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各讓一步

※不日。四方腦會晤第次倉體會議正式召開六

因爲毒閉門會議,所以新聞記者只能在場外等候,趁參會人員進冉會場的時候提幾個全世界都關心的問題。

會議從8點刃分持續到口點刃分,除了吃午飯,中途只休息了3次。

中午的時候,剛就做了報道,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在午休的時候向媒體表示,會晤並沒取得實質性進展,四方對印度的戰後問題仍然存在嚴重分歧,主要是中國元不願意對印度的政治體制做出實質性承諾。

此新聞一經報道,立即引起了全球重視。

已經談到印度的政治體制問題上了,四方腦會晤的進展還是蠻大的嘛。要知道,最緊迫的問題並不是印度的政治體制。而是口億印度人的生存與展問題,以及戰爭結束後印度的穩定問題。沒有這兩個前提,政治體制根本無從談起。既然四方腦會晤已經談到了政治體制問題,表明已經在兩個前提上達成了一致。

事實上的報道根本是子虛烏有。

當天下午。焦魁山在共和國駐莫斯科大使館召開新聞佈會,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名記者通報了白天的會晤情況。四方腦主要討論的還是人道主義援助問題,因爲美再堅持將人道主義援助與印度政治體制綁定在一起,所以會晤沒有取得多大進展。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焦氈山明確表示,共和國致力建設一個和平、穩定、繁榮、平等與民主的印度,高度重視印度的人權,而生存權是最大的人權,在生存權都無法得到保障俐情況下,討論其他任何問題都沒有實際意義。最後,焦般山沒有忘記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呼籲所有熱愛和平的人士高度重視印度的人權問題,幫助口億印度人走出災難,爲口億印度人提供重建家園所需的人道主義援助。

在焦葳山召開新聞佈會的時候,美國、歐盟與俄羅斯的官員也召開了新聞佈會。

雖然說辭並不完全一樣,但是主要問題已經大白於天下。在共和國元王元慶積極主張先討論人道主義援助問題的時候,歐盟與俄羅斯都積極支持。只有美國總統布蘭迫諾堅持要求先討論印度的政治制度問題,導致白天的腦會晤無果而終。

先人權。還是先政治?

雖然在新聞佈會上,美國總統新聞言人一再強調,沒有合理的政治體制。人道主義援助不但無法惠及口億印度人,反而會成爲少數當權派奴役印度民衆的工具,必須建立民主政治體制,才能切實保證打手7億印度人的人權。但是這一理論根本站不住腳,因爲人道主義援助迫在眉睫,而建立政治體制需要足夠的時間,總不能等到口億印度人餓死大半之後再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吧?

當然,美國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

按照半島電視臺針對美國言論做的評論,因爲美國是最有能力爲印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國家,印度卻在共和國的控制之中,所以美國將人道主義援助與政治體制綁定,是要共和國做出讓步,由美國控制印度

不得不承認,半島電視臺的評論入木三分。

問題就在這裡,共和國會讓美國控制印度政治嗎?

美國不想白出錢,共和國不想讓印度再次落入美國手中,雙方都不肯妥協,四方腦會晤就不會有任何結果。

希望並沒破裂,只要四方腦會晤還沒結束。就有達成妥協協議的可能。

шшш¸ тTkan¸ co

當天晚上。王元慶與布蘭迪諾單獨會晤。

面對這位被譽爲美國最優秀政治家的總統。王元慶卻一點都感覺不到布蘭迫諾到底優秀在哪裡。當然,王元慶沒有輕視布蘭迪諾,只是在美國政壇。上到總統、下到議員,沒有哪一個不是爲利益集團服務的。從根本上講,王元慶並不覺得美國的政治體制有問題。作爲民衆選出來的政府。本來就應該爲代表民衆的利益集團服務。雖然在外界看來,美國最大的利益集團是以美國財團爲代表的各大企業,但是換斤。角度看,數以千萬計的美國勞動者與企業的關係極爲密切,很多時候,維護企業利益。就是維護勞動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美國勞動者也有自己的利益集團。即各行各業的工會。以美國鋼鐵聯合總工會爲例。該工會有大約勸萬名成員,是美國最大的工會之一,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要想入主白宮,都得討好該工會,也就的爲該工會服務,爲勸萬勞動者服務。放下對美國的成見,沒人否認美國擁有最完善的民主制度,很多方面前值得其他國家學習。

