,成了裴承毅制訂戰爭計戈打手 時,後來降到了口小時。幾番討價還價後,海軍把這一要求降低到了8個小時。最後裴承毅只給了海軍6個小時。戰爭在0點4分爆發,也就是說,海軍務必在6點馮分之前殲滅印度艦隊。

考驗共和國海軍的不是強大的印度艦隊,而走過於短促的決戰時間。

作爲艦隊指揮官,華劍鋒非常棄楚6個小時能做什麼。

在攻擊半徑大約打手 勸千米的情況下,即便提前派出攻擊機羣,戰爭爆發後就對印度艦隊實施打擊,節約半個攻擊‘波’次所需的時間。也只能進行兩輪攻擊。海軍有把握在兩輪攻擊中殲滅印度艦隊嗎?

直到戰爭爆發的時候,華劍鋒都沒有這個把握。

原因很簡單,潛艇只發現了到達蘇‘門’答臘島西部海域的印度西部艦隊,暫時沒有發現印度東部艦隊。雖然偵察衛星在刃日下午有所收穫,大致斷定印度東部艦隊在安達曼一尼科巴羣島西部的孟加拉灣活動,但是時間已經過去舊多個小時,印度東部艦隊在此期間內足以機動數百千米,根本無法對其發起攻擊。

華劍鋒不是沒有準備,不然不會率先發起攻擊。

攻擊機羣出發之後,東海艦隊的3支艦載航空兵聯隊各派出鏢攜帶大型副油箱與偵察吊艙的說,小昭的主要任務是制空海軍艦載型尤其如此,但是在採用模塊化航電設備之後,小鵬能夠在2個小時內完成任務轉變,執行包括偵察在內的各種戰術任務。需要做的,只是爲戰鬥機安裝新的雷達控制軟件,在彈艙內攜帶用來執行偵察任務的吊艙如果有必要還可以攜帶用來自衛的導彈。如果任務距離較遠,可以攜帶大型外掛副油箱。在最大偵察距離的任務模式下,小鵬的作戰半徑高達石力千米前提條件是以亞音速巡航,只有在接近目標時以超音速飛行,算上其配備的火控雷達對海面目標高達酌千米的搜索探測距離、以及偵察吊艙內的光電探測設備高達勁千米的鎖定跟蹤距離,小打手 舊分散行動,其火控雷達能夠覆蓋整個安達曼海與孟加拉灣。即便受到任務與作戰半徑的限制”騁小打手 昭仍然有足夠大的機會發現距離安達曼一尼科巴羣島勸千米範圍內以川,海上艦艇。

華劍鋒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印度東部艦隊就在這一範圍之內。

當然,並不是海軍在單獨作戰。

轟炸行動開始前,就有架超高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沿着緬甸東部國境線,繞道數千千米進入安達曼海上空。這些無人偵察機都配備了專‘門’用來搜索海面目標的毫米‘波’合成孔徑雷達,在飛行高度爲鯉功米的情況下,能夠發現方圓勁千米範圍內的海面艦艇。因爲配備了複合電源機翼上表面敷設了太陽能電池板,白天依靠太陽能電池板提供的電能驅動推進電動機,並且爲複合蓄電池充電,夜間則依靠複合蓄電池驅動推進電動機,所以這些無人偵察機的續航時間都在一週以上不由推進能源決定,而是由飛機的故障週期決定。也就是說,能夠在沒有後勤支援的情況下,在戰區上空徘徊近打手 辦卜時,因爲偵察機需要進入印度領海上空,有可能遭到印度的防空系統與戰鬥機攻擊,所以在到達危險區域的時候,需要啓動主動電磁干擾系統與主動‘激’光光電干擾系統,這些設備會消耗大量的電能,從而縮短續航時間。在某些極端情況下,最大續航時間不會超過辦卜時。即便如此,對即將進入印度洋的共和國海軍來說也足夠了。

除了偵察機,共和國還調動了半數以上的軍事偵察衛星。

早在日本戰爭之後,軍事偵察衛星就全部‘交’由軍情局管理。爲了支援海軍,軍情局在刃日下午調整了口顆偵察衛星的飛行航道,確保每刨、時對安達曼海與孟加拉灣全面搜索一次。爲了不放過任何線索,軍情局還動員了所有情報分析員,集中全部力量處理戰術偵察照片。雖然軍事偵察衛星發現印度東部艦隊的概率只有眈左右,但是依靠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艦隊派出的偵察機與無人偵察機可以重點搜索衛星忽略的海域,從而提高發現印度東部艦隊的概率。

