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節 驚雷

奧爾良的密西西比河的河壩被炸,斯普魯恩斯所受到比談仁皓他們所有人預料的都要大。當時,大西洋艦隊正在準備前往新奧爾良,當洪水迅速的吞沒掉了城區與港區之後,斯普魯恩斯也不得不首先考慮修改艦隊的航向了。

消息是在十八日的上午發來的,當時斯普魯恩斯正在考慮到了新奧爾良之後,下一步應該怎麼走。而就在頭天晚上,他才收到了金上將的電報,知道了本土遭到轟炸的事情已經讓總統忍無可忍了,雖然金上將竭盡全力讓總統不要干預艦隊的行動,但是斯普魯恩斯如果無法迅速獲得足以拿到檯面上來炫耀一下的勝利的話,那麼總統肯定會直接給艦隊下達作戰命令,到時候,斯普魯恩斯就不可能繼續按照自己的方式行動。而且,在總統直接干預的情況下,金上將也幫不上多大的忙。

禍不單行,或者說是屋漏偏逢連雨天,佛羅里達州的四個大型機場剛捱了炸彈沒有幾天,就在總統怒不可懈的時候,新奧爾良又捱了炸彈,而且是致命的炸彈。河堤被炸燬絕不是小事,到斯普魯恩斯收到電報的時候,洪水幾乎吞沒了整個城區,至少有兩萬市民喪生或者是失蹤,另外還有數十萬人無家可歸。就算當時港區還沒有完全被淹沒,可也因爲缺少工人而不可能繼續運作了。另外,洪水淹沒還是小事。其帶來地問題要複雜得多。

當時,在密西西比河的河牀上堆積了大量的淤泥,當堤壩決口的時候,這些淤泥都跟着洪水涌入了城區。也就是說,即使洪水退卻了。新奧爾良也不可能迅速的恢復正常秩序,僅僅是清理淤泥就需要花費好幾個月地時間,動用大批的人力與物力。另外,在被洪水與淤泥淹沒之後,城市內的大量基礎設施,比如電線,通信電路。地下排水系統,供水系統等等都遭到了破壞,而要使城市恢復正常,就得修復這些基礎設施,這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投入更大的力量與資源。

實際上。一直到戰爭結束,新奧爾良都沒有恢復正常。根據當時美國政府統計的結果。在被洪水淹沒期間,至少有數億噸的淤泥涌入市區,八成以上地平房被洪水與淤泥淹沒,除了少數結構堅固的鋼筋混凝土房屋之外,其他的大部分木製結果的房屋都被損毀。在洪水退卻之後,僅清理淤泥的工作就需要投入至少5000,,還得花更多地時間來修復城市的基礎設施,爲市民建設新地家園。而在平時。美國政府可以啓動災難應急方案,出動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可是在戰爭時期,特別是在戰火已經燒到了家門邊的時候,美國政府又哪裡去找那麼多的人力與物資呢?在以戰爭爲主題的情況下,更划算的辦法是開闢一個新的港口,暫時放棄新奧爾良,在戰後再恢復新奧爾良。實際上,美國政府也正是這麼做的,當時只是爲了表示政府很關心新奧爾良。投入數量有限的救援隊伍,而且主要任務只是尋找在洪水衝來時失蹤地人員。而不是拯救這座城市。

相對而言,損失了新奧爾良的影響還不是很大。雖然當時新奧爾良是美國本土第二大,美國在墨西哥灣地區的第一大港口,但是在附近還有不少其他的港口。另外,新奧爾良的人口也只有幾十萬而已,損失的物資也不是很多,通過調配附近地區的物資,以及通過別的辦法,很多影響到戰爭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可以說,這次轟炸真正地打擊還是暴露出了美國基礎設施的脆弱性。

作爲世界上唯一一個瀕臨兩大洋地超級大國,美國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特別是在擊敗了墨西哥,剷除了身邊最強大的敵人,同時迅速將勢力擴張到了整個美洲地區,以及巴拿馬運河通航之後,美國在地理上的戰略優勢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相比的。在第一次全球戰爭爆發前,美國實際上就不再面臨陸地上的威脅,而在東西兩個瀕海方向上,又有着太平洋與大西洋的保護,所以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認爲,他們的本土不會遭到打擊,只要美國還有一支強大的艦隊,那麼美國本土就是絕對安全的。

這不但反映出了當時美國人的心態,實際上也正是美國在兩次大戰期間的主要戰略。在第一次全球戰爭結束後,經濟危機迫使幾乎所有的強國都主動限制軍備,而依靠擴軍來保持經濟發展的國家也就只有那麼一兩個,而且都算不上是唐帝國與美國這樣有實力問鼎全球霸主的超級強國。在裁軍風潮中,美國也沒有幸免,而當時,美國重點裁減的並不是海軍,而是陸軍。到第二次全球戰爭爆發的時候,美國陸軍近有20萬兵力,而且裝備差得幾乎拿不出手。可想而知,在兩次大戰期間,美國的陸軍遭受到了多大的打擊。與之相反,在二十年的“休戰期”內,美國海軍實際上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

