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海軍轉型

bookmark

時,甘永興羅列出來的第二個問題直接關係到了帝國本利益,可以說,這是屬於海軍總司令,以及總參謀長考慮與決定的重大決策,談仁皓還有點不明白甘永興爲什麼要讓他來考慮這個問題,可是想到甘永興一直在暗中幫助他,如果談仁皓想成爲未來的海軍司令,那他就必須得首先明確海軍的發展方向,而海軍的裝備體系就是海軍發展方向的直接反映。

有着數百年曆史的帝國海軍在裝備發展方面採用的是實用主義原則,即根據需要,建造最適用的戰艦,而絕不搞任何盲目的,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華而不實的,或者是性價比嚴重失衡的武器裝備。可以說,縱觀帝國海軍三百多年來的裝備體系發展史,就可以深刻的理解到帝國海軍絕對是一支“現實主義”軍隊。

在風帆時代,帝國海軍統治着全世界的海洋,那是帝國海軍的第一個鼎盛時期。爲了能夠維護帝國的全球利益,同時對任何想挑戰帝國的敵人足夠的威懾,帝國海軍在保有世界上數量最多,陣容最強大的戰列艦的時候,還擁有世界上最先進,最優秀的巡洋艦。可以說,當時發揮最大作用的還是航行在全球每一片海洋上的帝國巡洋艦。這些無處不在的巡洋艦即象徵着帝國的利益,也同時捍衛着帝國的利益。也正是通過由這些巡洋艦組成的艦隊,帝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起了廣泛的殖民地,並且從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到了鐵甲艦時代,帝國已經不再是世界上唯一的海軍強國,同時國力也無法支撐起統治全世界海洋的需求。更重要地,隨着越來越多的對手出現。帝國也不可能公然與所有的國家爲敵。在此情況下,帝國海軍首先提出了“兩強原則”,即擁有一支能夠與兩個最強大的海上敵人實力之和的強大艦隊,保證能夠同時擊敗這兩個強大的敵人。“兩強原則”在很大的程度上維持了帝國海軍的地位,同時也震懾了所有的對手。更重要的是,在與日本地戰爭中,正是因爲帝國海軍擁有超過兩個最強大對手的強大艦隊,才使西方列強沒有敢公開支持日本,也不敢趁此機會向帝國宣戰,從而讓帝國的世界霸權維持了數十年。

第一次全球戰爭結束後。帝國國力再次下滑,在全球經濟中所佔的比重繼續降低。在無法按照“兩強原則”維持一支龐大的艦隊地時候,帝國海軍理智地承認了實力上地變化,轉而尋求建立一支精悍的,能夠應付任何一個敵人挑戰的艦隊。也正是從此開始。帝國海軍不得不開始重視技術帶來的巨大推動力。可以說。在二十年休戰期中。帝國海軍誕生了大量的“技術派”軍官,而且出現了很多的新式戰術理論,比如航空作戰理論,潛艇戰理論,以及對未來戰爭中可能出現的戰術變化所提出的各種各樣地理論。也許,這些理論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荒謬的,或者是無法實現的。但是正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一些先進戰術理論,最終引導帝國海軍戰勝了比自己更爲強大的敵人。94048f

在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帝國海軍都本真實用主義的原則來建設隊伍。而隨着航母,潛艇,登陸作戰等等新式兵器,戰術的出現,未來的海洋戰場肯定會與二戰中不一樣。那麼,帝國海軍由應該怎麼去面對未來的挑戰呢?另外,隨着戰爭結束,世界格局必然產生翻天覆地地變化。在一些舊有威脅消失的同時,新的威脅就將出現,那麼,帝國海軍又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應付新的威脅,以此來維護帝國利益呢?

任何一名帝國高層領導,帝國海軍的高層人物都會考慮這個問題,而且戰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這些問題必須要儘快解決,總不能等到戰爭結束之後纔來考慮吧。不管是應付新的威脅,還是發展新的技術,戰術,最終都要落實到帝國海軍的裝備體系中來。因此,在確定帝國海軍未來所需要的裝備的時候,就必須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從而建造出最能夠適合新時代要求的新裝備。

在甘永興給談仁皓的文件中提到了兩個要點,一是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出現,必然會因此而產生更爲先進的,甚至是當時所無法想像到的新式武器。二是隨着戰爭結束,在全世界範圍之內,將不會出現第二個類似於美國這樣能夠在海洋上挑戰帝國的強大對手,那麼帝國海軍今後將會面臨新的挑戰,那麼這是什麼樣的挑戰呢?