事實上。王元慶也在學習。

在共和國推行政治改革,王元慶的終極目的就是要在共和國建立民主政治體制。讓政府成爲公民的政府,成爲維護公民利益的政府。暫且不說美國的“三權分離”體制是否能在共和國推廣,要讓政府爲民衆服務,先就得讓民衆擁有否擊書來日澗書口四凹3卜田酬全目順生析以們的權就是選擇政府的權力六隻有當民衆掌在。背示大權”政府才能真心誠意的爲民衆服務,成爲民衆利益的代言人。而要讓民衆掌握這個權力,就得通過選舉來選擇政府。爲了避免政府濫用行政大權。還得讓民衆擁有否決行政權的權力。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把立法權交給民衆,由民衆選出的議員來確定國家與社會的基本遊戲規則。爲了確保法律得到包括政府在內的所有社會成員的尊重與遵守,肯定不能由政府掌握法律的尺度,也就必須把司法獨立出來。因爲法律有其特殊性,絕大部分民衆並不具備執行法律的能力,也不可能讓所有人蔘與到執行法律的工作中來,所以在保持司法獨立性的同時,還得形成制約力量,即政府與議會都有影響司法的權力。而且必須做到

衡。

由此可見。民主制度不僅僅是一項制度,還是社會的基本遊戲規則。

王元慶努力舊多年,僅僅將行政與立法分離。遠沒完成政治改革。按照他的設想。共和國的民主制度不可能與美國一樣,畢竟政治制度與文化傳統、公民意識有很大笑系,共和國與美國的文化傳統完全不同。公民意識也相差很大,也就不可能複製美國的民主制度,必須建立適合共和國國情的民主制度。但是不管怎麼樣,民主制度的核心不會變,即由公民當家作主,由公民決定國家的未來。

事實上。王元慶做出的所有努力,就是最大限度的限制政府的權

政治改革走到如今,有一件事情是王元慶一直沒有碰的,那就是共和國國家元的巨大權力。

見到布蘭迪諾的時候,王元慶也很是感慨。

如果布蘭迫諾擁有共和國國家元那樣的大權。美國會不會走上另外一條道路?

可是反過來一想,如果美國總統權勢詣天,美國還是美國嗎?

還在給紀佑國當秘書的時候,妾元慶就在考慮這個問題:國家元要不要、或棄該不該擁有決定整個國家命運的權力?

毫無疑問。紀佑國與趙潤東都沒有給出答案。

雖然王元慶可以像紀佑國與趙潤東那樣。把問題留給下任元,但是王元慶知道,共和國已經非常幸運了,不管別人怎麼評價他,至少沒人否認紀佑國與趙潤東的功勞,兩位國家元都盡職盡責的完成了國家與民族給予的歷史使命。

問題是,能夠將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放到一個人的身上嗎?

或者說。共和國還能幸運多久?

沒人能夠準確的預測未來,王元慶也做不到。

在誰也無法保證今後的國家元能否盡職盡責的完成國家與民族給予的歷史使命的情況下,必須用制度約束國家元的大權,把國家與民族的命運交給每一個公民,由公民決定共和國的未來。

印度戰爭爆後,王元慶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從很大的程度上講,魯拉賈帕尼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政治家,一度讓印度走上了正確的展道路。雖然誰也不能否認外界因素、特別是美國利益集團的影響,但是誰又能夠否認印度政治制度存在的漏洞纔是印度走向災難的根本原因呢?

正是如此。王元慶猶豫過。

確定政治改革成敗的關鍵不是有沒有讓公民當家作主,而是建立起來的政治體制是否行之有效,是否能夠確保國家長治久祟,是否能夠讓公民真正掌握國家大權。

見到布蘭迪諾的時候,王元慶就相信,共和國沒有別的選擇。

必須用制度約束國家元!