《松江海軍軍備條約》是針對無限制擴充海軍軍備而制定的一套限制擴軍的條約,而當時美國就是倡導簽署該條約的主要國家之一。通過這份條約,唐帝國海軍的“兩強原則”已經被打破,可以說,美國從中獲得的利益是最多的,也正是這份條約,美國海軍與唐帝國海軍平起平坐的地位得到了承認。

在簽署這份條約之前,美國海軍的規模是比不上唐帝國海軍的,而且大部分戰艦的艦齡都偏大。在條約簽署之後,唐帝國因爲擁有過多的戰艦,不得不開始削減戰艦的數量,而且因爲有大批戰艦沒有達到最大服役期限,所以沒有辦法開工建造新式戰艦,這就導致了在一戰後十年,唐帝國海軍幾乎沒有造幾艘新戰艦的罕見現象,要知道,在此之前,唐帝國海軍幾乎每年都有數艘新式主力艦服

|I立即就動工建造新的戰艦以補充所差的配額。另外,隨着大量老式戰艦陸續推移,美國海軍可以建造更多的新式戰艦了。

也就是說,在條約期間,表面上美國海軍的總體實力增加相當有限,可實際上,通過建造大量新式戰艦,美國海軍的實力得到了空前規模的增強。比如,與唐帝國海軍的“尊嚴”同一代的“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在性能上就有着極爲明顯的針對性,其排水量,主炮口徑,裝甲厚度,速度等方面,都要比“尊嚴”強。

這也是後來,爲什麼唐帝國海軍一直不肯延長條約期限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按照當時的情況發展下去,在唐歷的20年代,唐.=嚴重衰退,就算儘快讓老式戰艦退役,空出噸位來建造新的戰艦,也最多隻能在唐歷30年代才能追上美國。也就是說,海軍軍備條約實際上的獲益者是美國海軍,而吃了最大虧的就是唐帝國海軍。

美國人在經濟危機期間仍然保持着一支強大的海軍,這與其根本戰略是分不開的。在其國際地位得到了承認之後,美國的戰略也就發生了變化。按照美國在戰前確定的總體戰略,太平洋與大西洋是美國本土的天然屏障,而美國海軍將力保在大洋上擊敗任何試圖侵犯美國本土地敵人。避免戰火燒到美國本土。而隨着美國海軍逐步擁有了足以與當時任何一個強國抗衡的海上力量,這一戰略也就得到了基本的保證。在此情況下,又有誰能夠想到,美國本土將遭到沉重的打擊呢?

可以說,正是因爲美國一直重視海軍。結果忽略了本土的防禦,特別忽略了重要基礎設施地抗打擊能力。另外,在經濟危機後期,美國修改了其總體經濟計劃,仿照唐帝國採用了國家敢於政策,通過政府財政的大規模赤字開支來刺激經濟復甦。在此情況下,美國國內的基礎建設達到了歷史上的定點。當時。很多重要的基礎設施都是在戰前十年期間內建造的,比如橫貫美國本土東西的三條公路與鐵路大動脈就是在此期間完工地。另外,還新建了數十座大型水利工程,難以計數的橋樑與隧道,全面修繕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堤防設施,在內地修建更多的工廠與礦場。擴建碼頭,而且隨着民航業的出現。還新建了大量的機場。

戰爭爆發後,這些基礎設施在很大地程度上成爲美國戰爭機器的快速運轉提供了重要地幫助。比如說,當時美國的主要產油區在南部,而在戰前,主要的石油精煉工廠,以及消耗石油的大戶是在東海岸與五大湖地區,如果沒有新建的鐵路幹線,南部地區的石油就不可能迅速北運。另外,美國中西部的大量礦產也是通過鐵路線運送到五大湖地區的工廠去的。最重要地是。在海運能力無法完全滿足要求的情況下,當時在美國東部地區,以及五大湖地區生產的戰略物資中,有四分之一是通過鐵路交通線運送到西部港口,然後裝船運送到前線去的。

龐大的基礎設施是戰爭實力的根本保證,可是這些基礎設施都有一個嚴重的缺陷,那就是沒有針對可能遭受到的打擊進行任何相關方面的防禦考慮。比如說,當時美國新建的幾十座大壩中,有九成五是應力壩,而不是承受打擊能力更強地重力壩(主要是應力壩的施工期限比較短。而且建設投入要比重力壩少得多)。另外,很多橋樑地抗打擊能力也相當有限。而當時幾乎所有的重要公路與鐵路幹線上的橋樑都很容易被摧毀,而只要有一座橋樑被炸斷,那麼整條交通幹線都將癱瘓。

