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戰爭決心

bookmark

按照李存勳的承諾,由軍情局安排的刃名軍事顧問團成口石7月日夜間到達布宜諾斯艾利斯,受時差影響,東方聞帶着刃名軍人搭乘大巴離開國際機場的時候,已經是北京時間3月打手 日上午了。

事實上,顧問團成員與軍情局沒有多大笑系。

雖然按照王元慶的安排,援阿工作由李存勳領導的軍情局負責,而不是像以往那樣由總參謀部負責,但是涉及到具體人事,仍然得靠總參謀部。再說了,軍情局本來就是總參謀部下的軍事情報機構,算得上一家人。爲了最大限度的爲裴承毅提供便利,李存勳派來的顧問團成員都是總參謀部的軍官,而且全都跟隨裴承毅參加過印度戰爭,算得上是裴承毅的老部下了。

既然是老部下,一切就好辦得多了。

因的在印度戰爭期間,着方聞就替裴承毅處理日常性事務,所以裴承毅把安頓軍事顧問團成員的事情交給了東方聞,沒有親自過問。

3月打手 日上午,裴承毅把評估報告交給了劉曉賓派來的軍情局特工。

情況確實不容樂觀,需要解決的問題多如牛毛。着手解決實際問題之前,裴承毅還得搞清楚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即阿根廷總統塞隆、以及阿方索、特雷塞斯庫等阿軍高級將領的戰爭決心是否足夠堅定。裴承毅本來想給李存勳打電話,但是考慮到國內的局勢,他還是沒有麻煩李存勳,而是通過保密電話聯繫上了劉曉賓。與裴承毅猜測的一樣,劉曉賓沒有立即做出答覆,表示回國後再聯繫。

吾愛歷2心

3月3日,華丈公司的談判團離開布宜諾斯艾利斯。

在軍情局的撮合下,華安公司在阿根廷獲得了數份總價值高達數十億元的合同,除了替阿根廷軍方組建一支突擊部隊之外,還負責替阿根廷軍方物色合適的技術類軍人,特別是最近兩年退役的飛行員。因爲先由華安公司與受僱軍人簽署聘用合同,再以委派的方式送往阿根廷,所以華安公司實際上是阿根廷軍方的僱傭兵代理商。實際上,這也正是華安公司的主要業務。在與阿根廷當局合作之前,華安公司已經在蘇丹、尼日利亞、網果金、塞拉利昂、敘利亞、土庫曼斯坦、危地馬拉、玻利維亞等數十個國家開展業務,向世界各地輸送了成百上千的軍事顧問與僱傭兵,其中絕大部分是共和國軍隊的退役軍人。不同的是,與阿根廷當局合作,華安公司並無行動自主權,只是供應作戰人員的“第三方”。因爲阿根廷當局開出的價碼足夠高,而且與阿根廷合作相對特殊,所以談判開始前,軍情局就給華安公司打了招呼,不要提出過分的要求。再說了,阿根廷已經聘請裴承毅爲最高軍事顧問,而且還從共和國聘請了一個軍事顧問團。即便沒有華安公司參與,共和國也能對阿根廷收復馬島的軍事行動產生影響。

不得不承認,軍情局的效率非常驚人?

當天晚上,裴承毅就收到了劉曉賓發拉來的資拜

與裴承毅預料的一樣,積極將阿根廷推向戰爭的就是阿根廷總統塞隆。

嚴格說來,真正讓阿根廷走向戰爭的是其基本國情。

回顧歷史就能發現,阿根廷是一個充滿了喜劇與悲劇的國家。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因爲除美國之外的所有列強都遭到戰火摧殘、本土成爲廢墟,全球經濟遭到史無前例的重創,各國進行戰後重建都急需資源,所以被譽爲南美州糧倉,盛產糧食與牛肉的阿根廷迅速發家致富。如果以人均國民產值計算,早在刀世紀匆年代,阿根廷就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可惜的是,沒過多久,隨着英法德日等老牌強國走出戰爭的陰影,阿根廷的好日子也到頭了,並且在刃世紀附年代初再次淪落爲發展中國家,也因此成爲唯一一個由發達國家衰落而來的發展中國家。

