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全面部署

8月日夜間,在西里古裡駐紮了三天的第打手 時的第餾步兵旅的官兵。

因爲行動突然,所以李東石只帶來了6個戰鬥營與2個工程營。

讓李東石感到不解的是,第打手 嬈戰術運輸機起降的簡易跑道。

天亮之前,竹打手 紙大型運輸機向空降佔3旅空投了大型工程設備。

與軍長不同,作爲旅長,李東石考慮的不是爲什麼要完成任務,而是如何完成任務。

雖然全旅官兵都有點不滿,在西里古裡,空降打手 紹旅已經不是共和國最‘精’銳的空降部隊,而是最稱職的工程部隊。

不管着麼說,李東石沒有讓手下的官兵閒得罵娘。

因爲沒有建設野戰機場的設備。而且只要求供戰術運輸機起降,所以除了留守防禦陣地的作戰部隊之外,全旅官兵都參加了修建跑道的工作。

空降舊3旅的舉動沒有秘密可言。美軍的偵察衛星很快發現了伯尼哈爾山口的異常。

作戰部隊不參戰,忙着修跑道,肯定不正常。

別說史塔克與印軍將領,就連遠在華盛頓的杜奇威都認爲,中國軍隊在伯尼哈爾山口修建簡易跑道的目的是爲了向西線戰場大舉增兵。

這個判斷本身沒有錯,因爲制約中國軍隊在西線戰場上作戰的主要問題就是基礎設施。

斯利那加的巴軍野戰機場只能供戰術運輸機與垂直起降運輸機使用。在戰爭期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顯然不現實,中國軍隊要想扭轉西線戰場上的局勢,唯一的辦法就是建立更多的野戰機場,利用強大的軍事空運能力。

根據這一情況,美印雙方均斷定中國軍隊正在調整軍隊部署。

6日凌晨,美印軍隊的判斷得到了證實。

隨着重型工程設備到達伯尼哈爾山口,空降打手 強旅加快了施工速度。更重要的是,原先部署在山南地區的舊軍、口軍、引軍、飛軍、刀軍都已離開前線進攻陣地,前往最近的機場與空軍基地。

換句話說,東線戰場上的中國主力軍團即將趕往西線戰場。

最初的時候,杜奇威還警告過史塔克,要提防中國軍隊採取“聲西擊東”的策略,不要忽視東線戰場上的異常情況。隨着中國空軍的戰略空運力量在6日上午向伯尼哈爾山口與斯利那加投送作戰物資,杜奇威打消了這個疑慮。

以中國軍隊的空運能力,平均出小時就能將打手 個軍運送到召口千米之外。

換句話說,中國軍隊的戰略轉移能力非常驚人。

如果裴承毅首先出動冶軍與口軍,像攻打西里古裡那樣,攻佔印度西北地區的大型空軍基地、或者大型民用機場,就可以通過空運、而不是空投的方式運送作戰力量,而且能夠動用更多的戰略運輸機。如此一來,不但能在出小時之內空運打手 個軍的全部人員與作戰裝備,還能運送上萬噸的作戰物資。

如此強大的空運能力,裴承毅完全有資本在西線戰場上發起戰略進攻。

判斷出中國軍隊的意圖之後。杜奇威讓史塔克向印度軍方發出了警告。

也就在這個時候,裴承毅正忙着做一件看上去無關緊要的事情:兵棋推演。

似乎對戰略欺騙行動有十足的把握。裴承毅根本沒有理會印度軍隊的調動情況,6日上午一大早,就讓袁晨皓組織了幾個名參謀,利用前線指揮部的中央計算機,對即將開打的東線戰爭進行全面推演。