只有任何個人都無法改變社會遊戲規則。只有絕大多數公民有能制訂與修改社會遊戲規則的政治制度,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

收起辛些紛亂的心思,王元慶把精力放到了眼前的問題上。

“元閣下,在我成爲政治家之前就萬分佩服貴國前任元紀佑國,甚至將他當做學習的榜樣。不可否認,元閣下的政治改革已經取得重大成就。我也相信,元閣下將成爲貴國曆史上最有成就的元之一。”布蘭迪諾的話很客氣,甚至客氣得有點過分,隨即話鋒一轉,說道。“只是有一點讓我想不明白。按照我的理解,閣下用畢生心血在貴國推行政治改革,還政於民,讓貴國公民獲得了參與國家大事的權利,而且是史無前例的權利,那麼閣下爲什麼不能換位思考,讓印度人決定印度的政治體制呢?”

王元慶微微一笑,說道:“總統閣下,看來我們之間存在很大的誤會。”

布蘭迫諾微微皺了下眉頭,像是沒有聽明白王元慶的話。

等到翻澤說完,王元慶才接着說道:“如果貴國國務卿沒有錯誤傳達消息,那麼總統閣下應該知道,我們一直主張讓印度人決定印度的

如何才能決定印度的未來呢?毫無疑問。必須在印度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而不是披着民主外衣的獨裁統治。每當我們向前看的時候,我們都得回頭看看歷史,吏教,避免犯同樣的錯許在總統閣下看震打手濺川與印度的矛盾不可化解,遲早會升級爲戰爭。事實果真如此嗎?二十年前,一場原本不該有的戰爭改變了我國跟印度的關係,可是誰能否認,在隨後的十多年內,我國與印度的關係取得了長足進步,甚至一度出現了通過談判解決分歧的機會。問題是。爲什麼最終再次釀成戰爭呢?其中某些原因。相信總統閣下比我還要清楚。我只強調一點,那就是印度的政治體制本身就存在問題,如果不是傳統勢力復辟,將主張和平展的新興勢力趕出了印度政壇,會有這場戰爭嗎?”

“不管怎麼說,印度的國家策略是由選民決定的。”

“是嗎?”王元慶淡淡一笑,說道,“也許總統閣下對戰爭鬥不是很瞭解。按照閣下的觀點,印度的國策由印度選民決定,那麼絕大部分印度選民支持與我國敵對,也就會全力支持與我國的戰爭。事實果真如此嗎?迄今爲止,我軍並沒遭到印度民衆的大規模攻擊,佔領區也非常穩定。當然。魯拉貫帕足的死也能說明問題。事實上,印度平民並不希望與我國爆戰爭,也不支持與我國敵對。爲什麼在絕大部分印度平民都不支持戰爭的情況下,印度會走上與我們對抗的道路呢?只能說明,印度的制度並不完善,當權者並不是印度人選舉出來的,而是某些利益集團、甚至是賣國集團的代言人。事實面前。任何辯駁都蒼白無力。不管是在戰爭爆前、還是現在、還是戰爭結束後,我都非常尊重印度人的選擇,我也相信,只要給印度人選擇的機會,印度將走上和平展的道路。”

“元閣下的意思是,將在印度舉行全民大選?”

“毫無疑問,不管是我,還是總統閣下,或者其他任何人,都沒有權力、也沒有能力決定十七億印度人的未來。”王元慶稍微停頓了一下,翻擇還沒說完,他就接着說道,“前提條件是,印度人必須獲得選擇的機會。也就是說,必須讓他們能夠參與大選,並且在不受任何干擾的情況下投出選票。爲了實現這個前提,我們先就得爲印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讓印度民衆不受飢餓、疾病的威脅。”

“如何保證後者?”布蘭迫諾抓住了王元慶的漏洞。

“公平、公正、公開的大選環境是必要條件。但是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任何一個希望在印度推行民主制度的國家都有義務讓印度民衆填飽肚子。讓他們用大腦投票,而不是用肚皮投票。”

布蘭迫諾微微皺了下眉頭,說道:“按照元閣下的意思,只有在確定了人道主義援助之後,纔會商討政治體制。”

“對我們來說,時間很充足。”王元慶呵呵一笑,說道,“因爲我們都不用爲生存問題擔心,談一個月、談半年、還是談一年,只要能夠談成。結果沒有兩樣。

可是對印度民衆來說,時間卻非常緊迫,如果人道主義援助不能儘快到位,成千上萬的印度人將受到死亡的威脅。在我們大談民主制度的時候,是否應該先爲那些生活在死亡邊緣上的印度人考慮,是否應該讓他們活看見到大選到來的那一天呢?”