事實上,阿根廷從沒成爲發達國家,因爲“退回”發展中國家行列的時候,連工業化都未完成。國力衰退。給阿根廷帶來了一次慘痛的教,那就是打手 噓年的馬島戰爭。從客觀的立場上出發,這場持續乃天的戰爭給阿根廷帶來的並不全是壞處?一年之後,阿方辛民選政府上臺,大力推進民主化進程,阿根廷恢復憲制,從力世紀刃年代開始、持續近半個世紀的政治動盪宣告接觸。

%,萬

經過力多年的穩定發展,進入引世紀的第二個口年時,阿根廷的經濟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不但再次成爲全球知名糧倉出舊年,阿根廷是全球第一大肉製品出口國、第二大小麥出口國、第四大水產品出口國、以及第五大玉米出口國,還建立起了相對完備的工業基礎設施,成爲南美地區僅次於巴西的經濟強國。如果按照人均國民產值計算,阿根廷在酬年邁入了初級發達國家行列,成爲南美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所謂好事多磨,阿根廷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因爲經濟增長迅速,所以阿根廷政府在力舊州礦動國防現代化建設,外交卜採取多亢化策略,希望通臼…伽外交,打破西方國家的軍事封鎖。事實上,進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最初幾年,阿根廷並沒完全倒向共和國,而是希望利用共和國,讓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解除已經持續了刃多年的軍事禁運,從而獲得來自西方世界的武器裝備。

直到出舊年,也就是金融危機轉化爲大蕭條的那一年,阿根廷才全面倒向共和國。

母庸置疑,阿根廷沒有別的選擇。以當時的情況,對阿根廷威脅最大的不是英國,真正影響到阿根廷社會穩定的也不是南大西洋上的馬爾維納斯羣島,而是讓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深受其害的大蕭條。

不薦是阿根廷,還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在大蕭條時期,首先考慮肯定是經濟問題,特別是國內就業問題?

因爲阿根廷在前幾年大肆購買武器裝備,所以大蕭條爆發的時候,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將阿根廷列入了“不受歡迎國家”名單。雖然在最初的時候,這個由美國國務院起草的名單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但是隨着大蕭條加深,經濟局勢越來越惡劣,各國不得不豎起貿易保護壁壘的時候,這個名單就意義非凡了。

進入引世紀第三個舊年,阿根廷迅速調整政萊,加快了與共和國全面合作的步伐。

不得不說,阿根廷在緊急關頭做出了最正確的決定。

吾愛歷2心,

舊年大蕭條按照西方國家的定義,大蕭條從力口年持續到凹年,整整舊年期間,全球經濟總量縮水近六成,所有主要經濟體都出現了負增長,所有人口超過打手 曲萬的國家都出現了衰退。毫無疑問,在這舊年中,比的不是誰的發展速度更快,而是誰的衰退速度更慢。

對某一個經濟體來說,要在逆境中保持前進的步伐,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大出忍

事實上,大蕭條期間,幾乎所有國家都在想方設法的擴大出口規模。正是如此,貿易戰才貫穿了整個大蕭條。當然。貿易戰不是亂打一氣,不但有針對性,還有選擇性。實事求是的講,大蕭條期間的貿易戰基本上就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經濟戰,不管是共和國還是美國,在豎起貿易保護大旗的時候都不約而同的對貿易對象區別對待,而不是無差別的打擊所有國家。

因爲有着共同利益,所以阿根廷有幸獲得了共和國的“最惠國”待遇。

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但是誰都不能否認,大蕭條的舊年間。阿根廷從共和國得到了難以估量的好處。也許,一些對比數字最能說明問題。在這打手 蕊。按照某阿根廷經濟研究機構做出的評估,大蕭條期間,與共和國的貿易爲阿根廷創造了大約紅口億比索如果以年的人口數量計算,相當於每個阿根廷人每年從共和國的龐大市場上獲得大約駐功比索的收入,約佔阿根廷人均收入的刀。這些數據都能說明,正是全面開放的共和國市場拯救了阿根廷。