此時,集結在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與西孟加拉邦的印軍已經超過

根據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印軍東部集團軍羣分成斬集團軍,分別是總部設在巴特拉的第一集團軍、總部設在‘波’卡羅鋼城的第二集團軍、總部設在加爾各答的第三集團軍。殲集團軍中:第一集團軍轄4個裝甲師分別是第引、第貿、第凹與第墜裝甲師、個機步師分別是第山、第旺、第馮與第辦步兵師、7個步兵師分別是第引打手 、第引3、第3舊、第引三、第引7、第3舊與第引口步兵師,總兵力強萬;第二集團軍轄2個裝甲師分別是第盟與第巫裝甲師、2個機步師分別是第媽與第北步兵師、4個步兵師分別是第引2、第引6、第強與第紐步兵師,總兵力舊萬,第三集團軍轄3個裝甲師分別是第劈、第毖與第凹裝甲師、4個機步師分別是第煞、第兇、第引與第步兵師”個步兵師分別是第紉、第強、第礎、第猛、第紐、第勉、第蚓、第粥、第勁、第強與第研步兵師,總兵力碧萬。除此之外,在西里古裡的印度軍隊似彙編爲東北集團軍羣,總部設在因帕爾,轄3個裝甲師分七凡引、第乃與第刀裝甲師、個機步師分別是第臼、第鈣、第昭與第的步兵師、4個山地步兵師分別是第酬、第‘奶’、第歷與第幼步兵師、個步兵師分別爲第坯、第強、第弛、第強與第勁步兵師,總兵力巫萬。在這些部隊中。裝甲師、機步師、山地步兵師均爲印軍一線主力部隊,而以3開頭的步兵師均爲二線部隊、或者預備隊。由此可以大致得出,在總共萬的印軍中,主力部隊不到的萬。

在裴承毅看來,重要的不是印軍兵力,而是印軍部署。

懂點軍事的人都能從印軍在東線戰場上的部署看出印軍的戰役企圖。

第一集團軍盤踞在比哈爾邦,直面吉申根傑,集中了個主力師,擁有東部集團軍羣中最強大的裝甲力量。由此可以斷定,印軍會在戰役開始之後猛攻吉申根傑,利用當地比較平坦的地理環境,與叛軍在吉申根傑的刀軍打裝甲會戰,力爭殲滅刀軍。打開前往印度東部地區的通道。

第二集團軍在第一集團軍的右後方。只有4個主力師,兵力在三個集團軍中最少。由此可以斷定,第二集團軍是東部集團軍羣的戰略預備隊。主要任務是隨同第一集團軍向吉申根傑推進,控制第仁集團軍與第三集團軍之間的空隙地帶,拱衛第一集團軍與第三集團軍的側翼,在必要的時候參與前線作戰行動。

第三集再軍部署在從英吉利巴扎爾到加爾各答的廣闊地帶。如果僅僅是爲了防禦,出萬的兵力明顯太多了。由此可以斷定,集中了7個主力師的第三集團軍的主要任務就是在第一集團軍成功牽制住了共和國陸軍的主力部隊之後,向東進入孟加拉國境內,打通前往東部地區的地面通道。

爲了達到牽制對手的目的,印軍提升了東部地區軍隊的地個,組建東北集團軍羣,並且集中了該地區的打手 2個主力師。戰役開始後,東北集團軍羣的主要任務就是給進入印度東部地區的共和國軍隊製造麻煩,在第一集團軍攻打吉申根傑的時候。圍困西里古裡,然後協助第一集團軍羣攻打西里古裡。

很龐大,也很全面的戰役部署,只不過不是沒有漏‘洞’。

進行兵棋推演的時候,裴承毅首先計算了刀軍守住吉卓根傑的可能‘性’。

根據刀軍在半島戰爭期間的戰鬥表現,推演的最終結果是。刀軍守住吉申根傑的可能‘性’不超過鰓。

這個結果沒讓裴承毅感到驚訝。要知道,刀軍面對的是一個集團軍!

兵力不到3萬的刀軍迎戰的是總兵力超過刃萬,而且還能得到舊萬大軍支援的印度第一集團軍,確實有點勉爲其難。別說凌雲霄驍勇善戰,就算他有三頭六臂,刀軍的官兵個個都是天兵天將,也打不過這麼多的敵人。落實到裝備數據上,刀軍與印度第一集團軍的主戰坦克數量爲打手 比旺,沒有一項佔優勢。

守不住吉申根傑,後面的戰鬥就別打了。

針對這一情況,裴承毅讓留在西里古裡的弘軍將第糾與第皺裝甲旅、第四炮兵旅派往吉申根傑,由凌雲霄直接指揮。彌軍的第強炮兵旅、歹軍的第粥炮兵旅、以及口軍的第打手 乃低空枰擊旅做好前往吉申根傑的準備。得到加強之後,刀軍的戰鬥旅增加到了個、炮兵旅增加到了4個、航空旅增加到2個,總兵力翻番,火力提高倍。爲了確保萬無一失,在安排空中支援的時候,裴承毅讓袁晨皓重點照顧吉申根傑,滿足刀軍的所有要求。