新奧爾良的攔河大壩只是冰山一角,可是管中窺豹,也足以看出當時美國本土應對戰爭所做的準備是多麼有限了。相反,在唐帝國,因爲一直考慮到會遭到日本的打擊,所以唐帝國本土沿海地區的基礎設施都是按照戰時標準建造的,其抗打擊能力要強得多,雖然這些設施從來就沒有遭到過打擊,但是這也體現出了唐帝國與美國在基本戰略方面的差異。

當新奧爾良浸泡在洪水與淤泥中的時候,包括美國總統在內的很多美國人都意識到,戰爭離他們的本土並不遠,而且唐帝國的轟炸機已經可以飛到他們的頭頂上來了。在設法解決因爲新奧爾良港癱瘓帶來的現實問題的同時,美國總統在二十一日,也就是新奧爾良遭到轟炸之後的第三天就成立了一個由白宮直接領導的特殊機構。

當時該機構對外的名稱是“國家財產管理辦公室”,也許還不容易直接看出這個機構的真正工作是什麼。可仔細想一下,就很清楚了。這個機構正是負責全面評估與檢驗美國本土的重要戰略性基礎設施的抗打擊能力,特別是抗轟炸能力,並且提出增強抗打擊能力的相關辦法,然後再與其他的相關部門配合解決問題。而這個機構實際上是由總統直接領導的,雖然不是獨立的部門,但是有着非常高的權限,往往是由它來領導其他部門工作。可想而知,當時新奧爾良被洪水淹沒之後,美國人的震驚有多麼的強烈。

可以說,這就是新奧爾良被炸之後,在戰略上產生的最重大的意義。美國人並不笨,很快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可是,要想迅速的提高基礎設施的抗打擊能力,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而美國投入大量的資源所換來的,也只是讓唐帝國的轟炸機在今後多投下了一些炸彈而已。而因此對美國總體戰略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最終影響到了每一個美國人對戰爭的態度,也影響到了美國最終的選擇。

第14節 緻密的天網(下)第18節 飛行家第27節 穩步推進第53節 海上封鎖第61節 徹底摧毀第3節 新制度第28節 陸戰隊,前進!第70節 死板的代價第1節 載譽而歸第27節 臨陣磨槍第79節 冷靜的指揮官第26節 戰場的轉折點第53節 真正的偷襲第6節 海洋帝國的挑戰第26節 不公平的結果第6節 報道第73節 在劫難逃第12節 新的艦隊第43節 美國佬的膽色第14節 沸騰的夜空第45節 遲到的覺悟第16節 高層的戰爭第22節 折戢第27節 蓋棺論定第17節 實戰練兵第20節 艱鉅的考驗第14節 緻密的天網(下)第71節 關門打狗第26節 冒險與賭博第4節 海軍改組(上)第17節 蠻牛不蠻第21節 兩份情報(下)第73節 在劫難逃第39節 春季攻勢第41節 天時地利第38節 關鍵因素第68節 浴血海灘第4節 北海海戰第51節 對手的評價第34節 火力打擊第48節 人事變動第41節 山本的判斷第22節 夜間轟炸第11節 倒下的巨人(上)第30節 輪番上陣第62節 果斷出擊第23節 分頭出擊第30節 迎頭痛擊第12節 新生中將第36節 奔赴沙場第38節 避重就輕第33節 現代戰爭之父第6節 秘密任務第7節 壯士斷臂(上)第2節 慘痛的勝利第11節 無奈之舉第19節 嘲弄(下)第63節 跨海奔襲第50節 新任艦隊司令官第13節 圍攻“赤城”(上)第2節 海軍需要奇蹟第46節 接力打擊第17節 最後通牒第20節 狡猾的獵物(下)第67節 現實難題第11節 倒下的巨人(上)第15節 真正的對手第38節 風捲殘雲第10節 戰爭因素第40節 誘敵出擊第8節 琉球島捷報第41節 追殲第35節 逃生第12節 空中獵殺第65節 狗運當頭第1節 海軍軍官第11節 無奈之舉第5節 作戰參謀部(上)第65節 目標塞班島第16節 高層的戰爭第36節 機動艦隊第61節 鎖定大局第37節 成長第38節 避重就輕第11節 錯過的決戰第8節 暗度陳倉第62節 勇追窮寇第19節 尾跡第7節 疑雲重重(下)第9節 重建的那霸港第41節 返航第39節 夜間搶位第54節 指西打東第48節 圍點打援第29節 調整節奏第4節 錯過的晉升第41節 天時地利第10節 禍根第56節 毫不遜色的反應第13節 磨刀不誤砍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