當然,沒人否認阿根廷也拯救了不少共和國企業,至少大部分共和國的軍火企業都與阿根廷有密切往來。

雖然在大蕭條期間,阿根廷的經濟也在萎縮,但是相對於全球經濟卻在快速增長,更重要的是,大蕭條期間,軍火貿易的全球化競爭極爲激烈。比如爲了爭奪沙特阿拉伯空軍的打手 四多架先進戰鬥機的合同,來自美國、歐州、俄羅斯與共和國的6家戰鬥機製造商拼得頭破血流,就算美國的洛馬公司在競標中獲勝,合同價格也被壓到了最低限度,幾乎沒有利潤可言。利用國際軍火價格大幅度縮水的有利條件,阿根廷加快了國防現代化建設。不得不承認,在軍火貿易上,共和國做得比較厚道。雖然阿根廷無法像沙特阿拉伯那樣,從美國與歐洲採購先進武器,而俄製武器又無法與阿軍的基礎設施搭配,所以阿根廷只能從共和國採購先進武器,如果共和國的軍火商連成一氣,肯定能在價格上做文章,但是在共和國政府的明令限制下,共和國的軍火商並沒把槍口對外,而是展開“友誼賽”以價格競標的方式爭奪阿根廷的軍火訂單,從而使阿根廷獲益匪淺。當然,共和國政府這麼做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爲在大蕭條期間,共和國也在進行軍火企業所有制改革,政府重點扶持民營企業,並且對原有的國有企業進行合併重組。以當時的情況,如果共和國以壟斷銷售的方式佔領阿根廷的軍火市場,最大受益者不是孤軍奮戰的中重集團,

知, 燦萬…是剛剛興起的中小民營軍火商,而是龐大的國營軍火企此一來,對國有軍火企業的改革行動必然受阻,也就不大可能在日本戰爭爆發前扶持起一大批實力雄厚的民營軍火企業。

不管怎麼說,阿根廷在大蕭條的舊年冉收穫了驚人的利益。

有收穫,自然得有付出。

換句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雖然按照總體經濟理論,國防投資也是投資,而不完全是消費,但是該理論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通過國防投資創造就業崗位,或者將國防科技轉到民用領域。別的不說,帶來無窮能源的核電站、將人類社會帶入電子時代的晶體管、改變了整個世界的互聯網,讓人類突破生理極限的基因工程、開啓電力革命的複合蓄電池等等先進技術,幾乎無一例外的來自軍事科研項目。要滿足這個先決條件,就得擁有獨立的國防工業體系,而不是通過從外界採購武器裝備來進行國防投資。

毒無疑問,阿根廷不具備這個先決條件。

雖然從共和國採購先進武器裝備的時候,阿根廷想方設法的建立起了南美洲地區最完善的軍工體系,比如在馬德普拉塔建立了南半球第一座電動潛艇生產基地阿根廷因此成爲自共和國與美國之後,第三個擁有生產電動潛艇能力的國家,在科爾多瓦建立了南美洲地區的第一條先進戰鬥機組裝線用來組裝與改進小打手 姬全部在此生產,阿根廷因此成爲了南美洲地區第一個擁有四代半戰鬥機組裝線的國家,在雷孔基斯塔建立了電動重型裝備廠主要生產各類電動主戰裝備,比如電動坦克與戰車,後來還擔負起了生產電曉炮的重任,但是在阿根廷的軍事工業體系中缺乏兩個關鍵因素,一是獨立研發能力,二是核心技術。

說得直接一點,阿根廷的軍工廠,實際上就是拿到了生產許可證、專門組裝武器裝備的生產線而已。

雖然某些設備也能在阿根廷境內生產,比如戰艦與戰車的裝甲、戰機的機體等等,但是技術含量最高的部分,比如潛艇用的複合蓄電池與超導電動機、戰鬥機的發動機與電子設備、戰車的主炮與動力系統等等。都是以成品或者套件的方式從共和國進口,不能在阿根廷境內牛產。如此一來,阿根廷的軍事工業最多隻能創造就業崗個,無法將軍事技術轉化爲民用技術。更重要的是,嚴重的對外依賴性,爲阿根廷軍隊的長遠發展埋下了隱患,甚至可以說,成爲了阿根廷國家安全基石上的一顆定時炸彈。