用裴承毅的話來說,如果凌雲霄守不住吉申根傑,就把共和國第一戰將的個置讓出來。

守住吉申根傑只是開頭,因爲印軍的部署做了調整,所以裴承毅也得調整作戰計發。

按照兵棋推演的結果,印軍第三集團軍將在第一集團軍包圍了吉申根傑,成功牽制住共和國主力軍團之後進軍孟加拉國,隨後印度東北集團軍羣將在東部地區發起反攻,重點攻打西里古裡,迫使進入戰區的共和國軍隊死守西里古裡,無法南下阻擊印軍第三集團軍。在此情況下。裴承毅不但要圍殲印軍第三集團軍,還得優先解決印軍第一集團軍。因爲得到了印軍第二集團軍的支持,所以圍殲第一集團軍的難度非常大。

修訂作戰計劃的時候,袁晨皓提出優先解決第二集團軍。

看上去,這麼做的風險非常大;實際上,袁晨皓抓住了關鍵點。

在印軍的部署中,第二集團軍的個置非常關鍵,不但是第一集團軍的戰役預備隊,還填補了第一集團軍與第三集團軍之間的空白。更重要的是,第二集團軍跟隨第一集團軍向吉申根傑‘挺’進之後,還能阻擋共和國陸軍的裝甲部隊向南突擊。替第三集團軍守住了撤回印度的通道。

口氣吃掉印度東部集團軍羣肯定不現實。

以裴承毅手裡的兵力,就算投入所有作戰部隊,也很難同時殲滅三個集團軍。

無法同時殲滅,帕打手 七能採取圍一打一的戰術。?????????????? 爲此,必須從一開始就切斷印軍第一集團軍與第三集團軍的聯繫,也就得優先解決第二集團軍。

幹掉第二集團軍之後,在先打誰的問題上,幕承毅與袁晨皓出現了

按照裴承毅的想法,肯定應該先打第一集團軍,替吉申根傑的刀軍解圍,讓駐守吉申根傑的主力部隊的到解放,再集中兵力殲滅第三集團軍。這麼打的好處非常明顯,即可以用最少的部隊完成作戰行動。而且能夠減少傷亡,縮短戰役時間。

袁晨皓的意見完全相反,認爲應該首先殲滅第三集團軍,再圍殲第一集團軍。按照他的分析,刀軍在得到全面加強之後,只要凌雲霄有點腦子,別拿官兵不當回事,守住吉申根傑的問題就不大。利用吉申根傑牽制第一集團軍,只要印軍認爲有希望打下吉申根傑,就不會放棄進攻。第三集團軍也就不會提前撤退,從而爲殲滅第三集團軍創造了機會。在提出建議的同時,袁晨皓還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那就是,首先拜滅第一集團軍,很有可能迫使第三集團軍撤離孟加拉國,甚至使第三集團軍放棄進入孟加拉國的行動,失去圍殲第三集團軍的機會。

權衡利弊之後,裴承毅最終採納了袁晨皓的建議。

用計算機進行兵棋推演之後,不但驗證了袁晨皓的判斷,還證明了另外一個機況,那就是在戰役開始之後,如果迅速向吉申根傑增兵,讓印軍認爲無法攻佔吉申根傑,第三集團軍很有可能北上,參加圍攻吉申根傑的行動。

雖然推演不是實戰,但是與裴承毅的判斷基本一致。

可以說,攻打吉申根傑將是這場戰役的第一個轉折點,或者說是印軍進軍孟加拉國的前提條件。雖然印軍役三集團軍很有可能在第一集團軍佔領吉申根傑之前進入孟加拉國,但是隻要印軍發現無法攻佔吉申根傑,就不會冒險擴大戰爭規模。原因很簡單,打不下吉申根傑,就無法牽制共和國的主力部隊,也就無法確保第三集團軍順利到達東部地區。從而使第三集團軍借道孟加拉國的行動不但沒有正面意義,反而給印度帶來第三個敵國。不管是從政治角度還是從軍事角度考慮,在第一集團軍攻打吉申根傑受挫的情況下,第三集團軍都會轉向北上,支援第一集團軍。

實際上,印軍的部署正好說明了這個問題。

如果第三集團軍的主要任務是借道孟加拉國前往東部地區,就應該把兵力集中在加爾各答以北,而不借擺出一條長蛇陣,把弘萬大軍分佈在長達勁多千米的戰線上。將部隊靠北部署的主要目的就是增援第一集團軍,在必要的時候參加攻打吉申根傑的作戰行動。