在新技術方面,談仁皓的瞭解不算很多,自從離開了裝備技術辦公室之後,他就很少參與新式武器裝備的研製,以及新式技術的開發工作,只是偶爾能夠從甘永興這裡拿到新式裝備的性能書,並且首先得到新式武器裝備。當時,甘永興在文件中也有一份副表,上面羅列了當時已經出現,或者是正在進行研究的一些重要技術。

這些技術中,最重要的無非就那幾種,即雷達,火箭,渦輪發動機,無線電制導技術,紅外成像技術,原子能等幾種。而這幾種技術要麼已經在戰爭中應用,要麼就已經接近了應用的水平。當然,這些技術中,並不完全都受到了帝國海軍,以及帝國軍隊的重視。比如,最初由德國人搞出來的火箭,在帝國就只是一種戰術武器,用來補充與增強炮兵的戰鬥力。由英國人最先搞出來的渦輪發動機在帝國根本就沒有得到應用(帝國最初是從德國獲得了貨輪發動機的技術的,在擊敗英國之後,又得到了英國的相關技術,並且獲得了一批英國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幫助,所以戰後,帝國發展的噴氣式飛機採用了更多英國的技術,而不是德國的技術)。無線電制導技術也只是進行了理論研究,而沒有像德國那樣投入實戰進行檢驗。紅外成像技術就更只是停留在初級理論研究階段。當然,這其中最爲重要的肯定是原子能了。

從這

可以看出,在擁有強大國力的情況下,帝國軍隊在對的技術時,採取的仍然是實用主義原則。任何新技術,在完全具備了實用功能之前,帝國軍隊都不會輕易的採用。比如,當時德國人制造出的噴氣式戰鬥機在性能上完全超越了帝國裝備的所有戰鬥機,可問題是,噴氣式戰鬥機的航程短,維護難度大,而且維持費用高昂,對環境要求嚴格等等,結果在戰場上的表現並不怎麼樣,最多隻能算是一款極爲優秀的截擊機,而帝國是不需要截擊機的,因爲帝國本土沒有受到威脅。在此背景下,帝國只對渦輪發動機進行了理論與實驗室的研究,根本就沒有任何製造噴氣式戰機的計劃,而是建造了更多的戰鬥機生產線,製造出了數量更多的,性能幾乎達到了極限的活塞式戰機。

用當時帝國的話來說,那些看起來先進,但是卻不成熟,難以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而且也不可能因此而改變戰局的武器就叫“耍花槍”,都是些繡花枕頭,好看不好用。當然,這絕不表示帝國會放棄對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可以說,帝國從來沒有忽略新技術的理論研究工作,而且當時帝國有很多的實驗室,大學,都可以進行實驗室研究。只是從研究到大規模製造之間,帝國採取了很務實的政策而已。也就是說,只要這些技術成熟,並且具備了大規模使用的能力,那麼帝國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拿出比對手更好的新式裝備來,並且迅速投入批量生產,反超對手。可以說,戰爭爆發前,帝國對待航母的態度就是一個鮮活的例證。

最重要地絕不是新式技術。而是未來的格局。不管是多先進的技術,都必須要適應政治需要。這就如同核武器出現後,所有人都認爲這種武器將徹底的改變戰爭,可實際上,在大戰之後,因爲不符合政治上的需要,核武器就從來沒有在戰爭中使用過。因此,搞清楚戰後的世界格局肯定要比製造幾種新式武器更重要。準確的說,政治需要是根本,而新式武器只是實現政治目的的工具而已。如果本末倒置。就算有再好的武器,哪有有什麼用呢?

戰後地世界格局並不難判斷,在美國戰敗後,帝國海軍已經沒有真正的對手了,至少在二。三十年之內。帝國海軍是不會遇到重大挑戰的。德國屬於大陸型國家。有英國在外面擋着,難以成爲海軍強國。波斯帝國內憂外困,能夠解決好國內的民族衝突就已經不錯了,哪還有能力與帝國競爭?日本已經完蛋,恐怕幾十年難以恢復元氣,如果帝國的政策徹底一點地話,日本今後都不可能成爲帝國地威脅。美國必然衰落,甚至有可能遭到肢解。失去了成爲世界強國地基礎。而其他一些國家,比如巴西,也因爲沒有成爲世界強國的雄心,而不可能成爲帝國的對手。

在此情況下,帝國海軍該何去何從?實際上,大戰期間的衆多戰例已經給帝國海軍的發展指明瞭方向。那就是,當帝國海軍已經獲得了海洋的統治權的時候,海上戰爭將主要發生在陸海交界的地方,登陸作戰是一個主要地方面,另外。利用艦隊已經獲得的遠程打擊能力,從海上攻擊內陸,也將成爲未來海上戰爭的一種主要形式。