從現實的角度講,阿根廷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越走越高的國防投入。

因爲絕大部分武器裝備需要從國外引進,而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所以在以舊年、甚至力年爲單個的國防發展週期中,阿根廷的國防預算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雖然在最初的打手 0年中,阿根廷的經濟發展比預期的好得多,能夠承受越來越重的國防負擔,但是隻要阿根廷的經濟發展速度減緩,國防建設就將受到影響,依靠進口建立起來的軍事力量將不堪一擊。阿根廷政府不是沒有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前面提到的,在阿根廷境內建立生產線與維修工廠,降低對進口的依賴。問題是,這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對阿根廷來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兩個,一是建立起完善配套的國防工業體系、並且獲得核心技術,二是降低國防開支、減輕國防壓力。

顯然,受現實制約,阿根廷只能選擇第二種辦法。

到此,出現了一個非常尖銳的矛盾。

阿根廷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收復經濟價值巨大的馬爾維納斯羣島,爲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提高國際地位等等。在達到這個目的之前,阿根廷的國防現代化建設都不會獲得回報。也就是說,如果在實現目的之前停止國防現代化建設,之前投入的鉅額國防經費全都打了水漂。更重要的是,這會使阿根廷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沉重打擊。不管選民是否支持削減國防開支,只要阿根廷政府真的這麼做了,總能給反對派製造政治動盪的理由,從而使阿根廷政府騎虎難下。

毫無疑問,必須首先達到目的,才能削減國防開支。

這也正是以塞隆爲首的阿根廷當局積極推動戰爭的根本原因。

持續力年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已經讓阿根廷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不管結果如何,阿根廷不可能再搞力年的建設。

從現實情況來看,塞隆不能像前面兩任總統那樣心安理得的吃老本,因爲已經沒有老本可言了。

%,正

大蕭條早已結束,全球經濟正在回到正軌上,世界局勢面臨大轉折。

事到如今,阿根廷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第146章 攻堅戰第13章 情報安全第15章 未來之眼第73章 從政治家到政客第185章 戰火再起第38章 頭號威脅第8章 疑雲重重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47章 外交攻勢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31章 島內風波第69章 人質第41章 戰爭動機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26章 關鍵情報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33章 各懷鬼胎第51章 待價而沽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23章 手到擒來第155章 無法衡量的價值第36章 雷霆一擊第51章 步步逼近第39章 潛藏的目的序三獅羣圍獵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25章 戰略天才第74章 開盤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45章 部署第98章 最後一擊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14章 真實身份第57章 衝突到戰爭第52章 傳話筒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38章 第一槍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189章 最後的鬥爭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71章 萬事俱備第40章 根本矛盾第86章 奔赴戰場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86章 空中夾擊第138章 戰略佈局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脅第129章 壞兆頭第29章 因果關係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106章 張網捕魚第8章 突然襲擊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25章 戰略天才第46章 特殊存在第40章 關鍵裝備第61章 奪權第25章 邁向戰爭第68章 奇蹟第10章 冰山一角第84章 海上決戰第46章 導彈消耗戰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25章 國家戰略計劃第100章 囑託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134章 無條件投降第136章 霸王硬上弓第43章 合理使用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95章 火山爆發第63章 大胃口第31章 兩重天第13章 暗中支持第55章 大獲全勝第100章 僵局第39章 九天之上第73章 大權在握第8章 人才第45章 鬥氣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142章 特種炸彈第139章 公民意識第135章 超遠程奔襲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94章 喘口氣第17章 敏感話題第2章 新老組合第24章 四法案第11章 相互試探第41章 光復第57章 胸懷大志第110章 殺機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第62章 攻防抉擇第133章 逢場作戲第7章 觀念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