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

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

袁行霈(1936—),字春澍,江蘇武進人,著名古典文學專家。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學研究》年刊主編、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主要社會兼職有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等。著有《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概論》、《學問的氣象》等。

其精華部分能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協調人和自然的關係以及人和人的關係,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術用到造福於人類的正道上來,這是國學無用之大用,也是人文無用之大用。

經常有人問我:“國學究竟有什麼用?”要說沒用也真沒用,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資賺錢。但其精華部分能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協調人和自然的關係以及人和人的關係,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術用到造福於人類的正道上來,這是國學無用之大用,也是人文無用之大用。試想,如果我們的心靈中沒有詩意,我們的記憶中沒有歷史,我們的思考中沒有哲理,我們的生活將成爲什麼樣子?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標誌,是一個民族的根。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中,擁有幾千年文化傳統的中華民族,在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優秀文化的同時,必須自覺維護自己的根,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站在這樣的高度看待國學研究,我們常常深感責任之重大與緊迫,同時也清醒地看到,國學研究是嚴肅的學術工作,不可滿足於泛泛的議論,也不可追求熱鬧,而應沉潛下來,認真鑽研,將切實的成果貢獻給社會。

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應當採取三種態度,即分析的態度、開放的態度、前瞻的態度。所謂分析的態度,就是要分清精華和糟粕,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所謂開放的態度,就是要處理好中外的關係,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優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讓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走向世界。所謂前瞻的態度,就是要正確對待古今的關係,立足當前面向未來,建立具有當代形態和前瞻意義的新國學。研究國學不是復古,是爲了現在和將來。研究國學不是抱殘守缺,現代化不是全盤西化。抱殘守缺和全盤西化都是沒有出路的。我們要把國學放到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大格局中,放到經濟全球化的大格局中加以研究,使之爲中國的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社會上對國學冷也好,熱也好,我們將一如既往,踏踏實實地從事學術的研究,在培養年輕學者方面做出切實的成績,同時也會高度注重普及工作,將大學課堂延伸到社會,將高雅文化普及到大衆。

(《人民日報》,2007年6月20日)

(本章完)

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許地山:我們要什麼樣的宗教?第二篇 明德篇_梁啓超:私德之必要(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一篇 概覽篇_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二篇 明德篇_梁啓超:私德之必要(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一篇 概覽篇_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一篇 概覽篇_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聞一多:論振興國學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第二篇 明德篇_梁啓超:私德之必要(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九篇 宗教篇_許地山:我們要什麼樣的宗教?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二篇 明德篇_梁啓超:私德之必要(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