在明確了未來海上戰爭的形式後,那麼海軍需要什麼樣的裝備,這個問題就很容易回答了。戰列艦是必然要退出海戰舞臺的,畢竟其有限的打擊距離不適合未來的戰爭。航母必然成爲海洋戰場上的新霸主,不過航母的性能必須要得到提升,必須要獲得更強大地打擊力量,並且能夠對付更遠的目標。另外,艦隊的地位會有所下降,畢竟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帝國海軍不需要維持過於強大的主力艦隊,相反,登陸艦隊以及陸戰隊的地位肯定會得到提升,特別是由海到陸的投送能力,這是必須要保證的,這樣帝國海軍才能夠應付世界範圍內的各種威脅與挑戰,將戰爭的威脅擋在敵人的國門之外,從而避免帝國本土遭到威脅。

從當時海軍修改28年度下半年的戰艦建造計劃就能看出:興讓談仁皓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海軍高層已經做出了決定。當時,大量的戰艦採購計劃被取消,只保留了正在建造,或者是已經開始採購零備件的戰艦。而新的建造重點是登陸艦艇,以及運輸船隻。後者,只是對現有海運實力的補充,以滿足戰爭的需要,而且這些運輸船隻在戰後都會被出售,轉爲民用。相反,登陸艦艇是不可能轉爲民用的,而帝國海軍保留規模龐大的登陸艦隊,除了滿足戰爭的需要之外,也是爲了應付戰後所面臨的新挑戰。

甘永興還給了談仁皓一份29年度,海軍軍費預算的初步皓髮現了一個重點,那就是,在29年的預算中,海軍的科研增長了三倍,相反,裝備採購費用降低了兩成。也就是說,帝國海軍將從29年開始轉型,逐漸脫離戰爭狀態,爲戰後的發展打下基

這也正是海軍的特點,陸軍因爲裝備相對容易製造,所以轉向更爲靈活,由戰時到平時,由平時到戰時,都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相反,海軍因爲裝備的建造週期長,而且費用高昂,在平戰之間過渡的時候就需要更多的時間。恐怕也正是因爲這個特點,所以校長與參謀長纔會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考慮到讓海軍逐步恢復到平時狀態吧。

很明顯,當時甘永興讓談仁皓參與到這類規劃海軍未來發展方向的工作中來,正是在爲談仁皓出任海軍司令官打下基礎。這就如同甘永興讓雷少卿去基層鍛鍊一樣,如果談仁皓沒有掌握海軍的發展,他今後又怎麼來率領海軍前進呢?

第20節 核時代第6節 前進第29節 哥們義氣(下)第16節 現代納爾遜第61節 長途奔襲第32節 海面下的耳朵第19節 德國人的賭注第13節 天羅地網第53節 單挑第29節 獵人與獵人第46節 海上巨人的決鬥第22節 兜圈子第30節 尖刀第11節 窩裡鬥第6節 門戶之見第64節 截擊!第17節 海軍的觀點第5節 作戰參謀部(下)第72節 大海難測第5節 另類航母第21節 全面轟炸第66節 狂轟亂炸第24節 海軍的動力第36節 時機第64節 瘋狂的攔截第76節 鉅艦的反擊第23節 戰爭發動機第55節 全速出擊第53節 慌不擇路第86節 啓動第25節 流亡政府第53節 海上封鎖第5節 回家第31節 死鬥第7節 夜晚突擊第27節 守株待兔第21節 預備隊第2節 時也,命也!第57節 大戰“沉船灣”第33節 無悔的反擊第37節 地面鏖戰第53節 吃進嘴的肥肉第19節 墜落的“海雕”第62節 晴天霹靂第2節 異類第27節 英勇的重巡洋艦第39節 勝利的希望第22節 報第49節 最後的攻擊第24節 炮轟海港第1節 載譽而歸第21節 知己知彼第4節 頭號艦隊第43節 一線希望第38節 先敵暴露第46節 陸戰隊的戰鬥第6節 重要的螺絲釘(下)第15節 理性思考第20節 “隼”擊長空第9節 將領會盟第56節 “華盛頓快車”第37節 混亂的情報第35節 非常同盟第57節 老狐狸現身第10節 戰火重燃第18節 海狼第15節 “獵鷹”逞威第28節 滾動的鐵流第4節 緊急出發第29節 哥們義氣(上)第10節 戰場迷霧第32節 柳暗花明第12節 陰差陽錯第26節 反撲中途島第17節 不可爲而爲之第21節 中途之島第24節 海軍的動力第53節 海上封鎖第41節 折返第65節 絕不逃避第3節 打撈第22節 日空虎影第13節 刀鋒槍口第3節 最高榮譽第23節 理智的建議第9節 西方戰線第34節 即興的訂婚禮第50節 斷敵退路第21節 無辜的海軍少將第15節 風口第6節 奇蹟第41節 天時地利第11節 彈雨中的艦隊(下)第27節 倒行逆施(下)第22節 折戢第34節 迫敵出戰第59節 超低空衝刺第18節 關島捷報第2節 家人的理解第86節 拼死的抗爭