如果算是在孟加拉灣活動的海軍潛艇,總共有四支力量在尋找印度東部艦隊。

用華劍鋒的話來說,就,算印度東部艦隊的戰艦全都能像潛艇那樣躲到海面下,只要還得浮上水面換口氣,就逃不過撒下來的天羅地網。

對此,印度東部艦隊司令官莫洛萬並不清楚。

收到安達曼一尼科巴羣島上的軍事基地遭到轟炸的消息時,莫洛萬上將正在忙着處理海軍司令部發來的最新消息。

作爲費爾南德斯的主要手下,莫洛萬並沒細想海軍司令部的戰術意圖。

件前,莫洛萬能夠擠掉懷德特,成爲東部艦隊司令,與費爾南德斯的提拔有很大的關係。當時,東部艦隊是印度海軍的頭號艦隊,不但擁有搬航母當時印度海軍將僅有的撒中型航母都部署在東部艦隊,還擁有印度海軍溉的大型水面戰艦與 的潛艇。這一部署完全符合印度的戰略需要,因爲西面的巴基斯坦除了幾艘全電動潛艇還有點來頭,其水面艦隊不值一提,根本不可能對印度海軍構成威脅,所以印度海軍需要提防的是來自東面的敵人,也就是早就想入主印度洋的中國海軍。將主力放在東面,才能守住進入印度洋的幾處海上要道。隨着印度從英國採購第三艘中型航母,以及後來接收美國的超級航母,印度海軍纔在西部艦隊部署航母戰鬥羣,力求徹底壓制巴基斯坦海軍,掌握阿拉伯海的制海權。

當時莫洛萬曾提出在維沙卡帕特南南面的卡基納達或者金奈建立第二處大型海軍基地,將所有的航母艦隊都部署在東部艦隊,集中力量封鎖馬六甲海峽與巽他海峽。只是這一提議連費爾南德斯都不支持,原因很複雜,比如修建第二處海軍基地需要耗費數十億美元、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風險太大等等,最關鍵的還是沒人希望讓一名艦隊司令官掌握印度海軍的所有家當。

雖然有些挫折,但是莫洛萬這幾年‘混’得風聲水起。

按照印度海軍內部的猜測,費爾南德斯離任之後,他將是印度海軍參謀來

果真如此的話,莫洛萬隻欠缺一個條件,那就是在戰場上證明自己的能力。

毫無疑問,莫洛萬非常渴望收穫幾個重大戰果。

聽聞戰爭爆發的消息,莫洛萬立即興奮了起來,但是很快就被潑了一瓢冷水。

戰爭是爆發了,可是如何爆發的,卻沒有人說得準。

發給東部艦隊的消息非常含糊,只提到安達曼一尼科巴羣島上包括空軍基地與海軍基地在內的數十個軍事目標遭到轟炸,卻沒有提到是什麼戰機進行的轟炸,甚至沒有提到敵機從何方向進入。

這也不能怪後方的印度軍人,因爲他們確實搞不清楚。

轟炸開始的時候,最先遭到轟炸的就是北安達曼島上的防空警戒雷達、布萊爾港郊外的防空指揮中心、以及數處遠程防空導彈陣地。導彈是在雷達探測範圍之外發‘射’的,攻擊防空警戒雷達的導彈爲了延長飛行時間,先向南飛行了數百千米,再轉向發起攻擊,而攻擊防空指揮中心的導彈則走向西南方向飛行,再轉向。在此情況下,即雙田衛在被炸燬!前發現了盜近的導彈,也不耳能斷定導六方

“眼睛”被打掉,印度軍隊更不可能知道是哪種轟炸機從哪個方向上發起攻擊。

連敵人是誰都不知道,這仗還怎麼打?

莫洛萬沒有遲疑,立即聯繫了安達曼一尼科巴羣島的駐軍司令部與布萊爾港,要求儘快查明具體情況。

還好,安達曼一尼科巴羣島由印度東部艦隊司令部管轄。布萊爾港則是印度東部艦隊的地方港口,莫洛萬可以直接向兩處機構下達命令。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莫洛萬仍然在等待最新消息。

在此期間,他曾經打算聯繫西部艦隊,但是想到懷德特不見得會做出迴應,也就放棄了這個打算。

新德里時間醜點刃分,戰爭爆發後舊分鐘,莫洛萬收到了一條非常重要的消息。

布萊爾港的守軍找到了一枚沒有爆炸的炸彈,斷定爲滑翔炸彈,而且很有可能是中國海軍艦載戰鬥機使用的炸彈。

這下,莫洛萬再次‘激’動了起來

雖然滑翔炸彈屬於防區外武器,投擲距離近的幾個千米,遠的上百千米,但是炸彈不是導彈,‘射’程遠不如巡航導彈。由此可以斷定,投下炸彈的很有可能是戰鬥機,因爲轟炸機只有在奪取絕對制空權之後纔會用炸彈攻擊地面目標。還可以斷定,轟炸布萊爾港的很有可能是艦載戰鬥機,因爲中國空軍與海軍的岸基戰鬥機不可能攻擊布萊爾港。

最重要的是,那枚炸彈上的編號表明,那是一枚中國海軍的炸彈。

這裡,布萊爾港的印度軍人犯了一個錯誤,即忽視了中國軍隊的聯合後勤保障機制。

在確立了聯合作戰機制之後,共和國軍隊‘花’了很大的力氣統一後勤管理,其中就包括統一管理各軍種的彈‘藥’。換句話說,共和國空軍與海軍航空兵用的彈‘藥’基本一致,只是在具體編號上有所區別。比如海軍航空炸彈編號的打頭字母爲”空軍的爲“鼎”這點區別根本不可能用來確定投下炸彈的機型,事實上,空軍轟炸機投下的正是從海軍調來的航空炸彈。