看清楚這一點,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得多了。

雖然裴承毅已經命令作戰部隊向機場與空軍基地集結,但是要不要把這些部隊派往西線戰場,那就得看裴承毅的決定了。

實際上,動員的不僅僅是舊軍、口軍、引軍、24軍與27軍。

當時,面向東線戰場部署的另外幾個軍,即‘藥’軍、歹軍、巫軍與凹軍都接到了作戰命令。只是巫軍與凹軍是重裝甲軍,對空運的壓力非常大。所以裴承毅暫時沒有動用這兩個王牌軍的打算。

進行兵棋推演的時候,裴承毅重新安排了各部隊的作戰任務。

佔軍、冶軍與口軍的任務不變。仍然是切斷印軍第三集團軍的撤退路線。在戰役開始之後空降與機降到西孟加拉邦西部地區,奪取‘交’通要點與軍事要塞。彌軍與歹軍的主要任務是協助77軍守衛吉申根傑,充當刀軍的戰役預備隊。刀軍的主要任務是在戰役開始之後,前往西里古裡,頂替弘軍向東推進,攻佔印軍第三集團軍從孟加拉國進入印度東部地區的地面通道。引軍隨同刀軍作戰。負責對印度東北集團軍羣的各大防區進行切割,阻止印度東北集團軍羣阻擊刀軍。落軍是戰役總預備隊。最後前往戰場,協助凹軍守衛西里古裡。

除了巫軍與凹軍,裴承毅投入了所有作戰部隊。

最大的問題不是兵力,而是投送能力。

經過袁晨皓的計算,必須集中使用支援航空兵與陸航的戰術空運力量。纔有足夠的能力完成兵力投送任務。

不用袁晨皓計算,裴承毅都知道投送問題很嚴重。

當夭下午,裴承毅就聯繫了空軍司令章忠憲,要求獲得空軍支援航空兵空運部隊的調動權。因爲項鋌輝早就給章忠憲打了預防針,而且裴承毅的前線總指揮是由元首確定的,所以章忠憲沒有給裴承毅製造麻煩,非常爽快的答應了裴承毅的要求,並且表示可以應前線指揮部的要求,提供所有援助。

搞定了空軍,裴承毅纔去找陸航的麻煩。

與空軍不同,陸航的主要力量都分配在各軍之中,陸航司令部只有行政管轄權,沒有兵力調動權。

跟陸航司令部打了招呼之後。裴承毅就召開了軍長級網絡視頻會議。

不管各軍軍長有多麼牛比,都得給裴承毅面子。

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7章 觀念轉變第10章 轉折點第93章 政治進程第4章 拉幫結派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9章 頭號盟友第62章 死守第5章 線索第17章 苦口婆心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130章 搶先攻擊第88章 公開較量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81章 因勢利導第128章 上弦之箭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2章 軍情局長的面子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51章 潛艇殺手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17章 高原槍聲第132章 無法完成的工作第20章 愈演愈烈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32章 軍事政變第146章 攻堅戰第17章 苦口婆心第82章 外交戰第143章 五加九會議第11章 不良感覺第94章 死亡競賽第71章 冬天的氣息第138章 極速狂飈第36章 雷霆一擊第76章 輪盤賭第125章 電磁先鋒第38章 自主決策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70章 替代方案第18章 獨醒第39章 笑傲長空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18章 風起浪涌第38章 頭號威脅第13章 麻煩纏身第72章 極限行軍第138章 絕對火力優勢第75章 戰爭爆發第8章 最終目的第53章 碧空逞雄第22章 王牌艇長的機會第44章 最後手段第77章 三方角逐第91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102章 宏偉藍第110章 叛逃風波第138章 最後的難題第39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91章 契機第44章 恐怖的實力第128章 黯然離去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29章 目的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123章 進軍古巴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119章 人贓俱獲第11章 拉人入夥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41章 光復第107章 脫胎換骨第4章 團圓第7章 危機暗伏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20章 雙簧第16章 政治家第15章 鬼把戲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85章 戰略封鎖第55章 以戰促和第41章 針鋒相對第82章 調整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128章 黯然離去第72章 高調亮相第22章 空中爭雄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6章 波瀾不驚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12章 順從第29章 瘋狂備戰第12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28章 戰術調整第49章 因循守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