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孫元因爲是武將,加上出身緣故,確實吸引不到如侯方域這種所謂的高級人才。
如今,侯朝宗主動過來投靠,倒是可以以此爲契機,吸引一部分失意的知識分子,這就是千進買馬骨。
當然,侯公子怎麼說也是一頭馬,可不是骨頭
。
吸引示意知識分子,確實是經營北方的最佳手段。
明朝末年,科舉入仕可以說是讀書人唯一的出路。隨着明朝自文宣之治和隆萬大改革之後,經濟進一步繁榮,民間讀書之風盛行。如此一來,科舉這條出路也顯得分外擁擠,分外殘酷。
如江南一地,區區一縣,出幾百上千個舉人、秀才,幾十個進士根本就算不得什麼。就拿府試來說,應該考生實在太多,名額有限。北方諸省的府試只需一場考試就能結束,江南這邊不行,得先加試一場。過了,才能獲得正式考試的資格。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幸運者也只有區區幾個,更多人的跌倒在半路上。
科舉這條路實在太狹窄,到最後,能夠考上的基本相當於中六合彩,同你是否有才好象沒什麼關係。就那復社四公子來說,也就方以智一人中了進士,其他三人的功名都止於舉人。
孫元手下的傅山和黃佑有才吧,最後也只是一個舉人。如周仲英這種人,索性只是個秀才,一輩子和舉人無緣。
實際上,明朝倒在這條路上的名人實在太多了。遠的有唐伯虎、徐文長,近的有顧炎武、黃宗曦、王夫之,這些在文化史、思想史、文學史上的一代宗師都僅僅是個舉人,甚至只是國子監監生。
不能做官,沒有生計,自然對朝廷滿腹怨言,呼嘯而聚,操弄輿論,議論朝政,指桑罵槐,搞得人心動盪,成爲不安定因素,頗有後世公知的味道。
後來,無論是李自成攻佔北方,還是滿清入關,在北方諸省建立政權,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納這些失意文人爲官。這樣做有幾個好處,一是有了這些人在手,可以多多少少安撫所謂的士心,爲自己獲取一定的好名聲;二,這些人多半是當地社會的中堅力量,起用他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地方,鞏固自己的政權;三,還是那句話,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各地衙門確實需要知識分子管理地方政務,做這種事他們內行。在幾百年後的二十實際中葉,一個新生政權建立,剛開始的時候也用武人治天下,結果搞成一團亂麻。知道新政權的教育系統所培養出的新一代人才成長起來,國家才逐漸走上正軌。
孫元心中雖然非常反感東林、復社和書生們,但也不得不承認,在現在的歷史條件下,你要想在東北亞大陸立足,必須依靠中小地主階級和失意文人
。
“我他媽就是個軍閥,而不是革命家。推翻一箇舊社會從頭建設一個新的世界?對不起,沒那個魄力。”
現在回頭看來,自己實際上已經在下意識地依靠中小地主、自耕農階級和失意文人。軍隊系統那邊,那些邊軍小軍官和軍戶們說穿了不就是中小地主嗎?黃佑,科舉失敗的舉人;傅山,失意文人;周仲英,小秀才;郝肖仁,小官僚。
反正我這個集團已經夠反動的了,現在再多一個大地主大官僚出身的侯方域也沒什麼呀!李自成這麼幹,清廷也這麼幹,我孫元自然也得這麼幹,這才符合歷史規律。
想通這一點,孫元立即組織了一個盛大的歡迎儀式迎接侯朝宗的到來。
接着,他有安排侯朝宗進了自己的中樞決策機構,讓他掌管整個揚州鎮的文書、卷宗,說直白點就是個秘書長。
侯朝宗拋開人品不談,其實才學還是非常出衆的,畢竟他好歹也是明末清初的文章大家,做這一工作非常得心應手,叫孫元很是欣慰。
不過,侯方域卻有些不滿意了。
他是個北方人,徐州的氣候非常適合他,得了孫元信任,事務也不繁忙,日子過得倒是滋潤。可一段時間之後,侯朝宗的名士脾氣犯了,感覺呆在徐州也沒多大意思,便靜極思動。
如今的揚州鎮一切以軍事爲先,而且孫元的軍事系統自成一體,作爲一個新人,沒一兩年工夫根本熟悉不了這一切,首先他雜學上就有短板,而且沒有什麼實踐經驗,很多事情都插不上手。
漸漸地,侯朝宗感覺自己只能坐而言,而不能起而行,這讓他很不滿意。
他現在頭上雖然頂着個平陽知府的頭銜,可平陽府遠在山西,現在還在建奴手頭。