印度軍人還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忽略了滑翔炸彈的投擲距離。

滑翔炸彈在攻擊目標之前,會拋掉卑背上的彈翼,提高彈道末段飛行速度,只依靠尾部的氣動翼面控制炸彈的飛行彈道。如此一來,印度軍隊“揀”到的只是一枚沒有爆炸的彈體,而不是整枚炸彈。滑翔彈翼與彈體脫離之後,將在空中迅速解體,留下一些大小數釐米的殘片。即便沒有完全解體,也會在落地的時候摔得粉碎。如果印度軍人稍微細心一點,就應該發現,這些滑翔炸彈所使用的彈翼比普通的大了許多,而且複雜了許多。改進彈翼的唯一目的就是提高炸彈的投擲距離。只要搞清楚了這一點,布萊爾港守軍就應該在報告中明確提到滑翔炸彈的投擲距離很有可能在勁千米以上,甚至更遠。

如果莫洛萬知道這一點,就不會武斷的認爲轟炸布萊爾港的是戰術戰鬥機,而不是戰略轟炸機。因爲在2田千米外,除了當時正在執行防空巡邏任務的幾架戰鬥機之外,印度的地面防空系統根本威脅不到轟炸機。而當時,執行巡邏任務的戰鬥機沒有啓動雷達,是由地面防空雷達引導。如此一來,在遭到轟炸之前,戰鬥機不可能發現千米外的轟炸機,也就不可能對轟炸機構成威脅。

幾個小錯誤,最終釀成了大錯。

按照莫洛萬的推斷,中國海軍艦隊肯定進入了馬六甲海峽,而且很有可能即將離開馬六甲海峽。

計算轟炸規模之後,莫洛萬斷定中國海軍的6支航母戰鬥羣派出了所有戰鬥機。

至於中國艦隊如何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進入了馬六甲海峽,莫洛萬沒有多想,既然中國艦隊能夠在離開聳港之後避開美國的軍事偵察衛星,就有能力避開守在新加坡的美軍第七艦隊。

中國艦隊首先轟炸安達曼一尼科‘毛’羣島的目的也很明確。

只有摧毀了島上的軍事設施,中國艦隊才能在不受威脅的情況下進入安達曼海,尋找印度艦隊決戰。

雖然這一判斷與之前的作戰計劃有所出入,但是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沒有任何一份作戰計利能夠準確無誤的預測敵人的行動。出現變化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印度海軍重點監視巽他海峽,中國艦隊在明知道不可能安然無恙的通過巽他海峽的情況下,選擇從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看清了情況,要做的就是如何幹掉進入印度洋的中國艦隊。

還沒等莫洛萬調整部署,一條消息就讓他徹底絕望了。

新德里時間醜點馮分,也就是北京時間引日打手 時,印度西部艦隊遭到海空聯合打擊。

反覆看了數遍網收到的消息,莫洛萬一下從頭頂涼到了腳心。

懷德特的西部艦隊遭到打擊,中國艦隊到底在哪?

第157章 東家出面第29章 斬首行動第1章 無核新時代第5章 軍情局長第6章 飛赴紐約第73章 從政治家到政客第25章 逃生第49章 因循守舊第66章 有利有弊第126章 倒下的民族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28章 促談第44章 豪賭第9章 頭號盟友第87章 殺心第33章 各有所需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20章 決勝時刻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44章 恐怖的實力第10章 女兒的支持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41章 戰爭動機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107章 風暴中心第74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11章 全面打擊第12章 地面戰鬥第82章 外交戰第53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77章 增兵第15章 關鍵因素第17章 正名第36章 致命決策第66章 人選第46章 導彈消耗戰第46章 導彈消耗戰第25章 差距第56章 盛極而衰第2章 臭味相投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81章 變局第51章 刀尖第7章 危機暗伏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45章 將計就計第64章 有條不紊第31章 愛國者第27章 高端競爭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85章 全面部署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75章 國家意志第21章 搶佔制高點第125章 追趕者第33章 命不該絕第46章 家門不幸第8章 再起波瀾第13章 政治風暴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42章 正面交火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40章 關鍵裝備第78章 主力艦第4章 重要證物第91章 好馬無好鞍第20章 做文章第1章 強國夢第103章 有驚無險第17章 苦口婆心第119章 黎明前的殺機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46章 信號第29章 法定程序第22章 風向轉變第138章 最後的難題第157章 再起硝煙第5章 旋風戰爭第37章 打草驚蛇第5章 軍情局長第2章 野心家第38章 定位第74章 切中要害第138章 最後的難題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124章 將帥之別第81章 早死晚死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27章 戰爭決心第5章 區別對待第117章 好心幫倒忙第32章 穩住朝鮮第2章 政治鬥爭第66章 人選第90章 自掘墳墓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151章 地區化第14章 撥開雲霧第53章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