布蘭迫諾沉默了一陣,說道:“我完全能夠明白元閣下的意思,但是我更加需要一個切合實際的保證。”

“我國早就做出了保證。”王元慶稍微停頓了下,說道,“我也完全理解總統閣下的難處,畢竟這不是我們兩個人能夠決定的事情。我也相信。不但總統閣下需要一個切合實際的保證,貴國的納稅人也需要一個切合實際的保證。既然如此,我們可以同時討論人道主義援助與印度政治體制問題。前提交件是,必須儘快爲印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爲此。我軍將在年內結束大規模軍事行動。這是我做出的第一個保證,而我的要求也很簡單,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之後,人道主義救援工作就得立即展開。細節問題,可以由我們雙方的外交人員磋商。”

布蘭迫諾微微點了點頭,說道:“因爲政治體制關係到印度未來,所以我建議,由元會晤商討該問題,而人道主義援助則由外交人員負責。”

“沒問題。”王元慶沒多羅嗦,說道,“只要歐盟與俄羅斯不反對,我們可以正式商討印度的政治體制問題。當然。我也相信,總統閣下會敢促貴國的外交人員,畢竟人道主義援助的緊迫性遠過政治體制。”

“毫無疑問,我也相信將取得重大成果。”

會談到此結束,雖然兩人還對幾個與兩國有關的貿易問題進行了磋商,但是在大背景的情況下,都沒有表達出足夠的誠意。

當天晚上。王元慶與布蘭迫諾單獨會晤的消息就傳了出去。

在共和國與美國都做出了讓步的情況下。四方腦會晤再次燃起了希望之火。

第28章 策動力序十八神秘物質序六暴走海狼第22章 動盪時代第150章 片面停火第41章 針鋒相對第117章 南方決戰第28章 貿易大戰第129章 登陸作戰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25章 逃生第98章 野心家的結局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20章 軍事禁運第61章 功敗垂成第58章 大國心態第41章 戰爭動機第14章 隱秘行動第88章 地面戰鬥第59章 左右開弓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85章 全面部署第32章 夢想與現實第58章 空中化第29章 法定程序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7章 最強團隊第91章 全線反擊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33章 兩面三刀第9章 熱點時局第50章 明爭暗鬥第4章 冰凍三尺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7章 準點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79章 戰場外的戰鬥第101章 頭號艇長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88章 公開較量第79章 獨角戲第55章 多用途第130章 登陸美國第110章 戰略牌第132章 停戰接觸第145章 較勁第76章 強將弱兵第29章 因果關係第63章 大胃口第83章 雙管齊下第14章 苗頭第6章 試驗部隊第85章 爭奪第一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17章 殊途同歸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36章 致命決策第75章 內外並重第40章 窗戶紙第34章 超級航母第2章 軍事政變第21章 替代品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73章 高耗費戰爭第25章 欲擒故縱第1章 時過境遷第24章 風暴來臨第2章 赤子之心第50章 粉墨登場第69章 亦步亦趨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53章 戰前動員第75章 戰爭爆發第125章 毀滅炮擊第80章 扯皮第1章 時過境遷第90章 正面進攻第110章 戰略牌第112章 戰略大迂迴第50章 瘋狂反撲第63章 一錘定音第127章 空中反擊第169章 新德里的災難第2章 大國頹勢第45章 將計就計第110章 決戰部署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81章 全面撤退第8章 再起波瀾第13章 麻煩纏身第53章 建議第51章 步步逼近第51章 潛艇殺手第28章 策動力第10章 第一軍第3章 暗流第68章 奇蹟第103章 有驚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