北方被李自成和建奴攻佔之後,大量官員南下投靠弘光政權。南京六部和諸省根本就安置不了這麼多官員。所以,很多人依舊擔任以前的職位,俸祿不變。說穿了,比如你是陝西巡撫,現在還享受省一級待遇
。至於政務嘛,等朝廷恢復陝西再說。具體什麼時候恢復,老天爺才知道。
說起來,進入決策中樞,成爲孫元最最親信的智囊,侯方域應該很得意纔是。但問題是,決策這種事情,因爲不熟悉揚州鎮的系統,他無話可說,再這麼下去,難免叫人看輕了。於是,他就有了個下歷練的心思。
帶兵顯然是不可能的,至於做地方官,好象也沒有合適的地方安置。就孫元而言,手頭也不過幾個州府,早早就有人選了。
這一日,揚州鎮核心決策圈的幾個人正在覈對今年鑄幣所獲錢息的利潤。自然開始鑄錢之後,鷹洋和弘光通寶所獲之利有開始追趕海貿的趨勢,按照孫元的說法,那就是“內需已經拉動了。”
得出的數字讓孫元大爲振奮,道:“看來,今年秋初的北伐應該沒任何問題,只等新糧入庫了。”
說了半天話,不知道怎麼的,衆人又說起北京那邊,黃佑指出,建奴自從黃臺吉實行明朝政治制度之後,政局一直不穩。特別是在黃臺吉駕崩之後,豪格和多爾袞的奪嫡之爭幾乎釀成一場腥風血雨。後來,爲了穩定朝局,兩方勢這才推福臨出來作爲平衡和緩衝。畢竟,福臨只是一個小孩子,一個傀儡,能夠被大家所接受。
這一年來,多爾袞靠着在在八旗軍中的勢力對豪格一系諸多打壓。但現在不同了,八旗主力已經被多鐸全數丟在揚州。如今,北京那邊唯一能戰之軍只剩豪格的正藍旗部隊。失去了多鐸、阿濟格,失去了野戰軍團,多爾袞根本就壓不住豪格,說不定會起亂子。到那個時候,就是我寧鄉軍的機會。所謂,堡壘通常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說完,衆人又搖頭說偵緝廠北平站無能,這麼長時間了,竟然沒有半點可用的情報傳來,必須嚴加申飭。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侯方域就動了心。
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自己的機會。
作爲一個讀了一輩子書,平日袖手談心性,毫無實踐經驗的書生,侯朝宗其實在寧鄉軍中也就是個文書角色,威信不立,也沒有什麼實權。
到地方上做官沒有可能,打仗……那還是算了吧!
北京那邊倒是一個立功的大好機會,正如大家所說,如今建奴內部不穩,黨爭激烈,如果自己能夠去北京,挑動建奴內亂,那可是驚天動地的大功勞啊
!
而走上層路線,幹這種事情,不正是自己的強項嗎?
如果真能做成,今後就算是在揚州鎮裡站穩腳跟了。
侯方域思考了兩日,下了決定向孫元提出能不能讓自己到北京走上一趟。
孫元沒想到侯方域這個書生竟然如此勇於任事,大覺意外,問他又什麼計劃。侯方域回答說暫時沒有任何想法,就去走走看看,見機行事,也算是一種歷練。
孫元勸了他幾句,見他去意已定,也覺得侯朝宗在徐州也沒什麼要緊事務,就點頭同意了。
又叮囑侯方域說:“朝宗你這次去北京主要是摸請建奴虛實,至於其他,倒不要緊。”反正,孫元對他也沒什麼期待,他不覺得東林、復社這羣書生能做出什麼成績來。
也如此,孫元並沒有給他任何任務和職務,只讓他聯絡北京交通站,相當於一個巡視員的角色。
侯方域在徐州呆了幾個月,也確實是悶了。早年他父親在崇禎朝做官的時候,自己也曾在北京住過很長一段日子,這次算是故地重遊,心中自然很是期待。這次去京城,他甚至還帶上了李香君。
兩人經過諸多磨難才逃到徐州,自然捨不得再次分離。
侯朝宗這次單獨進北京,摩拳擦掌要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可一出徐州,他的名士派頭和紈絝子弟的性子就犯了,也不急,一路遊山玩水,在路上走了足足一個月,纔到了京城。至於京城的事,以及該如何着手,管他呢,開心就好,開心就好。
那邊,果園早就知道老家要來人指導工作了事,等了半天也沒等到。
今日總算盼到了,結果侯方域一臉傲氣,態度生硬,又開口向果園要錢,已經有索賄賂的嫌疑了,兩人鬧得很是不愉快。
還好,果園這人脾氣好,也沒有和他發生直接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